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CBO见习记者 杨雪玲
继进口货物增值税税率下调后,我国又下调了日用消费品的行邮税税率。4月8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了关于调整进境物品进口税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经国务院批准,自4月9日起调整进境物品进口税。
(中国财政部官网截图)
行邮税是对个人携带进境的行李和邮递物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三税合并征收的进口税,涉及面较广。政府此次再度发力,不仅有利于促进扩大进口、拉动消费,更是借力市场这只“无形的手”,自发调节来刺激民族企业加快自身转型升级的步伐,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随着中国化妆品市场的加速“开放”,民族企业或将在新一轮竞争中迎来机遇。
半年两度释放政策利好,化妆品成重点“关照对象”
今年4月3日,李总理就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要求,“有关部门下一步还要研究,如何把国内进口日用品价格降下来,让老百姓尝到更多的甜头。”不到一周时间,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即发布关于调整进境物品进口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落实个人行邮税下调。
此次降税种类涉及化妆品、运动品牌、家具、药品、食品、珠宝等多个品类,这也是继2018年11月以来我国第二次下调行邮税。去年11月1日,我国已降低对部分进境商品的进口税率,总体将入境物品进口税率由15%、30%和60%三档调整为15%、25%和50%,其中,化妆品等物品降税幅度达到10%。
(2018年11月前进口税税率表)
(2018年11月后进口税税率表)
根据此次进口税率表显示,高档化妆品及烟酒、贵重首饰品类税率基本持平,保持在50%。不过,洋葱海外仓CEO李淙在接受《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采访时表示,降税政策具体落实到每一个细分美妆品类时仍会出现较大差异。
总体而言,普通类化妆品税率降幅基本不变,高档化妆品类别则呈现20%~50%范围内的下降波动。另外,每一个拥有税号的单品税率又有区别。
看脸时代,“颜值经济”的力量不容小觑。早在今年1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2018年进出口情况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发言人就已公布数据:2018年中国进出口化妆品合计达657亿元,同比2017年增长67.5%。
进口化妆品的快速增长同样是能够预见的,更早在国务院商务部2018年中旬发布的《主要消费品供需状况统计调查分析报告》中,对超过三分之一的消费者而言,进口化妆品的消费比重达到其化妆品消费整体的30%。报告还指出,75%的消费者认为,国内市场的护肤品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38%的消费者计划半年内增加对进口化妆品的消费。
一方面是消费升级、追求品质趋势下市场的旺盛需求,另一方面是国家出台的各项扩大内需、提振消费的宏观政策。化妆品作为集中消费领域,其降税速度明显高于整体进口产品增速,成为政策的重点“关照对象”,也在情理之中了。
进口品持续降税减压 ,消费者可享受各方红利
行邮税门槛的降低,还意味着更多国际品牌能够以相对优惠的价格进入中国市场。这会促使外资美妆集团考虑引进旗下更多品牌,满足“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有部分品牌就选择了直接降价的方式,让消费者直接享受国家政策利好。狐狸小妖连锁总经理王佩在接受《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采访时谈到,以其进口店为例,近半年,以ALBION(奥尔滨)为代表的进口品牌在国内零售价格较大幅度下降。不过,在他看来,这除了降关税原因,也不排除品牌之间的“价格战”因素。
李淙则表示,尽管行邮税税率下降了,但这只是影响商品流通成本的一小部分。“从品牌方到最终抵达消费者终端,中间需经过层层流通环节,这才是决定商品售价和影响流通成本的重要因素。”在其看来,政策利好要直接惠及到每一个消费者身上仍然存在难度,商品终端单价的大幅调整现象并不常见。
“相较行邮税,增值税对进口产品成本的影响力度更大。”纽西之谜母公司亚缇集团董事长刘晓坤告诉《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成本减负带来的利好,对部分品牌尤其是高端化妆品而言,公司往往倾向选择增加科研技术、渠道推广或者产品宣传方面的投入,而非降低产品价位,最终实现塑造独特品牌价值的目的,迎合“消费升级”趋势下消费者对品质的渴求。
开放之路越走越宽,“倒逼”本土化妆品产业升级
而从市场竞争的外部环境来看,随着化妆品进口关税再度下调、首届进口博览会进一步释放出国家扩大进口的信号,中国化妆品市场无疑将会更加“开放”。这一过程,也将淘汰落后、过剩产能,倒逼中国化妆品产业升级。
作为化妆品代理商,郑州文希商贸有限公司孙啸林在接受《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采访时分析,“减税对消费者来说肯定是一件好事,她们有了更多选择空间,但对于本土品牌来说,这意味着新一轮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更加残酷。”
以广州白云区为例,作为我国化妆品重要产地,截止2017年上半年,该区化妆品生产企业超过1300家,占比全国的近三分之一,广州的近五分之四。然而,“小、散、乱、查”一直是白云区化妆品制造企业的痼疾。在2018年国家药监部门通报的1600多批次不合格化妆品中,有51%都产自广州白云区,且集中分布在钟落潭镇、太和镇、均禾街、人和镇。
国内某知名化妆品品牌负责人在接受《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采访时曾表示,由于白云区“城中村”、“小作坊”类的化妆品企业众多,广州政府层面已计划逐步缩减广州化妆品企业的数量,同时提高企业的质量,从而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以后,广州白云区的化妆品企业将越来越呈现出两级分化局面,最终通过市场竞争淘汰劣币。”
面对低端竞争鱼龙混杂、本土高端产品的供给缺位,随着中国美妆市场愈发开放,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将成为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提升民族企业竞争力是一个重要的路径。
事实也证明,扩大美妆进口规模和提升中国化妆品产业结构升级密切相关。
以上海家化为例,自2018年开始,集团积极顺应国内消费结构由“投资出口导向”向“消费导向”的变化,优化自身各品牌布局。旗下佰草集、汤美星、雙妹定位高端化,适应“消费升级”趋势;美加净、六神等一直走年轻化路线,迎合新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消费主力;高夫、启初、玉泽等品牌则专攻精准化的功能性护肤诉求。借力“粉丝经济”推动下的“国潮”振兴,上海家化2018年交出了一份成绩不俗的年度财报——营收达到71.38亿元,同比增幅高达38.6%。
上海家化的案例,就代表了民族企业拥抱开放之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勇气。而新一代年轻人对“国潮”的推崇,也侧面反映出未来或将有更多国货美妆品牌,有信心也有能力满足消费者对美妆消费的进阶诉求。
有声音指出,只有通过不断开放市场、良币驱逐劣币的方式,才能迅速完成包括化妆品企业在内的迭代成长,做大做强民族企业。“对外扩大’开放’,对内持续’改革’,这不仅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保持‘中国速度’增长的关键,也是化妆品行业未来五年发展的主旋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