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民谣故事
Start Here:
2003年11月,华语乐坛当之无愧的天后级歌手王菲,发行了第19张个人专辑《将爱》。严格意义上来讲,这也是王菲音乐生涯的最后一张正式专辑。隔年不久,经纪人陈家瑛便对外宣布,王菲将“无限期休息”;好友兼制作人张亚东也称,王菲不打算再唱歌了。
对于天后王菲来说,《将爱》这张专辑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此后数年这成为了成千上万喜爱王菲的乐迷津津乐道的话题。
比如在《将爱》里,王菲任性地把专辑名、多首歌名都缩写成了两个字,“将爱情进行到底”变成了“将爱”,“阳光的宝贝”变成了“阳宝”;再比如,时隔7年后王菲又一次翻唱了欧美歌手的作品,上一次还是1997年的极地双子星(CocteauTwins),再往前还有皇后乐队主唱佛莱迪·摩克瑞(FreddieMercury)。
应该这样讲,王菲翻唱过的欧美歌手个个都是响当当的名字,要么惊世骇俗,要么先锋小众。而这一次,王菲翻唱的却是尚不被中国歌迷熟知的瑞典民谣女歌手,她叫苏菲·珊曼妮(SophieZelmani)。
2003年王菲《乘客》MV。被当年镜头里的天后着实美翻了,而这支MV也代表着华语音乐影像的最高水平。
专辑中,唯有这首翻唱自苏菲·珊曼妮的《乘客》,与专辑同名主打歌《将爱》都拥有了普通话和粤语两个版本,可见王菲对这首原名为《Going Home》的作品,拥有着格外的喜爱之情。著名词人林夕为这首歌的两个版本先后填词,粤语版取名《花事了》,此后也成为王菲的经典作品之一。
苏菲·珊曼妮是谁?早在2004年,在王菲的翻唱作品《乘客》火遍中国,并拿下年度十大华语歌曲时,搜索网站百度尚未建立起关于苏菲·珊曼妮的中文词条。此后数年,她的中文百科依然是靠网友生硬地翻译英文简介而成。
直到2009年,她的介绍下面多了这样一句:王菲的乘客使得苏菲·珊曼妮大红了一把,因为大家都在打听她是谁。
而此时远在北欧瑞典,出道第14年的苏菲·珊曼妮,已经发行了8张个人原创专辑,算得上瑞典歌坛的一名民谣“老炮儿”,却可能还未知晓她在中国已经走红的消息。
多数歌迷可能有所不知,实际上瑞典的流行音乐非常发达,是当今世界仅次于美英的第三大音乐输出国。从20世纪70年代风靡全球的“ABBA旋风”开始,瑞典流行音乐产业蓬勃发展,凭借新颖独特的实验电子、当代爵士乐、民谣、独立音乐等曲风确立了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引用自王冠珠《瑞典民谣精灵苏菲·珊曼妮的艺术人生》)
而苏菲·珊曼妮,正是当今瑞典歌坛的佼佼者。她浓郁的诗人气质和音乐个性,以及温暖真挚又耐人寻味的歌词,配以干净的旋律、清新的曲调和甜美的唱腔,为她在瑞典乃至欧洲都赢得了巨大的成功。
苏菲·珊曼妮的成名曲《Always You》MV。此时23岁的她凭借这首歌,一举获得瑞典格莱美最佳新人奖。
由此看来,数年前便能被王菲等消息灵敏的中国音乐人发现,苏菲·珊曼妮的“幸运”也绝非偶然。
只是我们难以得知,苏菲是何时得知的这一消息。她是否也像曾轰动整个南非三十年的美国传奇歌手罗德里格斯(SixtoRodriguz)一样——他就是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寻找小糖人》里的“小糖人”,在幸福到来的那一刻,难以相信这一切是真的。
《寻找小糖人》讲述的是美国传奇歌手罗德里格斯,其音乐作品在南非过去几十年所带来的巨大影响,最终也改变了歌手的个人命运。该片在2013年获得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长片奖。
能够肯定的是,当时她应该很欢喜,和“小糖人”一样,感谢命运里有这样奇妙的经历。
现实中,罗德里格斯的故事比苏菲·珊曼妮更加“不幸”——在出道20年后,他才得知自己的音乐作品在南非已经走红多年,而且卖出了几百万张影响了两代人。而此时,他已经不再唱歌,做起了木匠、搬运工、清洁工……
直到2013年关于他的纪录片《寻找小糖人》获得奥斯卡金像奖后,罗德里格斯的命运再次发生巨变:他的演出门票在美国瞬间售罄,而且场场爆满,一直持续至今。
图片摘自美国著名音乐杂志《滚石》对罗德里格斯的报道。
某种意义来讲,苏菲·珊曼妮就像是中国版的“小糖人”,靠一首被翻唱的作品意外红遍千里之外的中国,而自己却在多年后得知此事。
靠被华语歌手翻唱而走红的海外歌手还有谁?或许,我们还能举出更多成功的案例(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列举)。但这其中,苏菲·珊曼妮绝不是最幸运的那位。因为此后又过了有几年,她才第一次出现在中国的音乐舞台上。
2013年4月的北京,第一届梦想音乐节,苏菲·珊曼妮第一次站在了熟悉她的中国歌迷面前。此时,已经出道近20年的苏菲·珊曼妮,或许还没想到这个国家所带来的全新体验,将会在此后数年,与中国的缘分会延续在她的音乐生涯里。
从那时起,苏菲·珊曼妮开启了近乎每年一次的中国巡演。借助像聚橙网“万有音乐系”的努力,她的巡演在过去五六年间,近乎走遍了中国的一二线城市。
这些年,越来越多的中国歌迷慕名而来,买票来看苏菲·珊曼妮的中国巡演。大家愉快地在歌曲间歇用英文跟她交流,而苏菲·珊曼妮也总能用音乐带给观众新的感动。很多时候,现场合唱曲目之多已经超出了她的想象:中国歌迷对我新歌的了解,基本上和瑞典歌迷同步了,这最让我惊喜和意外。
2017年夏天,谈到最初与中国的结缘时,再次来华演出的苏菲·珊曼妮,在接受网易云音乐采访时曾说:开始的时候我感到非常惊喜,感觉大家过誉了,然后我就来到了中国,所以很感谢她(王菲)。
如今,在海外通行的维基百科上,关于苏菲·珊曼妮的介绍里,依然能看到关于王菲的翻唱让其在中国走红的历史痕迹。
只是经过连续多年的中国巡演之后,越来越多喜欢上苏菲·珊曼妮的歌迷,已经不再是因为王菲而来,更多是被她真实淳朴的曼妙歌声所打动,进而沉浸在他富有诗韵的美妙歌词里。
的确,如这位网友所言,苏菲的歌更多是忧郁的,甚至略带悲伤。毕竟,这些歌的原创者,更多时候是在用写歌的方式自愈。读苏菲的故事或许会对原因略知一二,但这都不影响我们在她的歌声中找寻自我的解决方案,然后收获属于个人的全新体验 。
社交网络上,苏菲·珊曼妮被最多分享的作品,依然是这首《Going Home》。它就像一把打开苏菲音乐城堡的魔法钥匙,能够让后来的歌迷们按图索骥,开启这扇通往未知世界的门,找到更多属于苏菲·珊曼妮的动听作品。
时间来到2014年,广受年轻歌迷喜爱的中国民谣歌手赵雷,用致敬的方式在个人专辑《吉姆餐厅》里,收录了一首改编自苏菲·珊曼妮的歌曲,并在歌词页富有深情地写道:“愿SophieZelmani,我一直爱着她和她的音乐”。
图片翻拍自赵雷专辑《吉姆餐厅》歌词本内页。
作为赵雷早期的代表作之一,这首《家乡》让更多背井离乡的年轻人找到了精神上的归宿,也让赵雷作为中国新民谣的代表人物更加深入人心。2017年,《家乡》还作为好莱坞大片《雄狮》的中国宣传曲,被更多人熟知。
再一次得益于中国歌手的翻唱推广,苏菲·珊曼妮的中国演唱会合唱曲目,从那以后就多了一首《Breeze》。较之于赵雷思乡情结的改编,苏菲的原曲更加富有对逝去爱情的真实表达。就像是音乐人赵照的评价一般:自言自语的,都是真的。
这些年来,许多人从苏菲·的音乐中获得了“治愈”,可她说,很多时候,这却并非她在创作时想要表达的东西,也并不是她自己从音乐中所感受到的感觉。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她曾说:“我不是那种有天赋的歌手,我其实唱得并不好,我只是把歌词唱出来了而已……每首歌都代表着一个不同的故事。”
就是这样一个在音乐中自言自语、真情实意地讲故事的人,先后打动了歌坛天后王菲和民谣新风赵雷,更在他们的推动下走进了更多中国歌迷的音乐生活。
我们难以想象,如果没有当年王菲的翻唱,今天的苏菲·珊曼妮会有怎样的音乐故事,她后来的人生里还会有类似的中国篇章吗?
我们更无法推断,如果没有后来赵雷的改编,更年轻的中国歌迷如何能获知这位来自遥远瑞典的民谣精灵?毕竟,好歌手并非都有好运气,好音乐并不都能最终走进更广阔的世界……
这就是苏菲·珊曼妮的中国故事,恰如罗德里格斯和南非的情缘,苏菲·珊曼妮就像是中国版的“小糖人”,是一首歌红遍了千里之外的“幸运儿”,更是中国歌迷无法错过、更不可多得的音乐蜜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