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鸿合科技遭遇发审会57问,再涉1.43亿专利侵权诉讼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鸿合科技遭遇发审会57问,再涉1.43亿专利侵权诉讼

此次诉讼,无疑为鸿合科技的IPO之路增添阻碍。

文|洞察IPO

收到发审会57问的鸿合科技,再次迎来危机,视源股份(002841. SZ)正对其发起侵权诉讼。

涉嫌专利侵权 被索赔1.43亿

视源股份的全资子公司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视睿电子),以涉嫌侵犯其4件专利的专利权为由,起诉深圳市鸿合创新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深圳鸿合)及母公司鸿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合科技)。

视源股份及子公司要求鸿合科技及深圳鸿合停止侵权行为、销毁侵权专用模具并赔偿1.43亿元。

这场诉讼成为目前国内教育信息化领域索赔规模最大的专利侵权纠纷案件之一。

据了解,鸿合科技的主营业务为智能交互显示产品及智能视听解决方案的设计、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客户群体为中小学校和高校、幼教、培训机构等教育市场。

此次鸿合科技与视源股份陷入专利纠纷的“智能交互平板”产品为鸿合科技目前的主营产品之一,是营业收入重要来源,销售收入在2017年占鸿合科技总营收的53.18%。

视源股份方面提供的诉讼材料显示,2013年到2016年,视睿电子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一体机及其触摸菜单的调出方法”“红外触摸屏及电路板连接装置”“一种显示设备”和“一种触摸一体机”等4项专利申请,并全部获得公告授权且均在有效期内。

但经视睿电子对比发现,鸿合科技及深圳鸿合旗下的26款智能交互平板产品(包括幼教系列、普教系列、高教系列、智能黑板)均落入了相关涉案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视源股份及视睿电子称,被告两方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大量制造、自行销售或委托代理商销售使用上述专利技术的智能交互平板等相关产品,严重侵害了视睿电子的专利权,给视睿电子专利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造成了重大影响,造成其重大经济损失,共索赔1.43亿元。

视睿电子在起诉书中称,根据从千里马网、中国政府采购网以及各地方政府网等网站收集的中标信息,仅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鸿合科技及深圳鸿合通过投标形式,对涉及侵权纠纷产品的销售金额就高达数亿元。

目前,视源股份与鸿合科技为我国教育信息化产业的重量级企业。视源股份2017年年报披露,公司在智慧教育领域研发的自有品牌“希沃”在2017年末市场占有率超过35%,多年蝉联第一。

而鸿合科技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公司电子交互白板和智能交互平板销量在2017年的全球市场中所占份额为23%。

PE入股后业绩突增关联交易被质疑

此次诉讼,无疑为鸿合科技的IPO之路增添阻碍。

招股书显示,2015-2017年及2018年1-6月(以下简称报告期),鸿合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18.49亿元、27.21亿元、36.17亿元和18.13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0.54亿元、0.62亿元、2.04亿元和1.06亿元。

看似亮眼的业绩,却迷雾重重。

鸿合科技募集资金达到11.57亿元,其中最大的资金投入为补充流动资金,合计7.7亿元,全部依赖募资,占比高达66.55%。

IPO实务中,项目组会协调客户,争取将募集项目中的补充营运资金控制在30%以内,高于30% 的募资安排,在募资合理性上更容易受到监管部门的关注。

同时从数据可以看出,自2017年起鸿合科技的业绩实现快速增长,其归母净利润增速明显高于营业收入增速。其中,2017年鸿合科技营业收入仅同比上涨33%,归母净利润增幅超过两倍。

资料显示,鸿合科技近两年的业绩增长高度依赖其2017年新增的海外客户的Promethean World Limited(下称Promethean)。

在合作首年,Promethean就成为公司的第一大客户,贡献了5.03亿元的营业收入,占比13.93%;2018年1-6月Promethean的营收贡献已经超过2017年全年,达到了5.21亿元,营收占比上升至28.71%

Promethean Limited、普罗米休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均属Promethean World Limited全资子公司。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公开信息显示,Promethean与同年突击入股鸿合科技的第五大股东PE鹰发集团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明星投资人卫哲也周旋其中。Promethean母公司网龙(00777. HK)与卫哲早有交集,卫哲与网龙在2014年合资成立了福建一零一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在鸿合科技业绩疲软之时,Promethean如天降神兵以一已之力拉动鸿合科技业绩大幅上升。卫哲与“网龙系”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二者曾共同出现在另一次资本运作中并获利丰厚。

投行人士认为,基于第一大客户与鹰发集团之间的关系,鸿合科技涉嫌关联交易非关联化处理。

发审委在反馈意见中表示,鸿合科技报告期内存在较多关联交易,招股书关于关联交易汇总情况、交易公允性等说明不充分,要求其在招股书中补充关联交易详情,如对象、业务、必要性、是否存在隐形关联关系等。

被诉侵权产品为主要利润来源

报告期内智能交互显示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 17.73亿元、26.04亿元、34.61亿元和 17.51元,分别占当年公司主营业务收 入的比例为 95.88%、95.72%、95.71%和 96.60%。

智能交互显示产品包括智能交互平板、电子交互白板、投影机产品、视频展台、录播产品、电子书包产品等。

此次被起诉的产品——智能交互平板,已成鸿合科技的主要收入和利润来源。

报告期内,智能交互平板实现销售收入8.09亿元、11.77亿元、19.22亿元和11.69亿元,占当年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 43.72%、43.24%、53.18%和64.49%。

此次视源股份所称被鸿合科技涉嫌侵权的专利,申请于2013-2016年。视源股份透露,在2013~2016年专利申请期间,公司研发费用投入分别为1.45亿元、1.88亿元、2.2亿元以及3.16亿元。而截至2016年末,视源股份拥有技术人员1297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63.39%。

目前鸿合科技涉嫌侵权的专利技术,主要的技术门槛在于:“水雾问题”的解决,实现在同一界面层级中的“一体机多通道调用”技术。

视源股份方面称:“目前上述两项技术在行业内几乎只有视源拥有解决专利,而对于鸿合科技来讲他们是不拥有这样的技术解决能力的。现在我们能从市场上买回来的鸿合20多项产品,进行拆机之后发现几乎都是涉嫌侵权的。”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鸿合科技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10%、3.68%、4.10%和4.40%。

截至 2018 年 6 月 30 日,拥有研发人员 576 名,占公司员工总数的20.43%。

(部分内容来源于每日经济财经、蓝鲸财经、界面、国际金融报等)

 

敬告读者:本文基于公开资料信息或受访人提供的相关内容撰写,洞察IPO及文章作者不保证相关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无论何种情况下,本文内容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鸿合科技

  • 鸿合科技: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2.81元
  • 缺师资缺内容,国内AI教育还在“摸着石头过河”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鸿合科技遭遇发审会57问,再涉1.43亿专利侵权诉讼

此次诉讼,无疑为鸿合科技的IPO之路增添阻碍。

文|洞察IPO

收到发审会57问的鸿合科技,再次迎来危机,视源股份(002841. SZ)正对其发起侵权诉讼。

涉嫌专利侵权 被索赔1.43亿

视源股份的全资子公司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视睿电子),以涉嫌侵犯其4件专利的专利权为由,起诉深圳市鸿合创新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深圳鸿合)及母公司鸿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合科技)。

视源股份及子公司要求鸿合科技及深圳鸿合停止侵权行为、销毁侵权专用模具并赔偿1.43亿元。

这场诉讼成为目前国内教育信息化领域索赔规模最大的专利侵权纠纷案件之一。

据了解,鸿合科技的主营业务为智能交互显示产品及智能视听解决方案的设计、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客户群体为中小学校和高校、幼教、培训机构等教育市场。

此次鸿合科技与视源股份陷入专利纠纷的“智能交互平板”产品为鸿合科技目前的主营产品之一,是营业收入重要来源,销售收入在2017年占鸿合科技总营收的53.18%。

视源股份方面提供的诉讼材料显示,2013年到2016年,视睿电子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一体机及其触摸菜单的调出方法”“红外触摸屏及电路板连接装置”“一种显示设备”和“一种触摸一体机”等4项专利申请,并全部获得公告授权且均在有效期内。

但经视睿电子对比发现,鸿合科技及深圳鸿合旗下的26款智能交互平板产品(包括幼教系列、普教系列、高教系列、智能黑板)均落入了相关涉案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视源股份及视睿电子称,被告两方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大量制造、自行销售或委托代理商销售使用上述专利技术的智能交互平板等相关产品,严重侵害了视睿电子的专利权,给视睿电子专利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造成了重大影响,造成其重大经济损失,共索赔1.43亿元。

视睿电子在起诉书中称,根据从千里马网、中国政府采购网以及各地方政府网等网站收集的中标信息,仅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鸿合科技及深圳鸿合通过投标形式,对涉及侵权纠纷产品的销售金额就高达数亿元。

目前,视源股份与鸿合科技为我国教育信息化产业的重量级企业。视源股份2017年年报披露,公司在智慧教育领域研发的自有品牌“希沃”在2017年末市场占有率超过35%,多年蝉联第一。

而鸿合科技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公司电子交互白板和智能交互平板销量在2017年的全球市场中所占份额为23%。

PE入股后业绩突增关联交易被质疑

此次诉讼,无疑为鸿合科技的IPO之路增添阻碍。

招股书显示,2015-2017年及2018年1-6月(以下简称报告期),鸿合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18.49亿元、27.21亿元、36.17亿元和18.13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0.54亿元、0.62亿元、2.04亿元和1.06亿元。

看似亮眼的业绩,却迷雾重重。

鸿合科技募集资金达到11.57亿元,其中最大的资金投入为补充流动资金,合计7.7亿元,全部依赖募资,占比高达66.55%。

IPO实务中,项目组会协调客户,争取将募集项目中的补充营运资金控制在30%以内,高于30% 的募资安排,在募资合理性上更容易受到监管部门的关注。

同时从数据可以看出,自2017年起鸿合科技的业绩实现快速增长,其归母净利润增速明显高于营业收入增速。其中,2017年鸿合科技营业收入仅同比上涨33%,归母净利润增幅超过两倍。

资料显示,鸿合科技近两年的业绩增长高度依赖其2017年新增的海外客户的Promethean World Limited(下称Promethean)。

在合作首年,Promethean就成为公司的第一大客户,贡献了5.03亿元的营业收入,占比13.93%;2018年1-6月Promethean的营收贡献已经超过2017年全年,达到了5.21亿元,营收占比上升至28.71%

Promethean Limited、普罗米休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均属Promethean World Limited全资子公司。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公开信息显示,Promethean与同年突击入股鸿合科技的第五大股东PE鹰发集团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明星投资人卫哲也周旋其中。Promethean母公司网龙(00777. HK)与卫哲早有交集,卫哲与网龙在2014年合资成立了福建一零一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在鸿合科技业绩疲软之时,Promethean如天降神兵以一已之力拉动鸿合科技业绩大幅上升。卫哲与“网龙系”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二者曾共同出现在另一次资本运作中并获利丰厚。

投行人士认为,基于第一大客户与鹰发集团之间的关系,鸿合科技涉嫌关联交易非关联化处理。

发审委在反馈意见中表示,鸿合科技报告期内存在较多关联交易,招股书关于关联交易汇总情况、交易公允性等说明不充分,要求其在招股书中补充关联交易详情,如对象、业务、必要性、是否存在隐形关联关系等。

被诉侵权产品为主要利润来源

报告期内智能交互显示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 17.73亿元、26.04亿元、34.61亿元和 17.51元,分别占当年公司主营业务收 入的比例为 95.88%、95.72%、95.71%和 96.60%。

智能交互显示产品包括智能交互平板、电子交互白板、投影机产品、视频展台、录播产品、电子书包产品等。

此次被起诉的产品——智能交互平板,已成鸿合科技的主要收入和利润来源。

报告期内,智能交互平板实现销售收入8.09亿元、11.77亿元、19.22亿元和11.69亿元,占当年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 43.72%、43.24%、53.18%和64.49%。

此次视源股份所称被鸿合科技涉嫌侵权的专利,申请于2013-2016年。视源股份透露,在2013~2016年专利申请期间,公司研发费用投入分别为1.45亿元、1.88亿元、2.2亿元以及3.16亿元。而截至2016年末,视源股份拥有技术人员1297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63.39%。

目前鸿合科技涉嫌侵权的专利技术,主要的技术门槛在于:“水雾问题”的解决,实现在同一界面层级中的“一体机多通道调用”技术。

视源股份方面称:“目前上述两项技术在行业内几乎只有视源拥有解决专利,而对于鸿合科技来讲他们是不拥有这样的技术解决能力的。现在我们能从市场上买回来的鸿合20多项产品,进行拆机之后发现几乎都是涉嫌侵权的。”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鸿合科技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10%、3.68%、4.10%和4.40%。

截至 2018 年 6 月 30 日,拥有研发人员 576 名,占公司员工总数的20.43%。

(部分内容来源于每日经济财经、蓝鲸财经、界面、国际金融报等)

 

敬告读者:本文基于公开资料信息或受访人提供的相关内容撰写,洞察IPO及文章作者不保证相关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无论何种情况下,本文内容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