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领结,一个印着奥巴马的纪念塑料袋,九双圆筒短袜。一个畚箕。一只免费的火鸡。让出租车等在外面,为婚礼买一双20美元的时装鞋。安息日的蜡烛。一个可以变成机器人的泰坦尼克号玩具。以及,很多很多的猫王金色半身像。

如果问多伦多人,他们最喜欢在“三层楼”百货商店买的东西,你很快就可以编制出一个使未来的人类学家着迷的纲要。当然,最重要的人工制品,是商店本身。这是一个花哨的、摇摇欲坠的乐园,在数十年的时间里,它都是世界上使用了最多电灯的建筑,如果不是因为它将在2016年新年前夕被拆除,这个记录依然还将由它保持。
一切将在2017年化作尘埃,这里将会成为一个多用途的商住两用的区域。但逝去的,不仅仅是一个向时髦的人群出售廉价礼服和搞笑生日礼物的商店,而是多伦多这座伟大的移民城市的骄傲历史的核心。

这座开业于1948年的“世界上最大的折扣商店”,是多伦多零售和文化帝国中的佼佼者。埃德·马维殊(Ed Mirvish),这个出生在美国的犹太移民的儿子,利用购买伍尔沃斯百货商店股票的收入,与他的妻子安妮(Anne)一起彻底翻修了共同经营的女装店的门面。马维殊令人印象深刻的策略,是从出售随机散装商品开始的。商品就随意堆积在板条箱上,旁边的信息牌上则模糊地写着“进来吧,你们这些走运的人”。
这家商店发展的方式可以被很好地总结为“混淆与迷惑”。在这方面,甚至其它许多方面,它都是开拓者。马维殊在不平坦的地面上铺满了镜子,选择性地用赠品和低于成本折扣来诱惑顾客(他声称自己在“亏本出售商品”),在商店的外面装饰了数千个彩色灯泡和狂野的手绘标牌,例如“三层楼一点也不好……但是东西便宜!便宜!”这样的销售策略,有时则被直接阐明为“进来吧,迷失吧!”

便宜的价格也立刻吸引了庞大的客户群:刚到达加拿大的移民,身上所怀的梦想总是要比钱多得多。每天早晨,马维殊都会想最早的一小批顾客派送礼物(有些人早晨六点就会开始排队,队伍一直延伸到Bloor街和Bathurst街的拐角,这些人都期待着领到免费的音叉或烤面包机)。感恩节和圣诞节前,他还会向穷人派送现金和火鸡。马维殊雇佣了店内“接待员”(这又是一项创举),让许多刚到新大陆的消费者的梦想成真,也逐渐使得多伦多成为一个由移民驱动的充满活力的商业城市。
有些人幻想,如果马维殊没有在2007年去世,这栋大楼或许永远不会贱卖给他人。但马维殊也并非那么忠诚而强硬的人。随着商店的发展,马维殊买下了附近的维多利亚大楼,并计划将之拆除,改建为停车场。但计划遭到了阻止。因此,马维殊将大楼出租给艺术家们,不经意间形成了一个波西米亚风格的社区,也就是后来人们熟知的马维殊村。这里遍布着画廊、漫画商店、餐厅、古董店,以及一家另类文化的地标性存在——Suspect Video小店。

马维殊的文化英雄地位,随着他成为剧院经理更加巩固。他在1963年翻修了皇家亚历山大剧院(这栋建筑也可能被拆除)和伦敦的老维克剧院,因而被授予了大英帝国司令勋章(CBE)。
马维殊去世后,多伦多当时的市长大卫·米勒(David Miller)将8月12日定为“马维殊日”。但之后,土地价格开始飙升,移民们逐渐无法负担市中心的生活。马维殊的家人们发现,虽然房产的价格增长了,但他们商店的客流日益减少。曾经的盛况已不复存在。
后来买下这里的开发商加拿大西岸置业(Westbank),计划修建一座包含公寓和玻璃顶棚市场的大楼。但无论最后被通过的方案如何,这个曾经的多伦多移民地标,已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一个普通的连锁店。而马维殊村那些现存的小餐馆,如今也被赋予了新角色。他们被《环球邮报》(Globe and Mail)称为“目的地餐厅”,多伦多中心地带的这片繁荣景象,或许也将逐渐枯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