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界面四川 刘韦岐 胡瑾
近年来,小酒行业涌现大量新兴品牌,里面不乏成功造势者,精准场景定位的凉露、新锐互联网思维的谷小酒等,纷纷打出不同于传统品牌的创新营销牌。在如今名酒下沉的格局下,初创品牌能否保持增势,在小酒市场中分得一杯羹,将会是白酒行业持续关注的焦点。
定位精准的场景小酒——凉露,吃辣喝烈酒?
凉露上市之初只有一款产品,2018年1月借势《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亮相,同年3月在成都春季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上演首秀。凉露以高调的营销姿态一路小跑,进入大众视线后迅速优化产品,推出三款不同凉感的产品。
自身流淌着的新鲜血液,让凉露从入市以来便保持着线上线下双管齐下的渠道建设。凉露在电商的转化率高于白酒电商的平均转化率。在营销方面,通过精准匹配的广告风格描绘,不断增强自身场景定位,让消费者看到“吃辣喝的酒”的广告就有了尝试的冲动,绝大多数消费者是看了凉露的广告后产生的主动消费。据凉露酒业总经理吴佳透露,在成都,主流的火锅连锁品牌都跟凉露有较深度的合作,这些门店凉露的销量已经占到整个小酒品类的50%以上,复购率超20%,消费人群主要是有一定消费能力的年轻人。
典型的“定位思维”的产物,通过“找空位”来实现差异化,作为酒水行业的新兴品牌,在快速收集到市场反馈后,凉露在第一时间调整了广告诉求,将原有的“凉口舒胃”梳理提炼为“身体少难受,吃辣更过瘾”。同时保持着高调的营销动作,在央视《天气预报》节目中的连版投放模式开创了央视第一次,并以此次营销获得2018中国国际广告节“整合营销金案奖”。

如今喜辣不再只是四川人的专利。2018年6月,凉露举办了天津的首场品鉴会,正式登陆北方市场;2019年1月,正式进军北京市场。在经过成都、重庆等样板市场的培育后,凉露的全国战略正式打响。
快速、高调、精准,这些关键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诸如瑞幸、ofo、江小白等不少新兴品牌。在历史背景和传统底蕴缺失的情况下,以52度、“科学减害”的小酒身份登录市场的凉露,待铺天盖地的广告冲击消费褪去后,未来将会是怎样,我们拭目以待。
用互联网思维打造的小酒——谷小酒,线下想买?没门
2018年4月小米旗下的精品生活电商平台有品上架了一款名为“谷小酒”的白酒品牌,其所属的公司名称为成都米小酒酒业有限公司,创始人是小米公司前公关总监刘飞,当时该产品也只在有品销售,而刘飞的新浪微博也曾短暂认证为“小米生态链企业谷小酒CEO”,此后做出变更,加上谷小酒非常“小米”的包装,“小米的酒”迅速在“米粉”(小米公司产品的爱好者)群体中走红。
然而这一认知很快遭到小米公司的“打脸”,小米公司公关部负责人明确的表示,谷小酒与小米公司没有任何联系,米小酒公司也不是小米生态链企业。“从该公司取名到创始人修改认证一事,外界很容易将谷小酒跟小米公司联系到一起。显然,它是在借势小米进行营销。”白酒行业分析师欧阳千里说。
诚然这种“傍小米”的面世方式确实让人印象深刻,刘飞之前在小米公司的工作经历也为谷小酒入驻有品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小酒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搭上小米这个热点,可以快速在“为发烧而生”的“米粉”中蔓延开来。
抛开营销来讲,谷小酒的包装很符合时下年轻人的审美,其明星产品“米粒概念系列”也荣获了2019年德国iF设计奖。
据谷小酒官方介绍,谷小酒的原材料是由邛崃的糯红高粱、糯米、大米、玉米、小麦独家配比而成,加上固态发酵、古法手艺和来自邛崃山脉的冰川雪水制作而成,酒体口感香醇、浓郁、绵柔、甘甜。慢嗅浓郁酒香钻入鼻腔,入口柔顺甘甜,下喉时温热而不燥辣,下肚余味绕喉,加上谷小酒打造出的营销环境以及不高的价格,很容易让好奇的受众产生冲动型消费。
目前谷小酒的销售渠道仅限线上,就其秉承互联网的特性,未来是否会变换概念新增渠道,或是仅满足于现今得到的争议成果,在目前的格局看来尚未可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