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创业者夏鑫是企业团餐服务商“吃饭儿”的创始人,他烦透了一遍遍跑工商局办手续的过程。几乎所有创业者都遇到过这类事情,除了做好产品、管好团队,还要处理商标注册、财税管理、员工社保等琐事。
虽然各级工商部门在不断完善网上填报申请制度,但创业者在递交名称预先核准、设立、变更、备案等信息时,还是会陷入“一头雾水”的茫然状态。此外,传统企业代办注册要25个工作日左右才有可能拿到工商局的营业许可;如果自己去办,1个月时间也不算长,因为你很可能面临材料准备不齐全等各种问题,一趟一趟地奔波。
界面新闻记者进入北京工商“e网通服务平台”,想寻找一个类似用户手册一样的说明文件,发现仅“设立类告知单”下,就分成了8个小类。法律服务公司的存在正是为了解决“法律小白”创业者的苦恼。
夏鑫找了“快法务”来帮他处理这些烦心事。快法务CEO夏文奇对界面新闻记者说,他们能够把注册周期缩短到15个工作日。由于对业务流程相对较熟悉,他们还能大大减少普通用户的“返工率”。
对于“吃饭儿”这类已经完成B轮融资的“老顾客”来说,在前期提供的注册等标准化服务结束后,后期还有更多的期权计划、期权激励和股权分配等“个性化”服务,需要根据企业自身情况来量身定制。
快法务创始人夏文奇并不是法律出身,在易到用车初创期做过市场部总监。据他介绍,最开始产生做一个法律服务项目的初衷是因为身边创业的朋友太多,大家都曾经吐槽过跑工商局办手续的困扰。
2014年,觉得时机已足够成熟,夏文奇开始搭建团队:请来了之前易到的运营VP李日波加盟,同时由前360技术经理曾峰屹任CTO,绿狗(另一法律服务电商)联合创始人徐其斌负责产品。团队当然少不了律师,黄锦深等律师也是创业团队核心成员之一。
夏文奇认为,其他竞争对手还停留在只做一个网站的阶段,和传统法律服务区别不大。快法务的革新在于后台研发的系统,可以让这些服务商,也就是律师、会计或者代理人通过整个后台系统来接单。
这个“整合系统”不仅能提升效率,让用户轻易地观察到注册过程进展到了哪一步,还能把产品标准化,让整个注册流程都清楚明白。每一步用户都能收到短信提醒,时间节点也由此清晰可见,不再是工商部门工作人员口中模糊不清的“再回去等等”。
这也是互联网改变传统行业最本质的因素——消除信息不对称,整合各方资源,直接缩短供需之间的距离。律师普遍受教育程度较高,但信息化渗透却仍然很低,工资差距大。知名律所的“大律师”们没有精力去管创业者的小案子,而普通律师也找不到服务对象,平台的价值在这里凸显。他们看到,虽然国内整体法律环境仍然处于发展阶段,但法律服务行业的“引爆点”迟早会到来。
目前,快法务已经有近4万家企业用户,加上移动端“来问律师”,整个用户数量接近10万。快法务的所有服务价格都在网站上明码标价,每个月营收数百万元。目前这家公司已于2014年7月完成A轮融资,B轮也正在进行中。
法律服务行业另一家公司“绿狗”走的是另一条路线。“绿狗”取名来源于法律的英文“Legal”,2012年成立。创始人张馨心是连续五次创业者,长期浸泡在法律行业中。
受益于国外法律文书网站Legalzoom的启发,张馨心创立了绿狗,决心打造中国的法律电商。去年3月新《公司法》施行,注册公司不再受注册资金的限制。张馨心嗅到了这一商机,推出了免费代办公司注册的服务,同时取消了C端的业务,直接聚焦B端初创企业。
绿狗有一种“代办人”角色,有些不需要律师接的单子直接通过代办人完成。比如,律师多接受一些法律咨询、文书审核代写、章程、股权、协议等有“技术含量”的单子。而“代办人”可以允许没有法律背景,只要按照流程完成培训即可。由客户对“代办人”的服务进行打分。
张馨心说:绿狗2014年比2013年营收增长了20倍;2015年的前4个月比2014年的前4个月营收增长了4倍。绿狗在PC端有20多万用户,在移动端则直接选取了微信作为入口,绿狗目前的服务号用户量接近5万,微信订阅号有1万用户,已发展合作律师超过1万位。
除了这两家公司,法律服务行业还有更加垂直细分的主推商标注册的“知果果”、垂直搜索领域的“法斗士”和科班律师出身的“法海网”等。
国内外法律环境明显不同,目前国外也没有成功的法律电商样本可供国内创业者参考,国内在线法律服务行业还在摸索期,但资本早已开始关注这一领域。绿狗于2013年8月获得了A轮1150万元投资,张馨心透露正在准备今年在新三板上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