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上海“一网通办”APP成全国首个突破千万用户的政府服务移动平台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上海“一网通办”APP成全国首个突破千万用户的政府服务移动平台

在用户突破千万后,“一网通办”APP也被正式命名为“随申办市民云”。从“市民云”更名为“随申办市民云”,新增的三字“随申办”中“申”代指上海,“随申办”取“随身办”谐音,寓意用户只需要掏出手机,就能随时随地办理各类事务。

图片来源:一网通办

2月1日下午,上海政务“一网通办”移动端APP正式命名为“随申办市民云”,同时,该移动端平台的用户量已在2018年底突破一千万,成为全国首个突破千万用户的政府服务移动平台。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朱宗尧介绍,去年10月17日上海“一网通办”总门户正式上线运行后,基本做到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总客服、统一公共支付平台、统一物流快递,数据整合共享实现突破,建成市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推动政务数据按需100%共享。截止去年底,已接入1274项政务服务事项,日均办理量超过7万件,统一公共支付平台累计完成缴费150万笔,日均超过1万笔,统一物流平台累计寄送30万余件,寄送的政府性文书日均超过3000件。

而作为“一网通办”重要渠道的移动端APP,依托的是上海早在2013年就上线的“市民云”平台。据朱宗尧介绍,目前该移动端已实现了面向个人和法人办事的指南查询、在线预约、亮证扫码、进度查询、服务找茬等五方面功能。政务事项也涉及交通出行、劳动就业、企业开办等多个公众关注度高的领域,实现了办事预约的全覆盖。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查到所有的办事指南、轻松完成办事预约、随时查看办事状态。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总工程师张英回顾了“市民云”从无到有,并突破千万用户的过程。她说,“‘市民云’源于2004年市政府的实事工程市民信箱,之后又经历了2013年移动平台的上线,到2017年底已达到700万用户,2018年作为‘一网通办’政府服务的移动端总门户,‘市民云’在频道内容、服务事项和用户总数上不断刷新纪录,今天又达到1000万级用户,这是全国第一个到千万级的政府服务移动平台,非常不容易。”

在用户突破千万后,“一网通办”APP也被正式命名为“随申办市民云”。对于这个名字,朱宗尧解释道,“为体现上海元素和服务特点,经综合平衡和广泛征求意见,我们在原有‘市民云’三个字上增加了‘随申办’三个字,申就是申城,代表上海,‘随申办’也取‘随身办’谐音,寓意用户只要掏出手机就能随时随地办理各类事务,更加突出移动端服务的理念。”

“市民云”的承建单位上海市民信箱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兆进表示,“市民云”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政府项目,“它实际上是由公司跟政府联合在建设跟运营。先做出实际效果,有老百姓实际在用,政府反过来根据效果再来评估购买服务,所以无论是对整体风险的把握,还是快速反应的节奏上,在全国都是比较有特色的,这也呼应了国家近两年在提的未来公共服务社会化运作的趋势。”

据王兆进介绍,目前用户在“随申办市民云”中不仅可以查询和订阅三金、生活账单以及纳税情况,还可以申请办理一千多个事项,“上海16个区的行政服务中心,220个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可以在这里预约,包含了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社区生活服务,有什么问题直接就可以联动市民热线12345。”

他举例市民去车管局排队领免检标志、或办理出入境手续、或到公立医院预约挂号等细碎的事项都可以在“随申办市民云”中进行办理,“车辆来不及验了直接在市民云上点,点完马上看到每一步,年检走到哪一步,快递员是谁,从哪个地方出发,什么时候寄送到我家里。出入境的服务,打开市民云后,直接关联周边出入境点了解排队情况,等多少分钟才能轮到你,如果不想等,直接在线预约,线下过去时,直接验证身份后所有表格都在。上海所有的公立医院,不需要托人、找关系,直接在市民云上公平、免费的去预约,还可以在上面查询健康档案,不用请假去拿体检报告,直接到市民云上看。”

此外,王兆进还特别提到“随申办市民云”新推出的“电子亮证功能”已汇聚了如身份证、结婚证、居住证、营业执照、出生医学证明等17个电子证照,为市民企业办事免交材料提供有力支撑。“我们到线下窗口办事时,只要掏出市民云,当场亮证扫码,可以解决两个问题:一解决身份认证问题,不需要你带着大量的纸质材料‘自证清白’;二是后台会发生大量数据流动,你会发现在事务受理系统里,你相关的数据会自动作为电子材料出现。亮证以后能够实现材料的免交,真正让电子证照库或个人数据库发挥出应有的价值,让老百姓感觉到我自己的数据为我所用。”

王兆进最后表示,“随申办市民云”未来还将持续升级,“考虑到残疾人输入不方便,怎样通过机器人,通过语音客服解决?我们还在不断学习积累知识库的过程中,将来直接用语言,像聊天一样就可以把一些服务办掉。此外也希望未来的市民云能够在均等化、公平服务的基础上追求个性化、智能化,不是说数百项、数千项服务都在这儿等着你来找,而是跟我相关的服务主动推送、提醒,从幼年到年老,从早到晚各种生活场景下‘市民云’能够成为最懂你的人。”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上海“一网通办”APP成全国首个突破千万用户的政府服务移动平台

在用户突破千万后,“一网通办”APP也被正式命名为“随申办市民云”。从“市民云”更名为“随申办市民云”,新增的三字“随申办”中“申”代指上海,“随申办”取“随身办”谐音,寓意用户只需要掏出手机,就能随时随地办理各类事务。

图片来源:一网通办

2月1日下午,上海政务“一网通办”移动端APP正式命名为“随申办市民云”,同时,该移动端平台的用户量已在2018年底突破一千万,成为全国首个突破千万用户的政府服务移动平台。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朱宗尧介绍,去年10月17日上海“一网通办”总门户正式上线运行后,基本做到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总客服、统一公共支付平台、统一物流快递,数据整合共享实现突破,建成市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推动政务数据按需100%共享。截止去年底,已接入1274项政务服务事项,日均办理量超过7万件,统一公共支付平台累计完成缴费150万笔,日均超过1万笔,统一物流平台累计寄送30万余件,寄送的政府性文书日均超过3000件。

而作为“一网通办”重要渠道的移动端APP,依托的是上海早在2013年就上线的“市民云”平台。据朱宗尧介绍,目前该移动端已实现了面向个人和法人办事的指南查询、在线预约、亮证扫码、进度查询、服务找茬等五方面功能。政务事项也涉及交通出行、劳动就业、企业开办等多个公众关注度高的领域,实现了办事预约的全覆盖。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查到所有的办事指南、轻松完成办事预约、随时查看办事状态。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总工程师张英回顾了“市民云”从无到有,并突破千万用户的过程。她说,“‘市民云’源于2004年市政府的实事工程市民信箱,之后又经历了2013年移动平台的上线,到2017年底已达到700万用户,2018年作为‘一网通办’政府服务的移动端总门户,‘市民云’在频道内容、服务事项和用户总数上不断刷新纪录,今天又达到1000万级用户,这是全国第一个到千万级的政府服务移动平台,非常不容易。”

在用户突破千万后,“一网通办”APP也被正式命名为“随申办市民云”。对于这个名字,朱宗尧解释道,“为体现上海元素和服务特点,经综合平衡和广泛征求意见,我们在原有‘市民云’三个字上增加了‘随申办’三个字,申就是申城,代表上海,‘随申办’也取‘随身办’谐音,寓意用户只要掏出手机就能随时随地办理各类事务,更加突出移动端服务的理念。”

“市民云”的承建单位上海市民信箱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兆进表示,“市民云”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政府项目,“它实际上是由公司跟政府联合在建设跟运营。先做出实际效果,有老百姓实际在用,政府反过来根据效果再来评估购买服务,所以无论是对整体风险的把握,还是快速反应的节奏上,在全国都是比较有特色的,这也呼应了国家近两年在提的未来公共服务社会化运作的趋势。”

据王兆进介绍,目前用户在“随申办市民云”中不仅可以查询和订阅三金、生活账单以及纳税情况,还可以申请办理一千多个事项,“上海16个区的行政服务中心,220个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可以在这里预约,包含了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社区生活服务,有什么问题直接就可以联动市民热线12345。”

他举例市民去车管局排队领免检标志、或办理出入境手续、或到公立医院预约挂号等细碎的事项都可以在“随申办市民云”中进行办理,“车辆来不及验了直接在市民云上点,点完马上看到每一步,年检走到哪一步,快递员是谁,从哪个地方出发,什么时候寄送到我家里。出入境的服务,打开市民云后,直接关联周边出入境点了解排队情况,等多少分钟才能轮到你,如果不想等,直接在线预约,线下过去时,直接验证身份后所有表格都在。上海所有的公立医院,不需要托人、找关系,直接在市民云上公平、免费的去预约,还可以在上面查询健康档案,不用请假去拿体检报告,直接到市民云上看。”

此外,王兆进还特别提到“随申办市民云”新推出的“电子亮证功能”已汇聚了如身份证、结婚证、居住证、营业执照、出生医学证明等17个电子证照,为市民企业办事免交材料提供有力支撑。“我们到线下窗口办事时,只要掏出市民云,当场亮证扫码,可以解决两个问题:一解决身份认证问题,不需要你带着大量的纸质材料‘自证清白’;二是后台会发生大量数据流动,你会发现在事务受理系统里,你相关的数据会自动作为电子材料出现。亮证以后能够实现材料的免交,真正让电子证照库或个人数据库发挥出应有的价值,让老百姓感觉到我自己的数据为我所用。”

王兆进最后表示,“随申办市民云”未来还将持续升级,“考虑到残疾人输入不方便,怎样通过机器人,通过语音客服解决?我们还在不断学习积累知识库的过程中,将来直接用语言,像聊天一样就可以把一些服务办掉。此外也希望未来的市民云能够在均等化、公平服务的基础上追求个性化、智能化,不是说数百项、数千项服务都在这儿等着你来找,而是跟我相关的服务主动推送、提醒,从幼年到年老,从早到晚各种生活场景下‘市民云’能够成为最懂你的人。”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