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皓镧传》为什么复制不了《延禧攻略》的“爽”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皓镧传》为什么复制不了《延禧攻略》的“爽”

只有优质的作品才能经得住市场和观众的检验。

文|镜像娱乐 青黛

1月19日,在经历一波三折的定档后,《皓镧传》终于迎来首播,不过,虽有《延禧攻略》续作和卫龙CP再续前缘等话题增加热度,在宣传上也巧妙地用了前世今生这个梗,吸引《延禧攻略》的粉丝,但VIP版的《皓镧传》播出24集,豆瓣评分仅为4.7,网上也并未掀起一阵“皓镧热”,口碑和热度却均难较前作,惨遭败北。

《皓镧传》沿用了《延禧攻略》大女主升级打怪的套路,甚至连演员人设和剧情设置都一定程度的雷同,满屏眼熟的套路,缺乏新意。不少观众表示,“总觉得自己在看《延禧攻略》的番外篇”。而剧中女主李皓镧虽然与《延禧攻略》中的魏璎珞人设相似,却没有魏姐独立,反而落入玛丽苏俗套。

情节套路类似,新鲜感不再,是《皓镧传》未能续写《延禧攻略》辉煌的重要原因,但是《皓镧传》最大的问题在于歪曲历史,将《史书》中“淫不止”的秦始皇生母赵姬美化成坚毅勇敢、用情至深的正能量女主李皓镧,遭到观众吐槽。日前,《北京日报》曾发文痛斥宫廷剧的负面影响,其中一条便是“不吝美化帝王臣相,淡化今朝英模光辉。”

站在《延禧攻略》肩膀上的《皓镧传》企图通过爽感成为下一个爆款,却惨遭滑铁卢,深层次的原因是套路痕迹过重、制作不走心。当观众在《延禧攻略》中得到了大剂量的爽感满足后,爽感正在快速地边际递减,《皓镧传》中试图掩藏在爽剧外壳下的演技、台词、细节等问题也更为直接地暴露出来,引发观众对《皓镧传》的剧情问题大起底,而只有优质的作品才能经得住市场和观众的检验。

 站在《延禧攻略》的肩膀上,却拍出了“番外篇”的既视感

有《延禧攻略》爆款在前,原班主演担纲的《皓镧传》早在《延禧攻略》大结局后便备受关注,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VIP版的《皓镧传》播出24集,豆瓣评分仅为4.7,网上也并未掀起一阵“皓镧热”,高开低走之势或已成定局。

有网友表示,《皓镧传》复制了《延禧攻略》的剧情,却没能复制《延禧攻略》的成功。剧焦一线(ID:TVfocus)总结出了《皓镧传》和《延禧攻略》三点相似之处:

1.演员、人设高度相似

《皓镧传》启用了《延禧攻略》的原班主演团队,乾隆皇帝成了野心勃勃的商人吕不韦,魏璎珞成了始皇生母赵姬(剧名:李皓镧),再加上卫龙CP专属的“点额头”“捏脸杀”式互动,总有一种熟悉的感觉。

此外,《延禧攻略》中,曾经帮助过魏璎珞的吉祥、明玉,在《皓镧传》中依旧在帮助女主。而为难魏璎珞的玲珑、舒妃在剧中继续陷害女主。《皓镧传》中,部分角色的属性与《延禧攻略》中的人物设定高度相似,让不少观众表示,“总觉得自己在看《延禧攻略》的番外篇”。

与魏璎珞不依附男人的独立女主形象不同的是,李皓镧反杀瑶姬、走出大火都是在吕不韦的帮助下完成,此外,女主还陷入了与前男友公子蛟、真爱吕不韦、未来夫君异人的复杂多角恋中,就连赵王也曾对女主有好感。《皓镧传》中的女主李皓镧仅仅是靠台词空喊独立,并未真正立起独立自强的女性人设,反而回到了古偶玛丽苏的套路中。

2.快节奏的爽剧模式

与《延禧攻略》中的魏璎珞出场不久便开始“派发盒饭”不同的是,《皓镧传》用前三集快速讲完了女主在经历了名声被毁、母亲枉死、恋人反目、沦为舞女、遭人暗杀等悲惨遭遇后,与男主建立同盟,决心翻盘。

随后,第五集,女主反杀嫉妒她的舞女瑶姬。六七集,女主假借天神之口让赵王下令处死太卜并得重赏,成为王后身边的得力女官。第九集,萧女官死。十一集,蜀候妇死。十三集,女主主动请与魏国两国使者谈判,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劝退魏国将士。再加上快节奏的剧情输出,让不少网友表示:“看《皓镧传》的时候一度怀疑自己开了倍速。”

不过,《皓镧传》却为了刻意追求快节奏,缺乏必要的剧情铺垫。第一集中,女主被渔夫救起,画面一转便回到李府,还刚好撞上心爱之人迎娶妹妹,略显突兀,不如《延禧攻略》的快节奏来得缜密。

3.剧情设置雷同较多

此外,《皓镧传》有较多与《延禧攻略》剧情相似的地方。《延禧攻略》中,魏璎珞凭借好口才和小心思,逐步成了皇后身边的得力宫女,得罪尔晴,被陷害。《皓镧传》中,女主同样凭借小心思讨得了厉后的欢心,后得罪了厉后身边的萧女官,被设局陷害。

《延禧攻略》里,跟魏璎珞共事的宫女因为嫉妒魏璎珞,以丢失孔雀羽线针对她。《皓镧传》里,女主同样被萧女官以大南珠失踪嫁祸。而此前,吕父和瑶姬也曾以丢失珍宝为名陷害女主。《延禧攻略》里,魏璎珞在被高贵妃怀疑后,选择装傻逃过一劫。《皓镧传》里,女主为了躲避嫁给虞司寇,同样以装傻让李父暂缓嫁女。这些与《延禧攻略》类似的情节加上相同的演员人设,都加深了观众的熟悉感,没了新意。

《延禧攻略》用升级打怪的设定,开创了宫斗剧爽剧的新模式,让观众眼前一亮,实现了口碑与热度的双丰收,而《皓镧传》沿用了《延禧攻略》的套路,没有突破,对观众来说就只剩下“熟悉感”,甚至不进则退,回归到了玛丽苏古偶剧的水平,这也是《皓镧传》未能“高走”的重要原因。

 观众和监管都很较真,“掰弯”历史的风险很大

情节套路类似,新鲜感不再,是《皓镧传》未能续写《延禧攻略》辉煌的重要原因,但是《皓镧传》豆瓣4.7,未过及格线的主要原因是其将司马迁《史记》中“绝好善舞,淫不止”的负面人物赵姬美化成积极向上、用情至深的奇女子李皓镧,引发众怒,遭到大量的一星差评。

豆瓣短评中热度最高的评价便是关于《皓镧传》美化赵姬的吐槽,点赞量高达3491人。此前曾多次炮轰影视圈乱象的著名编剧汪海林也用欲抑先扬的手法直言:“对于历史素材,皓镧传潜心研究、精心铺陈,做出了娼妓的表达”。

虽说“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任何后书对于前朝的评价都带有一定的政治意图和价值取向,“事实真相只有亲历者才知道”。但是,《史记》能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且司马迁对赵姬的着墨仅有寥寥数语,是有一定可信度的。

 “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古装剧改编可以适当地美化历史人物,强化戏剧性,迎合观众喜好。但在没有半点史实依据的基础上,仅是因为史料中关于赵姬的记载较少,富于想象的空间较大,而影视剧需要正能量的大女主,便过度“解读”,将赵姬定义为独立自强、深情专一的形象,混淆人物正反属性,就有点矫正过枉了。

当年和《延禧攻略》同台竞技的《如懿传》就因为衬托痴情女主将好大喜功的乾隆皇帝刻画成阴翳善变的弱者、简朴善良的富察皇后刻画成残害幼儿的毒妇遭网友吐槽,而与之时代背景、主角人物相同的《延禧攻略》因为适当地美化历史人物,贴合历史赢得美誉,这也成为《延禧攻略》引起为豪的宣传点。

未曾想,风水轮流转,时隔半年,《延禧攻略》原班人马打造的《皓镧传》就因将淫后赵姬过度美化成正面形象,引发众怒。而当年家喻户晓的《铁齿铜牙纪晓岚》并未略去和珅贪财媚上的性格弱点;主角历史原型同是赵姬和吕不韦的《吕不韦传奇》,也并未刻意否定赵姬“淫不止”的一面。

日前,《北京日报》曾发文痛斥宫廷剧的负面影响,其中一条便是“不吝美化帝王臣相,淡化今朝英模光辉。”《皓镧传》中某网友“如果不知道历史上的真实赵姬,可能看完这部剧就对秦王的生母圈粉了,会觉得她真心各种不容易”的评价也间接印证了宫斗剧乱改历史的负面影响。

再者, 1999年的《雍正王朝》为“清宫宇宙”打下了良好的世界观基础,随后,《还珠格格》《康熙王朝》《孝庄秘史》《太祖秘史》《康熙秘史》《金枝欲孽》《宫》《步步惊心》《甄嬛传》等20余部清宫戏陆续热播,庞大的 “清宫宇宙”已然日趋成熟。

在“清宫宇宙”“轮番轰炸”下的观众对于清朝的戏说早已见怪不怪,看到一个怼天怼地的大女主反而觉得新奇。而近年来,戏说先秦的剧集数量偏少,大多数观众心目中的先秦仍然是历史教科书中政治斗争波澜诡谲的混乱年代。且《甄嬛传》原班人马打造的《芈月传》豆瓣评分仅有5.4,也可以看出,相较于戏说剧云集的清朝,观众对于先秦时期的历史较为严谨。

此外,近年来,古装剧监管日趋严格,多部古装剧都曾因审查问题未能如期播出。2018年,《如懿传》和《巴清传》就曾因历史问题多次调档,最终一个转向网播,一个错过最佳时期,恐因演员原因播出无望。网剧《东宫》和《皓镧传》也纷纷因未知原因经历了紧急调档。

目前,在古装剧监管政策日益收紧和观众话语权日益强盛的带动下,网友已自发成为古装剧历史问题审查的主力军,率先发现问题,并以一己之力纠正一些在历史轨道上走得太偏的古装剧集。

《巴清传》在播出前几天,被秦粉写信举报丑化秦始皇遭紧急撤档;《如懿传》因丑化乾隆帝后遭到众多网友的不满;并未定档的《霍去病》就因曝光的片花中,被网友发现将卫子夫的外甥霍去病刻画成草根出身的无名小卒,且多处剧情不合历史,遭抵制,掀起一番网络论战。

在网友已经自发地扛起了古装剧民间审查大旗的今天,《皓镧传》试图将史料记载中清一色负面评价的始皇生母赵姬改编成极具现代独立自主女权意识的大女主李皓镧,已经成为《皓镧传》的原罪,败了几分观众好感度。

 爆款的套路是无法复制的,诚意和创意才是“内容为王”的关键

从目前的热度和豆瓣评分来看,《皓镧传》的热度虽然不错,但是每日的最高热度始终不及《知否》,还曾连续三日被小体量甜宠剧《奈何boss要娶我》超过,加上豆瓣评分仅有4.7,未至及格线,热度口碑方面均不及《延禧攻略》,并无爆款相。

站在《延禧攻略》肩膀上的《皓镧传》企图通过爽感延续爆款,却惨遭滑铁卢,深层次的原因是过度依赖爽剧套路,失了对内容的坚持和打磨。

经济学的“边际效用递减”定律指出,当其他情况不变时,随着某人使用某一物品的数量增加,其新增加的最后一单位物品的使用所获得的效用(即边际效用)越来越少,其对使用者的主观价值也会越来越少。

《延禧攻略》中,魏璎珞平均两集干掉一个对手确实让观众感受到了爽,剧中尔晴打了璎珞一耳光,璎珞还手一掌将尔晴打倒在地的情节将爽点推向高潮,加上病毒式的传播,掀起一阵延禧热。然而,观众在经历了《延禧攻略》中大剂量的爽感满足后,《皓镧传》的爽感带给观众的边际效用正在快速地递减。

《皓镧传》难以凭借《延禧攻略》以爽感得人心的心理战术再现辉煌,反而,不可避免地经历着已经受爽剧洗礼的观众更加公正的检验。也因此,更为直接地暴露了《皓镧传》未能被爽感包裹住的内容不足。

《皓镧传》中,吴谨言的演技相较于《延禧攻略》略有进步,但是在不少观众看来,女主的演技流于表面、略显浮夸。尤其是第一集中女主母亲被府中下人扔进井中,女主歇斯底里的干嚎式大哭,成为该剧饱受诟病的一大槽点。

此外,《皓镧传》中古现夹杂的台词也令观众较为不适,剧中大多数都是文言文台词,且恶毒反派高敏都讲出了“若家宅没有高墙,若他们不是寻欢好色,哪里来争强好胜,哪里来争宠嫉恨,你可以去问问公子,自古以来,他们为了王位,为了富贵,弑父杀兄,世人赞他们有胆识有谋略,而妇人们的家宅之争就变得那么的狭隘,同是这么一片天空,如果你不争的话,谁会施舍给你,同样是权贵之争,还有高低贵贱之分,简直可笑虚伪。”的台词,道出了很多女性观众的心声。

但当切换到男女主的对手戏时,大段的现代成功学台词让观众很跳戏。仅是第一集,吕不韦便讲到:“上天很残忍,不会因为你天真,就好好待你”“一个半点打击都经不起的人,一辈子只能做一个废物”“成功,是因为你勤奋和努力。失败,就是你愚蠢和懈怠。事实证明,你努力得还不够,别给自己找借口,想要活下去,就披着盔甲去战斗,而不是在这里博同情。”等,心灵鸡汤过于直白。

无独有偶,该剧一涉及到感情戏,台词也总会不正常,公主雅向异人表白时“我的心,为你欢喜跳跃”“异人,说你爱我”等台词过于现代,这样直白的示爱恐怕会让“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广为传颂的先秦人也自愧不如。而以美人图谋权势的吕不韦竟然一脸正经地讲出了“金钱虽好,权势再美,只要我握住了你的手,那些全没那么重要。此外,剧中过于华丽的布景服饰、东汉时期才有的纸张、明亮照人的镜子等服化道,也都有违战国末年的时代背景。

以为手持爆款套路,从而高枕无忧,失了认真打磨作品的初心,难以再出佳作,这既是《皓镧传》暴露的问题,也是很多剧二代面临的现实问题。

事实证明,精心修饰过的皮囊可以掩盖一时的问题,但是弦断曲终人散尽,繁华落尽终成空,当观众在《延禧攻略》中得到了大剂量的爽感满足后,爽感正在快速地边际递减,套路过重的《皓镧传》已惨遭败北,而只有优质的作品才能经得住市场和观众的检验。

本文首发微信号:剧焦一线(ID:TVfocus)

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注来源和作者,违者必究!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皓镧传》为什么复制不了《延禧攻略》的“爽”

只有优质的作品才能经得住市场和观众的检验。

文|镜像娱乐 青黛

1月19日,在经历一波三折的定档后,《皓镧传》终于迎来首播,不过,虽有《延禧攻略》续作和卫龙CP再续前缘等话题增加热度,在宣传上也巧妙地用了前世今生这个梗,吸引《延禧攻略》的粉丝,但VIP版的《皓镧传》播出24集,豆瓣评分仅为4.7,网上也并未掀起一阵“皓镧热”,口碑和热度却均难较前作,惨遭败北。

《皓镧传》沿用了《延禧攻略》大女主升级打怪的套路,甚至连演员人设和剧情设置都一定程度的雷同,满屏眼熟的套路,缺乏新意。不少观众表示,“总觉得自己在看《延禧攻略》的番外篇”。而剧中女主李皓镧虽然与《延禧攻略》中的魏璎珞人设相似,却没有魏姐独立,反而落入玛丽苏俗套。

情节套路类似,新鲜感不再,是《皓镧传》未能续写《延禧攻略》辉煌的重要原因,但是《皓镧传》最大的问题在于歪曲历史,将《史书》中“淫不止”的秦始皇生母赵姬美化成坚毅勇敢、用情至深的正能量女主李皓镧,遭到观众吐槽。日前,《北京日报》曾发文痛斥宫廷剧的负面影响,其中一条便是“不吝美化帝王臣相,淡化今朝英模光辉。”

站在《延禧攻略》肩膀上的《皓镧传》企图通过爽感成为下一个爆款,却惨遭滑铁卢,深层次的原因是套路痕迹过重、制作不走心。当观众在《延禧攻略》中得到了大剂量的爽感满足后,爽感正在快速地边际递减,《皓镧传》中试图掩藏在爽剧外壳下的演技、台词、细节等问题也更为直接地暴露出来,引发观众对《皓镧传》的剧情问题大起底,而只有优质的作品才能经得住市场和观众的检验。

 站在《延禧攻略》的肩膀上,却拍出了“番外篇”的既视感

有《延禧攻略》爆款在前,原班主演担纲的《皓镧传》早在《延禧攻略》大结局后便备受关注,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VIP版的《皓镧传》播出24集,豆瓣评分仅为4.7,网上也并未掀起一阵“皓镧热”,高开低走之势或已成定局。

有网友表示,《皓镧传》复制了《延禧攻略》的剧情,却没能复制《延禧攻略》的成功。剧焦一线(ID:TVfocus)总结出了《皓镧传》和《延禧攻略》三点相似之处:

1.演员、人设高度相似

《皓镧传》启用了《延禧攻略》的原班主演团队,乾隆皇帝成了野心勃勃的商人吕不韦,魏璎珞成了始皇生母赵姬(剧名:李皓镧),再加上卫龙CP专属的“点额头”“捏脸杀”式互动,总有一种熟悉的感觉。

此外,《延禧攻略》中,曾经帮助过魏璎珞的吉祥、明玉,在《皓镧传》中依旧在帮助女主。而为难魏璎珞的玲珑、舒妃在剧中继续陷害女主。《皓镧传》中,部分角色的属性与《延禧攻略》中的人物设定高度相似,让不少观众表示,“总觉得自己在看《延禧攻略》的番外篇”。

与魏璎珞不依附男人的独立女主形象不同的是,李皓镧反杀瑶姬、走出大火都是在吕不韦的帮助下完成,此外,女主还陷入了与前男友公子蛟、真爱吕不韦、未来夫君异人的复杂多角恋中,就连赵王也曾对女主有好感。《皓镧传》中的女主李皓镧仅仅是靠台词空喊独立,并未真正立起独立自强的女性人设,反而回到了古偶玛丽苏的套路中。

2.快节奏的爽剧模式

与《延禧攻略》中的魏璎珞出场不久便开始“派发盒饭”不同的是,《皓镧传》用前三集快速讲完了女主在经历了名声被毁、母亲枉死、恋人反目、沦为舞女、遭人暗杀等悲惨遭遇后,与男主建立同盟,决心翻盘。

随后,第五集,女主反杀嫉妒她的舞女瑶姬。六七集,女主假借天神之口让赵王下令处死太卜并得重赏,成为王后身边的得力女官。第九集,萧女官死。十一集,蜀候妇死。十三集,女主主动请与魏国两国使者谈判,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劝退魏国将士。再加上快节奏的剧情输出,让不少网友表示:“看《皓镧传》的时候一度怀疑自己开了倍速。”

不过,《皓镧传》却为了刻意追求快节奏,缺乏必要的剧情铺垫。第一集中,女主被渔夫救起,画面一转便回到李府,还刚好撞上心爱之人迎娶妹妹,略显突兀,不如《延禧攻略》的快节奏来得缜密。

3.剧情设置雷同较多

此外,《皓镧传》有较多与《延禧攻略》剧情相似的地方。《延禧攻略》中,魏璎珞凭借好口才和小心思,逐步成了皇后身边的得力宫女,得罪尔晴,被陷害。《皓镧传》中,女主同样凭借小心思讨得了厉后的欢心,后得罪了厉后身边的萧女官,被设局陷害。

《延禧攻略》里,跟魏璎珞共事的宫女因为嫉妒魏璎珞,以丢失孔雀羽线针对她。《皓镧传》里,女主同样被萧女官以大南珠失踪嫁祸。而此前,吕父和瑶姬也曾以丢失珍宝为名陷害女主。《延禧攻略》里,魏璎珞在被高贵妃怀疑后,选择装傻逃过一劫。《皓镧传》里,女主为了躲避嫁给虞司寇,同样以装傻让李父暂缓嫁女。这些与《延禧攻略》类似的情节加上相同的演员人设,都加深了观众的熟悉感,没了新意。

《延禧攻略》用升级打怪的设定,开创了宫斗剧爽剧的新模式,让观众眼前一亮,实现了口碑与热度的双丰收,而《皓镧传》沿用了《延禧攻略》的套路,没有突破,对观众来说就只剩下“熟悉感”,甚至不进则退,回归到了玛丽苏古偶剧的水平,这也是《皓镧传》未能“高走”的重要原因。

 观众和监管都很较真,“掰弯”历史的风险很大

情节套路类似,新鲜感不再,是《皓镧传》未能续写《延禧攻略》辉煌的重要原因,但是《皓镧传》豆瓣4.7,未过及格线的主要原因是其将司马迁《史记》中“绝好善舞,淫不止”的负面人物赵姬美化成积极向上、用情至深的奇女子李皓镧,引发众怒,遭到大量的一星差评。

豆瓣短评中热度最高的评价便是关于《皓镧传》美化赵姬的吐槽,点赞量高达3491人。此前曾多次炮轰影视圈乱象的著名编剧汪海林也用欲抑先扬的手法直言:“对于历史素材,皓镧传潜心研究、精心铺陈,做出了娼妓的表达”。

虽说“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任何后书对于前朝的评价都带有一定的政治意图和价值取向,“事实真相只有亲历者才知道”。但是,《史记》能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且司马迁对赵姬的着墨仅有寥寥数语,是有一定可信度的。

 “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古装剧改编可以适当地美化历史人物,强化戏剧性,迎合观众喜好。但在没有半点史实依据的基础上,仅是因为史料中关于赵姬的记载较少,富于想象的空间较大,而影视剧需要正能量的大女主,便过度“解读”,将赵姬定义为独立自强、深情专一的形象,混淆人物正反属性,就有点矫正过枉了。

当年和《延禧攻略》同台竞技的《如懿传》就因为衬托痴情女主将好大喜功的乾隆皇帝刻画成阴翳善变的弱者、简朴善良的富察皇后刻画成残害幼儿的毒妇遭网友吐槽,而与之时代背景、主角人物相同的《延禧攻略》因为适当地美化历史人物,贴合历史赢得美誉,这也成为《延禧攻略》引起为豪的宣传点。

未曾想,风水轮流转,时隔半年,《延禧攻略》原班人马打造的《皓镧传》就因将淫后赵姬过度美化成正面形象,引发众怒。而当年家喻户晓的《铁齿铜牙纪晓岚》并未略去和珅贪财媚上的性格弱点;主角历史原型同是赵姬和吕不韦的《吕不韦传奇》,也并未刻意否定赵姬“淫不止”的一面。

日前,《北京日报》曾发文痛斥宫廷剧的负面影响,其中一条便是“不吝美化帝王臣相,淡化今朝英模光辉。”《皓镧传》中某网友“如果不知道历史上的真实赵姬,可能看完这部剧就对秦王的生母圈粉了,会觉得她真心各种不容易”的评价也间接印证了宫斗剧乱改历史的负面影响。

再者, 1999年的《雍正王朝》为“清宫宇宙”打下了良好的世界观基础,随后,《还珠格格》《康熙王朝》《孝庄秘史》《太祖秘史》《康熙秘史》《金枝欲孽》《宫》《步步惊心》《甄嬛传》等20余部清宫戏陆续热播,庞大的 “清宫宇宙”已然日趋成熟。

在“清宫宇宙”“轮番轰炸”下的观众对于清朝的戏说早已见怪不怪,看到一个怼天怼地的大女主反而觉得新奇。而近年来,戏说先秦的剧集数量偏少,大多数观众心目中的先秦仍然是历史教科书中政治斗争波澜诡谲的混乱年代。且《甄嬛传》原班人马打造的《芈月传》豆瓣评分仅有5.4,也可以看出,相较于戏说剧云集的清朝,观众对于先秦时期的历史较为严谨。

此外,近年来,古装剧监管日趋严格,多部古装剧都曾因审查问题未能如期播出。2018年,《如懿传》和《巴清传》就曾因历史问题多次调档,最终一个转向网播,一个错过最佳时期,恐因演员原因播出无望。网剧《东宫》和《皓镧传》也纷纷因未知原因经历了紧急调档。

目前,在古装剧监管政策日益收紧和观众话语权日益强盛的带动下,网友已自发成为古装剧历史问题审查的主力军,率先发现问题,并以一己之力纠正一些在历史轨道上走得太偏的古装剧集。

《巴清传》在播出前几天,被秦粉写信举报丑化秦始皇遭紧急撤档;《如懿传》因丑化乾隆帝后遭到众多网友的不满;并未定档的《霍去病》就因曝光的片花中,被网友发现将卫子夫的外甥霍去病刻画成草根出身的无名小卒,且多处剧情不合历史,遭抵制,掀起一番网络论战。

在网友已经自发地扛起了古装剧民间审查大旗的今天,《皓镧传》试图将史料记载中清一色负面评价的始皇生母赵姬改编成极具现代独立自主女权意识的大女主李皓镧,已经成为《皓镧传》的原罪,败了几分观众好感度。

 爆款的套路是无法复制的,诚意和创意才是“内容为王”的关键

从目前的热度和豆瓣评分来看,《皓镧传》的热度虽然不错,但是每日的最高热度始终不及《知否》,还曾连续三日被小体量甜宠剧《奈何boss要娶我》超过,加上豆瓣评分仅有4.7,未至及格线,热度口碑方面均不及《延禧攻略》,并无爆款相。

站在《延禧攻略》肩膀上的《皓镧传》企图通过爽感延续爆款,却惨遭滑铁卢,深层次的原因是过度依赖爽剧套路,失了对内容的坚持和打磨。

经济学的“边际效用递减”定律指出,当其他情况不变时,随着某人使用某一物品的数量增加,其新增加的最后一单位物品的使用所获得的效用(即边际效用)越来越少,其对使用者的主观价值也会越来越少。

《延禧攻略》中,魏璎珞平均两集干掉一个对手确实让观众感受到了爽,剧中尔晴打了璎珞一耳光,璎珞还手一掌将尔晴打倒在地的情节将爽点推向高潮,加上病毒式的传播,掀起一阵延禧热。然而,观众在经历了《延禧攻略》中大剂量的爽感满足后,《皓镧传》的爽感带给观众的边际效用正在快速地递减。

《皓镧传》难以凭借《延禧攻略》以爽感得人心的心理战术再现辉煌,反而,不可避免地经历着已经受爽剧洗礼的观众更加公正的检验。也因此,更为直接地暴露了《皓镧传》未能被爽感包裹住的内容不足。

《皓镧传》中,吴谨言的演技相较于《延禧攻略》略有进步,但是在不少观众看来,女主的演技流于表面、略显浮夸。尤其是第一集中女主母亲被府中下人扔进井中,女主歇斯底里的干嚎式大哭,成为该剧饱受诟病的一大槽点。

此外,《皓镧传》中古现夹杂的台词也令观众较为不适,剧中大多数都是文言文台词,且恶毒反派高敏都讲出了“若家宅没有高墙,若他们不是寻欢好色,哪里来争强好胜,哪里来争宠嫉恨,你可以去问问公子,自古以来,他们为了王位,为了富贵,弑父杀兄,世人赞他们有胆识有谋略,而妇人们的家宅之争就变得那么的狭隘,同是这么一片天空,如果你不争的话,谁会施舍给你,同样是权贵之争,还有高低贵贱之分,简直可笑虚伪。”的台词,道出了很多女性观众的心声。

但当切换到男女主的对手戏时,大段的现代成功学台词让观众很跳戏。仅是第一集,吕不韦便讲到:“上天很残忍,不会因为你天真,就好好待你”“一个半点打击都经不起的人,一辈子只能做一个废物”“成功,是因为你勤奋和努力。失败,就是你愚蠢和懈怠。事实证明,你努力得还不够,别给自己找借口,想要活下去,就披着盔甲去战斗,而不是在这里博同情。”等,心灵鸡汤过于直白。

无独有偶,该剧一涉及到感情戏,台词也总会不正常,公主雅向异人表白时“我的心,为你欢喜跳跃”“异人,说你爱我”等台词过于现代,这样直白的示爱恐怕会让“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广为传颂的先秦人也自愧不如。而以美人图谋权势的吕不韦竟然一脸正经地讲出了“金钱虽好,权势再美,只要我握住了你的手,那些全没那么重要。此外,剧中过于华丽的布景服饰、东汉时期才有的纸张、明亮照人的镜子等服化道,也都有违战国末年的时代背景。

以为手持爆款套路,从而高枕无忧,失了认真打磨作品的初心,难以再出佳作,这既是《皓镧传》暴露的问题,也是很多剧二代面临的现实问题。

事实证明,精心修饰过的皮囊可以掩盖一时的问题,但是弦断曲终人散尽,繁华落尽终成空,当观众在《延禧攻略》中得到了大剂量的爽感满足后,爽感正在快速地边际递减,套路过重的《皓镧传》已惨遭败北,而只有优质的作品才能经得住市场和观众的检验。

本文首发微信号:剧焦一线(ID:TVfocus)

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注来源和作者,违者必究!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