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佛山:顺德“头号工程”为高质量发展腾空间造环境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佛山:顺德“头号工程”为高质量发展腾空间造环境

2019年,顺德“头号工程”计划全年拆除1.3万亩破旧厂房、复垦复绿面积3000亩、新增园区建筑面积800万平方米,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空间载体支撑。

文 | 佛山日报 朱朝贵

落后厂区变身现代园区,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经摸底调查,顺德目前有382个村级工业园,用地面积占已投产工业用地的70%,聚集超过1.6万家中小微型企业,但仅贡献27%的工业产值和4.3%的税收,还呈现“布局散、污染重、隐患多、利益杂”等问题。村级工业园,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如何盘活村级工业园用地,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空间载体支撑,成为顺德当务之急。

2018年,顺德把村级工业园改造列为党委政府“头号工程”,攻坚克难,完成村级工业园土地整理4511亩,关停淘汰落后企业1362家。2019年,顺德计划全年拆除1.3万亩破旧厂房、复垦复绿面积3000亩、新增园区建筑面积800万平方米。

作为有增资扩产需求的企业之一,位于勒流富安工业区的小熊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正加紧对接区、街道相关部门,熟悉了解相关政策,参与改造。“我们的厂房为单层结构,容积率仅为0.65,但如今可以提升到3.0,土地利用率提高4倍多。”该公司副总裁刘奎认为,顺德推动村级工业园改造恰逢其时,将满足企业发展需求,也为产业优化升级提供了空间。

4月9日,龙江镇仙塘宝涌工业区一期改造项目地块开发使用权顺利出让,由浙江万洋集团以1.83亿元竞得,将建设现代化智能家居产业园区,引入智能家居制造业为主导产业,预计明年初首批企业进驻。

“不是简单地为了村级工业园改造而改造,而是要把整个产业谋划升级。”在龙江镇党委书记何春云看来,龙江拥有完善的家居产业链,家具制造企业数量庞大,日后进驻该园区的智能家居企业要占60%,且均满足安全生产、环保、消防等标准,形成产业聚集,推动龙江镇家居产业高质量发展。

走访多个村改项目后,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杨柳认为,顺德举全区之力,探索村级工业园改造,力度大、决心强、成效佳,为全国三旧改造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案例,为其他地方提供了参考借鉴。

老旧厂房改成生态绿地,重塑岭南水乡美景

村级工业园改造没有现成经验可借鉴,项目推进需先创特例,再成先例。经过一年努力,顺德探索出政府直接征收型、政府挂账收储型、政府统租统管型、企业长租自管型、企业自主改造型、政府生态修复型等6种改造模式。在攻坚过程中,顺德注重实施一园一策,不止“二改二”、“二改三”,还要宜绿则绿,重塑岭南水乡美景。位于顺德水道边的伦教北海工业区改造项目便是其中之一,总面积330亩,改造以生态复绿为方向。

市民林静经常绕着顺德水道沿河绿道骑行,最近她经过初步改造的北海工业区段时发现,往日河堤边的旧厂房已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绿地。她说,站在河堤上,一眼望过去,绿意盎然,伴随着河边吹来的微风,令人备感舒适。

“这里有望成为顺德又一个一河两岸城市客厅,有水,有绿地,有绿道,将形成一道靓丽风景线。”科技日报记者龙跃梅对北海工业区的复绿效果印象深刻。他说,该项目的资金投入来自政府,从增强市民获得感、幸福感角度出发,狠抓生态文明建设,这充分彰显了顺德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积极落实新发展理念。

伦教街道党工委委员梁青介绍,该项目将按照滨河生态长廊游赏区、水乡农业主体园区、休闲运动健身区、科普体育娱乐区等四个主体区域,分阶段打造成约985亩休闲生态复绿场地。据统计,去年累计拆除旧厂房及土地整理531亩,今年计划继续拆除164.8亩,复绿390亩。他表示,推动北海工业区改造,将清退旧厂房,淘汰低端落后产能,并通过开展复垦复绿工程,有效改善片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提升人居环境、城市品位及区域土地价值。

此外,另一个重点复绿项目勒流见龙工业区改造项目也在加快推进,计划于6月完成全部厂房搬迁及拆除。勒流街道办事处主任谭逢显表示,由于该项目邻近鲤鱼沙河心岛,勒流将借助鲤鱼沙河心岛生态修复成效的示范引领作用,系统规划整个片区,打造生态滨水景观,由点及面、串珠成链,变一处美为处处美、整片美。

来源:佛山日报

原标题:顺德“头号工程”为高质量发展腾空间造环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佛山:顺德“头号工程”为高质量发展腾空间造环境

2019年,顺德“头号工程”计划全年拆除1.3万亩破旧厂房、复垦复绿面积3000亩、新增园区建筑面积800万平方米,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空间载体支撑。

文 | 佛山日报 朱朝贵

落后厂区变身现代园区,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经摸底调查,顺德目前有382个村级工业园,用地面积占已投产工业用地的70%,聚集超过1.6万家中小微型企业,但仅贡献27%的工业产值和4.3%的税收,还呈现“布局散、污染重、隐患多、利益杂”等问题。村级工业园,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如何盘活村级工业园用地,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空间载体支撑,成为顺德当务之急。

2018年,顺德把村级工业园改造列为党委政府“头号工程”,攻坚克难,完成村级工业园土地整理4511亩,关停淘汰落后企业1362家。2019年,顺德计划全年拆除1.3万亩破旧厂房、复垦复绿面积3000亩、新增园区建筑面积800万平方米。

作为有增资扩产需求的企业之一,位于勒流富安工业区的小熊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正加紧对接区、街道相关部门,熟悉了解相关政策,参与改造。“我们的厂房为单层结构,容积率仅为0.65,但如今可以提升到3.0,土地利用率提高4倍多。”该公司副总裁刘奎认为,顺德推动村级工业园改造恰逢其时,将满足企业发展需求,也为产业优化升级提供了空间。

4月9日,龙江镇仙塘宝涌工业区一期改造项目地块开发使用权顺利出让,由浙江万洋集团以1.83亿元竞得,将建设现代化智能家居产业园区,引入智能家居制造业为主导产业,预计明年初首批企业进驻。

“不是简单地为了村级工业园改造而改造,而是要把整个产业谋划升级。”在龙江镇党委书记何春云看来,龙江拥有完善的家居产业链,家具制造企业数量庞大,日后进驻该园区的智能家居企业要占60%,且均满足安全生产、环保、消防等标准,形成产业聚集,推动龙江镇家居产业高质量发展。

走访多个村改项目后,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杨柳认为,顺德举全区之力,探索村级工业园改造,力度大、决心强、成效佳,为全国三旧改造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案例,为其他地方提供了参考借鉴。

老旧厂房改成生态绿地,重塑岭南水乡美景

村级工业园改造没有现成经验可借鉴,项目推进需先创特例,再成先例。经过一年努力,顺德探索出政府直接征收型、政府挂账收储型、政府统租统管型、企业长租自管型、企业自主改造型、政府生态修复型等6种改造模式。在攻坚过程中,顺德注重实施一园一策,不止“二改二”、“二改三”,还要宜绿则绿,重塑岭南水乡美景。位于顺德水道边的伦教北海工业区改造项目便是其中之一,总面积330亩,改造以生态复绿为方向。

市民林静经常绕着顺德水道沿河绿道骑行,最近她经过初步改造的北海工业区段时发现,往日河堤边的旧厂房已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绿地。她说,站在河堤上,一眼望过去,绿意盎然,伴随着河边吹来的微风,令人备感舒适。

“这里有望成为顺德又一个一河两岸城市客厅,有水,有绿地,有绿道,将形成一道靓丽风景线。”科技日报记者龙跃梅对北海工业区的复绿效果印象深刻。他说,该项目的资金投入来自政府,从增强市民获得感、幸福感角度出发,狠抓生态文明建设,这充分彰显了顺德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积极落实新发展理念。

伦教街道党工委委员梁青介绍,该项目将按照滨河生态长廊游赏区、水乡农业主体园区、休闲运动健身区、科普体育娱乐区等四个主体区域,分阶段打造成约985亩休闲生态复绿场地。据统计,去年累计拆除旧厂房及土地整理531亩,今年计划继续拆除164.8亩,复绿390亩。他表示,推动北海工业区改造,将清退旧厂房,淘汰低端落后产能,并通过开展复垦复绿工程,有效改善片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提升人居环境、城市品位及区域土地价值。

此外,另一个重点复绿项目勒流见龙工业区改造项目也在加快推进,计划于6月完成全部厂房搬迁及拆除。勒流街道办事处主任谭逢显表示,由于该项目邻近鲤鱼沙河心岛,勒流将借助鲤鱼沙河心岛生态修复成效的示范引领作用,系统规划整个片区,打造生态滨水景观,由点及面、串珠成链,变一处美为处处美、整片美。

来源:佛山日报

原标题:顺德“头号工程”为高质量发展腾空间造环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