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观日本”是旅日作家、中欧商学院客座讲师陈药师在界面新闻开设的专栏,讲述日本的商业和文化】。
超越日本
日本企业还值得中国学习吗?从GDP来说,中国已经超过了日本,从互联网产业来看,日本人极为羡慕中国互联网行业让我们生活变得特别便利,比如在手机支付方面,日本远远落后于中国,甚至在中国,连地铁里要饭的都自带二维码可以微信支付。
那到底,日本企业还值不值得学习呢?
一方面,我们看到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产业玫瑰色的光景,但另一侧,我们看到的是依然有无数消费者不辞劳苦地从日本背回来大量消费品,甚至是沉重的马桶盖。他们对于日本产品的迷恋近乎狂热,连退烧药都笃信日本的更好。他们在日本能大口大口、放心的痛饮下去一升牛奶,他们感慨日本街道的整洁,人与人之间彬彬有礼的交往之道。他们还喜欢在深夜看《深夜食堂》,或者在静谧的东京街道寻找一家还在营业的深夜食堂,当然,在那里没遇到什么故事,只有一杯冰酒、几盘小菜。
这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叙事。在战后,日本政治特色不断被消磨,对日本的关注只限于经济层面,我们在改革开放之后才真正洞悉了这个国家的崛起之道,邓小平坐上新干线都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太快了!就像有鞭子在抽打一样。
但是很快,日本社会的经济神话迅速跌落谷底,他们经历了强烈的物质主义洗礼,他们在全世界投资、收购,女性把奢侈品一件件搬回了家。但随着泡沫经济崩溃,日本陷入了长达二十年的低速增长,甚至负增长岁月。
吊诡的是,即使当中国的GDP超越了日本,我们依然会感慨,为什么日本有全球最多的百年老店、千年老店?这个世界上,企业寿命超过100年的公司数量,日本排第一,美国第二,美国也值得赞叹,这个国家建国才200多年,长寿企业遥遥领先于历史悠久的欧洲国家。企业寿命超过200年的公司数量,日本还是排在第一。
此外,寿命超过300年历史的日本企业数量接近了4000家。也就是说,从17世纪的德川幕府到现在,有4000多家大小不一的公司存活了下来。
商业哲学之美
在我们经历了四十年激荡的改革开放、创业守业之后,很多管理者开始思考企业如何基业长青。
即使到今天,日本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好的模板,为什么日本企业能长盛不衰呢?在于日本商业哲学本身的生命力。
日本企业家具有某种特质,叫和魂商才。这个词诞生于明治维新时期,是伟大的企业家教父涩泽荣一总结出来的,到了那个时候,企业家精神获得升华,他结合中国儒家思想,提倡企业应该尊重仁义礼智信的经营理念,为社会做贡献才是企业存在的意义。
彼时,日本商业不断崛起,很多大公司成为商业决斗场上无与伦比的强者,中小企业则要么成为附庸,要么烟消云散。
涩泽荣一敏锐的发现了商业界乱象,他也坚信企业的使命不仅仅是赚钱,就如同一个人存在的价值不应该只是吃饭、喝水河水、呼吸而已。
当然,在历史的长河中,涩泽荣一的思想不是孤立存在,凭空出现的,他只不过收集了散布在日本商业历史沙滩上的贝壳,重新雕饰成了一个巨大的思想体系而已。
三井财团在四百年前就提出,以顾客为导向的经营哲学。管理学家德鲁克说,这可能是人类第一次提出以顾客为导向的经营理念。
古代日本的近江国,就是现在的滋贺县一代,商人辈出,他们有一个公认的经营哲学: “三方好”(买方好、卖方好、世间好)经营理念,涩泽荣一认为,这一思想是更日式经营哲学的源泉所在。
而从古代以来,日本经营者都奉行克勤克俭的哲学,如同清教徒般不追求奢华的生活,但求企业能长久永续。
鈴木正三被认为是日本企业家精神的奠基人,他所处的时代正是日本战国时时代末期期末年,日本的社会正由混乱走向建立秩序的过渡时期。铃木正三做过武士、官僚,最后出家。他认为经商也是一种修行,他提出能在严寒酷暑中做艰苦之业时,诸多烦恼之心就已经转化成为大人之觉。或者通过艰苦创业能消灭内心的贪嗔痴。他进一步指出,创业的场所就是道场,对于职员还是经营者,都是在修行。
数百年后,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延续了铃木正三的思想,稻盛和夫提出了工作禅的概念,工作就是一种修行,在修行的过程中,你能获得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超越工作带给你的虚荣感和金钱。
商业哲学与宗教
这些商业哲学基于对商人自我修养的提升极为有意义。另一方面,将商业哲学上升到宗教层面恐怕日本的历史也早于其他国度。
生活在17世纪后半段以及18世纪中叶之前的日本商业思想家叫石田梅岩,他的洞见在于将商业思想与从明朝流传过来的心学结合在了一起。心学来自于明朝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王守仁。其核心是知行合一,强调思想与实践的结合。
石田梅岩正是王阳明忠实的粉丝,他极力主张知行为一,提出“知性至行易”。为达到知性,首先要勤勉于静坐的冥想工夫;其次是排除利己心及求利欲望。他对于商业哲学的阐释根基是心学,然后抓取了佛教、道家的一些思想,糅合统一。石田梅岩的功绩在于,他将商人的思想学术化、伦理化,并上升到宗教观念的高度,来阐释士农工商各行业的社会平等与商人获取利润的正当性、合理性,与市民社会的要求相适应,从而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石田梅岩指出,商人获取利益必须正当。
后世稻盛和夫提出三信的经营哲学,也就是信念、信用、信心,可以说与前人对商业哲学的叙述如出一辙。
我们其实很容易捕捉到日本商业哲学之所以能传承下来的原因,起因当然是日本商业脉搏本身就在一直跳动并且延续下来,百年老店如此之多,传承的不仅仅是财富、技术,更重要的是被家族广泛认可的经营理念。
学者傅高义在《日本新中产阶级》中对日本家族企业有着生动的描述,他说,日本家族企业在遴选继承人上,非常慎重,虽然他们遵从长子继承制,但更看重继任者的才华,对企业经营哲学的认可。
对于继任者来说,他们承担着巨大的责任,因为一旦企业在自己手上断送了,就会被社会认为是对先人的背叛和伤害。
有整整四百年历史的大丸百货店创始人叫下村彦右卫门,他制定了企业经营的家训,传播给后人恪守,家训写道:先义而后利。也就是说,企业要先考虑自己的社会责任,考虑自己的诚信,其次再思考赚钱的事儿。作为下村彦右卫门的后人都尽忠职守地奉行着祖辈留下来的劝诫。
我曾经拜访过宇治的一家抹茶店,这家店铺有五百年的历史,店铺不大,三层小楼,没有分店。这家店铺在过去曾经为天皇和将军供应抹茶。他没有我设想的那么庞大,但一直坚守做抹茶延续数百年。
店主是家族企业继承人,他不会玩智能手机,不会上网,唯一会做的事情,就是制作抹茶。在他的茶室一直挂着祖宗的遗训:一个道字。我请他解释道的含义,他笑着说,道可道,非常道。总之要恪守。
回到主题,今天,我们是否还有必要向日本企业学习呢?电影《小偷家族》里有一句话说:自己选择的才是牢固的。今天日本浮现在我们脑海、眼中的样子是他们自己的选择,至少是在可供选择的条件下做出的选择。
而我们呢?怕的是无从选择,迷失了自我。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责编邮箱:zhoujing@jiemi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