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专车:禁还是不禁?——Uber被查的十点思考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专车:禁还是不禁?——Uber被查的十点思考

对于新事物,有一些质疑是正常的,但至少要允许试。

最近,滴滴、Uber(优步)中国的专车在多地被查封,引起广泛关注。可能确实有少数人拍手称快,但绝大多数消费者,我相信像我一样是不爽的。

1、出租车行业是一个受管制的行业,但是这个行业从来就没有管理好过,脏乱差、拒载、绕路是常见的行业顽疾,而且更深的矛盾还在于高峰时供不应求,低谷时满大街车子空跑——依照传统的管理模式,这个深层的矛盾是无解的。

2、滴滴、Uber(优步)中国的专车被查据说是因为影响到出租车司机的收入,因此来自司机的反对声比较激烈,甚至出现了社会问题。可是,不要忘了,出租车司机之前对自己的工作状态也并不满意,而矛头指向的却是出租车公司,因为对出租车行业的深度报道,一些媒体和媒体人曾经获得了不小的声望——这里能力圈就不赘述了。

3、难道禁了专车,黑车就没了吗?根本不可能。黑车从来就有它生存的空间,不信你到北京四惠地铁站去看看,去一些公交地铁不方便的小区去看看,去北京四环、五环外的地铁站附近看看,黑车一直在那些地方盘踞。这些没有组织的散兵确实是存在安全隐患,而从客观来说,这些真正的“黑车”其实也是城市交通的有益补充,在原有的出租车体系中,是无法根除的,因为出租车的数量和司机的份子钱决定它们无法覆盖这些地区。

4、专车究竟动了谁的奶酪?能力圈答案很清楚,即原有的出租车既得利益体系,包括取得出租车牌照的人、发放出租车牌照的人,管理出租车和出租车牌照的人。

5、问题是专车动了出租车既得利益体系之后,我们的生活会更好吗?能力圈的答案是肯定的。我自己从去年开始使用打车软件和这些打车软件提供的专车服务,我承认很喜欢这种服务,甚至经常会产生一种冲动,即将车放到郊区,自己在城市不再开车,出行完全依赖公共交通和打车软件。美团网的王兴总对创业有非常深刻的思考,他曾经提出过关于创业的三个经典问题,即这个事该不该发生?如果该发生,凭什么是你来做?最后一个问题才是怎么赚到钱?类似Uber这种打车的服务,我觉得早就该发生了,不过在中国这个事究竟该由谁来做、如何监管似乎还有疑议。关于赚钱这个事,好像大家都并不关心——反正有VC这个“冤大头”买单。

6、至于专车的安全问题,请大家自行去Uber、滴滴等公司网站上查阅,我个人判断其安全性并不比现有的出租车体系更低。不过,要证明它更高或者更低,我们需要用数据说话,我倒是建议Uber、滴滴等做一些研究,对比下专车和出租车的安全性。

7、无论是Uber还是滴滴,确实是对出租车行业的重构,未来传统意义上的出租车行业或许会消失,有人会担心引起出租车司机的失业问题。首先,我觉得这个担心其实是大可不必的,出租车公司会倒闭,但出租车司机还是可以照样开他的车——只是他们开的车可能是专车或者别的车而已。我已经遇到过从出租车司机改行来做专车司机的人,而且我遇到的多数专车司机的主业原本就是司机。如果我们思路开阔点,就会理解,出租车司机所拥有的技能(开车、认路)并不因为专车的诞生而丧失了价值;其次,如果我们社会不允许新的更高效的工具或者商业模式导致传统产业萎缩和在传统产业就业的劳动力失业,那我们当初就应当阻止蒸汽机的使用;如果我们害怕农民失业,我们就不应当允许工业革命发生,让我们祖祖辈辈都在农村里种地才对。从这个角度看,Uber和滴滴对出租车行业的这种重构,其实对社会的冲击是小的。

8、“互联网+”这个概念突然就火了,实际上这个概念是由我的朋友、前辈易观国际的于扬董事长好多年前提出来的。不过,我们不要只看到“互联网+”热闹的一面,也要看到它残酷的一面。我们的亚洲首富王健林先生说他要转型拥抱互联网,也要“互联网+”,我们的前首富马云总就问他,为了做这个转型,“你准备付出什么代价?”我觉得,同样的问题,其实我们的决策者也要问问自己!

9、谈谈投资价值。Uber(优步)算是硅谷目前最炙手可热的创业公司,我最近两次去硅谷,这家公司频频被人提及,这一方面可能是财富效应的影响,毕竟它最新的估值据说已经超过500亿美元;另一方面,它所提供的服务确实为人们出行带了相当的便利,这一点用过的都知道。在大洋彼岸的中国,滴滴与快的合并之后,估值也接近90亿美金。不过,说到底,它们不过就是一款使人们出行更加便利的服务而已,它凭什么值这么多钱,引得BAT(百度投资了Uber优步中国、阿里巴巴和腾讯则是合并了的滴滴和快的大股东)一哄而上,必欲得之而后快。能力圈曾很认真地与一些做早期投资的投资人探讨过这个问题,其中有一位投资人的答案是抢移动支付的入口,我不知道这个答案对不对,但当他说这个答案时,我确有醍醐灌顶之感。然转念一想,这个答案似乎不能支持Uber凭什么那么受资本追捧,因为强势的移动支付入口已经有了,在中国比如微信钱包、在美国苹果的支付一直是畅通的,而最近更是推出了Apple Pay的解决方案。

咱们放下估值这个话题不表,仅仅就Uber的共享经济理念来说,我认为是值得赞赏的,因为它用更少的资源让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了,整个社会的运转效率因此而提高。另一家秉承共享经济理念旅行房屋租赁网站Airbnb的估值据说也达到了200亿美元。

10、对于新事物,有一些质疑是正常的,但至少要允许试。作为消费者,能力圈是真心希望Uber、滴滴这样的公司多一点,因为竞争对消费者是福音;而决策者对于新事物也更宽容一点,这样经济也才会更加活跃,创新经济才有发展起来的可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Uber

4k
  • Uber将与大众汽车合作,明年初在美国洛杉矶推出共享自动驾驶服务
  • 路博迈与沙特公投基金合作开展60亿美元投资计划,以促进沙特和中东资本市场增长

发布评论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专车:禁还是不禁?——Uber被查的十点思考

对于新事物,有一些质疑是正常的,但至少要允许试。

最近,滴滴、Uber(优步)中国的专车在多地被查封,引起广泛关注。可能确实有少数人拍手称快,但绝大多数消费者,我相信像我一样是不爽的。

1、出租车行业是一个受管制的行业,但是这个行业从来就没有管理好过,脏乱差、拒载、绕路是常见的行业顽疾,而且更深的矛盾还在于高峰时供不应求,低谷时满大街车子空跑——依照传统的管理模式,这个深层的矛盾是无解的。

2、滴滴、Uber(优步)中国的专车被查据说是因为影响到出租车司机的收入,因此来自司机的反对声比较激烈,甚至出现了社会问题。可是,不要忘了,出租车司机之前对自己的工作状态也并不满意,而矛头指向的却是出租车公司,因为对出租车行业的深度报道,一些媒体和媒体人曾经获得了不小的声望——这里能力圈就不赘述了。

3、难道禁了专车,黑车就没了吗?根本不可能。黑车从来就有它生存的空间,不信你到北京四惠地铁站去看看,去一些公交地铁不方便的小区去看看,去北京四环、五环外的地铁站附近看看,黑车一直在那些地方盘踞。这些没有组织的散兵确实是存在安全隐患,而从客观来说,这些真正的“黑车”其实也是城市交通的有益补充,在原有的出租车体系中,是无法根除的,因为出租车的数量和司机的份子钱决定它们无法覆盖这些地区。

4、专车究竟动了谁的奶酪?能力圈答案很清楚,即原有的出租车既得利益体系,包括取得出租车牌照的人、发放出租车牌照的人,管理出租车和出租车牌照的人。

5、问题是专车动了出租车既得利益体系之后,我们的生活会更好吗?能力圈的答案是肯定的。我自己从去年开始使用打车软件和这些打车软件提供的专车服务,我承认很喜欢这种服务,甚至经常会产生一种冲动,即将车放到郊区,自己在城市不再开车,出行完全依赖公共交通和打车软件。美团网的王兴总对创业有非常深刻的思考,他曾经提出过关于创业的三个经典问题,即这个事该不该发生?如果该发生,凭什么是你来做?最后一个问题才是怎么赚到钱?类似Uber这种打车的服务,我觉得早就该发生了,不过在中国这个事究竟该由谁来做、如何监管似乎还有疑议。关于赚钱这个事,好像大家都并不关心——反正有VC这个“冤大头”买单。

6、至于专车的安全问题,请大家自行去Uber、滴滴等公司网站上查阅,我个人判断其安全性并不比现有的出租车体系更低。不过,要证明它更高或者更低,我们需要用数据说话,我倒是建议Uber、滴滴等做一些研究,对比下专车和出租车的安全性。

7、无论是Uber还是滴滴,确实是对出租车行业的重构,未来传统意义上的出租车行业或许会消失,有人会担心引起出租车司机的失业问题。首先,我觉得这个担心其实是大可不必的,出租车公司会倒闭,但出租车司机还是可以照样开他的车——只是他们开的车可能是专车或者别的车而已。我已经遇到过从出租车司机改行来做专车司机的人,而且我遇到的多数专车司机的主业原本就是司机。如果我们思路开阔点,就会理解,出租车司机所拥有的技能(开车、认路)并不因为专车的诞生而丧失了价值;其次,如果我们社会不允许新的更高效的工具或者商业模式导致传统产业萎缩和在传统产业就业的劳动力失业,那我们当初就应当阻止蒸汽机的使用;如果我们害怕农民失业,我们就不应当允许工业革命发生,让我们祖祖辈辈都在农村里种地才对。从这个角度看,Uber和滴滴对出租车行业的这种重构,其实对社会的冲击是小的。

8、“互联网+”这个概念突然就火了,实际上这个概念是由我的朋友、前辈易观国际的于扬董事长好多年前提出来的。不过,我们不要只看到“互联网+”热闹的一面,也要看到它残酷的一面。我们的亚洲首富王健林先生说他要转型拥抱互联网,也要“互联网+”,我们的前首富马云总就问他,为了做这个转型,“你准备付出什么代价?”我觉得,同样的问题,其实我们的决策者也要问问自己!

9、谈谈投资价值。Uber(优步)算是硅谷目前最炙手可热的创业公司,我最近两次去硅谷,这家公司频频被人提及,这一方面可能是财富效应的影响,毕竟它最新的估值据说已经超过500亿美元;另一方面,它所提供的服务确实为人们出行带了相当的便利,这一点用过的都知道。在大洋彼岸的中国,滴滴与快的合并之后,估值也接近90亿美金。不过,说到底,它们不过就是一款使人们出行更加便利的服务而已,它凭什么值这么多钱,引得BAT(百度投资了Uber优步中国、阿里巴巴和腾讯则是合并了的滴滴和快的大股东)一哄而上,必欲得之而后快。能力圈曾很认真地与一些做早期投资的投资人探讨过这个问题,其中有一位投资人的答案是抢移动支付的入口,我不知道这个答案对不对,但当他说这个答案时,我确有醍醐灌顶之感。然转念一想,这个答案似乎不能支持Uber凭什么那么受资本追捧,因为强势的移动支付入口已经有了,在中国比如微信钱包、在美国苹果的支付一直是畅通的,而最近更是推出了Apple Pay的解决方案。

咱们放下估值这个话题不表,仅仅就Uber的共享经济理念来说,我认为是值得赞赏的,因为它用更少的资源让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了,整个社会的运转效率因此而提高。另一家秉承共享经济理念旅行房屋租赁网站Airbnb的估值据说也达到了200亿美元。

10、对于新事物,有一些质疑是正常的,但至少要允许试。作为消费者,能力圈是真心希望Uber、滴滴这样的公司多一点,因为竞争对消费者是福音;而决策者对于新事物也更宽容一点,这样经济也才会更加活跃,创新经济才有发展起来的可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