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工作之外,需要另一个独立在外的空间,容纳我们纷繁复杂的人生需要,遛娃遛心遛父母,一站解决,无需奔波。
这大概就是对“第三空间”更贴合实际的解释,如此,真的只有离你最近的那家商场可以满足,巧的是,掰指头数数理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咦,他正好也在努力。
#欢迎所有人,包括你#
诚然,在雷·奥尔登堡1989年首次在出版图书中提出第三空间的概念时,总会提到咖啡馆,提到在那里人们得到的滋养,然而当你以更为广泛的包容性,来在公共空间中挑选一处第三空间首选的时候,常被贴上“第三空间”标签的咖啡厅和书店等,可能并不那么适合成家之后或者成规模呼朋引伴的你,遛娃遛友遛父母都会面临匹配度难以持久的问题。
一方面,第三空间所带来的观感要与“自在”匹配,所带来的收获最好和“真实”贴近。
按照这个标准,比如遛娃,一种选择是商场中按照区域划分出沙漠、湿地、海岛、热带雨林等模拟生态系统,里面挑选并培育着300多种特色植物,一共3000多株植物构成的沉浸式体验乐园,让孩子在其中认知植物,学习绘画、自然科学等各类课程,拥有宽敞体验空间的同时,使用商场所提供的儿童手推车来方便遛娃;另一种选择是咖啡馆+书店的模式中,去寻找可以引导孩子认知自然的图书,面对更高安静要求的前提下,让孩子在偏向成人友好的空间里尽量待得舒适——两种选择的对比,哪种更加“以娃为本”,很容易判断。
另一方面,合格的第三空间要有较高的可达性,无论和你渡过这段时间的是谁,都会受到同样的欢迎。
以此观之,常被奉为第三空间的多数,对于带着宠物的顾客而言,并没有那么友好,而与宠物一同度过休闲时光的需求,在如今的都市人群中着实普遍。
但这一需求的解决,的确要建立在有空间余地的前提上,面积占优的商业综合体比起其他单一空间而言,有了更多可能,也有许多商场正在探索——不仅是在实际功能上对人群需求的满足,更重要的意义是公共空间尊重“以宠会友”、“以宠为伴”生活方式的传达。
第三空间还有一样定式,是欢迎静态交际的空间占据更多比例,至少安静聊天和奔跑击掌的交际场景总是泾渭分明,而此时如果有商场范围内的运动空间能比常见的健身房再多一些内容,似乎是二者融合的简便方法,给喜好动起来的人群一个匹配度更高的第三空间。
而希望“匹配度更高”的,还有女性对一定程度专属空间的需要,这一点事实上并不难解决,商场通过商铺选择与合理布局便可实现。
#为你的交流赋能#
“赋能”这个流行语,似乎可以解释我们选择哪个空间停留的内在逻辑,这样想想各家商场的许多折腾都是在为选择这里的人际交往赋能,让交流的语境更加丰富起来。
最为典型的便是商场中关于会员服务的比拼。
2018年5月,北京来福士揭幕了位于商场B2层的“趣品廊Curio Lounge”——集艺术展示、会员中心、综合体共享服务于一体的体验空间,这可以理解为在宣布商业综合体体系中会员服务的全新升级。
来福士于2017年开始打造综合体会员体系“Raffles Club”,涵盖商场顾客、办公楼租户和雅诗阁酒店住客,“趣品廊Curio Lounge”以物理空间将综合体多场景打通:共享空间设有的健身房、会议室、休息室、娱乐室等,办公楼租户可通过办公系统平台预约和使用;搬迁至B2层的原商场服务台,变为会员中心后,开辟儿童互动体验区,提供包括共享婴儿车在内的增值服务;趣品廊揭幕同期推出“奇幻之城”艺术首展,展出18位艺术家的绘画、雕塑及新媒体展示等作品……
这些对于来福士而言,是综合体会员服务升级,而对于全行业而言,无疑是对第三空间“责任和义务”深入执行,以获取消费者更长时间停留的范例。
上文提及的凯德MALL·天宫院和凯德MALL·太阳宫,同样在打造会员体系上不遗余力。
天宫院这边依托智能会员交互系统,可以实现线上排队、智能支付、消费积分,以及智能导航、停车等服务落地,空间与人的联系多了路径,也多了依赖;凯德MALL·太阳宫则在共享中心准备了青春舞台、亲子乐园、VIP室等来满足会员的空间需求。
在打造会员体系,为会员提供增值服务之外,面向更广范围的顾客,商场想要给予什么,最熟悉的路径,莫过于对店铺的选择。这一点在凯德MALL·西直门的表现为网红店铺的集中入驻——打卡网红店铺俨然已经成为重要社交方式,比点赞之交的加分点在于,虽然晒出来的照片是平面的,但想要完成一起打卡,见到的至少是3D的你。
#容纳自我的独处#
你一定听过讲述都市状态的这段话:下班开车回家停好车,到进家前,这段停留在车上的时光,是属于自己的时光,是一个男人一天中最放松的时刻。不仅男人,每一个在职场中奋进努力的人,在家与工作之间,都需要缓冲地带,来安排独处的时间,这片天地可以很安静,可以披上幻想气质,是让自己放松的就好。
凯德MALL·望京在2018年的改造旨在打造商场内部的文化街区,成为可以容纳家居手作、餐吧咖啡、创意科技等业态的场景化空间,它有一个暴露内心的名字——“肆意时光”,希望在里面的停留,是一段肆意的时光。
如果你希望独处可以有些动手的项目,凯德MALL·天宫院B2层打造匠人街区“造意社”,在文创业态与生活方式的关联度上,再抹了一些502,给消费者亲手制作生活周边提供了主题空间,独处时间多了物化的选择:在一个寒风凌冽的下午,我待在原木色的空间里,把三个小时变成了一只毛毡柴犬……
还有一些独处的时光,内心会希望不需要找到一项消费,发呆就好,或者走着走着涌出了奇思妙想。
“这种大茶馆现在已经不见了。在几十年前,每城都起码有一处。这里卖茶,也卖简单的点心与饭菜。玩鸟的人们,每天在遛够了画眉、黄鸟等之后,要到这里歇歇腿,喝喝茶,并使鸟儿表演歌唱。商议事情的,说媒拉纤的,也到这里来。那年月,时常有打群架的,但是总会有朋友出头给双方调解;三五十口子打手,经调人东说西说,便都喝碗茶,吃碗烂肉面,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了。总之,这是当日非常重要的地方,有事无事都可以来坐半天。”——老舍《茶馆》
看过商场们在成为优质第三空间道路上的努力,想起老舍笔下曾经的茶馆,那样“有事无事来坐半天”的场景,在高速发展的都市生活中,真是难寻,在商业综合体纷纷从消费中心转向生活方式中心的大趋势下,会不会有那么一个空间,真的可以承载我们这样的念想?
图片来源:品牌提供、视觉中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