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旅居+康养新模式渐红,丽江如何占据发展“C位”?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旅居+康养新模式渐红,丽江如何占据发展“C位”?

来自全国老龄办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已达2.41亿,占总人口的17.3%。预计到2020年,全国老年人口总量会超过2.5亿人,占总人口比重接近20%;到2050年前后,我国的老年人口数将达到4.87亿的峰值。

来自全国老龄办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已达2.41亿,占总人口的17.3%。预计到2020年,全国老年人口总量会超过2.5亿人,占总人口比重接近20%;到2050年前后,我国的老年人口数将达到4.87亿的峰值。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已成为当下国内的社会性话题。在今年3月份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就表示,“一老一小”问题是最大的民生,是每个家庭都面临的现实问题。

面对养老带来的挑战,年初发布的《老年健康蓝皮书:中国老年健康研究报告》就指出,健康老龄化是中国应对老龄化的必由之路。与此配套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将给相关产业带来可观的发展机遇。业内分析认为,到2050年,国内的养老产业市场潜在规模将达100万亿。

作为养老产业的重要一环,养老地产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正在向“康养”的新方向升级。随着旅游、休闲、度假、疗养、居住、商业等众多丰富元素的加入,“康养+旅居”的地产新模式开始逐渐成型走红。

康养与旅居两者的结合,源于两种地产模式在很多需求层面的相似。例如,康养需要舒适的气候与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两者恰好是旅居优质自然旅游资源的基础;康养与旅居都需要相应的产业配套,前者倾向医疗疗养,后者倾向休闲商业,而这些配套的关联性正与日俱增,越来越多以综合的形态出现。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根据之前链家旅居《旅居置业白皮书》的统计数据显示,30-50 岁的“夹心层”购买力突出,占比达 48%,超过50岁以上客群。这与人们印象中老年群体占据旅居主流的固有观念有所不同,揭示出“康养+旅居”产业的大有可为——其实质上覆盖了中老年这一当下及未来国内消费能力最强的两大群体,迎合了消费升级的趋势,填补了市场的空白。

优势显著云南康养产业发展提速

早在“康养+旅居”的新模式形成之前,云南与海南便是国内养老与旅游产业毋庸置疑的领航者。正如之前提到的,得天独厚的气候与环境资源,是二者不可替代的优势,这使得两地在相关产业发展上甩开其他省份一大截。

2018年,海南出台号称史上最严的限购政策,这给岛内的康养旅居地产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限制,却间接“助攻”稳固了云南在这一领域的地位。当然,云南发展康养旅居地产产业并非靠捡漏,其自身的优势“内功”才是关键:

首先便是反复提及的气候环境生态资源优势。云南全年空气优质率在95%以上,大部分地区四季如春,年温差很小,一般在10~15℃,这也使得昆明有了“春城”这样的美誉。

其次是便利的交通规划网络。作为中国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围绕昆明、丽江、大理、版纳四个枢纽城市,云南12个地市均拥有自己的机场,这使得省内外交通都极为便利。而随着近年来云南被纳入高铁网络,原先的西南边陲已不再是遥远的远方。

再次是政策层面的大力投入。在康养层面,《“健康云南2030”规划纲要》《云南省“十三五”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等政策文件,为云南划定了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的发展目标。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成为云南旅游发展的新趋势,资金投入与项目建设正持续加码。

根据相关规划,到2020年,养老服务产业将成为云南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全省接待养老旅游者将达到1亿人次左右,养老旅游收入有望突破1700亿元,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20%。在这样的背景下,全面发力康养+旅居相关产业,无疑将成为未来云南发展的关键所在。

观光变康养,旅游变旅居丽江发力升级新模式

在众多的云南地州市中,丽江在康养旅居层面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与潜力。

丽江地处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属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照充足,全年温差较小。虽然没有“春城”这样的美誉,却也有着不输春之城的四季葱郁与灿烂鲜花,轻松愉悦的生活氛围令人向往。

地处彩云之南这样的旅游大省,丽江拥有丰富的旅游景观资源:丽江古城在1997年时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古城风情驰名海内外;玉龙雪山是全国唯一可供普通人攀爬的雪山,奇花、异树、雪海、冰川、草甸、溪流等无限风光令人流连忘返;泸沽湖是西南高原上一颗诱人的明珠,山美、水美、人更美;束河古镇作为纳西族先民在丽江坝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依旧保有着古镇独有的宁静和质朴,展现着最原生态的乡村气息。

丽江不仅有着吸引文艺青年的年轻浪漫,也有着充满人文气息的历史积淀。从木府到四方街,从古桥到古镇,处处都留下了从南北朝起便在此生活的纳西先民们一饮一啄的生活痕迹,丽江的文脉也深深印刻到众多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中。

2018年10月,2018中国国际生态康养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标准排名城市研究院联合中国健康养老产业联盟发布了“2018年中国康养城市排行榜50强”。丽江就与普洱、昆明、临沧等云南城市共同上榜,在榜单中名列第12。

丽江古城实景(图片来源于网络)

丽江在气候、景观、人文方面的资源优势,使得其在新一轮的云南康养产业发展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在《“健康云南2030”规划纲要》中,丽江被纳入“昆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体育旅游发展带,成为云南发展休闲产业不可获取的一环;而在《云南省“十三五”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中,丽江成为了云南医养融合改革示范工程的首批试点之一。

实际上,早在2017年时,云南省委副书记、省长阮成发在深入丽江市各县(区)调研时就指出,要紧紧围绕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目标,丰富文化内涵、补齐发展短板、巩固提升品质,将旅游与大健康产业、民族文化和特色小镇建设等紧密结合。

而丽江市委书记崔茂虎也在多个场合先后表示,要把丽江打造成国际健康城,康养旅游示范基地以及健康生活目的地,做大做强做优旅游及相关产业链,全力推动“旅游+文化”“旅游+研学”“旅游+康养”“旅游+农业”“旅游+工商业”“旅游+城镇化”等。

今年3月初,崔茂虎在专题调研束河古镇时,透露了丽江未来发展的战略走向。据悉,丽江是云南首批买入5G体验时代的城市,古城将依托这一优势加速建设数字小镇。历史文化展示馆、流官府、文庙、武庙、徐霞客纪念馆等一系列增强丽江“文气”的项目正紧锣密鼓的推进中。未来,丽江将在丽江古城转型升级,束河古镇改造提升以及数字小镇、5G城市和5G景区建设等多方面同步发力。

不难感受到,丽江正逐渐成为整个云南的康养+旅居产业得排头兵,其各项环境、气候、文旅等优势正助其占据经济产业转型的“C位”。自然景观与现代康养结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产业以及新地产模式,正成为丽江乃至整个云南发展前进的新方向。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旅居+康养新模式渐红,丽江如何占据发展“C位”?

来自全国老龄办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已达2.41亿,占总人口的17.3%。预计到2020年,全国老年人口总量会超过2.5亿人,占总人口比重接近20%;到2050年前后,我国的老年人口数将达到4.87亿的峰值。

来自全国老龄办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已达2.41亿,占总人口的17.3%。预计到2020年,全国老年人口总量会超过2.5亿人,占总人口比重接近20%;到2050年前后,我国的老年人口数将达到4.87亿的峰值。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已成为当下国内的社会性话题。在今年3月份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就表示,“一老一小”问题是最大的民生,是每个家庭都面临的现实问题。

面对养老带来的挑战,年初发布的《老年健康蓝皮书:中国老年健康研究报告》就指出,健康老龄化是中国应对老龄化的必由之路。与此配套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将给相关产业带来可观的发展机遇。业内分析认为,到2050年,国内的养老产业市场潜在规模将达100万亿。

作为养老产业的重要一环,养老地产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正在向“康养”的新方向升级。随着旅游、休闲、度假、疗养、居住、商业等众多丰富元素的加入,“康养+旅居”的地产新模式开始逐渐成型走红。

康养与旅居两者的结合,源于两种地产模式在很多需求层面的相似。例如,康养需要舒适的气候与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两者恰好是旅居优质自然旅游资源的基础;康养与旅居都需要相应的产业配套,前者倾向医疗疗养,后者倾向休闲商业,而这些配套的关联性正与日俱增,越来越多以综合的形态出现。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根据之前链家旅居《旅居置业白皮书》的统计数据显示,30-50 岁的“夹心层”购买力突出,占比达 48%,超过50岁以上客群。这与人们印象中老年群体占据旅居主流的固有观念有所不同,揭示出“康养+旅居”产业的大有可为——其实质上覆盖了中老年这一当下及未来国内消费能力最强的两大群体,迎合了消费升级的趋势,填补了市场的空白。

优势显著云南康养产业发展提速

早在“康养+旅居”的新模式形成之前,云南与海南便是国内养老与旅游产业毋庸置疑的领航者。正如之前提到的,得天独厚的气候与环境资源,是二者不可替代的优势,这使得两地在相关产业发展上甩开其他省份一大截。

2018年,海南出台号称史上最严的限购政策,这给岛内的康养旅居地产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限制,却间接“助攻”稳固了云南在这一领域的地位。当然,云南发展康养旅居地产产业并非靠捡漏,其自身的优势“内功”才是关键:

首先便是反复提及的气候环境生态资源优势。云南全年空气优质率在95%以上,大部分地区四季如春,年温差很小,一般在10~15℃,这也使得昆明有了“春城”这样的美誉。

其次是便利的交通规划网络。作为中国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围绕昆明、丽江、大理、版纳四个枢纽城市,云南12个地市均拥有自己的机场,这使得省内外交通都极为便利。而随着近年来云南被纳入高铁网络,原先的西南边陲已不再是遥远的远方。

再次是政策层面的大力投入。在康养层面,《“健康云南2030”规划纲要》《云南省“十三五”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等政策文件,为云南划定了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的发展目标。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成为云南旅游发展的新趋势,资金投入与项目建设正持续加码。

根据相关规划,到2020年,养老服务产业将成为云南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全省接待养老旅游者将达到1亿人次左右,养老旅游收入有望突破1700亿元,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20%。在这样的背景下,全面发力康养+旅居相关产业,无疑将成为未来云南发展的关键所在。

观光变康养,旅游变旅居丽江发力升级新模式

在众多的云南地州市中,丽江在康养旅居层面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与潜力。

丽江地处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属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照充足,全年温差较小。虽然没有“春城”这样的美誉,却也有着不输春之城的四季葱郁与灿烂鲜花,轻松愉悦的生活氛围令人向往。

地处彩云之南这样的旅游大省,丽江拥有丰富的旅游景观资源:丽江古城在1997年时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古城风情驰名海内外;玉龙雪山是全国唯一可供普通人攀爬的雪山,奇花、异树、雪海、冰川、草甸、溪流等无限风光令人流连忘返;泸沽湖是西南高原上一颗诱人的明珠,山美、水美、人更美;束河古镇作为纳西族先民在丽江坝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依旧保有着古镇独有的宁静和质朴,展现着最原生态的乡村气息。

丽江不仅有着吸引文艺青年的年轻浪漫,也有着充满人文气息的历史积淀。从木府到四方街,从古桥到古镇,处处都留下了从南北朝起便在此生活的纳西先民们一饮一啄的生活痕迹,丽江的文脉也深深印刻到众多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中。

2018年10月,2018中国国际生态康养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标准排名城市研究院联合中国健康养老产业联盟发布了“2018年中国康养城市排行榜50强”。丽江就与普洱、昆明、临沧等云南城市共同上榜,在榜单中名列第12。

丽江古城实景(图片来源于网络)

丽江在气候、景观、人文方面的资源优势,使得其在新一轮的云南康养产业发展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在《“健康云南2030”规划纲要》中,丽江被纳入“昆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体育旅游发展带,成为云南发展休闲产业不可获取的一环;而在《云南省“十三五”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中,丽江成为了云南医养融合改革示范工程的首批试点之一。

实际上,早在2017年时,云南省委副书记、省长阮成发在深入丽江市各县(区)调研时就指出,要紧紧围绕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目标,丰富文化内涵、补齐发展短板、巩固提升品质,将旅游与大健康产业、民族文化和特色小镇建设等紧密结合。

而丽江市委书记崔茂虎也在多个场合先后表示,要把丽江打造成国际健康城,康养旅游示范基地以及健康生活目的地,做大做强做优旅游及相关产业链,全力推动“旅游+文化”“旅游+研学”“旅游+康养”“旅游+农业”“旅游+工商业”“旅游+城镇化”等。

今年3月初,崔茂虎在专题调研束河古镇时,透露了丽江未来发展的战略走向。据悉,丽江是云南首批买入5G体验时代的城市,古城将依托这一优势加速建设数字小镇。历史文化展示馆、流官府、文庙、武庙、徐霞客纪念馆等一系列增强丽江“文气”的项目正紧锣密鼓的推进中。未来,丽江将在丽江古城转型升级,束河古镇改造提升以及数字小镇、5G城市和5G景区建设等多方面同步发力。

不难感受到,丽江正逐渐成为整个云南的康养+旅居产业得排头兵,其各项环境、气候、文旅等优势正助其占据经济产业转型的“C位”。自然景观与现代康养结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产业以及新地产模式,正成为丽江乃至整个云南发展前进的新方向。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