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编剧帮 樊苏华
《寻龙诀》和《云南虫谷》是非常有启示意义的两部电影。首先,这两部电影出自同一家公司,华谊影业;其次这两部作品改编自同一部大IP《鬼吹灯》。但是很遗憾,两部作品的结果迥然不同。
《寻龙诀》以经典的故事结构,扎实的核心戏剧冲突亮点设计,让主人公胡八一的“心结”成为推进故事和完成人物成长的钩子和抓手,那些出色的以塑造人物和人物关系冲突为核心的场景(戏剧事件),经过一波三折的剧情发展曲线,顺利抓住了观众的兴趣,以男主感悟和放下心结为戏剧扣,出色完成了“心中所有,笔下所无的”戏剧高潮,令人至今对寻龙诀的一些场景依旧记忆犹新。尤其是第一场盗墓组合的铺垫戏,其中女主在男主幻觉中化身古尸和丁思甜睁眼下坠的镜头,在此片先导广告里,具有疯狂吸金的效果。
而《云南虫谷》则大失水准,基本靠组队打怪和恐怖片模式来维持故事情节延续,甚至在戏剧事件数量/场景密度角度看,只有《寻龙诀》等经典电影结构所需要的40场以上的标准,相差一半!这在剧作角度是匪夷所思的!
最近,这两部片子的甲方生产商华谊影业,正在反思自己对电影内容、形式与市场效果之间的判断力到底在哪里出了问题。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宇宙间的奥秘,不过在寻常的一花一叶间,不过在寻常日子里,不过在司空见惯并未留意的事物中。
我将两部电影的分场分析粘贴下来,希望能够在对照中起到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寻龙诀》逐场分析
序一:金盆洗手再引风波
片头字幕耗时约 00:02:40
1、胡八一的梦 00:06:05
6分钟左右的动作场景,锁定奇幻、冒险主类型介绍“摸金校尉”的出处,三个人就是一个金牌盗墓组合。
第一场戏往往是给片子定位的:奇幻、冒险、动作三个元素,动作片开场规律第一场戏动作场景很常见,多层冲突形态,一层层递进,非常清晰。
讲的是胡八一的一个梦,所以看见的古尸是杨颖,开宗明义,点到了主人公重大的心结:当年丁思甜的死。
杨颖在古棺中睁眼、坠落镜头,是中国商业影史著名招牌镜头,我评价其至少值一个亿,在先导宣传中作用巨大。注意关键动作:胡八一想要拉住丁思甜,但没拉住,在影片里是一个连续的伏笔揭晓系统,首尾和中间部分是严格呼应的,对故事主题和人物的成长曲线搭建,作用是关键的。
人物起点是小情节故事模式。小情节和动作冒险的对立统一关系问题,奇幻类性故事的形象象征系统出现,是电影作品质量层次的标志。
2、钓鱼执法 00:08:27
梦境和闪回,必须有出口,第一场戏结束出来,是已经在美国混日子(在街头倒卖文物糊口)的胡八一的一场梦,接下来的戏,在纽约卖古董被钓鱼执法,一个非常标准的戏剧冲突场景,是标准的一场戏铺垫。
《天下无贼》就是一场戏铺垫,但还有其他的铺垫方式,中国导演的习惯是等不及、不愿意下功夫做有趣的故事铺垫,有一个认识盲区。通常铺垫戏,不建议超过15分钟,对结构均衡很重要;也不建议直接展开故事主体部分,通常没有做完的工作,还要回过头来补,客观会打断场景推进关系的严谨程度。
举例《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40分钟以上;《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约1个小时。
铺垫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精彩戏剧冲突场景介绍人物;一种是一方面为故事打通叙事通道,一方面结合人物介绍。
3、要不要坚持金盆洗手承诺 00:11:43
什么是故事刺破点设计?重要性在哪里?出现的形式有几种方式?
“金盆洗手”桥段反用,故事激励事件,主人公困境开端,两难动机形成点,第一反应是扔掉摸金符(坚守对雪莉的承诺,其实没有真的扔掉,只是为了回避矛盾,不想让王凯旋误会),结尾的出发点是王凯旋不以为然,认为胡八一不是爷们,被雪莉洗脑了。
场景的形态问题和因果问题。好场景设计是可以用一句话提炼其核心功能的;必须有强烈清晰的冲突层次关系;必须在结尾处产生新的因果钩子。场景结构技术是编剧的基本功,也是判断一部作品是否有好卖相的最基础的东西。
冲突的目的除了推进剧情,更重要的是塑造人物,这是一件事情的两个面。三个人的动机非常清晰:雪莉关系的是感情承诺;王凯旋始终咽不下这口气;胡八一则在踌躇迷茫,没有方向;三个人的冲突戏,比对手戏更复杂,中间有信息隔离。
扔掉摸金符,是个小的伏笔。落点是王凯旋骂娘,钩子产生,顺利进入第一幕。在小段落之间,落点和钩子相当重要。
进入第一幕
序二:王凯旋的录像带
4、大金牙代替王凯旋谈生意 00:14:58
大金牙、黄西两个喜剧人物
喜剧人物的作用,可以是扁平人物,经验来自中国戏剧的“苍鹘”、丑角插科打诨概念,也来自韩剧,细节“大金牙”、“邪教徽章”,不动声色、藐视和卖力表现给喜剧带来置入土壤。喜剧发生,要有两个条件,一个是人物的喜剧性格,一个是土壤“喜剧情境”;黄西属于热门植入,在白宫讲脱口秀火了么,有外部喜剧桥段作用。
大金牙在客户面前掉书袋(其实是半袋子书),是第一层冲突内容,属于喜剧,不怕慢;场景通常分两部分,一部分是逼真生活型态的模拟,一部分是戏剧冲突功能实现。
第二层从王凯旋出现开始,凯爷正在生胡八一的气(和那个共同的心结有关),郁闷醉酒中;大金牙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曹操对他不感兴趣);而曹操的态度立即转变。戏剧张力在三个人中间完美形成。所谓围读剧本,有时候就是在体验戏剧张力,从表演角度要有非常明确的抓手。写戏其实最重要的是考虑,在这场戏里面,我的演员要怎么演!剧本的变化首先要考量的是能有趣地表演出来。
第三层是彼岸花图片,是场景里的重要转折点。后面没说,但钩子已经给出来了。勾出了下一场戏,王凯旋留下录像带走了,你胡八一看着办。
5、王凯旋的录像带 00:17:28
围绕胡八一和雪莉的感情承诺展开,胡八一一直以来的心结,此时大于对雪莉的感情,自己也想不清楚,非常精彩的对手戏,是小情节向内冲突的典范。
我们经常会把目光一味放在外部冲突上,强情节上,不往内心戏走。所以,像《西雅图未眠夜》《克莱默夫妇》《金色池塘》《母女情深》《雨人》那样的冲突形势我们是不擅长的,导致市场上这类材质被冷落。而其实,从表演角度看,斯坦尼体系强调的是“内模仿”。落点是看见上一场戏的钩子,彼岸花图片,引起两个人不同观点的对立。
“丁思甜是谁呀”,新的钩子产生,倒叙结构1成为了故事推进结构中有机组成部分。牵涉的问题的是倒叙结构处理,处理得最好的是《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三傻大闹宝莱坞》,处理不好的是电视剧《好先生》。序列不能少于两场戏。
序三:螟虫之灾(倒叙结构第一段)
6、抛锚 00:18:50
故事实际时间:69年——89年(“20年前”)
知青生活作为国家历史上特定年代记忆,具有明确代入感,这个效应和《老炮儿》中“大院子女”、“愤怒情怀”作用一样。《狼图腾》也是如此。之于美国好莱坞现实题材,越战是特殊背景、中产阶级的温情也是特殊背景、人性思考救赎也是。
歌声里有隐藏的戏剧冲突,需要仔细辨识,戏剧冲突单个动作,不仅仅局限于对白和动作,原则说以和主动性情节推进有关的“刺激反应”都在行列之内,我大概总结出14种以上的形态。比如《地心引力》,只有一个的场景里,还有没有一来一往的的戏剧冲形态,有!
戏剧冲突动作捉对出现,是影像表达的重要基本依据和基本节奏,犹如弹钢琴的节拍器,没有呼应就很要命!有的年轻导演拍出来的东西,就真的没有反应镜头,看的时候挺可怕的(不说是谁),相声“两只靴子”的包袱。
同场地转场概念。戏剧事件既不是剧本里编剧方便写作的自然段落,也不是以摄像机位置决定的场地划分,而是以戏剧事件的开始和终结做划分、重点是戏剧推动力。
7、发现石神 00:21:12
第一层是常见的铁哥们共同看上一个妞的桥段,第二层是发现“敌情”(非常符合当时历史背景,阶级斗争论),第三层是批判对象“牧主”的阻拦,第四层是胡八一的判断,第五层是红卫兵造反精神压倒了胡八一的小心计,石神被拉倒,出点和钩子是一只螟虫出现(丁思甜:“他们都疯了吧”是分界点)。
写戏好比拢羊,一个羊粪铲就够用了,放羊娃最忌讳把羊放散了,放丢了,拢不回来了。
8、螟虫之灾 00:23:13
动作紧张点与动作片规律相似,契合了最重要类型元素发挥最大作用,自然、情境、事物、动物、人都可以形成紧张源,而且形成节点戏的配套视觉效果。
故事里的假定性为什么可以实现戏剧真实?可以写博士论文,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这类片子里,和架构世界有很大关系。架构的世界不可信,这个戏剧真实就无法实现。这部戏避开了政策审查风险,“新中国成立以后不能有鬼”,不能是迷信(原小说黄皮子坟就是迷信作为故事基础),在这部片子里是“神秘自然力”,作为一个连续性的伏笔揭晓系统,最大程度实现了和戏剧任务(走出心结)实现了无缝对接,这是剧本改编最大的贡献。
场景边界是暂时安全,把螟虫挡在了地下工事破口之外。架构世界的问题最后讲,是一个游戏规则问题,分为大小两个世界,要一目了然,不能叠屋架梁,不能诘屈聱牙。
以《西游记》为例,为什么大家都在抢《西游记》?一个女儿国六个公司发布项目?《西游记》是中国文化组成部分,家喻户晓,免去了建立世界观的麻烦。
序四:死亡之光
9、发现暗道之门 00:23:59
第一层是悲伤情绪在传染;落点是第二层,沿着暗道探索的王凯旋发现了一道门,短场景。
10、探查地下工事 00:25:48
主要是人和位置凶险环境的相互刺激,形成了戏剧紧张感,就是我说的对白和动作之外的戏剧对抗形式,和类型特点结合非常紧密完美。
第一层是惊吓; 第二层是探查;第三层是发现(鬼子的下工事);第四层是留下殿后的胡八一、丁思甜发现公事结构点上有炸药(重要伏笔)。
11、死里逃生 00:32:44
约7分钟的超长场景,第一个镜头是希区柯克式的主观惊悚镜头。
整个场景安排的很满,从发现结构点上有炸药、发现电梯、启动柴油发动机、发现鬼子死尸等等,一步一步向不可思议的死亡之光出现前进,潜在吊挂含义是上一次死在这里的鬼子,也同样遇到了“死亡之光”。
场景内的转折点出现也非常自然,是从那个时代的人物性格里获得的,本来大家要撤回去,被这个转折点给拽回来了。那个年代,“政治正确”是每个人都不能回避的命运点。
神秘死亡之光出现,是第二次小段落的危机点,也是最重要的故事关键悬疑信息(和核心世界观有关)的连续伏笔开端,并没有给出原因,只是给出了最重要的毁灭性结果。
场景末端是动作戏,里面在紧张凶险的同时,出现了喜剧和爱情小元素,是协调的。
类型融合是新世纪电影的发展趋势,理论上是都可以一起进行融合的,但在最难以融合的喜剧和悲剧元素之间,要谨慎使用,举例《1942》和《七号房间的礼物》。好的场景里,有自然的驱赶效应,把情节往目标效果上驱赶,比如搏斗中触发了引爆器。
最后一个镜头是系列伏笔的一部分。
序五:合则生分则死的伙伴
12、决定 00:35:38
小段落开端之后分线叙事,这场戏其实非常好。层次分明,开始是经营系列伏笔,围绕当年的死亡之光是否真实;然后是试探,胡八一把话题引导感情上来,想要得到雪莉的支持,被雪莉当场拒绝;然后峰回路转,雪莉自己决定要和胡八一一起去。一场纯粹靠对手戏对白支撑的戏,对白可以写到这个层次,是非常见功力的。
还有这场戏是回忆倒叙结构的门框,回忆和倒叙不设进出口,没有缘起和引发,感觉会很怪。
另外小段落划分,是有主观性的,按说这场戏应该划分到上一个小段落,但我觉得它和下一个段落结构相关性更紧密。
13、见会长 00:37:29
戏的节奏问题。不能一味的大力扣篮,一味的密集冲突,不见得是好事。比如《师父》,应该是舒缓有致,该缓下来的时候就要缓下来,也给音乐(歌曲)和广角(印象深刻的)画面留缝。这场戏冲突形态明显稀释,但感觉很舒服,重要的信息点,一点也没有疏漏。
14、没有胡爷的分金定穴 00:40:12
“戏剧化的盗墓知识”是科学惊奇知识惊奇的中国变体,在故事里是持续经营的东西,是一个系统,不仅包括小道具,而且包括对故事“起承转合”的结构影响。这场戏里,是大金牙拖延时间的方法,有喜剧效果,但阐述的内容还是有知识惊奇的味道。
模式、桥段、经验变体还包括谍战剧(《潜伏》、《暗算》)里“完美犯罪”模式的反用,因为胡八一不在场,王凯旋有点玩不转了,激怒了教主,抓了大金牙威胁王凯旋,转折点是王凯旋看见了标志性地形,基本确定了墓穴的位置。但我怀疑,这个镜头是后期的时候的改动完善上去的。
这场戏没完,还没给出结果,先插入了第15场戏(ab场现象,不可多用)
15、惊马 00:41:51
说过这个序列是双线序列,本场戏延续12场因果,开始是雪莉话里有话,其实重心在感情上;下来是对白补足邪教组织调查信息;最后是“惊马”,喜剧效应。
14b——14场分割戏(ab场) 00:42:34,14场结果出来了。
16、合则生分则死的伙伴 00:44:10
雪莉死死跟定胡八一,表面是用祖师爷的话做理由,背后还是情感,小胖子在最后情感高潮戏的时候还会出现。
序列落点第一场戏“决定”相呼应,小段落场数高限是5场戏,可以看出是由于双线叙事需要而形成。
本故事可以看作是以胡八一为主的小团队主人公模式,类似于《银河护卫队》,主人公的重要性,复合主人公判断(欲望动机的一致性和经历分歧之后的最终一致性,中国电影角色角度朦胧感觉叫做cp)。大卫芬奇的《七宗罪》、郭敬明导演的《小时代1》、陈思成的《唐人街探案》、男1女1搭档的主人公判断依据、《西雅图未眠夜》是女1、《天下无贼》是男1。
序六:逆转险境
17、进入墓穴 00:50:00
3分50秒长度分为四层冲突。第一段难能可贵的是用喜剧冲突方式打开,人物都按照自己的逻辑认真行事,喜剧就会产生;所以这部戏重心并不再盗墓上,没有加注任何正面戏剧性,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只关注喜剧的产生和戏剧推进的效率,让“倒斗”故事背景为讲故事服务。
第二段是混合类型元素在起作用,冒险类型的未知危险,用想象力来兜底,然后用知识惊奇揭晓见解,质量非常高。
第三层是环境探查,喜剧、惊悚结合,大金牙就是一个扁平喜剧人物。
第四层触发危险是埋下一个伏笔(打开棺椁的钥匙)。
18、僵尸变异 00:51:16
同场地转场的戏比较难于划分。但这确凿是一场短戏,曹操等帮凶产生变异,教主暗示手下杀人解除风险。王凯旋出现,展开了下一场戏,也就是第一幕的高潮戏。
19、逆转险境 00:56:18
僵尸再度复活,给王凯旋大金牙带来险境,胡八一雪莉及时赶到,双线汇合,胡八一用“易经”原理测算出出口,带领众人化解了险境,第一大段落结构点产生;易于辨识和技术表达空间广阔的奇幻冒险动作戏,正价值产生。
时间的均衡性:减掉纯铺垫部分的12分钟左右,约44分钟;小段落一共5个,《一步之遥》的前20分钟的歌舞戏,首映式的尴尬。
结构没有死规矩,是随意赋形的过程,但不可离规律过远,“大屁股”和“大头症”都不是好现象,都会影响观影体验。
第二幕开始
序七:最佳拍档
20、争论 00:56:44
第二幕是比较难写的,很多写手会在第二幕失去方向,产生困惑。本剧采用了人物原来的争论,继续发酵:胡八一的真实目的,是要遵守“金盆洗手”的承诺,将好兄弟王凯旋带回去。这个动机是胡八一动机里面应有之义,也受制于和雪莉的关系。好的价值产生之后,从人物性格里面自然诱发出合理的戏剧转折。
接下来我们会看到主动驱动结构里两种相辅相成的结构方法:一种是内生的,从主人公欲望动机里面产生戏剧方向,另一种是外力压迫,作用于主人公的欲望动机,让欲望动机发生暂时的妥协和改编,但最终我们看到的是,内生的欲望动机在外力和内心业力阻碍下,终于实现或者胜出(或者失败)的故事,主题就在这两种力量激烈的碰撞中产生。
21、威逼 00:59:50
同场地转场现象。然后让外力渗透进来,对人物产生复杂影响,可以体会戏剧冲突设计的成熟度;教主不断在驱赶摸金团队,大金牙是出于利益,骨子里还有对邪教组织的惧怕。
雪莉揭底应彩虹,其实是标准的信息封口功能,但巧妙装嵌在冲突系统之中。落点是应彩虹难以忍受,开枪打伤大金牙,这是外力第一次驱赶。
22、最佳拍档再次合体 01:01:15
描述几层变化的巧妙饱满。实际是胡八一的权宜之计。他想利用自己“并没有金盆洗手”解除王凯旋的疑心,找机会还是要把王凯旋带回去。
人物成长曲线,要设置合理变化。这是第一层的表层变化,胡八一准备遵守对雪莉的承诺,帮助好友逃离危险。这也为后面的剧情升级,真正触及人物内心顽固的心结,多制造了一层戏剧变化。这和整体设计的配合,是严丝合缝的,包括后面要引出第三层倒叙结构。
序八:铜徽之灾
23、磷火桥 :01:04:11
出现新的吊桥迷宫,是一个新段落开始的标志。胡八一试图动摇应彩虹,应彩虹的话是落点,继续驱赶。
24、胡八一破解过桥方法 01:05:18
这个故事里,使用的定位分金术,可能来自原著,但我觉得做了新的处理。普通观众对易经知识了解有限,重点在于统一和坚定,不能几种知识混杂,不能模棱,看电影不是考证,假定性大逻辑成立前提下,小的槽点一把观众会自动过滤掉。只要让观众能够相信,胡八一有这种能力就行了。
应彩虹再度和胡八一过招,进行第三次驱赶,注意,这是主人公被动意愿,后面会产生主动性意愿。这就是大情节模式和小情节模式混合使用的好处。
25、铜徽之灾 01:08:07
保持张力方法:灾难、冒险求生、视觉惊奇的结合。第八个小段落以暂时安全结束。
序九:别忘记小丁(倒叙结构2)
26、代写情书的代价 01:10:56
高度紧张后的第二个节奏释放点,从外部压力转向内心压力,埋下了最后逃生的位置伏笔,很细致,估计是原著作者的贡献。
戏剧转折是王凯旋动了新的心思,产生了第三段倒叙结构的钩子(关于丁思甜到底是怎么死的,一直被编剧有意掩藏起来了)倒叙结构进口出口问题,进口是激烈争吵带来的。
27、胡八一“假公济私” 01:13:10
避免让女观众反感的微妙技巧:首先,胡八一和王凯旋同时爱上了丁思甜,这在原小说里记得好像是没有,他们原本不在一个地方插队,后来去了丁思甜所在的内蒙,误入了日本人731部队的试验场,是怪兽模式。这件事发生在胡八一和雪莉定情之后;其次,似乎是丁思甜更主动一点;第三,爱情动作没有超越界限;第四,在三个人之间设定了一种喜剧的拉扯,淡化爱情选择的严肃性。
最主要的功能,其实还是给胡八一和王凯旋带来了沉重的心结,认为是自己害死了丁思甜,没尽到保护责任。
其实要记住,这只是创作者的小心计,并不是要真的讲爱情,而是要让观众对丁思甜建立感情之后,拿这个感情说事,这和《七宗罪》中给小布写一个可爱的妻子是一样的。现实时间出口,连缀了上下两场戏。
28、小丁之死 01:15:31
从一个细节进行回放,对倒叙结构1里的掩藏部分进行最终揭晓。在影片里,围绕胡八一和王凯旋的愧疚、特别是围绕胡八一的心结,做了一个连续的具有象征意味的情节性伏笔揭晓,控制得非常好。
门框进出和场景设计的协调性。在看似可以获得安全的情况下,要制造关键变化!这关键变化的点,就是我所说的这个片子在视觉系统里,最值钱的那个点,它的缘起、开端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它为什么可以梦魇一般压迫主人公,让他产生强烈的迷茫?最终如何在一场被迫的危险行动中,“恰巧”(其实一直是主人公内心的一个处心积虑的火山源,只是在等待一次“激变”把它激活)让它完成了华丽的“蝶变”?这就是电影故事的核心要义所在!
核心设计的重要性,通过几百字的大纲就可以看出端倪,掂量出分量,比如当年的《失恋33天》、比如《捉妖记》。
在音乐里,有敲击主题这个说法,比如命运交响曲,你会从不断的敲击中,感受到真实的压迫,电影也是这个道理。
这些最要紧的东西,一定和故事的核心创意有关系,你到底要给观众讲一个什么故事,要告诉观众什么?
充分理解和获得了这个核心,才会在细节设计上保证能在电影院里,影响和左右观众的观影心理,产生真实的物理和化学作用,激活观众的“不公的憎恨和正义的期盼”、“危险防御机制”和“情感放大效应”。这东西是真实的,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
序十:最后通牒
29、就陪你去找彼岸花 :01:17:25
暗含再转折点。胡八一答应王凯旋是一次转折,而这个转折由于雪莉的存在,胡八一内心还有别的想法,暗含了下一个转折点。
30、兄弟“撕逼”01:19:17
胡八一说出了自己的动机,每一句对白和每一个动作设计,都刀刀见血,过程被外力打断。
31、富婆的最后通牒 01:23:13
正确结构上的打戏。应彩虹身边那个日本女生,是戏托人,还是人托戏?当然是戏托人。好戏出新人,烂戏毁明星。永远都不会反过来。
喜剧永远是有缝就钻的,只要喜剧人物在现场;唯独对悲剧,要慎重评估。
复杂反应的桌球效应,多人互动的场景无论在什么类型里,都是精彩的。比如不论是《一条叫旺达的鱼》还是《捉妖记》,都有精彩的复杂喜剧场景。我们的编剧不大熟悉这种场景的写作妙处在哪里。应彩虹终于被激怒。
第二幕结构点产生,价值明确变坏,主人公别无选择,必须进入最危险的绝境,故事的最低点,布莱克所说的“灵魂黑夜”来临(枪顶住雪莉的头)。
最低点的含义应该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感觉,有“假结尾”似乎没什么可讲的、已经完结的感觉,然后重新点燃第三幕。这场戏勾出了幕结构转折点,就是胡八一试图逆转形势的小计策。
幕结构转折点一定要紧跟第二幕结尾出现,不要拖延;幕结构转折点一定来自人物性格,不能是硬马桥段的硬逆转,希腊戏剧里叫做“飞来的机器”,神来解决;我们常见的低能量桥段是“跳楼”、“撞车”。
第二幕结束
一共四个序列,27分钟左右。一般第二幕会比第一幕更长,但这部戏属于有倒叙结构(驱动力非常直接的前史),另外是受到背景空间高度制约的冒险类型戏,导致了第二幕变化相对而言会快一些,但我个人感觉在可允许范围之内,基本上没有打破结构的平衡性。
最后一幕剩余31分钟,考虑到高潮戏极其精彩,耗时约9分钟,所以从小段落角度看,依然是经历了一个孕育高潮的阶段,就干脆利落地收尾了。所以下一个序列叫做:别无选择。
序十一:别无选择
32、“人体罗盘” 01:24:59
明确的价值转折点。第二幕人物落入低点之后,最难的是从人物性格里转化而来的“转折点”。
复杂对抗形态,主要功能是拖延时间。关于拖延时间的桥段,在危险场景里是普遍被应用的,所以电影其实桥段很重要,不怕抄桥段,怕没有符合人物性格的翻新改造,怕对塑造人物不起作用;第二怕异想天开自己硬攒桥段。比如从《虎口脱险》到《唐人街探案》,都用过这个桥段。《唐人街探案》还直接抄袭了港片的一个桥段,都是非常有效的。
场景的出口是由于王凯旋和大金牙的争吵打斗,进入了暗道,歪打正着解决了问题,度过了险关。
33、富婆的目标是彼岸花 01:26:21
故事关键信息即将完成闭合。人为对抗力的悬疑揭底:应彩虹的动机是获得变化,穿越生死,因为她得了绝症,获得彼岸花是最重要的事情。但应彩虹的最终动机,还没有完全揭底,再一次驱赶效应出现,大情节模式在起作用。
34、三枚铜徽是钥匙 01:28:21
短场景,未知危险紧张感再次出现。全片核心标的物出现,应彩虹拿出了三枚铜徽,另一个小的伏笔揭晓系统关闭。
空间递进上看是“打怪升级”模式,但由于剧情围绕“解开心结”主轴进行结构,就超越了普通的“打怪升级”模式,实现了升华。
序十二:危机高潮结局
35、开棺 01:30:46
仪式感,人物的意见分歧闭合,咬住“寻龙诀”片名,敲击核心创意中人物关键的精气神
视觉惊奇的核心是彼岸花(尽管有网友诟病五毛动效是茶饼,其实不妨碍它是类似于《银河护卫队》里的那个争夺核心能量球)。
36、“我们来过这” 01:31:55
“鬼吹灯”点燃了场景里的危险信号。胡八一救雪莉的动作,是爱情类型片里“为爱付出”的经典桥段,在危险场景里作用明确,关键信息全部闭合,20年事件的悬疑部分闭合,规避不允许有鬼的政策风险措施落地,是未经证实的、和自然力有关的神秘力量,比香港鬼片高了一个档次。当年《天下无贼》和电视剧《暗算》的审查故事,预燃视觉危机效果。
37、寅时的彼岸花之光(危机点) 01:33:53
20年神秘事件悬疑信息全部闭合。我们在做悬疑时通病,研究发现,观众兴趣在于对悬疑背后东西的把玩和回味,要超出想象,不能忘记复盘,在惊悚犯罪类型故事模式里尤其重要(魔术师背景的故事,也是如此)。
几个接触过的不成功例子,《坏蛋必须死》然后当“死亡之光”再次出现,就是绝佳的“视觉危机点”出现的时候。可以没有“视觉危机点”,但作为影视故事的视觉(以看为主)特性而言,出现“视觉危机点”应该是最高追求。
38、打碎心中的幻影(故事高潮) 01:42:29
-
故事中的“大粽子”概念,相当于罗琳故事里的“麻瓜”,是有意思的创意。
-
应彩虹的动机悬疑部分,经过连续经营,也做了最后的收尾动作,让曹操再次出现,应彩虹拿掉头套。
-
应彩虹的动作,激发了主人公冲击高潮的动作。
-
在这部片子里,罕见地出现了高潮动作的停顿,我认为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主人公的打开心结动作没有完成,必须在高潮场景一次完成,否则故事就会和《九层妖塔》一样掉格。
-
“前史的第二种结局”的方式,设计非常赞,让主人公意识到自己的心结,是一个和彼岸花影响有关的“幻觉”;只有走出这个幻觉,才可能解决故事的危机,完成故事高潮。
-
走出幻觉的关键启发,和最重要的小道具设计有关,“我送你的像章,为什么是反的”。
-
丁思甜转身离去的背景歌曲,是故事最重要的情怀点,那个不合理却又不断被人怀念的傻傻的单纯世界(相对于更复杂的商品世界而言)。
-
瞬间的醒悟是平衡打断效应的最重要灵感,打破“结障”,回到现实。“结障”是中国玄幻故事里的通用语言,一般观众都懂。
-
高潮里的考验升级现象。《速度与激情7》,动作片讲究关键动作创新和升级。痛苦觉醒的力量是非常强烈的,能唤醒观众体内激素。
-
更加罕见的上第三层楼现象:王凯旋的幻像;第二次冲击高潮动作是觉醒后的智取形式,作为灾难冒险模式的危机,至此才真正解除。
最核心部分,举全剧之力所要抵达的彼岸,超级场景,约近9分钟。
“徐缓的紧张”概念,所见成功案例包括《西雅图未眠夜》《一条叫旺达的鱼》中都有。主人公冲刺的最重要动作不可或缺,人物成长曲线闭合,是主人公持续推动故事,对抗压力的必然结果。
失败案例:一是主人公被动,例如大卫芬奇的《心理游戏》、华谊电影《坏蛋必须死》;二是主人公在高潮戏里成为了旁观者《坏蛋必须死》《心理游戏》也是如此。
谈谈中国观众所熟悉的故事背景和旧日情怀的带入作用。知青、红卫兵情怀的积极面和反思面,都可以成为故事背景元素发挥作用,和《老炮儿》引入了“愤怒情怀”是一个道理。知青情怀闭合,打在了人物成长关键点上。
超长的高潮场景大胆使用情节连续伏笔的最终揭晓,连接了片头核心设计招牌镜头和主人公动机决心的起点,一直到主人公经历了绝境冒险的瞬间成长,实现完美闭合。
故事能够始终如一“打上劲”,延续最重要的一口气,是让所有奇幻、冒险、特效发挥最大效力的关键,和《九层妖塔》直接比较,会得出清晰结论。观影感受不会骗人,是真实的物理化学反应过程,肾上腺素飙升、头皮发麻、情感涌动、突然移情,才是讲电影故事的最高境界。
故事惊奇和视觉(技术)惊奇的合体效应(高潮动作的大胆打断、创新和第二次冲击高潮翻身上楼)实现故事层面上的高潮价值,正结局成立,故事体验曲线达到了最高点。中国影史上最复杂、最完美、最成功、最充满想象力的高潮场景之一。
39、为了爱(情感高潮) 01:49:26
因果伏笔揭晓:上面是湖水,地宫自爆,肯定是湖水倒灌。主人公动作引发移情点(和主动推进结构全部技术秘密有关),灵感也许来自《泰坦尼克号》,双重高潮现象不罕见。
《西雅图未眠夜》,第一重情感高潮前置是父子之爱引发的,第二重是爱情片“在一起”的高潮;《天下无贼》,第一重高潮是决斗,物理高潮;第二重是情感、心理高潮
《克莱默夫妇》,是波澜不惊的合体高潮。电影故事里,对移情效果的追求是非常难的,心动情动,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
40、大结局 01:54:28
能够延续和持续情感效应的不多见故事结局之一。意外惊喜和喜剧、爱情承诺在支撑整个场景,结局原则,不能没有,不能过分演绎,画蛇添足。
彩蛋是另一个概念,没有特别的必要,也不需要过分演绎。
二、匪夷所思的剧作:《云南虫谷》的20场戏
《云南虫谷》是比较失败的改编作品,比起张家鲁的《寻龙诀》,好像中间差着10个《鬼吹灯》的感觉。
一部正常长度的电影作品(90——120分钟),三件事比较重要。第一有一个闪亮独特的关于人物人生道理投射的核心设计的主梗;第二需要这条主梗支持下的围绕主人公的故事压力系统设计,有漂亮的“破口戏”,有一波三折的价值曲线波动为标志的幕结构来让电影故事实现“挤压”吸引效果;第三就是不能少于40场环环相扣戏剧冲突形态完好的场景(戏剧事件)。
《云南虫谷》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三件事里,不仅前两件事没有建立基本的基础,而且推动场景的密度低于一般电影故事的一半,节奏极其缓慢,仅仅靠恐怖片的惊吓效果和强行拖拽的“打怪升级”又臭又长的动作戏作支撑。
以下是我为《云南虫谷》做的分场,以馈大家。
鬼眼诅咒与雮尘珠
组队打怪模式初现,含王胖子、金牙、胡八一、教授、雪莉、玲珑。对比《寻龙诀》改编,以胡八一的心结来确立单一主人公压力系统设计有明显区别。
1、鬼眼诅咒与雮尘珠 3:30
2、龙骨天书的价值不是在于交易而是在于救人 6:26
3、我找到了陈玉楼 7:26
借宿孔雀家
只有叙事拖拽功能,场景关系不能建立集中的力道,结构松散,探险惊悚主类型进入比较慢。
4、你永远都不要看它的眼睛 14:34
暗指终极对抗里超自然力(Supernature),整个故事的“破口戏”并未建立。
5、意外险阻 17:40
配合出片名。
6、雪莉的醋意 20:13
《寻龙诀》利用男主和女主关系,建立了故事两难“破口戏”,叫做“金盆洗手的承诺”
而《云南虫谷》里,男女主的人设,和整个故事推进之间缺少特殊因果。
7、火虫奇观 25:37
大约5分钟的戏,只能对男女主的情感关系起到烘托作用,在整个故事里不是必备推进桥段,只有单纯的拍摄角度的“技术惊奇”。
打三怪、过三关
食人鱼、飞鲳和巨蜥,三次动作戏生死攸关,但由于没有特定的人物压力系统设计,不太起作用,场景长度超时冗长,造成时间已经抵达第一幕节点,但只走了11场戏,节奏超级缓慢。
8、孔雀送别敢死小队 28:09
走路戏花费1分半钟,过场戏特征明显。
9、地下暗河危机 35:58 接近9分钟!
恐怖片模式和打怪结合模式感建立,很像网大《大蛇》。
10、战巨蜥 44:00 又是9分钟!
还是恐怖片+打怪,让你发狂地认为:动作戏若无有意义的系统戏剧压力加持,它算个啥!!!
11、我们对抗的不是毒瘴和蜥蜴,而是时间 50:51 巨蜥戏+6分钟!
继续穿越巨蜥阵,再战一轮!
玲珑之死
12、悬浮岛上的奇观 59:52 接近10分钟!
只有美景和惊奇,冲突稀疏,形态一般,节奏缓慢。
13、战龙虾 1:08:58 又是9分钟!
记住,不是大龙虾,是麻辣小龙虾的龙虾。
14、找个会讲笑话的胖子也不错 1:11:41
还不错,从大战小龙虾事件背景里,多分出一场戏。
危机与高潮戏
一般我们需要十一个以上的小段落来营造观众喜欢的戏剧变化,《云南虫谷》创造了五个小段结束故事的奇观,既没有幕结构曲线变化产生,也没有属于主人公推动模式下积累的戏剧高潮震撼度和情感效应,而且还让教授意外使用“火虫炸大蛇”的方式,代替主要人物冲击戏剧高潮。
15、如果今天退缩,总有一天还要回来 1:22:47 11分钟!
所有人动摇,胡八一站出来选择,整个故事快要结束的时候,刚刚又正常破口戏感觉出现,这就是所谓改编难点。
出现过于晚:终于有人敢于反抗施咒者!
16、触动雮尘珠就是万劫不复的开始 1:28:11
战三不像怪兽,毫无铺垫的危机预言,直到大蛇出现。
17、肉眼凡胎怎么会看破沧海桑田
补大蛇前史,说明超自然力终极对抗力铺垫不足。
18、拒不下跪! 1:32:23
胡八一的选择形成危机点。
19、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1:38:23
教授出现,关键时刻“火虫燃烧炸大蛇”(高潮戏)
20、明早出发! 1:42:23
结局戏,还准备做续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