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鲲鹏悦读 大鹏韭菜
近一年来,余光中、金庸、林清玄相继驾鹤,堪称一个时代的终结。
2016年,本韭菜陪伴林清玄十余天,管窥其人其事,可谓受用终身。我说:“林老师,现在大陆流行搞跨年演讲,我们不妨给您办一个?不过跨年演讲观众多、用时长,对身心是一大考验。”他莞尔一笑:“我曾经在台北的体育场讲禅,几万人的规模,你说的应该不在话下。”时光荏苒,前几天我们团队还在讨论这个事情,没想到噩耗传来,久久不敢相信。
林清玄,清者,清澈也;玄者,赤黑,深奥。不知道起初乡公所的户籍登记员把“林奇怪”改为“林清玄”的时候,是否会想到这两个字的奥妙。
一支笔就是林清玄的生命。他家境贫寒,8岁立志成为作家,小学阶段就读完了自己能找到的中外文学名著。17岁开始发表作品,30岁前得遍中国台湾的所有文学奖项。目前,林清玄在世界各地已经出版了100多种图书,用他的话来说:“如果我今天晚上会离开这个世界,我会写书到今天早上。那下午干什么?下午跟最亲爱的人道别。”
一语成谶。1月22日上午,林清玄的微博账号记录了这样一段文字:“在穿过林间的时候,我觉得麻雀的死亡给我一些启示,我们虽然在尘网中生活,但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 他曾说过:“今日踽踽独行,他日化蝶飞去。”1月23日,林清玄终化蝶而去,时年65岁。林清玄非常爱他的妻子方淳珍,在我们的随意交谈中,他称妻子为著名影星“赫本”。一提起她,林清玄的眼神中总会闪烁出一丝亮光。最终,不知突犯心肌梗塞的他是否来得及与“最亲爱的人”告别?
同样是2016年,林清玄在演讲中说道:“20、30岁的时候好像站在桥上看风景,30岁站在楼上看风景,40岁是在山上看风景,50岁是在云上看风景。我现在63岁,80岁就在天上看风景。”然而,离他心目中的80岁整整差了15年。作为中年人,本韭菜不胜唏嘘。
几千年的兴废之道投射于个体,形成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为人处世之道,用一句话来概括——青年法家、中年儒家、老年道家(或是本土化的佛教禅宗),曾国藩算是典范之一。青年时有蛮力,力争上游,眼里揉不进沙子,曾国藩以二品大员身份丁忧回乡练兵却寸步难行;中年时信奉中庸之道,曾国藩游走于满汉高官之间,处事圆滑,为免朝廷猜忌重用满族悍将塔齐布却能掌控自如;老年时懂得“舍得”二字,占据清廷半壁江山却急流勇退,解散湘军。晚年看似无为,“刺马”案中其真实实力却偶露峥嵘。识大体,知进退,终谥“文正”(文臣顶级谥号),家门满天下。而林清玄的人生之路也逃脱不了传统文人的“法、儒、道(禅)”的路径依赖。
当年在策划出版《林清玄小语》的时候,本韭菜力邀同样是大师级别的艺术家老树为文章加以配图,并制作了一套春夏秋冬的明信片。美好的图与文汇聚一起,寓意着两岸“天心月圆”般的禅意对话。本韭菜不妨新瓶装旧酒,借此缅怀林清玄先生传奇的一生。
春
8岁那年,林清玄回家后闷闷不乐。父亲很奇怪:“你怎么回事?在学校受欺负啦?”林清玄说:“不是,功课没及格。”父亲哈哈大笑:“好啊,你可以子承父业了,还可以早点出来干活。我们祖辈下来都是农民哩。”
有一次,林清玄在书上看到埃及金字塔,于是父亲说很想去那个地方玩。父:去那里要花很多钱的,你怎么赚旅费啊?林:我想以后当作家。父:作家?作家是干嘛的啊?林:作家就是写写东西就能赚钱的。
父亲一个巴掌拍过去,说“别做白日梦了,天天不下田干活还能赚钱?”
长大后,林清玄得偿所愿,他特地在金字塔下寄了一张明信片给父亲,不禁感慨:父亲这一巴掌挺好,把自己打到埃及来了。
林清玄家境贫寒,叔伯被日本人裹挟进东南亚战场,无人能归。父亲独力抚养自己的5个子女以及几个兄弟的13个小孩,生活困顿,终日劳作甚至让他难以完全分辨清18个子女。直到上中学,林清玄才有机会与父亲进行一次深入的交流,从而铭记在心。
在林清玄儿时记忆中只有这些残缺的影像:十几个兄弟姐妹挤坐在一盏灯下看书;过年家里被人逼债;没有新衣服……
尽管条件如此艰苦,林清玄8岁就立志成为作家,小学阶段就读完了自己能找到的中外文学名著。这也许就是人生的春天——婴儿呱呱坠地之时,命不由己,春寒料峭却不乏希望的种子。
林清玄说:
谦卑的心是宛如野草小花的心,不取笑外面的世界,也不在意世界的嘲讽。
夏
年少成名,既是好事也是坏事。青年时代的林清玄肆意享受青春。他曾花费200万台币(约合40万人民币)买了一辆进口跑车,整天在街头风驰电掣,好不快意。终于,一次酒驾出了大事故,车子撞了绿化带的大树,直接报废,还好人无大碍。于是,第一年购买的市值200万台币的跑车在第二年就以2万台币当废品处理了。过了几天还收到了市政部门的通知,要求去赔偿绿化树的损失。
高中毕业后,林清玄考入中国台湾世界专科学校,毕业后做过几家报社的记者。自17岁发表作品之后,他的创作之路一发不可收拾,报告文学、文艺评论、散文,样样精通。
在30岁之前,他竟然拿遍了中国台湾的所有文学奖项,成为得奖专业户,30岁的时候他成为报社总编辑,是当时宝岛有名的青年才俊。
林清玄连续十年被评为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其作品取得了不可思议的销量。据他说,在80年代,他的其中一部作品最高年销量达到700万册。有网上资料显示,《打开心灵的门窗》销售码洋达到5亿台币,以当年的台币、美元、人民币三者汇率来计算,这本书的稿酬相当于1000万人民币。
在某份杂志举办的台湾十大杰出青年的排名中林清玄赫然排在第一位,排第二第三的是日后政坛风云人物马英九、陈水扁。
这就是林清玄人生的夏天:无比绚丽,风风火火,热火朝天。正所谓春风得意马蹄轻,一日看尽长安花。
林清玄说:
我,宁与微笑的自己做搭档,
也不与烦恼的自己同住。
我,要不断地与太阳赛跑,
不断地穿过泥泞的路,
看着远处的光明。
秋
坊间传言,林清玄改了古龙的小说,让主人公一干人等被炸死,然后古龙复仇,把一个反派人物写成清玄道长。这个传言应属谣言。
不过林清玄的确与古龙关系密切。当年写作都用格子纸,每个版面固定有几百个格子,报社给作家计酬是以页码乘以每页格子数来计算稿费的。林清玄好意提醒古龙,你可以多断行啊,那样可以多计稿酬。于是古龙的风格变成了:“夜”“漆黑的夜”“一跳黑影一闪而过”……一句话甚至一个字都占了一行。
古龙好酒,林清玄同样如此,而且他更为讲究:关于上乘的喝法,春天的时候可以面对满园怒放的杜鹃细饮五加皮;夏天的时候,在满树狂花中痛饮啤酒;秋日薄暮,用菊花煮竹叶青,人与海棠俱醉;冬寒时节则面对篱笆间的忍冬花,用腊梅温一壶大曲。
在相处的时候,因身体原因林清玄喝酒较少,却可以旁若无人的自酌自饮,尽情尽性。“一个人独斟自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在他看来这也是上乘的喝法。
文人喝酒,酒不离诗,诗不离酒,他竟然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经验:
喝淡酒的时候,宜读李清照;喝甜酒时,宜读柳永;喝烈酒则大歌东坡词。其他如辛弃疾,应饮高梁小口;读放翁,应大口喝大曲;读李后主,要用马祖老酒煮姜汁到出怨苦味时最好;至于陶渊明、李太白则浓淡皆宜,狂饮细品皆可。
林清玄好酒,同时也是一位品茶专家,喝茶他也能喝出禅味:
茶若相似,味不必如一。但凡茗茶,一泡苦涩,二泡甘香,三泡浓沉,四泡清冽,五泡清淡,此后,再好的茶也索然无味。诚似人生五种,年少青涩,青春芳醇,中年沉重,壮年回香,老年无味。
年轻气盛的林清玄在30岁后遭遇了一段人生变故:他甚为仰慕的表哥意外身故。
林清玄的表哥是台湾著名的股票操盘手,日进斗金,财富对于他来说只是一个数字而已。而林清玄早期仅靠码字为生,收入有限,在他面前,表哥自然有一些得意之色。后来,林清玄自称总结了“五字大明咒”:“大家都是人”。有这个心态,面对的无论是富贵或者贫贱,自能宠辱不惊。
后来,表哥移民加拿大,更是高宅大院,生活奢华。然而造化弄人,表哥在一次潜水中不幸身亡。荣华富贵如同过眼云烟,林清玄看在眼里,心灵深受震撼。
在32岁这个人生巅峰的时候,林清玄选择入山修行,3年之后出山,陆续完成了“身心安顿”系列、“菩提”系列作品,这些都成了经典之作。
醉于酒,醒于茶。在禅学的熏陶之下,林清玄的人生步入了成熟、收获的秋季——漫山红叶、硕果累累。这时候的林清玄少了一些轻狂,多了一份温婉、仗义。台湾著名导演李安当时刚刚入行,为求林清玄帮忙写影评,提了一包臭豆腐登门拜访,林清玄欣然笑纳。
面临挫折的时候,林清玄说: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扣除八九成的不如意,至少还有一二成是如意的、快乐的、欣慰的事情,常想那一二成好事,就会感到庆幸、懂得珍惜,不至被八九成的不如意所打倒了。
冬
近些年,林清玄热心公益事业,先后在陕北和苏北捐建了两所希望小学。他喜欢给学生讲学,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唤起青少年对阅读的热爱。一片禅心,均付诸于行动之中。
作为父亲,他掩饰不了对自己女儿的喜爱。女儿去欧洲演出啦、女儿又学会了什么新奇的玩意……这些都是他津津乐道的话题,眼中始终流露着慈爱的亮光。也许这就是那份冬天特有的洁白……
哲人说人生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第二阶段: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第三阶段: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有人认为林清玄的文章比较简单,在我看来这也许就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林清玄先生走完了这一生,年少成名—盛年顿悟—归于平常心。他成功了吗?林清玄说:
不管你从哪里来,要去到哪里,人生不过就是这样,追求成为一个更好的、更具有精神和灵气的自己。
人生65载,终归黄粱一梦。从一个小山村到台北故宫附近的豪宅,从跑车到沃尔沃再到丰田玛驰,林清玄写就了自己的人生篇章。林清玄那清澈的文字透露出了,他的生命是快乐、圆满的。他说:
生命只是如此前行,不必说给别人听,只在心里最幽微的地方,时时点着一盏灯,灯上写两行字:今日踽踽独行,他日化蝶飞去。
本文系鲲鹏悦读原创作品,作者为大鹏韭菜。图片绘者为老树,题词者为林清玄,均获出版方授权。转载请联系“鲲鹏悦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