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8年6月,童济仁曾撰文指出,当年的上海大众朗逸,就是上海大众版的“卡罗拉”。在当时,南北大众没有一款面向主流家用轿车市场的本土化产品,卡罗拉、轩逸等日系车型主导细分市场。七年后的今天,朗逸早已习惯了细分市场排名第一的身份,整个Lavida(朗逸)家族在2014年的月均销量甚至达到了4万辆。
今年3月,当上海通用全新英朗上市时,也可以把全新英朗看作是别克品牌的“朗逸”。虽然相比2008年,如今的国内新车市场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全新英朗所瞄准的,仍是未来国内新车销量基数最大的家用轿车主流市场。
上市仅两个月,全新英朗的销量便已经超过35,000辆,武汉工厂充裕的产能,避免了当年朗逸所经历了缓慢的产能爬坡。英朗与朗逸之间,“针尖对麦芒”的价格体系和产品定位,也让全新英朗快速完成了与老款英朗GT之间的新老交替。今年4月,全新英朗已经占据了英朗全系车型销量的80%以上。
为什么要把英朗和朗逸放在一起?
在全新英朗推出之前,英朗GT的消费人群与定位,对标的是一汽-大众的速腾:偏运动的整车平台与调校、精致的做工与静音口碑,这些卖点也是英朗GT长期以来在细分市场销量保持稳定的基础。
不同于速腾,朗逸则是上海大众“产品本土化”的第一次尝试,源自大众使用多年的PQ34加长轴距平台,中庸的外观、VW的品牌、更低的价格,在过去的六年中,朗逸凭借这些优势,培育了国内主流家轿的消费观念。
不可否认,全新英朗的诞生,确实受到了大众朗逸在中国市场成功的影响。不过,基于“英朗”这个有成熟用户口碑的产品名,全新英朗在产品研发阶段,不仅需要考虑国内消费者的各种本土化需求,也要保持英朗GT在选材用料、静音舒适方面的长期用户口碑。相比朗逸,上海通用在全新英朗的研发上,确实需要考虑更多历史车型的口碑传承。
在国内一线合资车企中,上海通用和上海大众,算是本土化研发实力最强的两家。双方均拥有庞大的产品工程技术团队、设计中心、试车场等配套资源。从笔者多年来和零部件企业朋友的交流中,可以感受到在本土化车型的研发主动权方面,上海通用和泛亚,具备更强的产品技术话语权,相比之下,上海大众受狼堡的技术约束会更多一些。
对消费者而言,别克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可以和大众品牌在中国市场具备相当品牌溢价能力的合资品牌。在10-15万的预算区间内,大多数家用轿车消费者对品牌仍有相当的诉求,从某种意义上说,朗逸、英朗的潜在消费人群,和福克斯、卡罗拉、轩逸等车型的潜在购买者,在品牌方面有着明显的消费诉求差异。
英朗和朗逸的差异在哪里?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关于两款车型之间的产品对比,已有太多媒体做过报道,笔者不愿赘述。
相比朗逸接近200万辆的保有用户,和昂科威一样,全新英朗也属于“姗姗来迟”的一款车,在价格相当的情况下,全新英朗也采取了昂科威相同的方式,用更新的产品、更多的配置,改变消费者的购车衡量标准,对英朗而言,需要在消费者面前“重新塑造”的,就是朗逸多年来在细分市场上树立的“标杆”形象。
全新英朗这句“懂你说的,懂你没说的”Slogan很有趣,“懂你说的”也是朗逸在中国市场七年成功的基础,“懂你没说的”则可以看作是英朗这款全新产品,面向未来“树立标杆”的一种自信。
相比大众多年来强调技术领先的品牌形象,在技术实力相当的情况下,别克更像是一个温文尔雅的“人”,通过一个个普通人的别克故事,去赢得更多潜在用户的共鸣。从做品牌营销的角度看,别克早已看到了未来消费者对品牌认同感的发展趋势,早早布局情感营销。至少,从近两年的用户反馈看,别克在品牌内涵、情感与文化方面,已经在昂科威、GL8、君越等高端产品上得到了用户的普遍认可。
在汽车产品日趋同质化的今天,全新英朗可以看做是别克这一品牌文化向更广泛受众群体的一个延伸,在高端车型上积累的良好口碑,伴随着全新英朗的定位,走向更主流、区域更加下沉的家用轿车市场。
相比朗逸,全新英朗采用了更为先进的整车技术平台,15N和18T两款动力配置,兼顾了一般日常家用和对动力有一定需求的不同人群。其中,英朗15N也是别克首款获得最新节能惠民3000元补贴的车型,加上目前在终端市场的优惠,全新英朗15N系列车型的性价比,已经重新树立了细分市场的价值标杆。
作为后来者的全新英朗,在产品外观、内饰设计、动力燃油经济性、安全和多功能配置方面,已经逐渐被消费者所认可。加上别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质量口碑,可以说,目前在10-15万的主流家用轿车消费市场,全新英朗和朗逸,也是潜在消费者首先考虑和对比的产品。
为产品升级换代:金桥安亭陆续迎来改造高峰
据《童济仁的汽车评论》获悉,在今年4-5月间,上海通用针对金桥南厂、北厂的一系列技术改造,包括油漆车间的全面设备更新,也是为了将来更多别克品牌全新车型的投产做准备。今年4月受到工厂设备改造的影响,凯越甚至暂停了向终端市场的供货。
2015年下半年,随着上海通用金桥南、北厂改造的完成,以及年底全新凯迪拉克专属工厂的投产,上海通用在金桥的整车制造体系将全面升级,准备迎接未来包括威朗等一系列全新别克车型的投产上市。
有趣的是,上海大众也将在今年三季度,借车市传统淡季的时机,全面升级改造安亭部分工厂的设备,为2016年更多大众品牌全新车型的引进做准备。这些设备更新和改造,也会在今年三季度影响到上海大众VW品牌的整体销量水平。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上海大众要在今年4月率先打响终端市场降价第一枪了。
随着上海通用和上海大众在今年上海地区生产基地的设备改造与升级陆续完成,从今年年底开始,别克和大众品牌都将陆续迎来新一轮产品升级换代的小高潮,无论刚刚上市的全新英朗,还是未来将上市的新一代朗逸,两款标杆车型在主流家用轿车市场上的长期“拉锯战”,也算是刚刚开始。
对消费者而言,在英朗和朗逸之间的“取舍”,也简化了购买一款家用轿车的决策流程。
发布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