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可转债2019:聊聊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可转债2019:聊聊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目前,85元以下的可转债已经没有了,但低价为王仍是搏取长期收益的有效手段。

图片来源:网络

文 | 小黑黑小小

一直想写一套可转债交易的长文,但珠玉其前,教科书《可转债投资魔法书》已道尽可转债的来龙去脉,在我看来,市面上目前所有的可转债策略,均未超越于此,无非就是把教科书某一章节或部分的内容重申和展开而已,所以没有再写的必要。但2018年,可转债市场发生了历史性变迁,从交易角度适当补充、记录和展望,也可视为投资的实时审视。

一、可转债投资目前面临的形势

2018年,是迄今为止,可转债历史上变迁最大、扩容最猛、情况最复杂、分化最激烈的一年。全年共发行67只可转债,远远超过了之前市场的总存量,迅猛扩容给转债的定价模式带来颠覆性影响(如果不能理解,可以做一个类比,现在A股有3000多只股票,你想像一下,假如一年发行5000只新股,对股票定价带来的冲击如何)。为了配合转债的剧烈扩容,新债申购制度也进行了颠覆,免除打新保证金,单账户能零成本顶格申购100万元,再加上深市存在的拖拉机账户等BUG,散户实现了无担保打新,打新效率历史上第一次超过了机构,已经可以做到想打什么新债,就打中什么新债。2018年,已推出赛腾股份为历史第一单定向可转债。大量转债的爆猛发行和上市,配合全年大熊、正股下跌,新债破发率和弃购率、包销比例均创历史新高。认真分析当前可转债投资的现实形势,是制订投资策略的前径。简要梳理:

1.上市破发增多

在股市大熊背景下,从转债申购到上市这个时间段内(沪市至快也需两周、深市更长久),大多数正股价格均呈现下跌,使得转债的内在价值下降,上市时开盘价不高。而熊市和大幅发行,使得转债的平均溢价较以往年份大幅下聊,以前常见的上市当日15%以上的溢价,已经缩小到5%左右,折价开盘也屡见不鲜。从统计情况来看,转债上市破发现象增多,2018年转债上市77只,破发32只,占41.56%。申购转债的整体收益率大幅下降,中签率、弃购率不断创历史新高,转债发行压力增大,湖广转债创下了34%的包销比例的历史纪录。

2.估值分化

表现形式有三:

一是新券定价普遍低于老债。同行业、基本面相似的转债,新债的溢价往往比老债低,给估价带来困难。主要原因是老债上市价较高,转债持有者大多数看重历史成本,不习惯割肉换仓,惜售带来的流动性,维持了较高的估值。

二是优质债价值坚挺。评级为AAA级的转债,不论其对应的正股价格如何熊,转债价格全部都在100元以上。目前两市AAA级转债共10支,截至2019年1月11日,只有蒙电转债(101.09元)和长证转债(102.75元)两只转债价格在105以下,它们的溢价率分别23.51%和37.1%。一言以蔽之,再怎么高的溢价,也要把转债价格托上去。

三是小盘债定价下降。与以往不同的是,目前小盘转债的溢价普遍低于大盘转债(不考虑极端影响)。原因主要是因为2018年转债市场结构发生变化。以往发转债条件苛刻,大盘股发行的概率较高,市场上充斥着大转债,小转债是稀缺品而产生高溢价,现在发转债条件大为放松,大量中小股甚至次新股都冲进了转债发行队伍,小转债占转债市场的比重越来越大,丧失稀缺性从而抑制了估值。

3.下修开创历史新纪元

历史上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时期,出现过如此多、如此快的下修。以往下修的转债基本上都是存续4年以上的老债,但今年上市不满一年的新券迅速大批下修,惊爆眼球。

从动因来看,蓝标、江南、海印等五六只为逃避回售启动下修;小康、骆驼等十几只因为大股东减持兑现、促转股等原因启动下修;迪龙、泰晶、金禾、海澜等转债大股东及一致行动人持有转债比例较高,其下修过程中,能品出浓烈的拉升债价积极自救意味。

从效果来看,绝大多数下修在董事会决议公告日涨幅超过3%。

从分布来看,目前有几十只转债达到了下修条件,若熊市继续,随时可能触发下修,且可能在规则内多次启动下修。

4.史无前例的折价

频繁发生转债折价现象,而且折价率越来越高。以往转债高溢价是常态,折价只是偶尔发生,基本都发生在转股期内,现在未到转股期(甚至刚上市)就时常发生折价,折价率之高,几乎超出人类的认知。2018年初宝信转债与万信转债,折价8%和5%已触发了第一折价的“宝万之争”(参见本人《低风险套利之七——宝万之争与转债折价》一贴),最终双双强赎轰动一时。2019年的特发转债与盛路转债,自1月2日以来,8个交易日的折价率分别为9.50%、14.76%、19.43%、17.21%、24.20%、25.10%、25.97%、25.80和16.06%、14.82%、11.10%、14.21%、12.73%、10.25%、9.39%、10.65,王者之战激烈远胜当年,史无前例。

5.筑底过程推高收益率

转债市场历史上共出现过三次底部,分别是2004-2005年、2008年下半年、2014年一季度。以三次历史底部与2018年情况做对比分析,三次底部债底的最低值介于90-93元,2018年债底最低值为85元;三次底部转债平价的最低值介于69-88元,2018年转债平价的最低值为68.81元。从数据上分析,2018年转债市场逐步筑底,债券的收益率达到高值。截至1月7日,两市年化到期收益率(税后)高于5.5%的有4只,其中辉丰转债的到期收益率(税后)为7.71%,高于普通银行理财收益。考虑到可转债的安全底数和期权属性,如果采用摊大饼的方法分散投资,收益性价比可以甩出银行理财N条街。事实上,与股市近期的萎靡相反,低价转债已先行启动并持续上涨一段时期,辉丰转债10月18日探及年中最低价位71元,其前后多个交易日内,年化到期收益率超过10%。

二、2019年转债投资思路

2018年,虽然大盘熊市(上证指数3307.17—2493.90,下跌24.6%),但转债指数基本持平(中证转债指数282.89—279.60,微跌1.1%),远胜于对应的正股走势。考虑到选择性打新债的收益,2018年转债交易者基本都能实现整体盈利(每个人交易策略不同,当然也有少数亏损的)。2019年,转债扩容的历史进程仍将继续,大量供给蓄势待发,目前已过会29家转债近310亿,已核准29家接近1700亿,等发转债、交换债近190只,规模近5900亿,大量级估值重构是仍是潮流趋势。既面临着估值进一步分化的遴选压力,也洋溢着保底稳定盈利充沛的交易动能,耐心去获取属于自己的收益吧。

1.坚守常识底线——价格是最雄浑的力量,对涨跌下注只是小孩子的游戏。

可转债投资的本质,在于常识,在于对“可转债”定义规则的理解。面值之下,可转债的债性决定了它99%保底,这是游戏规则。可转债违约,历史上从未发生过,也许将来会发生,但让可转债违约甚至比让普通上市公司退市更难。当然,世界上没有完全无风险的投资,所以我们赋予余下1%的风险权重。近年来出现了数起公司债违约现象,严重打击了市场信心,可转债的最低价格被一打再打,辉丰转债、利欧转债的价格都曾跌破80元。其实公司债和可转债完全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品种,发行难度和风险指数有着天壤之别,不可同一而论。上市公司圈钱不易,可转债的市值只占上市公司市值的一小部分,不可能为了区区一点转债动摇了上市公司的圈钱资格,更何况,下修手段随便动动,转债问题就解决了,所以,转债的债性是非常好的。

债性债性债性。可转债能成为熊市的利刃,债性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2018年8月6日,我写下《二极论三债》,论述了低价可转债的思路,并**了辉丰转债。当天上证指数2692.32,现在指数为2535.10,跌5.84%;当天辉丰转债价格73.59元,现在价格为87.10元,涨18.36%,这就是价格的力量。至于辉丰转债从73元到8元7之间的跌涨往返,从长期来看,只是小孩子玩泥巴时发出的噪音。

目前,85元以下的可转债已经没有了,但低价为王仍是搏取长期收益的有效手段。当然,如果为了资金的绝对安全,防范万一产生的黑天鹅风险,可以选取绝对低价组合,获取稳定收益。

2.坚定精选打新——没有人能赌对所有的波动,笑到最后就是最高光的笑容。

2018年,45%的破发率吓到了转债打新者。年初的无脑申购收益,在经过普及后套利空间消失,很多人完全失去了打新的兴趣。但是,你知道么,现在的打新条件,比以往要好几百倍哈。在2017年采取信用申购之前,可转债发行方案对于以散户为主的网上申购投资者相当苛刻,散户需要将交付全额申购资金并冻结数日,而网下机构投资者则仅需要缴纳少量的保证金,便可以采用数倍的杠杆进行打新。2017年以前,为了认购到多一点心仪的新转债,我甚至多次提前买入正股,参与转债配售,那时候,弄一点新上市的转债有多难啊。现在真的是政策好政策好政策好啊(重要的事要重复三遍)!

很多人因为难以忍受新债上市的漫长时间(尤其是深市),怕正股的波动给债券上市价格造成不利影响,逐渐放弃了申购转债。

事实上,没有人能预测对所有的市场波动。转债申购,只是给予你一个100元买入上市新债的机会。上市时的情况会怎样,天知道。但我们可以观察到的是,在2018年这样的大熊之年下,转债上市77只,破发32只,占41.56%。开盘价最高的是东财转债125元,开盘价最低的是凯发转债90.1元,这个数据看起来比较美丽,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年初未熊时的美好基数影响,开盘价最高的转债均发生在前三季度,但即使是这样,年末的旭升转债也开出了110.03的价格,特发转债虽然上市价格不高,最近涨幅也是不错的。无脑打新的套利空间已经消失,2019年,仍然要坚持打新,坚持精选,提高胜率。

一看申购时的溢价率。这是转债价格的定盘星,直接意味着你是高价、还是折价认购转债,当然,折价率越高越好。二看转债的评级。形势篇里已经总结了,高评级必对应高价格,高评级的转债一般上市时的自然溢价率都较高,当然,它们也是机构和大户们抢食的香饽饽,中签率一般比较低。三看转债条款,条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转债的估值。四看大股东认购意愿,大股东对自己公司认识比较深刻。五看正股基本面情况,简要参考。以上要素重要程度按先后顺序排列。

3.坚持独立思考——勇于打破一致性预期,孤独和勤奋是盈利者的宿命和盟友。

绝大多数盈利者都是独立思考的,是孤独而勤奋的。转债市场的交易者风险偏好低,分析模式整体结构相似,带来的好处是低风险效应相互加持,使得风险更低;不利之处是容易形成一致性预期,减少深层次思考和细节专项研究。

由于转债交易者的谨慎和理性,常常会产生短期节奏性机会。其途径为:偏离价值(套利机会)——一致性预期(套利空间消失)——下一个偏离价值(套利机会)……一致性预期的强大,使得许多这样的机会一出现就被封堵,有的会在以后再次出现,有的则消失在历史的风声里。

举例:

(1)太阳转债     

太阳转债2016年1月16日上市,开盘价113元。在当时,转债的一致性预期,就是上市必溢价,高溢价,一般10%的溢价不足为奇。而太阳转债开盘瞬间,转股价格为113.79元,转债折价-0.69%。这就是一致性预期的打破。开盘发现机会时,直接以开盘价买入。当然,可以挂稍高点价格抢单。假设开盘后1分钟内以115的高位成交吧。随后到9:33分,拉到120左右,继续上升,当天最高价126.31,收盘价124.53。转债交易是T+0,当天随时可以卖出,在任一时间点卖出,都有不小的盈利。这种案例随后又发生了一两次,然后达到一致性预期,开盘折价成为大家可以接受的认知,套利空间消失。

 (2)蓝标转债     

蓝色光标是中文名上最会作妖、最会秀存在、最会折腾的股票之一。历史上,它停牌、并购重组的频次,长期居于A股前列,实控人常被称为资本市场游戏达人。      2018年末,蓝色光标发布公布,刊登2019年第一次债券持有人会议的通知,随后又来了个补充通知。蓝标转债自更改资金用途起,到证监会紧抓不放,至大V、券商分析评论次第登场,剧情之离奇,情况之复杂,一次又一次重构着交易者们的一致性预期。      剧情不必过多解读,怎么去应对回售压力是实控人烧脑的事,我们只需要跳出预期,从即期价格入手,以回售价为锚,收获所得即可。

     

2019年,一致性预期的破立,仍将会持续存在。

4.坚决尝试新态——事后拼凑的原因解释,常常会比盈利机会迟到很久。

新态,是急剧颠覆一致性认知的激烈形式,显然潜藏着未知风险,当然也可能蕴含盈利机遇。前文已回述了2018年的诸多新态,如果以后来者的眼光重审,当然能够对其中的盈利原因进行貌似合理的解释,但往往在你事后拼凑出解释时,盈利机会早已经远去。

以折价为例。2018年,最著名的折价新态,就是宝万之争。因为宝信转债和万信转债早已强赎退市,历史数据难以考证,仅以之前做的笔记零星回述。2月28日收盘时,宝信转债折价超过2%,这已显异常。3月1日中午收盘,宝信转债的折价超过7%。在当时,这就是一个非常异常的新态,潜伏着折价套利的可能性。     当日中午即可挂单。

 

随后万信转债跟随,3月12日,宝万开始争夺折价第一高度。

正好3月12日下午保存了一张宝万争霸的实时截图,现在我们把它放大看看:

这是3月12日14:05分左右,转债溢价的截图。

这一天,万信转债正式登基,成为两市转债第一折价王。    至3月19日收盘,宝万的折价之争截图: 

     

下图是3月12日-19日,万信转债新态之后的走势。

 

新态,即是新的机会。

5.坚信自身能力——股债不必局限于圈子的争论,更是眼光与眼光的参祥。

我以前曾写过一篇《双圈》:“做转债的人和做股票的人,仿佛隔着一条河,常常是互看不顺眼。做债之人,嫌做股者风险大;做股之人,嫌做债者收益低。这就像两个圈子,真的很难兼容”。股债投资的交易方法难以深融,是由两者分析的思维模式不同所决定的,不同思维基础上的讨论,经常是鸡同鸭讲。也时常感叹股债双圈,有些像华山派的剑宗与气宗之分,本是同源,因为修练体系和方向的不同,分成两条不同的道路,很难融合。股票圈子里基本没有转债客参与,转债圈子也不欢迎股票客,大家谈不到一块儿去。

两者确实难以深度相融。金庸老爷子说过:“正如飞禽见地下狮虎搏斗,不免会想:‘何不高飞下扑,可制必胜?’殊不知狮虎在百兽之中虽然最为凶猛厉害,要高飞下扑,却是力所不能”。

但是,如果同时兼具多年股票、转债的投资经历、阅历经验和辛劳总结,相参相商,常常能够加深理解,并找到更多的交易机会。股市参与者风险偏好程度较高,心气足够大,习惯于爆涨连涨(对2018年恒立实业的11连板、市北高新12连板创造历史,民丰特纸等诸多8连板以上者见怪不怪);而转债投资者是低风险偏好者,风控意识强,对正股未来的迅速上涨不抱过度乐观预期,股债投资者形成了关于投资的认知差异,这往往就是节奏性投资机会。反映在盘面上,就是当正股不断走妖,转债的涨幅逐步落后于正股的涨幅,转债溢价大幅缩水(或折价不断加大)。

当然,对认知差异的权衡,如果有更相关、更深刻的理论(数据)支撑(如市场第一、具有唯一性、专有性等),则成功的概率会更高。

例证近期几起股债双击:

(1)辉丰转债(两市第一低价转债,具有唯一性)

2018年12月28日,辉丰公司签署股权转让协议,ST辉丰涨停。次日,开盘迅速冲上涨停,大单封二板,此时价格2.02元,处于历史低位。从股票角度来看,ST辉丰受立案调查连续重击股份后,这是一个足够强势的反转,二连板抢筹看好后市,但封板太大难以进入。

   

而市场转债的持有者对价格上涨谨慎,认知差异使转债的涨速远远比不上正股。此时,买入辉丰转债,形成节奏性投资机会。

(2)特发转债(两市第一高折价转债,具有唯一性)   

特发转债的崛起,缘于正股特发信息的走妖。受益于5G炒作,特发信息拉出从1月2日10:28分涨停,在习惯了七连板八连板的股票投资者们的努力下,5连板。

而对应的转债,在正股第一个涨停时,仅上涨4%,形成了初始折价。相对于股票投资者的乐观,转债投资者非常谨慎,双圈形成知认知差,折价迅速扩大。

对于转债来说,折价越高,其实安全程度就越高。即使正股在连续涨停的过程中,突然崩盘形成剧烈跌幅,转债也会因高折价而跌幅较小。因此于1月2日建仓,并随着折价的增大予以加仓。

   

1月7日,特发转债经过迅速上涨,成为两市第一高价债。考虑到近期没有高价标杆,无价格参照,予以减仓。

   

至此,特发转债已进入妖债行列,它的涨幅高度和价格高度,成为两市所有转债高度的标尺。在底部仓位上予以重仓,在30%以上的高度予以减仓,锁定大部分利润,保留部分仓位,随波逐流(以防走成一代天妖,如当年通鼎转债涨过600元)。   

(3)盛路转债(折价持续时间第一的转债;多日两市第一高折价转债;标杆妖债的唯一跟随者)   

正股盛路通信走出持续上涨态势,这种态势本身在A股市场并不少见,不足为奇。

然而结合股债联动,买入理由有三:   

一是折价持续时间两市第一。股债的价格认知差异持续存在,自2018年12月11日开始,20个交易日中有18个交易日转债均处于折价状态。这充分表明了该转债持有者的谨慎心理和温顺保守的投资作风,使得价格剧烈下跌的风险较小。   

二是折价率多次居于两市第一,持续大幅折价,赋予了转债极大的安全底力,予以买入。   

三是同期的特发转债在涨幅上和价格上,都打出了近期高度,形成标杆效应,成为转债短线的风向标。盛路转债可以视作一个安全目标,随风起舞。    予以买入。

   

新年三债情况:

        

2019年已至,投资路上,仍然自由自我,仍然高唱我歌,孤独前行。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可在摩尔金融APP或摩尔金融官方网站moer.cn看到更多个股、盘面走势分析及投资技巧,也可在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上搜索摩尔金融并关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可转债2019:聊聊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目前,85元以下的可转债已经没有了,但低价为王仍是搏取长期收益的有效手段。

图片来源:网络

文 | 小黑黑小小

一直想写一套可转债交易的长文,但珠玉其前,教科书《可转债投资魔法书》已道尽可转债的来龙去脉,在我看来,市面上目前所有的可转债策略,均未超越于此,无非就是把教科书某一章节或部分的内容重申和展开而已,所以没有再写的必要。但2018年,可转债市场发生了历史性变迁,从交易角度适当补充、记录和展望,也可视为投资的实时审视。

一、可转债投资目前面临的形势

2018年,是迄今为止,可转债历史上变迁最大、扩容最猛、情况最复杂、分化最激烈的一年。全年共发行67只可转债,远远超过了之前市场的总存量,迅猛扩容给转债的定价模式带来颠覆性影响(如果不能理解,可以做一个类比,现在A股有3000多只股票,你想像一下,假如一年发行5000只新股,对股票定价带来的冲击如何)。为了配合转债的剧烈扩容,新债申购制度也进行了颠覆,免除打新保证金,单账户能零成本顶格申购100万元,再加上深市存在的拖拉机账户等BUG,散户实现了无担保打新,打新效率历史上第一次超过了机构,已经可以做到想打什么新债,就打中什么新债。2018年,已推出赛腾股份为历史第一单定向可转债。大量转债的爆猛发行和上市,配合全年大熊、正股下跌,新债破发率和弃购率、包销比例均创历史新高。认真分析当前可转债投资的现实形势,是制订投资策略的前径。简要梳理:

1.上市破发增多

在股市大熊背景下,从转债申购到上市这个时间段内(沪市至快也需两周、深市更长久),大多数正股价格均呈现下跌,使得转债的内在价值下降,上市时开盘价不高。而熊市和大幅发行,使得转债的平均溢价较以往年份大幅下聊,以前常见的上市当日15%以上的溢价,已经缩小到5%左右,折价开盘也屡见不鲜。从统计情况来看,转债上市破发现象增多,2018年转债上市77只,破发32只,占41.56%。申购转债的整体收益率大幅下降,中签率、弃购率不断创历史新高,转债发行压力增大,湖广转债创下了34%的包销比例的历史纪录。

2.估值分化

表现形式有三:

一是新券定价普遍低于老债。同行业、基本面相似的转债,新债的溢价往往比老债低,给估价带来困难。主要原因是老债上市价较高,转债持有者大多数看重历史成本,不习惯割肉换仓,惜售带来的流动性,维持了较高的估值。

二是优质债价值坚挺。评级为AAA级的转债,不论其对应的正股价格如何熊,转债价格全部都在100元以上。目前两市AAA级转债共10支,截至2019年1月11日,只有蒙电转债(101.09元)和长证转债(102.75元)两只转债价格在105以下,它们的溢价率分别23.51%和37.1%。一言以蔽之,再怎么高的溢价,也要把转债价格托上去。

三是小盘债定价下降。与以往不同的是,目前小盘转债的溢价普遍低于大盘转债(不考虑极端影响)。原因主要是因为2018年转债市场结构发生变化。以往发转债条件苛刻,大盘股发行的概率较高,市场上充斥着大转债,小转债是稀缺品而产生高溢价,现在发转债条件大为放松,大量中小股甚至次新股都冲进了转债发行队伍,小转债占转债市场的比重越来越大,丧失稀缺性从而抑制了估值。

3.下修开创历史新纪元

历史上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时期,出现过如此多、如此快的下修。以往下修的转债基本上都是存续4年以上的老债,但今年上市不满一年的新券迅速大批下修,惊爆眼球。

从动因来看,蓝标、江南、海印等五六只为逃避回售启动下修;小康、骆驼等十几只因为大股东减持兑现、促转股等原因启动下修;迪龙、泰晶、金禾、海澜等转债大股东及一致行动人持有转债比例较高,其下修过程中,能品出浓烈的拉升债价积极自救意味。

从效果来看,绝大多数下修在董事会决议公告日涨幅超过3%。

从分布来看,目前有几十只转债达到了下修条件,若熊市继续,随时可能触发下修,且可能在规则内多次启动下修。

4.史无前例的折价

频繁发生转债折价现象,而且折价率越来越高。以往转债高溢价是常态,折价只是偶尔发生,基本都发生在转股期内,现在未到转股期(甚至刚上市)就时常发生折价,折价率之高,几乎超出人类的认知。2018年初宝信转债与万信转债,折价8%和5%已触发了第一折价的“宝万之争”(参见本人《低风险套利之七——宝万之争与转债折价》一贴),最终双双强赎轰动一时。2019年的特发转债与盛路转债,自1月2日以来,8个交易日的折价率分别为9.50%、14.76%、19.43%、17.21%、24.20%、25.10%、25.97%、25.80和16.06%、14.82%、11.10%、14.21%、12.73%、10.25%、9.39%、10.65,王者之战激烈远胜当年,史无前例。

5.筑底过程推高收益率

转债市场历史上共出现过三次底部,分别是2004-2005年、2008年下半年、2014年一季度。以三次历史底部与2018年情况做对比分析,三次底部债底的最低值介于90-93元,2018年债底最低值为85元;三次底部转债平价的最低值介于69-88元,2018年转债平价的最低值为68.81元。从数据上分析,2018年转债市场逐步筑底,债券的收益率达到高值。截至1月7日,两市年化到期收益率(税后)高于5.5%的有4只,其中辉丰转债的到期收益率(税后)为7.71%,高于普通银行理财收益。考虑到可转债的安全底数和期权属性,如果采用摊大饼的方法分散投资,收益性价比可以甩出银行理财N条街。事实上,与股市近期的萎靡相反,低价转债已先行启动并持续上涨一段时期,辉丰转债10月18日探及年中最低价位71元,其前后多个交易日内,年化到期收益率超过10%。

二、2019年转债投资思路

2018年,虽然大盘熊市(上证指数3307.17—2493.90,下跌24.6%),但转债指数基本持平(中证转债指数282.89—279.60,微跌1.1%),远胜于对应的正股走势。考虑到选择性打新债的收益,2018年转债交易者基本都能实现整体盈利(每个人交易策略不同,当然也有少数亏损的)。2019年,转债扩容的历史进程仍将继续,大量供给蓄势待发,目前已过会29家转债近310亿,已核准29家接近1700亿,等发转债、交换债近190只,规模近5900亿,大量级估值重构是仍是潮流趋势。既面临着估值进一步分化的遴选压力,也洋溢着保底稳定盈利充沛的交易动能,耐心去获取属于自己的收益吧。

1.坚守常识底线——价格是最雄浑的力量,对涨跌下注只是小孩子的游戏。

可转债投资的本质,在于常识,在于对“可转债”定义规则的理解。面值之下,可转债的债性决定了它99%保底,这是游戏规则。可转债违约,历史上从未发生过,也许将来会发生,但让可转债违约甚至比让普通上市公司退市更难。当然,世界上没有完全无风险的投资,所以我们赋予余下1%的风险权重。近年来出现了数起公司债违约现象,严重打击了市场信心,可转债的最低价格被一打再打,辉丰转债、利欧转债的价格都曾跌破80元。其实公司债和可转债完全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品种,发行难度和风险指数有着天壤之别,不可同一而论。上市公司圈钱不易,可转债的市值只占上市公司市值的一小部分,不可能为了区区一点转债动摇了上市公司的圈钱资格,更何况,下修手段随便动动,转债问题就解决了,所以,转债的债性是非常好的。

债性债性债性。可转债能成为熊市的利刃,债性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2018年8月6日,我写下《二极论三债》,论述了低价可转债的思路,并**了辉丰转债。当天上证指数2692.32,现在指数为2535.10,跌5.84%;当天辉丰转债价格73.59元,现在价格为87.10元,涨18.36%,这就是价格的力量。至于辉丰转债从73元到8元7之间的跌涨往返,从长期来看,只是小孩子玩泥巴时发出的噪音。

目前,85元以下的可转债已经没有了,但低价为王仍是搏取长期收益的有效手段。当然,如果为了资金的绝对安全,防范万一产生的黑天鹅风险,可以选取绝对低价组合,获取稳定收益。

2.坚定精选打新——没有人能赌对所有的波动,笑到最后就是最高光的笑容。

2018年,45%的破发率吓到了转债打新者。年初的无脑申购收益,在经过普及后套利空间消失,很多人完全失去了打新的兴趣。但是,你知道么,现在的打新条件,比以往要好几百倍哈。在2017年采取信用申购之前,可转债发行方案对于以散户为主的网上申购投资者相当苛刻,散户需要将交付全额申购资金并冻结数日,而网下机构投资者则仅需要缴纳少量的保证金,便可以采用数倍的杠杆进行打新。2017年以前,为了认购到多一点心仪的新转债,我甚至多次提前买入正股,参与转债配售,那时候,弄一点新上市的转债有多难啊。现在真的是政策好政策好政策好啊(重要的事要重复三遍)!

很多人因为难以忍受新债上市的漫长时间(尤其是深市),怕正股的波动给债券上市价格造成不利影响,逐渐放弃了申购转债。

事实上,没有人能预测对所有的市场波动。转债申购,只是给予你一个100元买入上市新债的机会。上市时的情况会怎样,天知道。但我们可以观察到的是,在2018年这样的大熊之年下,转债上市77只,破发32只,占41.56%。开盘价最高的是东财转债125元,开盘价最低的是凯发转债90.1元,这个数据看起来比较美丽,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年初未熊时的美好基数影响,开盘价最高的转债均发生在前三季度,但即使是这样,年末的旭升转债也开出了110.03的价格,特发转债虽然上市价格不高,最近涨幅也是不错的。无脑打新的套利空间已经消失,2019年,仍然要坚持打新,坚持精选,提高胜率。

一看申购时的溢价率。这是转债价格的定盘星,直接意味着你是高价、还是折价认购转债,当然,折价率越高越好。二看转债的评级。形势篇里已经总结了,高评级必对应高价格,高评级的转债一般上市时的自然溢价率都较高,当然,它们也是机构和大户们抢食的香饽饽,中签率一般比较低。三看转债条款,条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转债的估值。四看大股东认购意愿,大股东对自己公司认识比较深刻。五看正股基本面情况,简要参考。以上要素重要程度按先后顺序排列。

3.坚持独立思考——勇于打破一致性预期,孤独和勤奋是盈利者的宿命和盟友。

绝大多数盈利者都是独立思考的,是孤独而勤奋的。转债市场的交易者风险偏好低,分析模式整体结构相似,带来的好处是低风险效应相互加持,使得风险更低;不利之处是容易形成一致性预期,减少深层次思考和细节专项研究。

由于转债交易者的谨慎和理性,常常会产生短期节奏性机会。其途径为:偏离价值(套利机会)——一致性预期(套利空间消失)——下一个偏离价值(套利机会)……一致性预期的强大,使得许多这样的机会一出现就被封堵,有的会在以后再次出现,有的则消失在历史的风声里。

举例:

(1)太阳转债     

太阳转债2016年1月16日上市,开盘价113元。在当时,转债的一致性预期,就是上市必溢价,高溢价,一般10%的溢价不足为奇。而太阳转债开盘瞬间,转股价格为113.79元,转债折价-0.69%。这就是一致性预期的打破。开盘发现机会时,直接以开盘价买入。当然,可以挂稍高点价格抢单。假设开盘后1分钟内以115的高位成交吧。随后到9:33分,拉到120左右,继续上升,当天最高价126.31,收盘价124.53。转债交易是T+0,当天随时可以卖出,在任一时间点卖出,都有不小的盈利。这种案例随后又发生了一两次,然后达到一致性预期,开盘折价成为大家可以接受的认知,套利空间消失。

 (2)蓝标转债     

蓝色光标是中文名上最会作妖、最会秀存在、最会折腾的股票之一。历史上,它停牌、并购重组的频次,长期居于A股前列,实控人常被称为资本市场游戏达人。      2018年末,蓝色光标发布公布,刊登2019年第一次债券持有人会议的通知,随后又来了个补充通知。蓝标转债自更改资金用途起,到证监会紧抓不放,至大V、券商分析评论次第登场,剧情之离奇,情况之复杂,一次又一次重构着交易者们的一致性预期。      剧情不必过多解读,怎么去应对回售压力是实控人烧脑的事,我们只需要跳出预期,从即期价格入手,以回售价为锚,收获所得即可。

     

2019年,一致性预期的破立,仍将会持续存在。

4.坚决尝试新态——事后拼凑的原因解释,常常会比盈利机会迟到很久。

新态,是急剧颠覆一致性认知的激烈形式,显然潜藏着未知风险,当然也可能蕴含盈利机遇。前文已回述了2018年的诸多新态,如果以后来者的眼光重审,当然能够对其中的盈利原因进行貌似合理的解释,但往往在你事后拼凑出解释时,盈利机会早已经远去。

以折价为例。2018年,最著名的折价新态,就是宝万之争。因为宝信转债和万信转债早已强赎退市,历史数据难以考证,仅以之前做的笔记零星回述。2月28日收盘时,宝信转债折价超过2%,这已显异常。3月1日中午收盘,宝信转债的折价超过7%。在当时,这就是一个非常异常的新态,潜伏着折价套利的可能性。     当日中午即可挂单。

 

随后万信转债跟随,3月12日,宝万开始争夺折价第一高度。

正好3月12日下午保存了一张宝万争霸的实时截图,现在我们把它放大看看:

这是3月12日14:05分左右,转债溢价的截图。

这一天,万信转债正式登基,成为两市转债第一折价王。    至3月19日收盘,宝万的折价之争截图: 

     

下图是3月12日-19日,万信转债新态之后的走势。

 

新态,即是新的机会。

5.坚信自身能力——股债不必局限于圈子的争论,更是眼光与眼光的参祥。

我以前曾写过一篇《双圈》:“做转债的人和做股票的人,仿佛隔着一条河,常常是互看不顺眼。做债之人,嫌做股者风险大;做股之人,嫌做债者收益低。这就像两个圈子,真的很难兼容”。股债投资的交易方法难以深融,是由两者分析的思维模式不同所决定的,不同思维基础上的讨论,经常是鸡同鸭讲。也时常感叹股债双圈,有些像华山派的剑宗与气宗之分,本是同源,因为修练体系和方向的不同,分成两条不同的道路,很难融合。股票圈子里基本没有转债客参与,转债圈子也不欢迎股票客,大家谈不到一块儿去。

两者确实难以深度相融。金庸老爷子说过:“正如飞禽见地下狮虎搏斗,不免会想:‘何不高飞下扑,可制必胜?’殊不知狮虎在百兽之中虽然最为凶猛厉害,要高飞下扑,却是力所不能”。

但是,如果同时兼具多年股票、转债的投资经历、阅历经验和辛劳总结,相参相商,常常能够加深理解,并找到更多的交易机会。股市参与者风险偏好程度较高,心气足够大,习惯于爆涨连涨(对2018年恒立实业的11连板、市北高新12连板创造历史,民丰特纸等诸多8连板以上者见怪不怪);而转债投资者是低风险偏好者,风控意识强,对正股未来的迅速上涨不抱过度乐观预期,股债投资者形成了关于投资的认知差异,这往往就是节奏性投资机会。反映在盘面上,就是当正股不断走妖,转债的涨幅逐步落后于正股的涨幅,转债溢价大幅缩水(或折价不断加大)。

当然,对认知差异的权衡,如果有更相关、更深刻的理论(数据)支撑(如市场第一、具有唯一性、专有性等),则成功的概率会更高。

例证近期几起股债双击:

(1)辉丰转债(两市第一低价转债,具有唯一性)

2018年12月28日,辉丰公司签署股权转让协议,ST辉丰涨停。次日,开盘迅速冲上涨停,大单封二板,此时价格2.02元,处于历史低位。从股票角度来看,ST辉丰受立案调查连续重击股份后,这是一个足够强势的反转,二连板抢筹看好后市,但封板太大难以进入。

   

而市场转债的持有者对价格上涨谨慎,认知差异使转债的涨速远远比不上正股。此时,买入辉丰转债,形成节奏性投资机会。

(2)特发转债(两市第一高折价转债,具有唯一性)   

特发转债的崛起,缘于正股特发信息的走妖。受益于5G炒作,特发信息拉出从1月2日10:28分涨停,在习惯了七连板八连板的股票投资者们的努力下,5连板。

而对应的转债,在正股第一个涨停时,仅上涨4%,形成了初始折价。相对于股票投资者的乐观,转债投资者非常谨慎,双圈形成知认知差,折价迅速扩大。

对于转债来说,折价越高,其实安全程度就越高。即使正股在连续涨停的过程中,突然崩盘形成剧烈跌幅,转债也会因高折价而跌幅较小。因此于1月2日建仓,并随着折价的增大予以加仓。

   

1月7日,特发转债经过迅速上涨,成为两市第一高价债。考虑到近期没有高价标杆,无价格参照,予以减仓。

   

至此,特发转债已进入妖债行列,它的涨幅高度和价格高度,成为两市所有转债高度的标尺。在底部仓位上予以重仓,在30%以上的高度予以减仓,锁定大部分利润,保留部分仓位,随波逐流(以防走成一代天妖,如当年通鼎转债涨过600元)。   

(3)盛路转债(折价持续时间第一的转债;多日两市第一高折价转债;标杆妖债的唯一跟随者)   

正股盛路通信走出持续上涨态势,这种态势本身在A股市场并不少见,不足为奇。

然而结合股债联动,买入理由有三:   

一是折价持续时间两市第一。股债的价格认知差异持续存在,自2018年12月11日开始,20个交易日中有18个交易日转债均处于折价状态。这充分表明了该转债持有者的谨慎心理和温顺保守的投资作风,使得价格剧烈下跌的风险较小。   

二是折价率多次居于两市第一,持续大幅折价,赋予了转债极大的安全底力,予以买入。   

三是同期的特发转债在涨幅上和价格上,都打出了近期高度,形成标杆效应,成为转债短线的风向标。盛路转债可以视作一个安全目标,随风起舞。    予以买入。

   

新年三债情况:

        

2019年已至,投资路上,仍然自由自我,仍然高唱我歌,孤独前行。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可在摩尔金融APP或摩尔金融官方网站moer.cn看到更多个股、盘面走势分析及投资技巧,也可在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上搜索摩尔金融并关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