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蓝鲸教育 彭孝秋
作为A股职教龙头兼借壳重组概念股,中公教育首份年报备受市场关注,尤其是增长率和业绩完成情况。
根据年报显示,中公教育完成营收62.4亿元,同比增长54.7%;净利润11.5亿元,同比增长119.7%;扣非后净利润11.2亿元,同比增长124.8%。
同时,也超额完成此前的业绩承诺9.3亿元,完成率为120.73%。如果要实现2019年和2020年扣非后的业绩承诺13亿元、16.5亿元,中公教育需要在2018年的基础上,分别保持净利润增长15.78%、46.95%。(注:年报公布后,股价反应平平)
那么问题来了,一方面在不断扩张下沉到县级城市的同时要消化高估值,另一方面还要保持净利润高速增长。中公教育能否做得到?又将要靠什么做到?
近70倍估值,究竟是高估还是低估
自2019年2月2日更名以来,中公教育股价涨幅超过57%。截至日前,市盈率为69倍,市值805亿元。
我们再来看一下新东方和好未来估值情况,目前新东方市值966亿元,市盈率48倍;好未来市值1405亿元,市盈率108倍。也就是说,中公教育介乎于两者之间。
再看营收和净利润情况,好未来2018财年营收为17.15亿美元,同比增长64%;净利润为1.98亿美元,同比增长69.8%。新东2018财年营收为24.47亿美元,同比增长36%;净利润为2.96亿美元,同比增长7.9%。
好未来和新东方的营收都过了百亿元,中公教育相对逊色一些。但是,中公教育的净利润高于好未来,低于新东方,净利润增长率最高。所以综合下来,中公教育的估值明显是偏高的。
从近三年业绩来看,营收增长率由25.8%猛增至56%后,回到55%,年平均增长率为45.6%。净利润增长率波动很大,从103%下滑至61%以后,又猛升至120%。
盈利能力方面,2018年毛利率59.1%,净利率18.5%,ROE为71.89%。
“对于A股教育板块来说,平均估值也就是50倍左右。之所以中公教育偏高这么多,这里面有些炒作因素。最早是重组概念的跟风炒作,因为这个题材一直是散户喜爱的。然后就是纯正的教育概念股,每次只要有教育相关的政策或者消息面支撑,首先动的就是它。当然,中公教育的基本面确实是不错的,这个是支撑,技术面还是有点偏差的。对于后面两年的业绩对赌完成情况,我们拭目以待。”分析师对蓝鲸教育分析说道。
另一位基金经理补充道,要消化高估值,必须得有高业绩增长作支撑。教育行业更加特殊,本身更注重价值创造,那么就更应该注重教育业务本身。因为不管你在什么价格买,什么估值情况下买,拉长来看,股票回报率应该不会超过业务增长带来的回报率。这是根和本。
线上培训已占到48.5%,增长率超过91%
2018年全年,中公教育培训人次为231万人,其中面授51.5%,线上培训48.5%。如果从培训人次上来看,线上似乎成为了主流。对于一个拥有701家门店的线下企业来说,已属不易。
但是,在营收贡献上,线上占比只有7%,约4亿元。
对于这个原因,上述分析师认为,“首先,客单价上来说,肯定线上比线下便宜太多。其次,对于培训来说,线下面对面的授课肯定比线上效果好很多。中公教育也不能一下调整过来,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线上。最后容易忽略的问题是,公务员培训除了国考,地区性差异也存在。只能因地制宜,这又不能满足互联网一味追求的规模化和标准化。所以,线上可能更多只是中公教育目前的一个倒流方式。不过,互联网这块不能丢,当线上营收和线下营收贡献能持平的时候,中公教育的转型也就成功了。”
从各个季度收入贡献来看,季节性明显。第三、第四季度现金流净流出超过17亿元,营收占比高达61%。其中,第四季度净利润贡献最高,第一季度最差。2018年全年,中公教育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流入14亿元,同比增加了4.09亿元。
正因为很稳定持续的现金流,截止2018年末,其拥有货币资金6.5亿元。在委托理财方面,2018年投入了约38亿元,投资收益约1.06亿元。
落实到具体产品上,增长最快的竟然是教师招录和教师资格面授培训,增长率超60%,营收贡献为10.8亿元。
因为在2018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校外培训机构不得聘用中小学在职教师,从事语数英、物化生等学科培训的教师应具有教师资格。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应急管理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健全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改若干工作机制的通知》中也要求,按照线下培训机构管理政策,同步规范线上培训机构。
所以就有网友戏称,教师资格证的要求最利好的竟然是中公教育。
接下来,除了面对互联网的转型和互联网公考企业的冲击,也有消息传出华图教育将再次冲击港交所。中公教育能否继续一如既往交出漂亮业绩,还要看对手的情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