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编剧帮 秦海燕
编丨马天舒
2018年,编剧帮(bianjubang)连续举办了五期影视项目策划与开发高级训练营,邀请20余位行业大咖担任导师,吸引300余位学员报名参与。2018年11月24日,编剧帮第五期影视项目策划与开发高级训练营开课,周振天、秦海燕、史航、周涌四位编剧大咖担任导师。
北京大学电影学硕士毕业的秦海燕,曾参与《新娘》《结果》《她们的名字叫红》《分手合约》《白鹿原》等电影的剧本创作,以及《七月与安生》《谁的青春不迷茫》等电影的剧本策划。2018年国庆档,改编作品《找到你》上映后更是好评如潮,作品屡获奖项。在第五期训练营现场,她以《改编剧本:找到你自己想说的话》为课题,与训练营学员交流创作经验。
编剧 秦海燕
什么样的人能坚持下来做编剧?
我拿自己举例,一开始我做文艺片,出来几部以后我也可以在这个层面一直走下去,但后来觉得自己在自己的舒适区里太久了,所以我就选择做类型的商业片。
比如《分手合约》出来后,再找我的项目基本上都是爱情片,但所有的爱情片我都没有接,再后来基本上所有的类型我都有尝试,比如喜剧、悬疑等。做编剧需要有“挑战自己舒适区”这样的心理准备,真的不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技术层面的问题可能大家上了课,或者看些书就可以,但看完以后为什么还有很多人坚持不下来?我觉得在心理层面要有这样的建设。
为什么要让自己不舒服呢?难道你有受虐倾向吗?其实不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发现,通过这样的磨炼后你能在创作中获得最大的愉悦,这个愉悦是做编剧这一行最开心的事情。当然有一点成就是很重要的,但是在写的过程中本身的愉悦是我自己觉得很开心,这个不是吃西瓜看剧时舒服的开心,这个东西必须要通过有这样的心情去准备、去磨砺才能得到。而且当你获得一点点小成就后就会发现不仅仅是你自己在写的愉悦,还有跟你合作这个层级的人、可以跟你在思想层面达到共振的人,这个愉悦我也觉得很爽。所以可能要舍弃小的舒服获得大的愉悦。
才华层面。我承认有的人有一定的天赋,但创作毕竟不是自己闷在家里写的事情。什么叫作才华?有一次我看到李安的一段话,这段话说得我很有共鸣。大意是年轻的时候不认为自己有才华,反而是写了一点东西,又写了一点东西,有了小小的成就之后,他忽然发现自己原来有那么一点才华。其实真的是需要先认清自己没有才华的时候才能拥有才华。当然,有的人上来就光芒四射也有可能。
我自己还有一个小小的体会,就是千万不要放弃生活层面的东西,在家闭门造车或者是觉得自己过着所谓艺术家的生活就很难,会很消耗自己,我觉得还是要有那种特别生活的实感,那个是源源不断给予你能量的。我是有超多生活实感的人,我自己比较早就有孩子,我也会给小孩做便当,有一天看到了一个写《东京爱情故事》编剧的采访,他每天早上必须要给自己的小孩做便当,他写《东京爱情故事》的时候才23岁,他觉得有小孩以后生活的实感是给他后面带来创作的动力和能量。
改编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
改编可以有各种源头,有可能是小说,小说可能是一流的,也可能是不怎么样的;也有可能是IP,最后只剩一个名字;也有可能是电影翻拍。所以看重的到底是什么?这里面是有一个故事核。比如说《找到你》,故事核是我们剩下的;或者是一个类型,比如说像《分手合约》,爱情片是催泪的。
改编是一个商业操作的需求,它的出发点是非常理性的,但是我觉得只是他们的出发点,不是编剧创作的出发点。以《找到你》为例。这部片子最后票房的成绩和口碑出来后,我们的团队,导演、制片人都特别开心。和《我不是药神》比起来,我们东西是马斯洛需求尖尖上的东西,它探讨的是自我价值的实现。《我不是药神》探讨的是生存问题、安全问题,是在广大人民群众最底层的需求,所以我觉得达到现在这个成绩已经非常开心了。这个是我觉得做改编的时候基本的意识。
前段时间的一次会议上,一位非常有经验的导演,拍过很多电影,他自己跟我讲:“我觉得原剧里的这个细节、那个镜头我很喜欢,我要留下。”我就听傻了,因为我觉得改编的方法不是说你随便加一场戏、减一场戏,这个地方我喜欢多一点,这个地方我不喜欢少一点就能做下来的,这么做过的,就有很多很多扑街的案例在前面,因为改编被骂的真的很多,尤其是翻拍。这就是因为都没有在根儿上的认识。你要有这样的认识,就是把原来那栋大楼爆破了,在留下来的内容的基础上,在“那块平地上”你再重新去建。所以我真心觉得改编比原创还难。
《找到你》留下了什么,又从哪里开始
我们说一个编剧的剧作能力或者对一个故事有没有掌握,就看你能否一句话把这个故事说完,你说不出,其实你是没有get到那个故事的核心,你也没有想明白。
《找到你》的基本故事核是一个城市中产的妈妈因为自己家的保姆带走了自己的小孩,她在寻找小孩的过程中了解了另一个女人的故事,同时又找到自己。记住了这一句话之后就再也不用害怕改编剧本了,这是不破不立。完全不看原来的剧本现在、以后会发生什么,我只留下这个故事核。
一个项目在最开始的时候你要找到做这个项目最原初的动力,这个项目最原初的动力是制片人陈洁,她自己有小孩,她曾经经历过有十分钟找不到她的小孩。制片人找到我的时候她知道我也有小孩儿,第一次开会我们就互相分享了经验。我自己的小孩大概三岁的时候,在特别大的超市里不见了,发动广播后被一个服务员找到。我还好,虽然当时觉得是一下子跌入地狱,找到她又一下子回到天堂的心情。包括导演也有对小孩揪心的经历,总之这是这个项目的初心。所以我们就说这个东西是把我们为人父母时内心最大的恐惧变成了现实电影,这是最开始的起点。
但是只有初心就够了吗?好像也不行,我们都是那种自我要求或者是表达欲有点多的人,所以在第二次会议上我们就讨论了这个故事到底要说什么、价值表达到底是什么?得出了一个看起来有点理论化的东西,就是女性的社会属性和动物属性之间的矛盾与纠葛。这就是我们整个片子价值依从的点。
我觉得再下一步还没到写剧本、做技术的阶段,是要先确定整个戏剧的调性,由于吕叔(导演吕乐)是喜欢拍现实题材的人,我的趣味也在这儿,所以我们从一开始就确定了它的调性,就是要有现实感。
现实感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事情,很多影片把它停留在了社会新闻层面,我觉得这样子不行。现实感是什么?现实感肯定是人和社会发生关系。但有一些只停留在猎奇和社会新闻层面的东西,没有走到人的层面。想一想是什么首先抓住了你、你们到底要说什么事情、它的价值取向、确定整个影片的调性,这一切最初的功课做好了以后才开始做剧本层面的工作。
我一直觉得人物大于一切,如果说一个选题摆在我面前,这个情节足够猎奇或者足够有戏剧性,但是对人物有伤害,我肯定不会选择。我是先从人物的出发点考虑问题。我之前也把《找到你》宣传过程中车轱辘话说了很久,其实这个片子里不仅仅是我们看到的两个大女主,还有一个特别对照性的人物,是三个女性人物。
讲完技术环节,我们再拉片总结一下。改编之前一定要先问自己,最想说什么、最想表达什么,所以是借改编,找到自己想说的话。
责编 |随芳芳
E N D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