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I报道
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艾萨克·牛顿
诚如牛顿所言,在探索科学和未来的道路上,正因为有无数先贤的前赴后继,才有人类科技的不断向前发展。而那些归去在星辰大海中的探索者,值得被人们永远铭记。
第五届索尔维会议——科学史上最强的合影
今天是斯蒂芬·威廉·霍金逝世一周年,作为现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20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霍金的身躯大半生都在轮椅上,他甚至连抬头看看星空的机会都没有,然而他的思维却一刻不停穿梭在宇宙间,寻找着人类的未来。
生前,霍金曾创造多个奇迹,留下了许多佳话:
17岁入读牛津,仅用了很少时间就得到一等荣誉学位,随后转读剑桥大学研究宇宙学;
年轻时的霍金
21岁确诊“渐冻症”(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但始终与病魔斗争,将原本医生诊断为 “只有两年好活”的生命延长了半个世纪;
霍金和妻子的合照,可以看出来,此时的霍金已经开始被病魔折磨了
在手术过后的几天写下了世界名著《时间简史》,正是这本书曾经破纪录地荣登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的畅销书排行榜共计237周。已经成为全球科学著作的里程碑,被翻译成40种文字,销售了近1000万册;
《时间简史》
霍金喜欢用轮椅轧过讨厌的人的脚趾头。1976年的一次英国皇家宴会中,英国王子查尔斯就不幸中招……在自己的自传里,霍金也曾写过:人生中最大的遗憾之一就是没有轧过撒切尔夫人的脚趾;
《野兽日报》关于霍金热爱轧脚趾头的报道
他还曾7次客串《生活大爆炸》,也是唯一一位在电影版和剧版《星际迷航》中都客串了自己的“演员”;
《生活大爆炸》里的霍金
1994年霍金利用电子发声器献声,与英国摇滚乐团Pink Floyd合作,录制了摇滚作品“Keep Talking”;
“Keep Talking”专辑的封面,充满了迷幻色彩
2016年3月23日,霍金加入微博,并在11月24日推送最后一条中文微博回答TFBOYS成员王俊凯的提问。
霍金回复王俊凯博文
这些奇迹任何一个发生在人身上就已称得上不可思议,而霍金却集于一身,这样的经历让他的成就更显弥足珍贵。当然除了在科学、物理学上的探索,霍金还曾经留下几个惊世骇俗的预言,有关于地球毁灭的,也有关于地外文明的,还有关于移民外星的,而在生前的最后几年,霍金最关注的话题就是人工智能。
上个世纪90年代,霍金就预言“电脑理论上可以效仿甚至还可以超越人类智力”彼时,电脑科技发展仍方兴未艾,如今,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这一预言正在逐渐成为现实。而当人工智能正如火如荼之际,霍金又发出了“人工智能会毁灭人类!”这样语出惊人的预言,这究竟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他与埃隆·马斯克、比尔·盖茨大概是最著名的三个“人工智能威胁论”支持者。霍金在多个场合,表达了对人工智能将会全面取代人类的担忧。
2014年霍金接受BBC采访时说:“人工智能的全面发展将宣告人类的灭亡。”
2015年1月份,霍金和埃隆·马斯克,以及许多其他的人工智能专家签署了一份题目为《应优先研究强大而有益的人工智能》的公开信,警告人工智能的军备开发可能会助长战争和恐怖主义,成为人类的灾难。
那么人工智能是否值得我们信赖?人类创造的AI最终会摧毁自己吗?当人们看到机器人像人类一样做出反应,或者电脑表现出策略和认知远高于人类的高度时,他们有时会开玩笑说,人类需要接受机器人未来的霸主地位。但在这个笑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一股不安。人工智能未来是否会危及人类存在?
人工智能威胁论已出现在多部影视作品中,从2004年,由美国演员威尔史密斯主演的《机器公敌》,直至2016年,HBO发行的科幻类连续剧《西部世界》(现已出第二部)。无论是前者人工智能维基的叛变,还是后者机器人乐园里机器人反抗人类的奴役,都在提醒我们警惕人工智能。
《机器公敌》剧照
《西部世界》剧照
当然也有观客会不屑一顾,表示这些只是影视作品,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我们现在反观现实看一看,现今,前有阿尔法GO与排名世界第一的世界围棋冠军柯洁对战,以3比0的总比分获胜,后有面向中学生的AI教材——《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入驻高中课堂。人工智能已经远超人类的想象,慢慢潜伏并迅速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中。在不远的未来,人类可能由于过度依赖人工智能而在离开人工智能后无法过活。
如果人工智能秉持艾萨克·阿西莫夫所提出的机器人学三定律且不产生自我意识,不威胁至人类本身,那么人工智能是可以与人类和平共处的。
艾萨克·阿西莫夫机器人学三定律
但是若人工智能被植入人类的意识判断机制及外界知识后,假设当人工智能的操作与人类相悖,在矛盾中可能产生自觉意识,人工智能亦有可能进化,并逐渐以群居形式摆脱人类的奴役,建设属于人工智能自己的家园。我们都知道人工智能录入了人类的知识架构,但是人工智能如何去理解知识、选择知识却是没有明确答案。而若双方爆发战争,在各方面远超人类的人工智能极有战胜人类,人工智能最终反过来奴役人类,甚至灭绝人类。您可能说,不一定,或许人类会和人工智能和好相处。虽然本人也是如此期望的,但是根据人类发展的历史来说,恐怕被奴役的可能性会更大。
据剑桥大学考古系教授保罗迈拉尔斯的推测,早期智人(即人类)的压倒性数量优势迫使尼安德特人迁往更难发现食物和庇护所的地方,最终伴随着4万年前欧洲大陆的气候恶化,尼安德特人逐渐灭绝。尼安德特人曾统治欧洲大陆十五万年,却被智人短短几千年的时间赶到了欧洲西部的一角直布罗陀,直到尼安德特人灭绝。若人类最终真的要面对人工智能“造反”这一境况时,恐怕会重蹈尼安德特人的结局。
尼安德特人曾在欧洲西部活动
伴随着人工智能大脑的不断开发,机器人在身体结构、知识领域以及行动速度上都是人类所不能匹及 。一旦机器人真的发生暴动革命,人类将毁于旦夕。但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副教授基利安·温伯格却不这样认为,在生活科学杂志对其的采访中,基利安·温伯格表示比起人工智能产生自我存在意识并毁灭人类,更可怕的是有可能不法之徒利用人工智能造恶。
温伯格指出,对人工智能会发展意识并推翻人类的担忧是基于对人工智能的误解。AI是在非常特定的条件下运行的,这些限制是由支配其行为的算法定义的。人工智能的技能是以类型为准,因此某些任务对人工智能来说相对容易完成。这意味着,虽然人工智能可能能够在人类精心划定的领域内做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壮举,例如阿尔法狗与柯洁的比赛。人工智能在意识这一领域中长期内不会有任何进展。
最为可怕的是人为意图。几乎任何类型的机器或工具都可以用于好的或坏的目的,这取决于用户的意图。例如在武器中加以人工智能,无疑是令人恐惧,并急需政府严格监管。
抛开对于人工智能的恐惧来说,如果人工智能缺乏意识,那么人工智能无疑是人类最好的伙伴。例如,增强的图像识别算法可以帮助皮肤科医生识别出潜在癌变的痣;自动驾驶汽车告诉他路段堵塞程度等等;线上零售已经和AI深度融合。在京东商城等多款购物APP上,用户除了可以用文字搜索商品,也可借由图片识别技术实现图片搜索、拍照搜索。在选购过程中,用户可以启动智能购物助手进行导购,推荐相似商品,提供购物策略,AI客服能够全天候为用户解答各种问题。AI技术还可以应用于虫害预防,通过精准的小范围长时段天气预报,根据湿度和温度,判断出接下来两周会不会有虫害、有哪些种类虫害,进而帮助虫害地区农民买到对症的农药。
自动驾驶技术
古龙曾在《多情剑客无情剑》中写道“兵器的好坏并没有关系,主要的是要看用兵器的是什么人。”相信霍金生前发出“人工智能会毁灭人类!”这样的预言,也并非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耸人听闻,而是一种善意的提醒。科技的创新才能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提供不竭动力,相信人工智能技术经过人类的正确使用,也必将可以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