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我们那么喜欢周星驰,可他却再也不演戏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我们那么喜欢周星驰,可他却再也不演戏了

我们看《新喜剧之王》不过瘾,太不过瘾了,我们多么希望周星驰再演一次在生活中沉浮的小人物,哪怕是个不值一提的小人物。

1999年春天,找不到未来方向的我,初入社会而厌倦工作,整日就如一条丧家之犬在街头游荡。某日突然在街头一角的录像店看到有周星驰新片上映,便买票入内,没想到一个多小时后,就如被洗礼了一番,这个电影叫《喜剧之王》。

“其实我是一个演员”,被周星驰的电影乐翻了多年,才发现,一本正经的星爷也很有味,那种淡淡的悲伤为周星驰之前的电影所少见。

20年过去了,周星驰的电影贯穿了我们的成长。

1991年冬天我和同学逃课去看《漫画威龙》,周星驰用卡通化的表演,使我们笑得前仰后翻,整个录像厅成了欢乐的海洋。

1992年秋,《鹿鼎记1》中周星驰坐在几把椅子叠加的高处,头戴老虎帽,手拿折扇,口若悬河,演绎了史上最爆笑的韦小宝。

1994年《破坏之王》,周星驰和吴孟达在小买部相逢的第一段戏,极其好笑,爽到了极点,笑料出现之频,简直可以以秒来计算。那是一个饥饿的年代,我们吃两块钱一碗的米粉,顶着寒风走路回家,大声念着那难忘的电影台词,瞬间元气满满。“你先走吧,我等我的腿没那么颤抖,心跳没那么乱的时候,我再走好了。”这样深情的台词怎么可能不击中为爱迷失的楞头少年?

1995年5月,我花五块钱连着看了《西游记之回月光宝盒》和《大圣娶亲》,是那种有刺痛感的台词让我的眼睛粘上了泪花,像一团乱麻堵在胸口,又像一根锋利的薄刃,伤人不见血。晚上在被窝里,闻着窗外传来春天的气息,长夜漫慢,本无心睡眠,最后竟然春梦连连。

1996年我把周星驰所有能找到的片子全部看了一遍,《国产凌凌漆》当然是重中之重的,丽晶酒店与丽晶大宾馆的段子至今仍回味无穷。“我正在谈儿女私情,国家这种小事改天再说啦!”后现代解构主义玩的如此鲜活,已经超越了质问和思考。其实同年那个《整鬼专家》也不错,周一袭黑衣,手捧花盆,用黑色幽默的手法把《这个杀手不太冷》涮了一把。

1997年的春节前我看了《食神》,走出烟雾缭绕的录像厅,街上熙熙攘攘,人们忙着采购年货,我们长大成人却无所事事。米粉卖到了三块钱一碗,人们脸上的喜气更多了,空气里有种富裕的味道迎面袭来。

1998年,周星驰再一次达到了他的巅峰,饰演了《行运一条龙》的水哥,只要他一出现就笑料爆出。他光彩四射,左右逢源。葛明辉屡屡被他玩弄于股掌之间,星爷让他笑他就笑,让他哭就死,骗他死了就会上天堂,他也会毫不犹豫的去死。

2000年时,当北大的男生已集体成为周星驰的影迷,在网上兴奋的宣传周星弛是后现代大师时。我们发现原来有这么多的人喜欢周星驰,他成了一个能登大雅之堂的喜剧大师。

2004年年底,《功夫》上映。片中的星爷就是一个胆小鬼,准确的讲,是一个懦夫。

“我要做坏人,”周星驰咬着牙说。这一次他真的很坏,他幻想出人头地却又胆小畏缩,他欺软怕硬,他穷没钱也要硬装风度,他见风使舵,比风吹两边倒的墙上草的倒得还要快。不过他把西装披在身上真是很酷,酷得令人心酸之余对他又多了几分喜欢。

片中他把聋哑女孩递给他的棒棒糖甩在地上,转身就跑,狠狠的跑,跑得一脸狼狈,还要强装凶狠怒斥朋友。他被人狂扁,还可以笑得那么天真,他自已笑料十足,也不放过任何一个嘲笑别人的机会。

最后那一通出神如化的功夫,打得天翻地覆,打得敌人抱头鼠窜,也像是打在我们的脸上,想要笑却笑不出来。让人感到不适的是,喜剧之王成了功夫大师,这多少有点怪怪的。

这之后,周星驰的电影开始不那么好笑了,缺少了一种真实的东西。他开始变得说教,像一个教书先生,动不动就讲大道理,剧中的人物也开始讲起了套话。比如《长江七号》中居然有这样的台词,“我们虽然穷,但是不能说谎,也不能打人;不是我们的东西,我们不能拿;要好好读书,长大要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再后来,周星驰干脆就不做演员了,他成了导演。如果说《西游.降魔》还多少有点周星驰的痞味,而《美人鱼》简直成了只适合少儿的童话片,而且是那种让我们有肉麻感的国产童话片。

没人会喜欢看周星驰一本正经的教育人,我们只喜欢看他演小人物,最喜欢看他扮演送外卖的、跑堂的、卖猪肉的、街头小混混、一事无成的废柴、小演员、小警察,这些都是小人物、小市民,一个个看起来没什么本事的人。但却是一次又一次打动了我们,痛并快乐着。

伟大的喜剧同时或许也是一出悲剧,在这悲喜之间成就了周星驰。

究竟是什么令周星驰的电影在令人狂笑之余,又让人不知不觉中泪奔呢?

李安说周星驰讲的都是小孩子的东西,小孩子的特性是什么?天真啊。因为天真,不虚伪,因为天真,不做作,因为天真,才能触动麻木已久的我们。周星驰的电影老少皆宜,无论是草根还是精英,不分男女无论南北。他打破了文化与地域的隔劾,用喜剧的手法为小人物找到了尊严。

周星驰是个天才,也是一个善于捕捉生活细节的表演艺术家。据吴孟达回忆他们最初也不懂什么叫无厘头,只是和周星驰经常去街头偷听年轻人聊天,听他们说一些很新鲜的街头口语,然后运用到电影当中去。所谓电影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大概就是如此吧。

正是因为周星驰所扮演的一个小人物,才令他有如此的亲和力。他扮演的芸芸众生就是我们,他是一面镜子,照出了社会百态、人间冷暖,也照出了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小人物。他有点小坏,但却不恃强欺弱,他有点霸道,但善恶分明。他是如此的融入了我们平淡乏味的生活,让我们在生活的艰辛中多了一份份温暖的乐子。

所以我们看《新喜剧之王》不过瘾,太不过瘾了,我们多么希望周星驰再演一次在生活中沉浮的小人物,哪怕是个不值一提的小人物。

《新喜剧之王》基本上是全内地班底,因为都是内地演员,连香港配音都不用了。这或许是一种勇气,没有了港味的周星驰实际上是从新开始,显然这是有风险的,离开了香港,讲好内地的故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几年周星驰一直与不同的内地男演员合作,从黄渤到邓超,再到王宝强,总感觉有些不对。王宝强搞笑是靠傻靠楞,而周星驰是靠机灵和鸡贼。周星驰演的是坏小子,王宝强演的是傻小子。而双方所代表市井和草根其实也大不一样。周星驰的电影之所以好笑,是对生活极强的洞察力,对市井百态的精确提炼,而内地这些年的喜剧表演还大多只是靠夸张的表情和肢体语言,放在快手和抖音上分秒之间就会被K掉。

客观来讲,王宝强前半段的人设挺让人烦,但后半部份渐入佳境,朴实的演出才能入味,王宝强平平淡淡的演出才是一出好戏。

毫无疑问,《新喜剧之王》的主角是鄂靖文。之前看过她的综艺秀,演技在中等偏上。可以肯定的是,《新喜剧之王》之后,她的片约会越来越多。在周星驰的调教之下,鄂靖文的表演朴实无华,基本上不靠夸张的肢体动作来搞笑,扮鬼那场戏是最大的亮点。而当她面对富二代的求爱,说了一句特别无厘头的话,这句话可能会成为流行语吧;“我那么喜欢你,你却想睡我?”

《新喜剧之王》上映第一天的豆瓣评分为6.3,当然我们知道豆瓣第一天的评分都是不靠谱的,三天左右才可以看出真相。除了竟争对手雇用的水军,不难得知,打低分的都是想看周星驰以往那种痞味的搞笑,不过这个真的是没有。

这是周星驰现在电影最大的遗憾,就是所谓正能量太多,基本上是老少皆宜,绝不过线。别忘了,1990年代喜欢周星驰的都是“不正经”的人,那些好学生那些正经的好人是不喜欢周星驰的。

当然我们不能强求周星驰还像个坏小子一样,口无遮烂,毒舌喷人。如果把要求放低一些,《新喜剧之王》还是值7分左右,个人认为远比《美人鱼》要好。至少我所在的场次笑声不断,能引起全场哄笑的笑点也不少。

如果周星驰克制一下,不以励志为主线,应该会更好看。至少别用那励志的结尾,阳光灿烂的结局反而让人腻味。

是的,57岁的周星驰老了,但我们还年轻。岁月可以带走年华,但带不走记忆。或许我们也有一天会像周星驰一样语重心长的教育小辈,但不要忘记那些曾经冲动不羁的青春,不要轻视那些离经叛道的梦想。

有一天我们或许会忘掉周星驰,不记得了也好,忘却也是一种幸福,但忘不掉的是岁月中的那些笑声。

我们爱周星驰,因为我们都是小人物

鸡零狗碎的生活不缺烦恼

所以才需要笑声

因为我们不想做一条咸鱼

才需要梦想

因为我们有时候太懒

才需要看别人奋斗

因为日子太苦闷

才需要别人来搞笑

因为我们太善良

才羡慕坏一次

因为我们在路上磕磕碰碰

才需要在梦里一往无前

因为我们早已向命运投降

才会羡慕别人永不放弃

因为生活太无趣,才忘不掉周星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我们那么喜欢周星驰,可他却再也不演戏了

我们看《新喜剧之王》不过瘾,太不过瘾了,我们多么希望周星驰再演一次在生活中沉浮的小人物,哪怕是个不值一提的小人物。

1999年春天,找不到未来方向的我,初入社会而厌倦工作,整日就如一条丧家之犬在街头游荡。某日突然在街头一角的录像店看到有周星驰新片上映,便买票入内,没想到一个多小时后,就如被洗礼了一番,这个电影叫《喜剧之王》。

“其实我是一个演员”,被周星驰的电影乐翻了多年,才发现,一本正经的星爷也很有味,那种淡淡的悲伤为周星驰之前的电影所少见。

20年过去了,周星驰的电影贯穿了我们的成长。

1991年冬天我和同学逃课去看《漫画威龙》,周星驰用卡通化的表演,使我们笑得前仰后翻,整个录像厅成了欢乐的海洋。

1992年秋,《鹿鼎记1》中周星驰坐在几把椅子叠加的高处,头戴老虎帽,手拿折扇,口若悬河,演绎了史上最爆笑的韦小宝。

1994年《破坏之王》,周星驰和吴孟达在小买部相逢的第一段戏,极其好笑,爽到了极点,笑料出现之频,简直可以以秒来计算。那是一个饥饿的年代,我们吃两块钱一碗的米粉,顶着寒风走路回家,大声念着那难忘的电影台词,瞬间元气满满。“你先走吧,我等我的腿没那么颤抖,心跳没那么乱的时候,我再走好了。”这样深情的台词怎么可能不击中为爱迷失的楞头少年?

1995年5月,我花五块钱连着看了《西游记之回月光宝盒》和《大圣娶亲》,是那种有刺痛感的台词让我的眼睛粘上了泪花,像一团乱麻堵在胸口,又像一根锋利的薄刃,伤人不见血。晚上在被窝里,闻着窗外传来春天的气息,长夜漫慢,本无心睡眠,最后竟然春梦连连。

1996年我把周星驰所有能找到的片子全部看了一遍,《国产凌凌漆》当然是重中之重的,丽晶酒店与丽晶大宾馆的段子至今仍回味无穷。“我正在谈儿女私情,国家这种小事改天再说啦!”后现代解构主义玩的如此鲜活,已经超越了质问和思考。其实同年那个《整鬼专家》也不错,周一袭黑衣,手捧花盆,用黑色幽默的手法把《这个杀手不太冷》涮了一把。

1997年的春节前我看了《食神》,走出烟雾缭绕的录像厅,街上熙熙攘攘,人们忙着采购年货,我们长大成人却无所事事。米粉卖到了三块钱一碗,人们脸上的喜气更多了,空气里有种富裕的味道迎面袭来。

1998年,周星驰再一次达到了他的巅峰,饰演了《行运一条龙》的水哥,只要他一出现就笑料爆出。他光彩四射,左右逢源。葛明辉屡屡被他玩弄于股掌之间,星爷让他笑他就笑,让他哭就死,骗他死了就会上天堂,他也会毫不犹豫的去死。

2000年时,当北大的男生已集体成为周星驰的影迷,在网上兴奋的宣传周星弛是后现代大师时。我们发现原来有这么多的人喜欢周星驰,他成了一个能登大雅之堂的喜剧大师。

2004年年底,《功夫》上映。片中的星爷就是一个胆小鬼,准确的讲,是一个懦夫。

“我要做坏人,”周星驰咬着牙说。这一次他真的很坏,他幻想出人头地却又胆小畏缩,他欺软怕硬,他穷没钱也要硬装风度,他见风使舵,比风吹两边倒的墙上草的倒得还要快。不过他把西装披在身上真是很酷,酷得令人心酸之余对他又多了几分喜欢。

片中他把聋哑女孩递给他的棒棒糖甩在地上,转身就跑,狠狠的跑,跑得一脸狼狈,还要强装凶狠怒斥朋友。他被人狂扁,还可以笑得那么天真,他自已笑料十足,也不放过任何一个嘲笑别人的机会。

最后那一通出神如化的功夫,打得天翻地覆,打得敌人抱头鼠窜,也像是打在我们的脸上,想要笑却笑不出来。让人感到不适的是,喜剧之王成了功夫大师,这多少有点怪怪的。

这之后,周星驰的电影开始不那么好笑了,缺少了一种真实的东西。他开始变得说教,像一个教书先生,动不动就讲大道理,剧中的人物也开始讲起了套话。比如《长江七号》中居然有这样的台词,“我们虽然穷,但是不能说谎,也不能打人;不是我们的东西,我们不能拿;要好好读书,长大要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再后来,周星驰干脆就不做演员了,他成了导演。如果说《西游.降魔》还多少有点周星驰的痞味,而《美人鱼》简直成了只适合少儿的童话片,而且是那种让我们有肉麻感的国产童话片。

没人会喜欢看周星驰一本正经的教育人,我们只喜欢看他演小人物,最喜欢看他扮演送外卖的、跑堂的、卖猪肉的、街头小混混、一事无成的废柴、小演员、小警察,这些都是小人物、小市民,一个个看起来没什么本事的人。但却是一次又一次打动了我们,痛并快乐着。

伟大的喜剧同时或许也是一出悲剧,在这悲喜之间成就了周星驰。

究竟是什么令周星驰的电影在令人狂笑之余,又让人不知不觉中泪奔呢?

李安说周星驰讲的都是小孩子的东西,小孩子的特性是什么?天真啊。因为天真,不虚伪,因为天真,不做作,因为天真,才能触动麻木已久的我们。周星驰的电影老少皆宜,无论是草根还是精英,不分男女无论南北。他打破了文化与地域的隔劾,用喜剧的手法为小人物找到了尊严。

周星驰是个天才,也是一个善于捕捉生活细节的表演艺术家。据吴孟达回忆他们最初也不懂什么叫无厘头,只是和周星驰经常去街头偷听年轻人聊天,听他们说一些很新鲜的街头口语,然后运用到电影当中去。所谓电影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大概就是如此吧。

正是因为周星驰所扮演的一个小人物,才令他有如此的亲和力。他扮演的芸芸众生就是我们,他是一面镜子,照出了社会百态、人间冷暖,也照出了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小人物。他有点小坏,但却不恃强欺弱,他有点霸道,但善恶分明。他是如此的融入了我们平淡乏味的生活,让我们在生活的艰辛中多了一份份温暖的乐子。

所以我们看《新喜剧之王》不过瘾,太不过瘾了,我们多么希望周星驰再演一次在生活中沉浮的小人物,哪怕是个不值一提的小人物。

《新喜剧之王》基本上是全内地班底,因为都是内地演员,连香港配音都不用了。这或许是一种勇气,没有了港味的周星驰实际上是从新开始,显然这是有风险的,离开了香港,讲好内地的故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几年周星驰一直与不同的内地男演员合作,从黄渤到邓超,再到王宝强,总感觉有些不对。王宝强搞笑是靠傻靠楞,而周星驰是靠机灵和鸡贼。周星驰演的是坏小子,王宝强演的是傻小子。而双方所代表市井和草根其实也大不一样。周星驰的电影之所以好笑,是对生活极强的洞察力,对市井百态的精确提炼,而内地这些年的喜剧表演还大多只是靠夸张的表情和肢体语言,放在快手和抖音上分秒之间就会被K掉。

客观来讲,王宝强前半段的人设挺让人烦,但后半部份渐入佳境,朴实的演出才能入味,王宝强平平淡淡的演出才是一出好戏。

毫无疑问,《新喜剧之王》的主角是鄂靖文。之前看过她的综艺秀,演技在中等偏上。可以肯定的是,《新喜剧之王》之后,她的片约会越来越多。在周星驰的调教之下,鄂靖文的表演朴实无华,基本上不靠夸张的肢体动作来搞笑,扮鬼那场戏是最大的亮点。而当她面对富二代的求爱,说了一句特别无厘头的话,这句话可能会成为流行语吧;“我那么喜欢你,你却想睡我?”

《新喜剧之王》上映第一天的豆瓣评分为6.3,当然我们知道豆瓣第一天的评分都是不靠谱的,三天左右才可以看出真相。除了竟争对手雇用的水军,不难得知,打低分的都是想看周星驰以往那种痞味的搞笑,不过这个真的是没有。

这是周星驰现在电影最大的遗憾,就是所谓正能量太多,基本上是老少皆宜,绝不过线。别忘了,1990年代喜欢周星驰的都是“不正经”的人,那些好学生那些正经的好人是不喜欢周星驰的。

当然我们不能强求周星驰还像个坏小子一样,口无遮烂,毒舌喷人。如果把要求放低一些,《新喜剧之王》还是值7分左右,个人认为远比《美人鱼》要好。至少我所在的场次笑声不断,能引起全场哄笑的笑点也不少。

如果周星驰克制一下,不以励志为主线,应该会更好看。至少别用那励志的结尾,阳光灿烂的结局反而让人腻味。

是的,57岁的周星驰老了,但我们还年轻。岁月可以带走年华,但带不走记忆。或许我们也有一天会像周星驰一样语重心长的教育小辈,但不要忘记那些曾经冲动不羁的青春,不要轻视那些离经叛道的梦想。

有一天我们或许会忘掉周星驰,不记得了也好,忘却也是一种幸福,但忘不掉的是岁月中的那些笑声。

我们爱周星驰,因为我们都是小人物

鸡零狗碎的生活不缺烦恼

所以才需要笑声

因为我们不想做一条咸鱼

才需要梦想

因为我们有时候太懒

才需要看别人奋斗

因为日子太苦闷

才需要别人来搞笑

因为我们太善良

才羡慕坏一次

因为我们在路上磕磕碰碰

才需要在梦里一往无前

因为我们早已向命运投降

才会羡慕别人永不放弃

因为生活太无趣,才忘不掉周星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