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軒实验室
完成整合后的大悦城于4月3日晚间发布了首份财报。
业绩显示,其经营现金流净值三年来首次为负 资产负债率连年攀升。
2018年,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41.20亿元,较上年增长0.55%;营业成本81.18亿元,较上年下降9.2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89亿元,较上年增长46.91%,主要原因是本年结转的商品房资源毛利率较高,净利润同比增加所致;基本每股收益0.77元,较上年增长48.08%,主要是本年净利润同比增加所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9.18%,较上年同期增加3.74个百分点。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911.7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0.36%,公司所有者权益137.6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7.16%。同时,年报显示,年内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三年来首次为负数,为-18.64亿元,同比减少208.50%。
此外,财报显示2018年大悦城资产负债率为84.91%。据了解,其2015-2017年资产负债率分别为80%、81.6%和84.5%,负债率连年攀升。2018年净负债率为218.84%,同比提升53.23个百分比。
中粮与大悦城的整合完成于3,同月27日完成重组的中粮地产证券简称正式更名为“大悦城”,公司证券代码保持不变,仍为“000031”。
重组完成后,A股平台的大悦城控股成为中粮集团旗下唯一的房地产平台。
自此,中粮集团旗下唯一地产专业化公司正式落位,也代表着大悦城控股将带着全新品牌形象、品牌理念及定位面向资本市场。截至当日收盘,大悦城股价报收6.11元/股,上涨2.86%。
自2017年7月起,中粮地产将大悦城地产列为重组对象,启动重组;2018年3月底,中粮地产的重组方案敲定;随后在2018年7月的公告中交易价格下调;2018年10月证监会以“资产定价缺乏公允”理由将此次交易驳回。
2018年11月15日,中粮地产公告称将继续推进重组方案,增加了业绩对赌,以发行股份的方式向明毅收购其持有的大悦城地产91.33亿股普通股股份;2018年12月4日,中粮地产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事项获无条件通过。
对于选择“大悦城”的原因,中粮地产表示,大悦城品牌具有较高的品牌价值和市场知名度。大悦城在2018年中国商业房地产百强榜位居前五,并荣获ICSC国际购物中心协会6项大奖,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同年,上海长风、杭州、昆明、西安四家大悦城逐一开业,大悦城品牌在全国布局提质增速。
2019年1月28日,标的资产完成交割。就此,中粮地产获得大悦城地产64.18%的普通股股权,成为大悦城地产的控股股东,而中粮集团将持有A股大悦城控股75.64%的股份。
此次成功过会主要是中粮地产在继续推进重组方案时进行了“增信”,其中包括重新聘请第三方资产评估机构出具估值报告,以及在报告书中增加了《盈利预测》补偿协议。承诺资产(大悦城)在2019年至2021年的承诺净利润累计为 18.94亿元。
承诺意味着责任,但对于大悦城这样的商业地产来说,它所处的外部环境本身,就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例如万科、龙湖等地产巨头都将转型方向定在了商业地产,目前局部市场的供给关系已经失衡。另外,随着经济周期的转换,消费也面临分级、甚至降级的可能性。
在大悦城控股总经理曹荣根看来,风险首先还是来自团队的重组整合。“整合的核心职能是,人的位置怎么摆?”曹荣根称,中粮的核心关键团队一直很明确,底部整合也没有大困难。随着项目增多,业务扩大,区域拓展,管理风险确实需要注意。
“当你管十个项目,进入一个新业态、新区域,团队的能力体系,甚至连接这方面有没有跟上去,团队确实也比较担心。”曹荣根说。当然,他认为大悦城控股有自我把控的能力,“这么多年,我们的企业文化和管理体系逐步完善,能够使得风险和业绩回报等方面,得到一个很好的控制”。
如何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突破管理桎梏,增收降负,是大悦城团队面临的挑战。
免责声明:
文中所示数据资料基于文軒实验室数据系统收集整理,我们极力确保准确性,但无法保证数据的绝对完整和准确,分析结果仅代表数据趋势,不构成市场交易和投资建议,且亦不会承担因任何不准确或遗漏而引起的任何损失或损害的责任。
版权声明:
本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文軒实验室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版权事宜请联系:wenxuan@wenxuan.news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