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张亚勤宣布十月退休:科学家的终点是星辰大海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张亚勤宣布十月退休:科学家的终点是星辰大海

张亚勤将于今年 10 月从百度公司退休。在百度人事变动的历史上,“退休”的这一概念还是第一次出现,这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

文|唆麻

今天中午,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CEO 李彦宏通过内部信公布了两件大事:

其一:推进新的人才梯队建设计划。百度将加速干部年轻化的进程,选拔更多的 8090 后年轻人进入管理层;同时,正式推出了高管退休计划。

其二:张亚勤是申请加入退休计划的第一位高管,他将于今年 10 月从百度公司退休。

消息一出,自然引起热议,原因无非两方面:

一方面,对于代表中国互联网发展趋势的 BAT 一员的百度而言,再小的风吹草动都可能被过渡解读,何况是张亚勤这一级别的高管;

张亚勤出身自中科大少年班,31 岁时就被授予 IEEE Fellow 称号,成为 100 年历史上获得这一荣誉最年轻的科学家;

之后成为微软亚洲研究院继李开复之后的第二位院长,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当代最顶尖的科学家之一。

在加入百度后,推动成立量子计算研究所;推动发布百度首款云端全功能 AI 芯片“昆仑”;带领的百度智能云和自动驾驶业务,代表了百度在 AI 领域的商业化落地能力。

另一方面,需要划重点的是,在百度人事变动的历史上,“退休”的这一概念还是第一次出现,这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

1​、“使命达成”

张亚勤的回应中提到“百度正迎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刻,AI 业务进入了发展黄金期”,所以“很高兴能安心退休”。

真的是这样么?至少要从两个方面才能为张亚勤的回应找到佐证。

先说百度如今的整体状况,从 2 月 22 日百度发布的 2018 年 Q4 财报中,营收结构变化很容易找到答案。

首先是广告收入比例正在优化:

2018 财年百度营收 1022.8 亿,首次突破了 1000 亿,相较 2017 财年增幅为 20.6%,超出华尔街预期。如果细看营收结构:

线上营销(广告)服务收入占比由 2014 年的 99% 一路走低,2018 年数据已经降到了 80%,而对应的其它收入则为 203.65 亿,占总营收的 20%。

如果再研究得更细致一些的话,还可以从每一年的广告收入占比中找到规律:从 99%、96%、91%、86% 到去年的 80%——广告营收占比呈加速度下降。

而张亚勤推动的相关业务也来到了收获的前夜:

百度在 Q4 财报中首次披露了云计算服务的季度收入:同比增长 100% 以上,录得11 亿营收;

去年推出自主研发的中国首款云端全功能 AI 芯片——“昆仑”;今年 1 月的 CES 上,发布智能驾驶商业化解决方案 Apollo Enterprise,其合作伙伴已经超过 130 家;

自动驾驶方面,不仅拿下超过 50 张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牌照,还与一汽、沃尔沃达成战略合作,共同生产商用 L4 级轿车。

张亚勤的“安心”是有资本的。

严格来说,如果真的去梳理张亚勤的职业脉络,主动申请退休也并不难理解。

在 2014 年从微软离职时,张亚勤在内部回答中便用了“使命达成” 四个字来解释离开的原因:

“其实三年前就曾想过是不是该在研发集团格局已定的情况下离开,去做一些我个人感兴趣的、不同的事。”

而如果往前回顾为何选择以 IEEE Fellow加入微软,张亚勤接受专访时的答案是:

“比尔 盖茨想要在中国建立一家世界级的基础研究机构,在那时候,微软的这种想法被很多美国同行认为是不可思议的”

在微软的 16 年里,张亚勤带着微软研究院从 10 人的小团队发展成为拥有 3000 个顶级科学家的研发集团。

换言之,张亚勤是一个沉醉于“破冰”的科学家,在业务迈上正轨后寻求下一站,一直都是其个人风格,这也使其当年在众多追逐者中选择了加入百度

2014 年,百度正逐步加大 AI 业务布局。5 月,宣布成立百度硅谷实验室,“百度大脑”的计划逐渐浮出水面,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相关等方面亟待技术大牛加入。

作为相关行业举足轻重的人物,早在 12 年前张亚勤就呼吁云计算的重要性,提出中国要建立自己的云计算和大数据发展战略;

在 2014 年 6 月与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的一次对话中,张亚勤的一句判断一度成为行业的风向标:

“未来 5 至 10 年,机器的智能会超过一般人,20 至 30 年可能机器本身的智能会超过人整体的智慧。”

以当时的环境而言,张亚勤于 9 月选择加盟百度的这一段经历,无疑是“选择了最好的彼此”。他在朋友圈公开信中提到:

“感谢 Robin 给我这个机会,过去的五年,我有幸亲身经历和深度参与了从移动互联到人工智能、从互联网+到智能+这场深刻的技术变革浪潮,看到中国人才、智慧和创新的快速崛起。”

如此看来,从IEEE 到微软,从微软到百度,从百度到回归学术,张亚勤科学家式的“任性”其实一直没变。

从他“开启人生的 3.0”的表述中不难看出,百度五年经历的意义。

2​、百度的人才梯队建设计划

关于人才与创新,张亚勤在 2017 年的博鳌亚洲论坛的一段话流传很广:

“ 一般公司的最高层都是希望创新的,因为他会看到市场的变化和看到公司的危机,一线的工程师也是需要创新的,因为他看到用户的反馈,看到产品遇到的问题。最大的障碍是中层,中层一般都喜欢保持现状。所以我在公司里,很多时候就是要绕过中层找到真正的创新者。”

这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张亚勤对于创新的看法:创新来自于听得见炮火的一线;

这也是为何外界将张亚勤视为与李彦宏最为投机的百度高管:同为技术天才出身,坚信创新产品改变世界的能量。

翻看过去的各路专访,“人才”两个字大概是张亚勤提到最多的词。对于教学、科研、学术交流的热情,也在朋友圈公开信中被一再强调:

“我也期待 6 个月之后开启 Life3.0 ,把更多的精力投入教学、科研、中美澳学术交流”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百度其实已经到了最好的实施人才梯队建设计划、高管退休计划的时候:

代表“传统”的广告营收占比正加速度下降;

代表“未来”的 AI、云计算等业务正在落地;

市场需求的变化,已经推动了“核心技术”与“应用技术”侧重的变化,这对于当下处于技术前列的百度而言是极为关键的转折。

所谓核心技术,即基础技术的研究,它们是支撑起整条业务线最关键的底层积累。而应用技术则更偏向于技术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

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是,内燃机与第一辆汽车最早由卡尔·本茨发明,但汽车工业的兴起却是由美国福特推动,因为后者发明了汽车生产流水线。

比如百度的 Apollo Enterprise 就已经直接面向汽车企业、供应商和出行服务商,提供的完整量产、定制、安全的自动驾驶和车联网的解决方案,全面强调“落地”。

对于百度而言,作为领先业务开拓者的张亚勤,其实是那个发明内燃机的人:

2016 年,张亚勤提出云计算“ABC 三位一体”的概念,即 AI(人工智能)、BIG Data(大数据)和 Cloud Computing(云计算)三位一体,这一理念得到业界的认同与追随;

率先提出“智能+”概念,指出人工智能技术将应用到每一个场景、每一个设备、每一种服务里面。如今“智能+”已经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

手握 60 多项专利,发表过 500 多篇学术论文和专著,尤其着眼于基础科学;这也决定他在任职百度总裁期间,负责新兴业务 、技术体系和美国研究中心。

这是为何上文我提到,张亚勤极为看重中层的创新能力,且经常深入一线寻找新技术的趋势。

一方面,由他推动的 AI 相关业务到了哪个发展阶段他最清楚;另一方面,什么时候进入转折阶段,对于领导过拥有 3000 个顶级科学家研发集团的张亚勤而言,已经是再熟悉不过了。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张亚勤“主动”提出了退休:因为他是一个科学家。

3​、最后

如同外界评价离开微软时的那句“PC 时代落幕”一样,张亚勤的退休对于百度而言,其实无疑意味着新业务的框架已经初步搭建完成,到了要大力搭建属于自己的“流水线”的时候,这一阶段的新鲜血液会是谁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张亚勤宣布十月退休:科学家的终点是星辰大海

张亚勤将于今年 10 月从百度公司退休。在百度人事变动的历史上,“退休”的这一概念还是第一次出现,这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

文|唆麻

今天中午,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CEO 李彦宏通过内部信公布了两件大事:

其一:推进新的人才梯队建设计划。百度将加速干部年轻化的进程,选拔更多的 8090 后年轻人进入管理层;同时,正式推出了高管退休计划。

其二:张亚勤是申请加入退休计划的第一位高管,他将于今年 10 月从百度公司退休。

消息一出,自然引起热议,原因无非两方面:

一方面,对于代表中国互联网发展趋势的 BAT 一员的百度而言,再小的风吹草动都可能被过渡解读,何况是张亚勤这一级别的高管;

张亚勤出身自中科大少年班,31 岁时就被授予 IEEE Fellow 称号,成为 100 年历史上获得这一荣誉最年轻的科学家;

之后成为微软亚洲研究院继李开复之后的第二位院长,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当代最顶尖的科学家之一。

在加入百度后,推动成立量子计算研究所;推动发布百度首款云端全功能 AI 芯片“昆仑”;带领的百度智能云和自动驾驶业务,代表了百度在 AI 领域的商业化落地能力。

另一方面,需要划重点的是,在百度人事变动的历史上,“退休”的这一概念还是第一次出现,这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

1​、“使命达成”

张亚勤的回应中提到“百度正迎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刻,AI 业务进入了发展黄金期”,所以“很高兴能安心退休”。

真的是这样么?至少要从两个方面才能为张亚勤的回应找到佐证。

先说百度如今的整体状况,从 2 月 22 日百度发布的 2018 年 Q4 财报中,营收结构变化很容易找到答案。

首先是广告收入比例正在优化:

2018 财年百度营收 1022.8 亿,首次突破了 1000 亿,相较 2017 财年增幅为 20.6%,超出华尔街预期。如果细看营收结构:

线上营销(广告)服务收入占比由 2014 年的 99% 一路走低,2018 年数据已经降到了 80%,而对应的其它收入则为 203.65 亿,占总营收的 20%。

如果再研究得更细致一些的话,还可以从每一年的广告收入占比中找到规律:从 99%、96%、91%、86% 到去年的 80%——广告营收占比呈加速度下降。

而张亚勤推动的相关业务也来到了收获的前夜:

百度在 Q4 财报中首次披露了云计算服务的季度收入:同比增长 100% 以上,录得11 亿营收;

去年推出自主研发的中国首款云端全功能 AI 芯片——“昆仑”;今年 1 月的 CES 上,发布智能驾驶商业化解决方案 Apollo Enterprise,其合作伙伴已经超过 130 家;

自动驾驶方面,不仅拿下超过 50 张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牌照,还与一汽、沃尔沃达成战略合作,共同生产商用 L4 级轿车。

张亚勤的“安心”是有资本的。

严格来说,如果真的去梳理张亚勤的职业脉络,主动申请退休也并不难理解。

在 2014 年从微软离职时,张亚勤在内部回答中便用了“使命达成” 四个字来解释离开的原因:

“其实三年前就曾想过是不是该在研发集团格局已定的情况下离开,去做一些我个人感兴趣的、不同的事。”

而如果往前回顾为何选择以 IEEE Fellow加入微软,张亚勤接受专访时的答案是:

“比尔 盖茨想要在中国建立一家世界级的基础研究机构,在那时候,微软的这种想法被很多美国同行认为是不可思议的”

在微软的 16 年里,张亚勤带着微软研究院从 10 人的小团队发展成为拥有 3000 个顶级科学家的研发集团。

换言之,张亚勤是一个沉醉于“破冰”的科学家,在业务迈上正轨后寻求下一站,一直都是其个人风格,这也使其当年在众多追逐者中选择了加入百度

2014 年,百度正逐步加大 AI 业务布局。5 月,宣布成立百度硅谷实验室,“百度大脑”的计划逐渐浮出水面,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相关等方面亟待技术大牛加入。

作为相关行业举足轻重的人物,早在 12 年前张亚勤就呼吁云计算的重要性,提出中国要建立自己的云计算和大数据发展战略;

在 2014 年 6 月与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的一次对话中,张亚勤的一句判断一度成为行业的风向标:

“未来 5 至 10 年,机器的智能会超过一般人,20 至 30 年可能机器本身的智能会超过人整体的智慧。”

以当时的环境而言,张亚勤于 9 月选择加盟百度的这一段经历,无疑是“选择了最好的彼此”。他在朋友圈公开信中提到:

“感谢 Robin 给我这个机会,过去的五年,我有幸亲身经历和深度参与了从移动互联到人工智能、从互联网+到智能+这场深刻的技术变革浪潮,看到中国人才、智慧和创新的快速崛起。”

如此看来,从IEEE 到微软,从微软到百度,从百度到回归学术,张亚勤科学家式的“任性”其实一直没变。

从他“开启人生的 3.0”的表述中不难看出,百度五年经历的意义。

2​、百度的人才梯队建设计划

关于人才与创新,张亚勤在 2017 年的博鳌亚洲论坛的一段话流传很广:

“ 一般公司的最高层都是希望创新的,因为他会看到市场的变化和看到公司的危机,一线的工程师也是需要创新的,因为他看到用户的反馈,看到产品遇到的问题。最大的障碍是中层,中层一般都喜欢保持现状。所以我在公司里,很多时候就是要绕过中层找到真正的创新者。”

这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张亚勤对于创新的看法:创新来自于听得见炮火的一线;

这也是为何外界将张亚勤视为与李彦宏最为投机的百度高管:同为技术天才出身,坚信创新产品改变世界的能量。

翻看过去的各路专访,“人才”两个字大概是张亚勤提到最多的词。对于教学、科研、学术交流的热情,也在朋友圈公开信中被一再强调:

“我也期待 6 个月之后开启 Life3.0 ,把更多的精力投入教学、科研、中美澳学术交流”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百度其实已经到了最好的实施人才梯队建设计划、高管退休计划的时候:

代表“传统”的广告营收占比正加速度下降;

代表“未来”的 AI、云计算等业务正在落地;

市场需求的变化,已经推动了“核心技术”与“应用技术”侧重的变化,这对于当下处于技术前列的百度而言是极为关键的转折。

所谓核心技术,即基础技术的研究,它们是支撑起整条业务线最关键的底层积累。而应用技术则更偏向于技术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

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是,内燃机与第一辆汽车最早由卡尔·本茨发明,但汽车工业的兴起却是由美国福特推动,因为后者发明了汽车生产流水线。

比如百度的 Apollo Enterprise 就已经直接面向汽车企业、供应商和出行服务商,提供的完整量产、定制、安全的自动驾驶和车联网的解决方案,全面强调“落地”。

对于百度而言,作为领先业务开拓者的张亚勤,其实是那个发明内燃机的人:

2016 年,张亚勤提出云计算“ABC 三位一体”的概念,即 AI(人工智能)、BIG Data(大数据)和 Cloud Computing(云计算)三位一体,这一理念得到业界的认同与追随;

率先提出“智能+”概念,指出人工智能技术将应用到每一个场景、每一个设备、每一种服务里面。如今“智能+”已经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

手握 60 多项专利,发表过 500 多篇学术论文和专著,尤其着眼于基础科学;这也决定他在任职百度总裁期间,负责新兴业务 、技术体系和美国研究中心。

这是为何上文我提到,张亚勤极为看重中层的创新能力,且经常深入一线寻找新技术的趋势。

一方面,由他推动的 AI 相关业务到了哪个发展阶段他最清楚;另一方面,什么时候进入转折阶段,对于领导过拥有 3000 个顶级科学家研发集团的张亚勤而言,已经是再熟悉不过了。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张亚勤“主动”提出了退休:因为他是一个科学家。

3​、最后

如同外界评价离开微软时的那句“PC 时代落幕”一样,张亚勤的退休对于百度而言,其实无疑意味着新业务的框架已经初步搭建完成,到了要大力搭建属于自己的“流水线”的时候,这一阶段的新鲜血液会是谁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