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5月上台以来在国际舞台非常活跃的印度总理莫迪,终于证明了自己有能力推动历史。
上周六,在莫迪访问孟加拉国期间,两国签署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土地边界协议》,将互换共计162个小型飞地(一国国境线内主权属于另一国的土地),以解决40多年来的边界纠纷。
中国驻印度加尔各答前总领事、驻巴基斯坦使馆前政务参赞毛四维向界面新闻表示,这至少反映了莫迪外交的进取心。
《卫报》对此也给予高度评价,称这是莫迪和孟加拉国总理哈西娜两个人的胜利。尽管在施行内政上困难重重,但是莫迪在国际外交上非常活跃,他还把此次协议与当年柏林墙的拆除相提并论。
![](https://img1.jiemian.com/101/original/20150608/14337368089863400_a700xH.jpg)
“莫迪在外交政策上取得了出人意料的进展,”印度外交事务分析师C Raja Mohan称,“这也将为两国的重大合作和经济参与敞开大门。”
由于感受到了中国在南亚后院的压力,莫迪在去年上台后在处理地区外交事务上就非常积极,例如在尼泊尔地震上,印度的救援反应非常迅速。
这项协议同样将给哈西娜带来积极的效应。哈西娜在去年有争议地赢得了大选,同时也受到了反对派的联合抵制,还被部分西方政府质疑缺乏公信力。上台后她还被批评打击异见人士。
孟印边境问题的解决,还将刺激贸易改善的希望。就在莫迪到达孟加拉国首都达卡1个小时之后,印度的几个大型企业与孟加拉国的国有电力机构就签署了价值50亿美元的投资框架协议,以扶持孟加拉国羸弱的电力领域。
路透社称,根据《土地边界协议》,印度将把孟加拉国境内的111块飞地交给孟加拉国,而孟加拉国则将把在印度境内的51块飞地交换给对方。这些飞地上的52000名居民有权选择留在现居住地,或者迁居到边境的另一端。此外,两国还重新划定了长6.1公里的边界线。
资料显示,印度和孟加拉国有着4000多公里长的共同陆地边界,飞地问题早在1713年的属地安排中就已出现,1947年的印巴分治和1971年孟加拉国从巴基斯坦独立后,飞地问题更为突出。
事实上,飞地的解决方案构想早在1974年就出现。当年时任印度总理甘地和孟加拉国总统已同意签署《土地边界协议》,但由于国内各种反对声不断,该协议在印度国会上一直未能获得通过。直到莫迪政府上台,他大力推动议会通过该领土协议,人民党占多数的下院以及反对党占多数的上院于5月份一致通过该协议。
由于历史原因,印度和中国在藏南地区,以及在克什米尔问题上与巴基斯坦存在复杂的领土问题。印度官员在当天的协议签署之后,表示此举向外界传递了重要信号:任何领土争端都可能获得解决,但同时也指出,印度与中国和巴基斯坦的领土问题解决难度更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