美国驻印度大使理查德·维尔马(Richard Verma)近日表达了对印度打压非政府组织(NGO)的担忧,称此举所会给这个人口最多的民主国家带来“寒蝉效应”。
维尔马是在本周三的美印关系论坛上做如上发言的。他还列举了甘地、马丁路德金以及“印度宪法之父”安贝德卡尔等人的事迹,把事件上升到了公民社会自由言论的层面,“辩论是民主的核心,这些组织不反对政府,只想让政府变得更好。”
上个月,印度内政部要求央行把美国福特基金会列入一份监控名单,以确保该基金会的资金将全部流向“真正的社会福利活动,且不会在印度国家利益、国家安全等方面引发顾虑”,比如展开游行示威反对印度政府的能源、煤炭开采以及转基因食品等改革项目。
福特基金会早在1952年就进入印度,通过出资创办研究机构、颁发奖学金、派遣专家、捐款、捐赠图书仪器等方式,向该国相关组织、研究单位提供帮助。
印度内政部官员Kiren Rijiju周二在回应国会就此事的质询中答复到,福特基金会的钱捐给了未在《外国捐赠监管法案》规定注册的团体手中。
《经济时报》的报道指出,该名官员所指的是古吉拉特邦的Sabrang组织。该组织把福特基金捐赠的资金用于举办有关宗教暴力的会议和研讨会,这些活动曾在2002年引发令人震惊的宗派暴乱。现任总理莫迪之前就一直任古吉拉特邦的首席部长。
进入2015年,莫迪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动作频频。1月,印度绿色和平组织的活动人士Priya Pillai在印度机场被拦截。按照计划,她要前往伦敦,游说英国立法官员阻止印度的一个煤矿项目,她认为这个项目会毁掉森林,令当地人无家可归。负责开发这个项目的公司就是在英国注册的。
4月份,印度内政部还以“损害公共利益和国家经济利益”为由冻结了印度绿色和平组织的银行账户。
本周二,印度绿色和平组织警告其工作人员,资金可能在一个月内耗尽而关闭,他们准备对印度政府的“专制攻击”动用法律防卫武器。
莫迪政府似乎在向所有非政府组织发出明显的信号:如果你们的立场无法与政府保持一致,下场就是这样。“政府要我们都成为环保‘哈巴狗’,而不是监督机构,”印度绿色和平组织执行总监Samit Aich表示。
在过去两个月里,印度内政部共吊销了近9000个非政府组织的执照,连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的财务状况也在接受调查。
分析人士指出,莫迪政府认为包括绿色和平组织在内的环保组织不利于印度成为全球经济“引擎”的地位。哈佛大学国际发展中心(CID)的预测显示,从今年起到2023年,印度经济年均增速将达到7.9%,冠其研究的128个国家之首。
《华盛顿邮报》驻印度评论员Rama Lakshmi称,莫迪去年5月26日出任总理,在这一年里,他的首要任务就是建设基础设施,扫除这个国家投资经商的障碍,例如土地收购和环保议题。
印度全国基金会(National Foundation for India)执行总监Amitabh Behar表示,政府的行动对受福特基金会支持的许多组织和开发活动具有强大“杀伤力”,其中不乏著名的研究和学术机构。这些组织近几年已经从福特基金会获得600万多美元的资金。
事实上,印度早在1976年就制定了《外国捐赠监管法案》,但最初目的是确保外国资金不影响该国的政治和选举。20世纪末,由于财政赤字和投资发展项目减少,外国捐赠资金在印度非政府组织活动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政府口口声声说这些组织的所作所为损害了国家利益,”印度社会行动论坛的召集人Wilfred Dcosta表示,“但是谁能定义‘国家利益’?”
印度社会行动论坛代表着600个NGO团体的利益。上个星期,这些团体在新德里集会,抗议政府对言论自由、结社和不同意见进行正面打压,他们还誓言要在法庭上予以回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