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国新闻周刊】“男神”进化三十年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国新闻周刊】“男神”进化三十年

小生、硬汉、丑星、欧巴、暖男、小鲜肉……这些名词几乎涵盖了中国30余年“男神”变迁史。每一次人们心中的男神转变 ,背后都是社会、经济和大众思潮观念的转折。

图片来源:网络

一间KTV包房里,两个长相漂亮、十来岁的男孩,一本正经地演唱范玮琪的《一个像夏天一个像秋天》。虽然唱功业余,但演唱者唱得很认真,两人都是大眼睛,长睫毛,白皮肤,表情略带羞涩。这段视频拍摄于2012年夏天,一年前开始在网上流传,两个漂亮的小男孩很快引起大家的兴趣,“太乖了”“心都萌化了”……网络上围观的人们这样评论。

很快,大家就发现他们属于一个名叫TFBOYS的组合。三位成员的共同特点是帅、萌、乖巧,组合成立仅一年多时间,他们快速成为当下中国最火热的少年明星组合。即便没有刻意去关注,在电视娱乐新闻和网络上,人们都很难绕开关于他们的娱乐八卦。

一波新生代娱乐偶像正以席卷之势获得大众关注,TFBOYS仅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他们包括李易峰、陈伟霆、林更新、鹿晗、吴亦凡……身材纤瘦修长、长相俊俏、善于撒娇卖萌,是这波当红明星的共同特点,他们被冠以一个笼统但特征鲜明的称号,“小鲜肉”。

仅从字面上看,“小鲜肉”这个称呼,内涵生动而直接,基本上指涉低年龄、高颜值,它的叙述主体是女性,隐隐包含着肉欲成分,一个“小”字散发着宠爱的气息,细想之下,甚至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欣赏态度。

一个时代的男性偶像审美倾向,与当时的社会现状密不可分。从这个意义上说,“鲜肉”的走红是娱乐消费文化发展到当下的产物,配得上这个称呼的明星必须具备年轻、肤白、会卖萌、会耍帅这些特质。这在三十多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寻找“男子汉”的时代

按照当下大众对男性明星偶像的审美去判断的话,如果晚出道三十年,演员孙淳或许有机会大红大紫。

1980年代出道的孙淳,上海戏剧学院毕业,身材高大挺拔,长相俊朗,大学四年一直是班上的优等生,毕业三场大戏都是男一号,一切看上去都很完美,孙淳身上有作为一名成功偶像明星的硬性条件。但,尽管也曾与包括张艺谋在内的大导演们合作,出演过一批不错的角色,孙淳没能如愿大红大紫。

延续儒家传统和1950、1960年代的审美,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民众对理想男性的主流想象,是既有儒家君子的温润外形,又有当时人们偏爱的高大全形象和一身凛然正气的气质。1980年代初刚刚从上戏毕业的孙淳,正好符合这一形象。

但事情在起变化,“文革”过后,文艺界快速刮过“伤痕”“反思”等潮流,和文学、戏剧一样,电影导演们开始热衷于另一种表达,将中国不那么漂亮的一面展示给世界。银幕上一直以来流行的漂亮、完美的正统男主角形象渐渐不再受到青睐。

一部分原因或许与他长得太好看有关,这在今天看来有些匪夷所思。“长得太漂亮了。”孙淳去试镜,碰到的所有导演几乎都对他说过类似的话。1980年代,银幕审美正发生剧烈转向。无论长相还是身材,孙淳都堪称完美,这却无意间成了孙淳演艺路上的包袱。

凭借一张俊俏的脸蛋获得“奶油小生”称号的演员唐国强,也渐渐淡出“国民男神”的形象。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唐国强出演电影《小花》男主角,成为他演艺生涯的高峰。《小花》大获成功,唐国强获得文化部青年优秀创作奖等一系列奖项,并得以随中国电影代表团参加戛纳电影节。唐国强长相俊美,剑眉星目,成为当时女性心中的“男神”。但此后,他的事业并没有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下去。随着国民审美的改变,唐国强渐渐沉寂下来。直到1990年代出演电视剧《三国演义》诸葛亮这一角色再次出现在大众面前,昔日的“奶油小生”得以成功转型。

取代唐国强一类长相俊秀儒雅的明星,成为中国国民偶像的是日本影星高仓健。他主演的《追捕》1978年在大陆首次上映,这是“文革”后在中国大陆上映的第一部外国电影,并在此后两年里成为大热影片。高仓健几乎成为当时全中国人的“男神”。

高仓健的出现几乎颠覆了中国女性对偶像的传统审美。他在《追捕》中饰演的杜丘,身穿风衣,衣领永远竖起来,面部表情严肃坚硬。随着社会环境逐渐松动,全国范围内卷起了一阵高仓健热,高仓健身上的“硬汉”气质,代替英俊儒雅成为主流审美。

对“男子汉”追逐席卷全中国,这不仅影响了人们的偶像观,甚至改变了很多女性的择偶观念。这一全民性的话题随后被搬上了银幕。

1986年,剧作家沙叶新创作的话剧《寻找男子汉》在上海人民艺术剧院演出,后又被拍成电影搬上大银幕。故事讲述一位大龄女青年到处寻找真正的男子汉,但先后遇到养尊处优的公子哥、娘娘腔的奶油小生等,结果都令她失望。但世易时移,吊诡的是,如今,当年那两类令姑娘失望的男人都成为了最炙手可热的追捧对象。高颜值是必须的,好的家境能为明星加分。

《寻找男子汉》中,无论是话剧还是电影,故事最后都没为女主角给出理想的结局,她站在笔直的高架桥上思索,或者继续寻找,或者放弃。

寻求暖男和欧巴的依靠

这个故事放在现在,或许可以有一个闭合式的完美结局,女主角转而寻找到更适合她的款式:暖男。

掉头将就,然后皆大欢喜,这符合当下人们世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高仓健式的“男子汉”属于1980年代的理想主义,当下的现实是,当外形和品质都堪称完美的“男神”成为稀缺物品,人们还有一款更实用的“暖男”可供选择。

这是一个与“剩女”现象应运而生的概念。长相纤细干净,打扮舒适得体,对人温柔体贴,会细致体察对方的感受,所谓“暖男”大致包含这些特征。可以不够完美,不需为你枪林弹雨、上天入地,这毕竟是和平年代,人们在庸常琐碎中度过了太久,足够放弃关于英雄主义的浪漫梦想。足够体贴细致,一起度过平凡的时间,也是很不错的。

“暖男”与“鲜肉”又有某些共同之处,它们指涉的对象,都暗含着乖巧、无攻击性、体贴而又温和这些特质。前者符合女性对男性偶像的完美幻想,后者是现实需求,是当下女性新的择偶标准,意味着放弃对另一半强大而完美的需求,略带“将就”意味地将目光转向身边的普通人。

信息相对开放的时代,人们对偶像的选择与现实需求息息相关。一个前路不明、危机四伏的时代,人们更青睐强有力的英雄形象。这或许能解释1980年代开始直至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硬汉”在全国流行起来的原因。全社会长久的封闭之后,市场经济的大潮将每个人卷入未知的境地,没有人知道前途在哪里。庆幸掺杂着不安是人们的整体心理状态,个体也有“将去向何方”的迷茫。强硬、坚定的“硬汉”形象给人带来的安全感是令人慰藉的。女性的心理需求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整个社会的心理状态。

但本质上,“暖男”与“硬汉”一样,都是一个虚幻的概念,他们本身不触及社会结构,但又精确地折射出人们现实生活中的欠缺和需求。“暖男”只存在于影视剧的遐想和心灵鸡汤式的文字中。偶像明星中能拥有“暖男”称呼的人,大多有一张俊朗的脸,以及一脸温暖和煦的笑容,比如韩国演员李敏镐、金秀贤,因饰演《小时代》儒雅温和的崇光一角色而出名的演员陈学冬,甚至《爸爸去哪儿》中张亮的儿子天天也被冠以“暖男”的称号。

市场经济的发展催生了一大批新兴中产阶级,消费文化横扫整个中国,这些都对男性形象的经典取向产生了重大影响。人们安于琐碎而庸常的现世生活,把希望寄托在能放置自己失落理想的偶像身上。

去年11月,演员高仓健去世,人们纷纷忆起他所代表的那个遥远时代的特殊审美风格。但此时,高仓健式席卷全中国乃至整个东亚的“硬汉”审美早已宣告落幕,在中国、日本和韩国,长相粉嫩柔美的“小鲜肉”开始风靡,他们大多是90后甚至“零零后”,以光速取代了刚刚红火起来不久的“长腿欧巴”李敏镐、金秀贤等人,成为新一代年轻的明星偶像。

高仓健式“硬汉”明星的走红,是人们对明星传统式的偶像崇拜欣赏,对女性而言,阳刚男人激发的是她们骨子里的小女人心态;而“漂亮”男孩激发的,则是女人们母性的爱。风靡一时的“欧巴”如今也成为一个过时的称呼。随着新一波青春题材电影、电视剧的走红,以鹿晗、吴亦凡等为代表的“小鲜肉”迅速占据了各大娱乐头条。

“花美男”的源头

在中国大陆,青春偶像的塑造最早可以回溯到F4走红。2001年,台湾青春偶像题材电视剧《流星花园》在大陆突然火爆,这部电视剧催生了四位男性偶像的突然爆红,他们个个高大威猛,一袭飘逸的白衣白裤,长发至肩,簇拥着女主角“杉菜”的形象深入人心。

《流星花园》来自于日本的偶像剧形式,刚被推向市场就切中了人们对俊男的欣赏需求,几乎在瞬间就获得成功。此前,中国娱乐业还没有偶像剧这类剧种,琼瑶苦情戏的黄金(1188.20,2.60,0.22%)年代早已宣告结束。脱离了1980年代的迷茫,1990年代的社会警法类剧种,人们转而欣赏俊男竭力耍帅、美女与霸道总裁模式的轻浪漫校园青春剧。

在这部红遍大街小巷的电视剧里,主角言承旭负责扮演冷酷霸道、周渝民忧郁深情、朱孝天优雅绅士、吴建豪潇洒不羁,每个人负责不同的偶像类型,应对不同的粉丝需求。受该剧的影响,男生们想着法子耍帅扮酷,女生则用倾慕的视角,充满爱慕地仰视这些偶像,幻想身边有一位家境优越、冷酷深情的“道明寺”。

这样的偶像幻想持续了很长时间,后来幻化为“大叔”和“欧巴”,两者有大体一致的内涵,都暗示女性迫切仰视强壮、成熟男人的小女人心理——直到“暖男”和“鲜肉”这一概念的出现。随着消费文化进一步兴盛,女性更为经济独立和关注自我,对男性的要求也变得更为简单直接,既要求外形的阳光帅气,又要求对自己的情绪体察能力。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压力加大,人与人之间难于沟通。平凡人的生活中缺乏真正的“暖男”。

大致与F4同期走红的还有包括《蓝色生死恋》《冬季恋歌》在内的韩国偶像剧演员。彼时人们热捧的韩国偶像,裴勇俊、安在旭、宋承宪等,身上都兼具儒雅和温柔气质,这是传统韩国男人的特质,与中国儒家传统对书生式男性的审美遥相呼应。

值得一提的是,F4和“韩流”的来袭虽然影响了一大批男性明星粉丝,占据中国偶像崇拜主流的仍然是另一批人。他们长相气质俱佳,儒雅有内涵,饰演的男主角形象不是帝王将相,就是警察、公务员,这其中包括濮存昕、陈道明、张丰毅、陈宝国等。他们的长相无一例外严肃正统、一脸正气,给人安全感,兼具中国传统男人和“硬汉”的审美特征。

除了严肃正义的台前偶像形象,人们对他们的私生活知之甚少。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的受欢迎程度。很长一段时间里,濮存昕都是公认的“师奶杀手”。他们是拿来崇拜的偶像,调侃或者解构,那是不可能的事。

市场永远需要新面孔。一波又一波明星逐渐老去,意味着新生代偶像接踵而至。当陈道明、濮存昕们作为演技实力派仍然习惯高居偶像神坛之上,以芒果台为代表的电视剧、娱乐节目已经开始将娱乐进行到底,明星们很难再维持高高在上的形象。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对偶像从单纯的崇拜到平视、甚至挑剔,一个解构明星的时代到来了。

在互联网上,任何明星的一点私事都会被无限放大,昔日的偶像纷纷被拉下神坛。矛盾的另一方面是,人们为了躲避日渐庸常琐碎的生活,宁愿一头扎进幻想里,为自己塑造理想中的完美偶像。人们对偶像的需求,不再是他们炉火纯青的演艺,而是综合颜值、肌肉,是否会卖萌耍帅等特质,造星者们自然会精确地把握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这些新生代偶像,长相俊朗、温和,没有攻击力,变得更漂亮,也更接地气,给人以近在身边、触手可及的幻象,尽管这也是耗费大量资金全力包装出来的。“偶像”一词意味着娱乐公司对消费者精心定制的款式,美貌、贴心,比什么都重要。

他们是高圣远、金秀贤式的“暖男”,也是鹿晗、吴亦凡式的“小鲜肉”。

温柔男孩的残酷迭代

鹿晗是谁?

前两天,鹿晗的一条微博这样写道:“剧组每天的饭都很好吃,但是最好吃的还是羊肉泡馍。”配一张鹿晗本人正在吃盒饭的照片,青春少年,一张粉妆玉琢的脸,一根青菜半咬在嘴里,半抬着头,清澈无辜的大眼睛望向镜头。

这条微博转发量25万,评论16万,点赞近5万。

鹿晗曾是韩国人气组合EXO的一员。EXO是韩国SM娱乐公司2012年推出的男子流行演唱团体,共12名成员。EXO意为太阳系以外的行星,代表他们是“来自未知世界的新星”。这个组合多次登上《快乐大本营》,在中国少男少女中拥有足够高的人气。

去年10月,鹿晗退出EXO回中国寻求发展。此前,尽管人们知道EXO,但听说过鹿晗这个名字的人并不太多。直到他“单飞”回国,身上还有在EXO时的荣耀经历,和韩国娱乐工业精挑细选的条件。

值得一提的是,“小鲜肉”这一称呼本身,最初也是从日本流传开来。日本的漫画审美和韩国娱乐造星工业对中国娱乐市场的影响,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今年初,鹿晗出演的中韩合拍电影《重返20岁》上映,近期加盟张艺谋执导的电影《长城》,正在拍摄中,每天爆出的有关新闻、照片,都让他的粉丝“鹿饭”们疯狂。

“小鲜肉”们的忠实粉丝群体,最明显的特征是互联网化。这是一批以“九零后”和“零零后”为主导的粉丝群,他们是中国网络普及后的原住民,在日本和韩国文化的熏陶下成长起来,尤其擅长互联网传播方式,善于使用各类互联网平台。他们每发一条微博,短短几句话,附上自己可爱的卖萌照片,就会获得十几、二十万的评论转发量。

去年9月15岁生日时,TFBOYS成员王俊凯发了一条微博,附上一首翻唱的刘若英歌曲《继续》。这条微博成为他的粉丝们持续互动的网络平台之一,半年后转发量达到4100万。这个庞大的数字刷新了单条微博转发量纪录,近日登上新浪微博热搜排行榜。

在一些明星的微博、个人主页等互联网平台上,生于1995年前的人被不客气地称为“阿姨”。年轻的粉丝执着而又痴迷,因为或许捕风捉影的一条消息,彼此之间不惜来回打网络口水仗。

如果说到去年上半年为止,大众对“小鲜肉”的宠爱还只存在于弹幕网站、个人主页等网络平台,到了今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力已经凸现出来。人们很难再去屏蔽掉关于他们的信息。

一个佐证是本月初刚发布的“福布斯2015年中国名人榜”,“小鲜肉”们表现不凡。李易峰排名第九,位列歌手刘德华之后、陈奕迅之前。有媒体统计,今年新上榜的15位名人中,“小鲜肉”就占了九席,TFBOYS这个平均年龄才15岁的组合,也第一次登上榜单。

他们都恰当地赶上了好时机。吴亦凡和鹿晗去年先后解约EXO回中国时,正值中国青春题材的电影电视剧火爆。他们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拿到了各类邀约。先于鹿晗解约EXO的吴亦凡,回国后媒体曝光更为频繁,他先是主演徐静蕾执导的青春电影《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及《夏有乔木》,发布为《小时代3》演唱片尾曲《时间煮雨》。去年底,吴亦凡因其不俗的曝光率和追捧度成为各大公司年会邀请的嘉宾。此外,吴亦凡还确定与管虎合作出演电影《老炮儿》,《致青春2》男主角也将由他出演。

TFBOYS的受欢迎程度,似乎让刚走红不久的明星也黯然失色。他们的粉丝数量庞大而且忠实。他们唱着旋律简单的歌曲,蹦蹦跳跳、活泼可爱,出现在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舞台上,腼腆和羞涩是他们的招牌标签,牢牢吸引了从幼儿园的小女孩,到同龄人,再到90后、80后“阿姨们”的目光。

演员陈赫去年底发的一条微博近期被翻出来在网络上广泛流传,他发了一张自己在机场形单影只的照片,配以不远处正在排队等待TFBOYS的人群,调侃自己是“一个过期谐星孤独的身影”。而事实上,陈赫凭借热播剧《爱情公寓》火起来,也不过是近两年的事。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原标题:“男神”进化三十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国新闻周刊】“男神”进化三十年

小生、硬汉、丑星、欧巴、暖男、小鲜肉……这些名词几乎涵盖了中国30余年“男神”变迁史。每一次人们心中的男神转变 ,背后都是社会、经济和大众思潮观念的转折。

图片来源:网络

一间KTV包房里,两个长相漂亮、十来岁的男孩,一本正经地演唱范玮琪的《一个像夏天一个像秋天》。虽然唱功业余,但演唱者唱得很认真,两人都是大眼睛,长睫毛,白皮肤,表情略带羞涩。这段视频拍摄于2012年夏天,一年前开始在网上流传,两个漂亮的小男孩很快引起大家的兴趣,“太乖了”“心都萌化了”……网络上围观的人们这样评论。

很快,大家就发现他们属于一个名叫TFBOYS的组合。三位成员的共同特点是帅、萌、乖巧,组合成立仅一年多时间,他们快速成为当下中国最火热的少年明星组合。即便没有刻意去关注,在电视娱乐新闻和网络上,人们都很难绕开关于他们的娱乐八卦。

一波新生代娱乐偶像正以席卷之势获得大众关注,TFBOYS仅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他们包括李易峰、陈伟霆、林更新、鹿晗、吴亦凡……身材纤瘦修长、长相俊俏、善于撒娇卖萌,是这波当红明星的共同特点,他们被冠以一个笼统但特征鲜明的称号,“小鲜肉”。

仅从字面上看,“小鲜肉”这个称呼,内涵生动而直接,基本上指涉低年龄、高颜值,它的叙述主体是女性,隐隐包含着肉欲成分,一个“小”字散发着宠爱的气息,细想之下,甚至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欣赏态度。

一个时代的男性偶像审美倾向,与当时的社会现状密不可分。从这个意义上说,“鲜肉”的走红是娱乐消费文化发展到当下的产物,配得上这个称呼的明星必须具备年轻、肤白、会卖萌、会耍帅这些特质。这在三十多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寻找“男子汉”的时代

按照当下大众对男性明星偶像的审美去判断的话,如果晚出道三十年,演员孙淳或许有机会大红大紫。

1980年代出道的孙淳,上海戏剧学院毕业,身材高大挺拔,长相俊朗,大学四年一直是班上的优等生,毕业三场大戏都是男一号,一切看上去都很完美,孙淳身上有作为一名成功偶像明星的硬性条件。但,尽管也曾与包括张艺谋在内的大导演们合作,出演过一批不错的角色,孙淳没能如愿大红大紫。

延续儒家传统和1950、1960年代的审美,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民众对理想男性的主流想象,是既有儒家君子的温润外形,又有当时人们偏爱的高大全形象和一身凛然正气的气质。1980年代初刚刚从上戏毕业的孙淳,正好符合这一形象。

但事情在起变化,“文革”过后,文艺界快速刮过“伤痕”“反思”等潮流,和文学、戏剧一样,电影导演们开始热衷于另一种表达,将中国不那么漂亮的一面展示给世界。银幕上一直以来流行的漂亮、完美的正统男主角形象渐渐不再受到青睐。

一部分原因或许与他长得太好看有关,这在今天看来有些匪夷所思。“长得太漂亮了。”孙淳去试镜,碰到的所有导演几乎都对他说过类似的话。1980年代,银幕审美正发生剧烈转向。无论长相还是身材,孙淳都堪称完美,这却无意间成了孙淳演艺路上的包袱。

凭借一张俊俏的脸蛋获得“奶油小生”称号的演员唐国强,也渐渐淡出“国民男神”的形象。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唐国强出演电影《小花》男主角,成为他演艺生涯的高峰。《小花》大获成功,唐国强获得文化部青年优秀创作奖等一系列奖项,并得以随中国电影代表团参加戛纳电影节。唐国强长相俊美,剑眉星目,成为当时女性心中的“男神”。但此后,他的事业并没有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下去。随着国民审美的改变,唐国强渐渐沉寂下来。直到1990年代出演电视剧《三国演义》诸葛亮这一角色再次出现在大众面前,昔日的“奶油小生”得以成功转型。

取代唐国强一类长相俊秀儒雅的明星,成为中国国民偶像的是日本影星高仓健。他主演的《追捕》1978年在大陆首次上映,这是“文革”后在中国大陆上映的第一部外国电影,并在此后两年里成为大热影片。高仓健几乎成为当时全中国人的“男神”。

高仓健的出现几乎颠覆了中国女性对偶像的传统审美。他在《追捕》中饰演的杜丘,身穿风衣,衣领永远竖起来,面部表情严肃坚硬。随着社会环境逐渐松动,全国范围内卷起了一阵高仓健热,高仓健身上的“硬汉”气质,代替英俊儒雅成为主流审美。

对“男子汉”追逐席卷全中国,这不仅影响了人们的偶像观,甚至改变了很多女性的择偶观念。这一全民性的话题随后被搬上了银幕。

1986年,剧作家沙叶新创作的话剧《寻找男子汉》在上海人民艺术剧院演出,后又被拍成电影搬上大银幕。故事讲述一位大龄女青年到处寻找真正的男子汉,但先后遇到养尊处优的公子哥、娘娘腔的奶油小生等,结果都令她失望。但世易时移,吊诡的是,如今,当年那两类令姑娘失望的男人都成为了最炙手可热的追捧对象。高颜值是必须的,好的家境能为明星加分。

《寻找男子汉》中,无论是话剧还是电影,故事最后都没为女主角给出理想的结局,她站在笔直的高架桥上思索,或者继续寻找,或者放弃。

寻求暖男和欧巴的依靠

这个故事放在现在,或许可以有一个闭合式的完美结局,女主角转而寻找到更适合她的款式:暖男。

掉头将就,然后皆大欢喜,这符合当下人们世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高仓健式的“男子汉”属于1980年代的理想主义,当下的现实是,当外形和品质都堪称完美的“男神”成为稀缺物品,人们还有一款更实用的“暖男”可供选择。

这是一个与“剩女”现象应运而生的概念。长相纤细干净,打扮舒适得体,对人温柔体贴,会细致体察对方的感受,所谓“暖男”大致包含这些特征。可以不够完美,不需为你枪林弹雨、上天入地,这毕竟是和平年代,人们在庸常琐碎中度过了太久,足够放弃关于英雄主义的浪漫梦想。足够体贴细致,一起度过平凡的时间,也是很不错的。

“暖男”与“鲜肉”又有某些共同之处,它们指涉的对象,都暗含着乖巧、无攻击性、体贴而又温和这些特质。前者符合女性对男性偶像的完美幻想,后者是现实需求,是当下女性新的择偶标准,意味着放弃对另一半强大而完美的需求,略带“将就”意味地将目光转向身边的普通人。

信息相对开放的时代,人们对偶像的选择与现实需求息息相关。一个前路不明、危机四伏的时代,人们更青睐强有力的英雄形象。这或许能解释1980年代开始直至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硬汉”在全国流行起来的原因。全社会长久的封闭之后,市场经济的大潮将每个人卷入未知的境地,没有人知道前途在哪里。庆幸掺杂着不安是人们的整体心理状态,个体也有“将去向何方”的迷茫。强硬、坚定的“硬汉”形象给人带来的安全感是令人慰藉的。女性的心理需求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整个社会的心理状态。

但本质上,“暖男”与“硬汉”一样,都是一个虚幻的概念,他们本身不触及社会结构,但又精确地折射出人们现实生活中的欠缺和需求。“暖男”只存在于影视剧的遐想和心灵鸡汤式的文字中。偶像明星中能拥有“暖男”称呼的人,大多有一张俊朗的脸,以及一脸温暖和煦的笑容,比如韩国演员李敏镐、金秀贤,因饰演《小时代》儒雅温和的崇光一角色而出名的演员陈学冬,甚至《爸爸去哪儿》中张亮的儿子天天也被冠以“暖男”的称号。

市场经济的发展催生了一大批新兴中产阶级,消费文化横扫整个中国,这些都对男性形象的经典取向产生了重大影响。人们安于琐碎而庸常的现世生活,把希望寄托在能放置自己失落理想的偶像身上。

去年11月,演员高仓健去世,人们纷纷忆起他所代表的那个遥远时代的特殊审美风格。但此时,高仓健式席卷全中国乃至整个东亚的“硬汉”审美早已宣告落幕,在中国、日本和韩国,长相粉嫩柔美的“小鲜肉”开始风靡,他们大多是90后甚至“零零后”,以光速取代了刚刚红火起来不久的“长腿欧巴”李敏镐、金秀贤等人,成为新一代年轻的明星偶像。

高仓健式“硬汉”明星的走红,是人们对明星传统式的偶像崇拜欣赏,对女性而言,阳刚男人激发的是她们骨子里的小女人心态;而“漂亮”男孩激发的,则是女人们母性的爱。风靡一时的“欧巴”如今也成为一个过时的称呼。随着新一波青春题材电影、电视剧的走红,以鹿晗、吴亦凡等为代表的“小鲜肉”迅速占据了各大娱乐头条。

“花美男”的源头

在中国大陆,青春偶像的塑造最早可以回溯到F4走红。2001年,台湾青春偶像题材电视剧《流星花园》在大陆突然火爆,这部电视剧催生了四位男性偶像的突然爆红,他们个个高大威猛,一袭飘逸的白衣白裤,长发至肩,簇拥着女主角“杉菜”的形象深入人心。

《流星花园》来自于日本的偶像剧形式,刚被推向市场就切中了人们对俊男的欣赏需求,几乎在瞬间就获得成功。此前,中国娱乐业还没有偶像剧这类剧种,琼瑶苦情戏的黄金(1188.20,2.60,0.22%)年代早已宣告结束。脱离了1980年代的迷茫,1990年代的社会警法类剧种,人们转而欣赏俊男竭力耍帅、美女与霸道总裁模式的轻浪漫校园青春剧。

在这部红遍大街小巷的电视剧里,主角言承旭负责扮演冷酷霸道、周渝民忧郁深情、朱孝天优雅绅士、吴建豪潇洒不羁,每个人负责不同的偶像类型,应对不同的粉丝需求。受该剧的影响,男生们想着法子耍帅扮酷,女生则用倾慕的视角,充满爱慕地仰视这些偶像,幻想身边有一位家境优越、冷酷深情的“道明寺”。

这样的偶像幻想持续了很长时间,后来幻化为“大叔”和“欧巴”,两者有大体一致的内涵,都暗示女性迫切仰视强壮、成熟男人的小女人心理——直到“暖男”和“鲜肉”这一概念的出现。随着消费文化进一步兴盛,女性更为经济独立和关注自我,对男性的要求也变得更为简单直接,既要求外形的阳光帅气,又要求对自己的情绪体察能力。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压力加大,人与人之间难于沟通。平凡人的生活中缺乏真正的“暖男”。

大致与F4同期走红的还有包括《蓝色生死恋》《冬季恋歌》在内的韩国偶像剧演员。彼时人们热捧的韩国偶像,裴勇俊、安在旭、宋承宪等,身上都兼具儒雅和温柔气质,这是传统韩国男人的特质,与中国儒家传统对书生式男性的审美遥相呼应。

值得一提的是,F4和“韩流”的来袭虽然影响了一大批男性明星粉丝,占据中国偶像崇拜主流的仍然是另一批人。他们长相气质俱佳,儒雅有内涵,饰演的男主角形象不是帝王将相,就是警察、公务员,这其中包括濮存昕、陈道明、张丰毅、陈宝国等。他们的长相无一例外严肃正统、一脸正气,给人安全感,兼具中国传统男人和“硬汉”的审美特征。

除了严肃正义的台前偶像形象,人们对他们的私生活知之甚少。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的受欢迎程度。很长一段时间里,濮存昕都是公认的“师奶杀手”。他们是拿来崇拜的偶像,调侃或者解构,那是不可能的事。

市场永远需要新面孔。一波又一波明星逐渐老去,意味着新生代偶像接踵而至。当陈道明、濮存昕们作为演技实力派仍然习惯高居偶像神坛之上,以芒果台为代表的电视剧、娱乐节目已经开始将娱乐进行到底,明星们很难再维持高高在上的形象。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对偶像从单纯的崇拜到平视、甚至挑剔,一个解构明星的时代到来了。

在互联网上,任何明星的一点私事都会被无限放大,昔日的偶像纷纷被拉下神坛。矛盾的另一方面是,人们为了躲避日渐庸常琐碎的生活,宁愿一头扎进幻想里,为自己塑造理想中的完美偶像。人们对偶像的需求,不再是他们炉火纯青的演艺,而是综合颜值、肌肉,是否会卖萌耍帅等特质,造星者们自然会精确地把握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这些新生代偶像,长相俊朗、温和,没有攻击力,变得更漂亮,也更接地气,给人以近在身边、触手可及的幻象,尽管这也是耗费大量资金全力包装出来的。“偶像”一词意味着娱乐公司对消费者精心定制的款式,美貌、贴心,比什么都重要。

他们是高圣远、金秀贤式的“暖男”,也是鹿晗、吴亦凡式的“小鲜肉”。

温柔男孩的残酷迭代

鹿晗是谁?

前两天,鹿晗的一条微博这样写道:“剧组每天的饭都很好吃,但是最好吃的还是羊肉泡馍。”配一张鹿晗本人正在吃盒饭的照片,青春少年,一张粉妆玉琢的脸,一根青菜半咬在嘴里,半抬着头,清澈无辜的大眼睛望向镜头。

这条微博转发量25万,评论16万,点赞近5万。

鹿晗曾是韩国人气组合EXO的一员。EXO是韩国SM娱乐公司2012年推出的男子流行演唱团体,共12名成员。EXO意为太阳系以外的行星,代表他们是“来自未知世界的新星”。这个组合多次登上《快乐大本营》,在中国少男少女中拥有足够高的人气。

去年10月,鹿晗退出EXO回中国寻求发展。此前,尽管人们知道EXO,但听说过鹿晗这个名字的人并不太多。直到他“单飞”回国,身上还有在EXO时的荣耀经历,和韩国娱乐工业精挑细选的条件。

值得一提的是,“小鲜肉”这一称呼本身,最初也是从日本流传开来。日本的漫画审美和韩国娱乐造星工业对中国娱乐市场的影响,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今年初,鹿晗出演的中韩合拍电影《重返20岁》上映,近期加盟张艺谋执导的电影《长城》,正在拍摄中,每天爆出的有关新闻、照片,都让他的粉丝“鹿饭”们疯狂。

“小鲜肉”们的忠实粉丝群体,最明显的特征是互联网化。这是一批以“九零后”和“零零后”为主导的粉丝群,他们是中国网络普及后的原住民,在日本和韩国文化的熏陶下成长起来,尤其擅长互联网传播方式,善于使用各类互联网平台。他们每发一条微博,短短几句话,附上自己可爱的卖萌照片,就会获得十几、二十万的评论转发量。

去年9月15岁生日时,TFBOYS成员王俊凯发了一条微博,附上一首翻唱的刘若英歌曲《继续》。这条微博成为他的粉丝们持续互动的网络平台之一,半年后转发量达到4100万。这个庞大的数字刷新了单条微博转发量纪录,近日登上新浪微博热搜排行榜。

在一些明星的微博、个人主页等互联网平台上,生于1995年前的人被不客气地称为“阿姨”。年轻的粉丝执着而又痴迷,因为或许捕风捉影的一条消息,彼此之间不惜来回打网络口水仗。

如果说到去年上半年为止,大众对“小鲜肉”的宠爱还只存在于弹幕网站、个人主页等网络平台,到了今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力已经凸现出来。人们很难再去屏蔽掉关于他们的信息。

一个佐证是本月初刚发布的“福布斯2015年中国名人榜”,“小鲜肉”们表现不凡。李易峰排名第九,位列歌手刘德华之后、陈奕迅之前。有媒体统计,今年新上榜的15位名人中,“小鲜肉”就占了九席,TFBOYS这个平均年龄才15岁的组合,也第一次登上榜单。

他们都恰当地赶上了好时机。吴亦凡和鹿晗去年先后解约EXO回中国时,正值中国青春题材的电影电视剧火爆。他们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拿到了各类邀约。先于鹿晗解约EXO的吴亦凡,回国后媒体曝光更为频繁,他先是主演徐静蕾执导的青春电影《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及《夏有乔木》,发布为《小时代3》演唱片尾曲《时间煮雨》。去年底,吴亦凡因其不俗的曝光率和追捧度成为各大公司年会邀请的嘉宾。此外,吴亦凡还确定与管虎合作出演电影《老炮儿》,《致青春2》男主角也将由他出演。

TFBOYS的受欢迎程度,似乎让刚走红不久的明星也黯然失色。他们的粉丝数量庞大而且忠实。他们唱着旋律简单的歌曲,蹦蹦跳跳、活泼可爱,出现在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舞台上,腼腆和羞涩是他们的招牌标签,牢牢吸引了从幼儿园的小女孩,到同龄人,再到90后、80后“阿姨们”的目光。

演员陈赫去年底发的一条微博近期被翻出来在网络上广泛流传,他发了一张自己在机场形单影只的照片,配以不远处正在排队等待TFBOYS的人群,调侃自己是“一个过期谐星孤独的身影”。而事实上,陈赫凭借热播剧《爱情公寓》火起来,也不过是近两年的事。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原标题:“男神”进化三十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