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璐
用阅读让孩子告别拖延症最近,好几位妈妈都跟我说起,他们的孩子在假期里早上不起,晚上不睡,成天就喜欢玩手机、看电视,不好好写作业,不爱读课外书,为此他们没有少跟孩子生气、着急,甚至对孩子吼叫,但似乎都收效甚微。
他们都问我,云舟是否出现过这些问题。我笑着对她们说:“云舟有时候晚上遇到她喜欢读的书、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也会晚睡晚起,但我想这是暑假,应该让她放松一些、自由一些。
但是,她从来没有出现过不写暑假作业、不看课外书的情况,因为她清楚自己的任务是什么、目标是什么,她会按照自己制订的暑期规划表一步步地做。”
我总是想,对孩子来说,之所以在假期里出现这么多让人着急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会时间管理。什么是时间管理?
那是一种高效地、有序地管理自己的时间,让自己的效率最大化,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既定目标的能力,是所有高效能人士必备的能力,也是要想成为学霸的学生最应该掌握的能力。
可以说,掌握了时间管理的能力,就等于拿到了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环顾周围,我们可以发现,成功人士无一不是拥有卓越的时间管理能力的人。而这个能力,孩子们越早掌握,就能越早让他们开始拥有幸福的人生。对于云舟,我也是这样要求的。在她还在读学前班的时候,我就试图用一本书来告诉她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和基本规则。
幸好,她经过实践后明白并掌握了这些时间管理的原则,也开始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并且告别了拖延症。
用一本好书讲清楚时间管理的原则当时我给云舟讲的那本书就是《快乐儿童的7个习惯》,它是风靡全球的《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的少儿版,书中所讲述的7个习惯已经被全球数亿人奉为做人做事的“黄金准则”,被誉为“能改变命运的7个习惯”。这7个习惯,既适用于职场上的成年人,也适用于成长中的青少年,更适用于人生刚刚起步的儿童,让他们从小开始过一个有准备的人生。在美国,《快乐儿童的7个习惯》被引进中小学课堂,成为孩子们的必读书。关于时间管理,书中给孩子们讲了一个故事:
星期一,猫头鹰老师在上完生字课后,给同学们布置作业:每晚复习一遍今天所讲的6个生字,星期五考试。结果,从星期一到星期三,每天下课后,尖尖都和小伙伴们开心地玩,把复习生字的事情忘到了脑后。到了星期四晚上,尖尖玩完游戏后终于想起来要复习生字,可那6个生字却像小鱼一样在他眼前游来游去,怎么都记不住了。
第二天的考试当然可想而知,尖尖只写对了1个生字。猫头鹰老师自然很生气,好朋友苏菲则建议他:“你应该先做要紧的事,把功课做完,然后再去玩。”这一次,尖尖听从了苏菲的建议,他拒绝了兔子跳跳一起去玩的邀请,专心在家复习生字,终于在第二个星期五的测验中得了满分。
这个故事告诉了孩子们一个最重要的处理学习与玩耍的原则:先工作,后享乐。每天先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然后再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像尖尖那样在考试前手忙脚乱、一事无成,我们才会学得好、玩得好,做一个让别人羡慕的人。作为家长,我们不能代替孩子去过人生,唯一能做的,就是告诉他们我们的人生经验,让他们变得更加优秀、更加适应社会。
而对待学习,我们首先要告诉孩子的就是:当有一大堆事情需要我们去做的时候,我们不能任性地先去做那些轻松好玩的、不重要的事情,而是要找到最重要的、最紧急的事情,首先去完成。
先工作,后享乐—这将是让孩子受益终身的一个习惯,因为一旦养成了这个习惯,就能从容地管理自己的时间,从容地面对学习、考试,成为各方面都优秀的学生。
这也是我想说的关于时间管理的第一个要点,让孩子开始理解并开始实践“先工作,后享乐”。之后,我给出的第二个建议是:用工具具象化时间对于年少的孩子来说,时间绝对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因为时间摸不着、看不见。你让孩子学会管理时间,他会不知从哪里开始下手。所以,我们要把抽象的时间具象化,用孩子们喜欢的具体的形象来表示时间,进而让孩子们开始学会分配和管理自己的时间。把时间具象化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在我女儿上小学之前,我用的是画苹果的方法。
我和她一起,把每天属于她的时间画成了一个大苹果。里面涂成红色的部分,是她的学习时间;里面涂成绿色的部分,是她的自由时间。
我通过这个图告诉她,如果她越能高效地完成她的学习,那么她所拥有的绿色的自由时间就会越多,她就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她喜欢的事情了。
后来,云舟就爱上了这个看似游戏的时间管理法。每天下课后,她都会给自己画一只大苹果,在里面画出自己的学习时间和自由时间各是多少。每每按时完成了目标,她会画一个代表胜利的笑脸,而我则会在苹果旁边给她贴一张小贴画,作为小奖励。如果每周云舟集满了5个贴画,我们便会在周末满足她的一个合理要求,例如陪她去动物园等。我们称这个奖为“高效能儿童奖”。于是,她的成就感与日俱增。
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还可以时时转变时间管理的工具,选择更适合孩子年龄段的工具。
仍以云舟为例,在她进入小学之后,很明显,对“画苹果”失去了兴趣,她觉得应该用更成熟的方式来管理自己的时间。于是,我给她准备了一个“时间日志”,每页上都标注上时间段。每天放学后,云舟都会把当天的各科作业、她要参加的课外活动、她的玩耍计划等按照“先工作,后享乐”的优先级原则一一排在上面。
每完成一项,她就打一个钩。每天睡觉前,我都会检查她当天的日志,如果发现有没有打钩的作业,就会让她马上补完才可以睡觉。
在特殊的时期,比如期末考试前夕,我也会手把手地带着女儿做期末的复习时间表,而这个时候,我们采用的又是“时间轴”。
我找来了一张大白纸,画了三个时间轴,代表语、数、英三科。“以语文为例,共有8个单元的内容,那么每周我们需要复习完4个单元的内容,最后一周,我们做总复习。”我一边说,一边用不同的彩色笔在时间轴上标出每一周的复习目标,然后再和她一起,细化到每一天的复习目标。之后,云舟每完成一个小目标,就在相应的时间轴标记上颜色。等到快期末考试时,三大时间轴上已经涂满了颜色,花花绿绿的,让人很有成就感。
而每一个学期,按照此方法,她都能顺利完成期末复习。到现在,云舟已经熟练掌握了时间轴的应用,每逢期末就独立制作图表,独立完成期末复习的各项内容,不用我再操心。而在寒暑假的时间管理中,云舟用的是“时间计划表”:上面的内容五花八门—旅行、与同学聚会、游泳、打网球、做志愿者等等,每一项都有完成的时间节点。如果计划有变,她会及时调整。升入高年级后,她还把此方法运用到很多班级任务管理中,和她的小团队一起成功完成了不少项目,诸如办班报、组织晚会等等,就不一一细说了。
在孩子了解了时间管理的方法和工具后,我还有第三个建议,那就是:用带团队的方式管理孩子的时间和学习前不久看到一则新闻,说是一个妈妈陪孩子写了三年作业,最后竟然气出了心脏病,进医院做了心脏支架手术。这看似一则笑话,但其实真的反映了很多父母的无奈。我认为,陪孩子写作业,是一个完全错误的行为。
我们来做一个假设,如果你在工作的时候,你的老板或者领导一直坐在你的旁边,对你不停地唠唠叨叨,指手画脚,你会不会觉得心烦得要死?不要说有创造性的工作了,就连最基本的工作恐怕都难以完成吧?对孩子,也是如此。他们也需要被信任、被尊重、被理解。
所以,在对待写作业乃至学习这个问题上,我给出的建议是,要像带团队那样管理孩子。
《我用阅读教育孩子》,中信出版社,2019.3
第一个原则是信任、放权。
从孩子写作业那天起,就告诉孩子,我相信你自己一定能很好地完成作业,很好地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你一定要学会独立地完成自己的事情。
第二个原则是目标管理。对于孩子的某个具体的学习任务,家长给出具体的完成时间和完成目标,比如写语文作业,家长可以给孩子定下目标:在6点前完成,错误在3个以内。
有了明确的目标之后,第三个原则就是制定奖惩措施,并严格执行。家长需要和孩子约定好,如果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很好地完成了目标,会获得怎样的奖励,如果孩子没有按照规定的时间完成目标,将会受到怎样的惩罚。家长一定要说到做到,给出的奖励和惩罚一定要到位,不能食言。
在执行的时候,还有两个注意事项:
一、具体执行时,做父母的一定要狠心“逼”一下孩子,不能太心软。我就碰到过这样的问题,在云舟刚开始写作业时,她总是喜欢开小差,我就在旁边给她放置了一个小闹钟,当过了规定时间她还没有完成作业时,我就会收走她的作业本,让她第二天把没写完的作业本交给老师。这样执行过两次之后,云舟就知道了妈妈的“厉害”,彻底改掉了写作业磨蹭的习惯。
二、不陪写作业,但和她一起做时间管理表。我们做家长的不陪孩子写作业是对孩子的信任,但在孩子开始学习做时间管理表时,我们一定要和他在一起,要教会他这种时间管理的方法。一旦孩子掌握了这种方法,就能成为一个高效能的学生,未来就能成为一个高效能的职场人。到那个时候,对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我们就大可不必操心太多了。
最后,总结一下,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的三个步骤是:
一、用一本好书《快乐儿童的7个习惯》给孩子讲清楚时间管理的原则:先工作,后享乐。二、学会使用时间管理的工具。
三、用管理团队的方式管理孩子的时间和学习。
这里还有三个原则:
1.信任、放权;2.目标管理;3.制定奖惩措施,并严格执行。
这么多年过去了,“先工作,后享乐”已经成为我和云舟之间的黄金通用语言。每当云舟学习累了想要偷懒,或是我工作累了想懈怠的时候,这句话就成为我们鼓励彼此、鞭策彼此的黄金语言。每每说起它,我们都会发出会心的微笑。培根曾说过:“既然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就应当努力求得好的习惯。习惯如果是在幼年就起始的,那就是最完美的习惯,这是一定的,这个我们叫作教育。教育其实是一种从早年就起始的习惯。”
作者:周璐,青少年阅读教育专家、有书少年的总编辑,曾任北大《后E视野》主编。资深媒体人,曾采访过比尔·盖茨、柳传志、林毅夫等国内外众多知名企业家、经济学家。
发布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