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蝉创意
上周末,蝉主被996刷屏了。从不在节假日加钟的蝉主,下场是:“第101次赶不上热点!”
每晚的深夜留言里,有很多蝉粉关心老蝉:“蝉主还不睡,居然秒回!”“蝉主996,鉴定完毕。”
今晚就来盘下被全民热议的,996工作制度。
上班996,生病ICU
996是啥?
996,指的是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
在过去,996工作制度心照不宣地出现在互联网行业,它甚至带有几分正面色彩,说明员工们斗志昂扬;而现在,996成为以程序员为首的“加班狗”们的血泪控诉。
996.icu由一位程序员创建,他所在的公司突然开始实行996工作制度,看起来像一个戏谑的玩笑。
996.icu网站截图
网站首页末尾写到:
什么是996.ICU?工作996,生病ICU
这是很多互联网从业者的心声,996工作制度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加班更是北上广深不少企业的“标配”。
夜幕降临,灯火通明的支付宝大厦
互联网大佬群情激辩,众生百态
在全民讨伐996的浪潮里,有两位互联网大佬被骂成了筛子。一个是马云,他对996前后三次表态:
“能做996是一种巨大的福气,是修来的福报。”
“不为996辩护,但为奋斗者致敬。”
“真正的996是花时间学习、思考、自我提升。”
马云微博截图
一个是刘强东。最近京东因裁员、末位淘汰、零底薪、员工自杀等新闻频上热搜。4月12日,刘强东在朋友圈发的一篇文章引起轩然大波:
“我,8116+8!”
刘强东朋友圈原文
既马云、刘强东之后,当当网创始人李国庆也发声了,他表示:
“坚决反对,加油干不是耗时间。”
律师说:
“996违反劳动法。”
经济学家说:
“性价比太低。”
有人算了一笔账:在996工作制下,一个年薪20万的程序员,时薪不过50多块,性价比与年薪10万的955(朝九晚五一周五天班)并无区别,而健康、个人时间等代价却无从计算;按劳动法规定,996工作制下只有拿到当前工资的2.275倍,在账面才上不吃亏。
社会学家说:
“是压榨,不利于行业未来。”
不增加用工人数,而将员工利用率压榨至最大化,没什么好自豪的,是一种污点;不利于员工身心健康,行业未来。
吃瓜群众说:
“只要钱到位,啥姿势都会。”
阿里办公室里的折叠床
屁股决定脑袋,996是一种无奈
996引起巨大争议,毫无意外是“屁股决定脑袋”的结果:你在哪个位置,决定了你的思维逻辑与格局。
就像网友戏谑的调侃:“马云的996跟你的996,能是一回事儿吗?”
这次马云、刘强东成为众矢之的,在蝉主看来,现象的本质是:被全民批判的大佬是全国无数被压榨、被剥削的上班族宣泄的一个出口,一个靶子。
私以为:骂他们是“吸血鬼”、“万恶资本家”的人,其实多少有点狭隘。他们创造的就业机会、拉动的经济增长,不会因为发表996言论就被抹去。
身处风口浪尖,头顶是一起打下江山的人的饭碗、家庭,公司每走一步,全国乃至全球的人都在虎视眈眈地观望着、觊觎着。
吃瓜群众以教育家的标准去对要求资本家的每次发言都政治正确?未免苛刻。把破口大骂的人放到马云的位置不见得能比他强。
“活得轻松但没钱的,羡慕那些活得累但有钱的,但很多后者又羡慕着前者。”
—— 《围城》钱钟书
强制996必须是违法,这没什么好说。但自愿996,与其说是一种个人选择,不如说是一种社会的无奈。
“加班潜规则”盛行的职场,别有用心的老板要背锅,身边野心勃勃的竞争者也在无形之中向你施压。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下班时间发现周围工友一动不动?老板不走,工友不溜,搞得你也不好意思走???
996会传染,被996的人“不情愿,但也不离开”,他们说:“其他人996,我也只能996”。
残酷职场不相信眼泪,“因为你不想干,多的是人想干”。
优秀企业是结果导向、效率导向
在关于996的言论中,蝉主同意李国庆讲的:“优秀企业是结果导向,效率导向。”
全情投入是好事,但无偿加班绝不该是企业文化,也不是职场普遍号召。如果一家公司的竞争力要建立在员工普遍996的基础上,只能说效率低下。
人人都懂“不劳无获”,年轻人崇尚奋斗不等于可以强行加班。苦干是奋斗,巧干也是奋斗;延长工时是奋斗,提高效率也是奋斗,看你如何选择。
不能用“混日子”、“不奋斗”来道德绑架反对996的员工,而是该正视他们的真实诉求,那是关于他们生活、情感上的终身诉求。
该加的班,一分钟都不会少
有网友说:“骂完996,早点休息,洗洗睡吧,明天还得搬砖。”“该加的班,一分钟都不会少!”
真正的自由不是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你不想干什么,就可以不干什么。
有能力不选择996的人,早就换成别的活法了,剩下在夹缝中求生的人,大多是无能为力改变的人。
经济下滑,职场寒冬,期待996的消亡或许本就是奢望。但年轻人请为自己的终生幸福呐喊奋斗,找到自己内心热爱的事业并坚持下去,
抵制强迫式996,我们应该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
【未经许可 | 禁止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