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ata归零时刻:股价跌至1美元,市值不及账上现金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ata归零时刻:股价跌至1美元,市值不及账上现金

在主体业务全美在线剥离之后,纳斯达克上市公司ATA大写变小写,彻底转型海外游学。最大的Bug是:千亿的游学市场淡旺季分明,4个月干活、8个月休息,盈利谈何容易?旅游+教育的化合,能否把ata拉出十年熊途,投资人仍在观望。

文 |传习邦 Bugle X

编辑 | Ron

3个月之内,纳斯达克上市公司Ata Inc.(ATA,纳斯达克代码:ATAI)2亿美元分拆的全美在线,递交IPO招股书,启动国内上市、计划募资7.5亿元的资本征途。

对接国内A股,在美股上市十年毫无作为的全美在线(ATA)董事长兼CEO马肖风,拼的是速度。

根据马肖风的构思,ATA一分为二,大写的ATA,主攻考试测评,在国内上市;小写的ata,植入正在完成收购的美之旅,专注国际留学,留在美国继续上市。自此,中国海外游学第一股在纳斯达克横空出世。

- 1 -

国际游学,一块千亿大蛋糕

2016年12月,教育部联合10部委共同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研学纳入校本课单之中,成为中小学生的日常课程。教育+旅游衍生的研学 & 游学,成为独立行业。

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原司长王定华(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在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基础教育学校论坛》上给出的定义,研学指的是:学生集体参加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校外参观体验实践活动。

业内通行的分法:研学,针对国内项目;游学,针对国际项目。学校统一组织发起的为研学;家长自行安排专业机构执行的为游学。

在大的国际教育板块,游学是发展最为迅猛的细分赛道。有研究表明,到2020年,国际游学的市场体量将达1200亿-1500亿元左右,年复合增长率30%-40%。另一方面,游学市场需求分散、服务非标,进入门槛较低,产品同质化严重,行业格局分散,尚未出现巨头机构。

具体表现为,规模最大的头部企业,市占率不超过5%;绝大多数机构年营收在5000万元以下,每年组织出境游3000人以上的机构凤毛麟角。

- 2 -

美之旅,新三板却遭逢「苦旅」

传习邦发现,传统旅行社all-in国际游学,并不多见。新三板挂牌的美之旅则敢饮头啖汤,彻底甩开业务占比一度达到50%的传统出境游,把未来的赌注全部压在国际游学。

美之旅成立于2010年,2016年完成股改,2016年12月挂牌新三板,是国内最早切入旅游+教育赛道的国际旅行社之一。挂牌之际,美之旅主营业务分两块,一块国际游学、一块传统出境游,2015年实现营收2.38亿元,净利润71万元。其中,游学业务反超出境游业务,在总营收占比55%。

全美在线(ATA)董事长兼CEO马肖风

2016年,美之旅实现营收2.63亿元,同比增长10.7%;净利润-182万元,同比减少355.4%。

在发布挂牌后首份年报之际,美之旅宣布转型国际游学、国际教育和商务旅游,运营方式从产品为中心转变为用户为中心,商业模式由中介为主开始向直客发展,并对中介进行细分开发。

2017年,携程一统天下的OTA(在线旅行社)继续高速发展,冲垮传统旅游业最后的防线,美之旅的出境游业务不但不赚钱,反而靠游学业务补贴。美之旅CEO施道兵痛下决心,放弃正在进行的电商尝试,索性一刀砍掉传统旅游,全力只做国际游学。

为拓展千亿国际游学市场,美之旅进军英国、澳洲,拓展上游资源,在北京、西安、苏州设立销售子公司,在上海成立美大国际交流公司,开发获客渠道。

彻底转型的阵痛,一度把美之旅拖进频死的绝境。2017年上半年营收5300万元,同比下滑50%;净利润-1005万元,同比下滑113%。为缓解压力,美之旅不得不通过保理商借款2500万度过难关。在半年报披露之际,美之旅发起第一次定增,计划以10元/股,发行200万股,募资2000万元,却无人问津。

- 3 -

并购美之旅,旅游+教育的化合

转折来自施道兵与ATA总裁黄威一次会面的机缘。

2017年6月,在国际教育赛道从业20年的黄威辞去立思辰副总裁一职,在2018年初加入ATA,出任总裁,与董事长兼CEO马肖风一起工作,负责业务和运营。

ATA总裁黄威

此时的ATA同样处于业务转型的十字路口。上市十年,ATA在资本市场毫无作为,2017财年净亏损970万元人民币,市值只剩1亿美元。是退市「海归」,还是重组业务、留美再战?ATA面临抉择。

经过一番纠结,ATA定下方向:一边剥离作为业务主干的考试测评业务,归国上市;一边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重组美股上市公司。

在内部分工上,马肖风负责考试测评业务的剥离,黄威负责寻找并购标的,装入上市公司,作为新的主营业务。黄威的目光很快锁定他的老本行——国际教育,并在国际游学的细分赛道了发现正在亏损泥潭中苦苦挣扎的美之旅。

黄、施一拍即合。2018年3月,在ATA宣布以2亿美元交易价剥离全资子公司全美在线一个月后,ATA与美之旅签订战略投资框架协议。根据协议,ATA提供利率8%、有效期一年的200万美元可转换债券,用以支持美之旅业务发展;美之旅则授予ATA为期6个月的独家谈判权,以便尽快达成最终的收购协议。

为配合收购进展,美之旅解禁了第二大股东、北京环球美之旅股权投资中心(有限合伙)的股份禁售,为ATA全资并购扫除障碍。2018年8月,美之旅因重大事项在新三板暂停转让,无法按时披露年报,被动摘牌。与此同时,ATA发布公告:与美之旅达成最终协议,斥资5000万元,收购美之旅100%的股权。

2018年9月,ATA剥离全美在线完成最后的交割,美股上市公司Ata Inc.一分为二,成为两家独立运营、业务迥异的公司,分别为:大写的ATA(全美在线),专注马肖风团队赖以起家的考试测评;小写的ata,专注国际游学。

同是在9月,尽管交易尚未最终完成,美之旅仍在并入ata后首次公开亮相,在京举办2019冬季游学产品发布会,一口气发布8个系列的海外游学产品。ata总裁黄威宣布:国际游学是纳斯达克上市公司ata「全新、全部的业务」,ata将为美之旅注入多种资源,让其成长为国际游学2B端的头部平台。

国际游学赛道,业内公认的头部企业为新东方。新东方的游学业务肇始于2005年,一共开发出200个海外游学产品,覆盖全球40个国家和地区。业务模式,新东方游学聚焦在2C端,利用其强大的品牌力、生源积累,开展直客业务。

新东方掌门人俞敏洪对媒体透露:新东方游学99%为2C业务,未来发展的重点仍是在C端。

面对巨头的压力,加入ata之后的美之旅明智地把业务重心放在2B端,资金、精力聚焦于中、高端国际游学项目的订制、开发,形成丰富多样的游学产品,通过B端的中小型机构向最终用户分销。

美之旅在出境游、国际游学浸淫多年,与美、英、澳、加、新众多著名学区、顶尖大学不同学科的200多个教育营、300多家全球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对上游稀缺资源的把控是其核心优势。至少在宣传口径上,美之旅是美国最大的华人地接社之一,也是美国最大的中国游学运营商。

依托ata的上市平台,美之旅在获得资金支持的同时,也获得大量的下游客户资源。通过上游供应链整合、批量采购优势,施道兵打算把美之旅发展成一个聚焦B端的平台型企业。

在ata、美之旅合并之际,美之旅在全国一共开设13家直营分公司、20多家销售点,覆盖除西藏之外的全部区域。针对不同的B端客户,美之旅开发出不同的产品系列。美之旅的旅游基因、ata的教育基因,正在产生深度化合。

- 4 -

ata的挑战,季报收入100万

当然,传习邦认为,未来并非全是坦途,而是风险与机遇并存。

第一大难点是,6个月完成并购,速度太快,留下了ata、美之旅文化融合难题。毕竟,这是第一家教育企业并购旅游企业,也是第一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并购国内新三板公司。跨界融合的阵痛,必不可免。

第二大难点是:盈利这一关怎么过?作为针对中小学生的旅游+教育跨界产品,国际游学高价低频,业务集中在寒、暑假,一年中4个月干活、8个月空窗。旺季供不应求,淡季门可罗雀,规模企业做成持续盈利,委实不易。美之旅2017年全面转型国际游学,半年亏损1005万元,便是明证。而另一方面,ata在纳斯达克上市,一年有4个季度的报表「作业」要交,淡旺季的突出矛盾,怎么协调?

2018年11月,ata公布了剥离全美在线之后的第一份季报(Q3),净收入只有101万元,比去年同期下降50%;持续经营亏损则从去年同期的1450万元,减少到150万元。

剥离掉大写的ATA之后,小写的ata在最终完成美之旅并表之前,剩余业务仅为K12评估工具,与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合作的研究项目,对Edtech公司的投资收益,几乎为空壳。

剥离全美在线的交易对价2亿美元,在向现有股东支付每股ADS特别现金股息6.00美元后,剩余3120万美元,用于探讨未来的收购机会。ata总裁黄威说:在第三季度完成ATA的交易之后,我们现在完全专注于ata及其未来。

在二级市场,ata股价跌至1美元以下,市值不足2300万美元,不及公司账上的现金。这是ata的归零时刻。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ata归零时刻:股价跌至1美元,市值不及账上现金

在主体业务全美在线剥离之后,纳斯达克上市公司ATA大写变小写,彻底转型海外游学。最大的Bug是:千亿的游学市场淡旺季分明,4个月干活、8个月休息,盈利谈何容易?旅游+教育的化合,能否把ata拉出十年熊途,投资人仍在观望。

文 |传习邦 Bugle X

编辑 | Ron

3个月之内,纳斯达克上市公司Ata Inc.(ATA,纳斯达克代码:ATAI)2亿美元分拆的全美在线,递交IPO招股书,启动国内上市、计划募资7.5亿元的资本征途。

对接国内A股,在美股上市十年毫无作为的全美在线(ATA)董事长兼CEO马肖风,拼的是速度。

根据马肖风的构思,ATA一分为二,大写的ATA,主攻考试测评,在国内上市;小写的ata,植入正在完成收购的美之旅,专注国际留学,留在美国继续上市。自此,中国海外游学第一股在纳斯达克横空出世。

- 1 -

国际游学,一块千亿大蛋糕

2016年12月,教育部联合10部委共同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研学纳入校本课单之中,成为中小学生的日常课程。教育+旅游衍生的研学 & 游学,成为独立行业。

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原司长王定华(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在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基础教育学校论坛》上给出的定义,研学指的是:学生集体参加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校外参观体验实践活动。

业内通行的分法:研学,针对国内项目;游学,针对国际项目。学校统一组织发起的为研学;家长自行安排专业机构执行的为游学。

在大的国际教育板块,游学是发展最为迅猛的细分赛道。有研究表明,到2020年,国际游学的市场体量将达1200亿-1500亿元左右,年复合增长率30%-40%。另一方面,游学市场需求分散、服务非标,进入门槛较低,产品同质化严重,行业格局分散,尚未出现巨头机构。

具体表现为,规模最大的头部企业,市占率不超过5%;绝大多数机构年营收在5000万元以下,每年组织出境游3000人以上的机构凤毛麟角。

- 2 -

美之旅,新三板却遭逢「苦旅」

传习邦发现,传统旅行社all-in国际游学,并不多见。新三板挂牌的美之旅则敢饮头啖汤,彻底甩开业务占比一度达到50%的传统出境游,把未来的赌注全部压在国际游学。

美之旅成立于2010年,2016年完成股改,2016年12月挂牌新三板,是国内最早切入旅游+教育赛道的国际旅行社之一。挂牌之际,美之旅主营业务分两块,一块国际游学、一块传统出境游,2015年实现营收2.38亿元,净利润71万元。其中,游学业务反超出境游业务,在总营收占比55%。

全美在线(ATA)董事长兼CEO马肖风

2016年,美之旅实现营收2.63亿元,同比增长10.7%;净利润-182万元,同比减少355.4%。

在发布挂牌后首份年报之际,美之旅宣布转型国际游学、国际教育和商务旅游,运营方式从产品为中心转变为用户为中心,商业模式由中介为主开始向直客发展,并对中介进行细分开发。

2017年,携程一统天下的OTA(在线旅行社)继续高速发展,冲垮传统旅游业最后的防线,美之旅的出境游业务不但不赚钱,反而靠游学业务补贴。美之旅CEO施道兵痛下决心,放弃正在进行的电商尝试,索性一刀砍掉传统旅游,全力只做国际游学。

为拓展千亿国际游学市场,美之旅进军英国、澳洲,拓展上游资源,在北京、西安、苏州设立销售子公司,在上海成立美大国际交流公司,开发获客渠道。

彻底转型的阵痛,一度把美之旅拖进频死的绝境。2017年上半年营收5300万元,同比下滑50%;净利润-1005万元,同比下滑113%。为缓解压力,美之旅不得不通过保理商借款2500万度过难关。在半年报披露之际,美之旅发起第一次定增,计划以10元/股,发行200万股,募资2000万元,却无人问津。

- 3 -

并购美之旅,旅游+教育的化合

转折来自施道兵与ATA总裁黄威一次会面的机缘。

2017年6月,在国际教育赛道从业20年的黄威辞去立思辰副总裁一职,在2018年初加入ATA,出任总裁,与董事长兼CEO马肖风一起工作,负责业务和运营。

ATA总裁黄威

此时的ATA同样处于业务转型的十字路口。上市十年,ATA在资本市场毫无作为,2017财年净亏损970万元人民币,市值只剩1亿美元。是退市「海归」,还是重组业务、留美再战?ATA面临抉择。

经过一番纠结,ATA定下方向:一边剥离作为业务主干的考试测评业务,归国上市;一边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重组美股上市公司。

在内部分工上,马肖风负责考试测评业务的剥离,黄威负责寻找并购标的,装入上市公司,作为新的主营业务。黄威的目光很快锁定他的老本行——国际教育,并在国际游学的细分赛道了发现正在亏损泥潭中苦苦挣扎的美之旅。

黄、施一拍即合。2018年3月,在ATA宣布以2亿美元交易价剥离全资子公司全美在线一个月后,ATA与美之旅签订战略投资框架协议。根据协议,ATA提供利率8%、有效期一年的200万美元可转换债券,用以支持美之旅业务发展;美之旅则授予ATA为期6个月的独家谈判权,以便尽快达成最终的收购协议。

为配合收购进展,美之旅解禁了第二大股东、北京环球美之旅股权投资中心(有限合伙)的股份禁售,为ATA全资并购扫除障碍。2018年8月,美之旅因重大事项在新三板暂停转让,无法按时披露年报,被动摘牌。与此同时,ATA发布公告:与美之旅达成最终协议,斥资5000万元,收购美之旅100%的股权。

2018年9月,ATA剥离全美在线完成最后的交割,美股上市公司Ata Inc.一分为二,成为两家独立运营、业务迥异的公司,分别为:大写的ATA(全美在线),专注马肖风团队赖以起家的考试测评;小写的ata,专注国际游学。

同是在9月,尽管交易尚未最终完成,美之旅仍在并入ata后首次公开亮相,在京举办2019冬季游学产品发布会,一口气发布8个系列的海外游学产品。ata总裁黄威宣布:国际游学是纳斯达克上市公司ata「全新、全部的业务」,ata将为美之旅注入多种资源,让其成长为国际游学2B端的头部平台。

国际游学赛道,业内公认的头部企业为新东方。新东方的游学业务肇始于2005年,一共开发出200个海外游学产品,覆盖全球40个国家和地区。业务模式,新东方游学聚焦在2C端,利用其强大的品牌力、生源积累,开展直客业务。

新东方掌门人俞敏洪对媒体透露:新东方游学99%为2C业务,未来发展的重点仍是在C端。

面对巨头的压力,加入ata之后的美之旅明智地把业务重心放在2B端,资金、精力聚焦于中、高端国际游学项目的订制、开发,形成丰富多样的游学产品,通过B端的中小型机构向最终用户分销。

美之旅在出境游、国际游学浸淫多年,与美、英、澳、加、新众多著名学区、顶尖大学不同学科的200多个教育营、300多家全球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对上游稀缺资源的把控是其核心优势。至少在宣传口径上,美之旅是美国最大的华人地接社之一,也是美国最大的中国游学运营商。

依托ata的上市平台,美之旅在获得资金支持的同时,也获得大量的下游客户资源。通过上游供应链整合、批量采购优势,施道兵打算把美之旅发展成一个聚焦B端的平台型企业。

在ata、美之旅合并之际,美之旅在全国一共开设13家直营分公司、20多家销售点,覆盖除西藏之外的全部区域。针对不同的B端客户,美之旅开发出不同的产品系列。美之旅的旅游基因、ata的教育基因,正在产生深度化合。

- 4 -

ata的挑战,季报收入100万

当然,传习邦认为,未来并非全是坦途,而是风险与机遇并存。

第一大难点是,6个月完成并购,速度太快,留下了ata、美之旅文化融合难题。毕竟,这是第一家教育企业并购旅游企业,也是第一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并购国内新三板公司。跨界融合的阵痛,必不可免。

第二大难点是:盈利这一关怎么过?作为针对中小学生的旅游+教育跨界产品,国际游学高价低频,业务集中在寒、暑假,一年中4个月干活、8个月空窗。旺季供不应求,淡季门可罗雀,规模企业做成持续盈利,委实不易。美之旅2017年全面转型国际游学,半年亏损1005万元,便是明证。而另一方面,ata在纳斯达克上市,一年有4个季度的报表「作业」要交,淡旺季的突出矛盾,怎么协调?

2018年11月,ata公布了剥离全美在线之后的第一份季报(Q3),净收入只有101万元,比去年同期下降50%;持续经营亏损则从去年同期的1450万元,减少到150万元。

剥离掉大写的ATA之后,小写的ata在最终完成美之旅并表之前,剩余业务仅为K12评估工具,与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合作的研究项目,对Edtech公司的投资收益,几乎为空壳。

剥离全美在线的交易对价2亿美元,在向现有股东支付每股ADS特别现金股息6.00美元后,剩余3120万美元,用于探讨未来的收购机会。ata总裁黄威说:在第三季度完成ATA的交易之后,我们现在完全专注于ata及其未来。

在二级市场,ata股价跌至1美元以下,市值不足2300万美元,不及公司账上的现金。这是ata的归零时刻。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