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刘怡君
编辑|马蕾
2月15日,在滴滴月度全员会上,滴滴CEO程维宣布公司将做好过冬准备,将业务发展目标从“增长”转移到“安全”上。这为以滴滴为代表的“重增长,轻管理”的初创企业,再次敲响了警钟。
一方面,滴滴宣布裁掉15%的员工,对非主业“关停并转”,另一方面在安全技术、产品和线下司机管理及国际化等重点领域加大投入,继续招聘2500人。
野蛮生长、跑马圈地的滴滴时代,即将终结。
大潮正在褪去,最慌张的都是裸泳者。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郭斌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在中国消费互联网红利逐渐消失的大环境下,大量2C企业都在寻找新的业务方向,滴滴正处于从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的交叉口上。
同时,滴滴本身面临的亏损压力,更让它不得不调转车头,六年来的“补贴”和疯狂扩张,虽让它占据了87%以上的中国专车市场份额、99%以上的网约出租车市场份额,又有了酒旅、汽车销售、金融贷款、外卖等多元化业务,却至今依然没有让它实现盈利。接二连三的舆论危机,让它深陷合规的泥潭。
滴滴的拓展步伐和速度,在加拿大莱桥大学迪隆商学院终身教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EMBA特聘教授鲍勇剑看来,并不符合企业扩张的基本逻辑。他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如果这是为阻遏竞争对手野蛮进攻不得已的做法,或是满足资本对业务收入要求的举措,那么滴滴已经到了“穿帮”的时候。
这样做的企业,前有乐视、ofo,今有滴滴出行,它们都是管理上“弹性打法”的热衷选手——只根据市场环境的即时变化迅速做出调整,他们对组织架构、贯穿整个组织的流程忽视甚久,甚至只在出事后才“亡羊补牢”。
郭斌将这一套路称为“经验式管理”,它是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惯用方法。
当初创企业在风口下野蛮生长时,这套方法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它们所面对的是“增量式机会”——市场上充满着与宏观经济匹配的大量增长机会,企业掌舵者只需要将注意力集中于抓住机会、捕获客户和涉猎多元领域上。管理效率的低下,也会因为业务的快速增长而被掩盖。
这样的企业,甚至还会因为决策速度快、柔性高,在竞争时占据上风。
波士顿咨询(BCG)2018年发布的一项调研结果显示,相比美国独角兽花费7年才能养成,中国只需要4年。
资本的力量让人们产生错觉——管理,在这些高速成长的创业公司里,并没有那么不可替代的价值。但一旦风口停下,野蛮生长时代远去,企业就被赶入“存量式竞争”阶段,只要遇到组织规模扩大、层级增加、业务多元化、不同部门之间存在冲突等情况时,“经验式管理”存在的一些弱点会逐步暴露,这个时候,专业化的管理则成为企业发展无可替代的推动力量。
鲍勇剑告诉界面新闻记者,任何看似简单的模式,如果不及时进行重新设计,重复过程中一定会付出复杂的代价。
滴滴如今不仅有大量员工和非员工司机需要管辖,还有各种需要付诸精力的“非主业”业务——外卖、酒旅、票务、金融等。在管理模式没有进行及时调整时,一旦用户利益与滴滴的短期业绩目标产生冲突,即使管理者和员工知道用户价值的重要性,他们也常常迫于竞争和投资方的压力做出妥协,最终酿成如顺风车乘客遇害这样接二连三的大祸。
遭遇惨痛后的滴滴终于醒悟,他们决定对非主业“关停并转”、对员工进行裁员调整、将线下司机列入重点管理对象、将企业目标从“增长”转移到“安全”,一步步向专业管理靠拢。
但这一切举措在郭斌看来,来得“有些晚”。
他认为初创公司对管理体系的修补和升级,应该越早越好,毕竟公司规模太大之后,任何改变带来的成本太高。阿里巴巴、华为对组织架构和业务架构的多次调整,都发生在市场反应之前,而不是出了“事”才进行补救。郭斌预测:“专业化、精细化的管理对于中国企业的未来而言,其重要性将会日益上升,并且这种重要性,将会大大超过我们以往所经历的时代。”
鲍勇剑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他为滴滴改组喝彩,但只能喝半声。这次的瘦身行动,代表滴滴在改造过去不合适的举措,但未来有哪些合适的举措,滴滴并没有完全展现出来。他说:“滴滴的经历对所有创业者都有启发,在没有获得深刻洞见之前,盲目重复简单的模式,一定会付出昂贵的学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