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剧焦一线 青黛
未曾想,无数观众期盼了2年的《暗黑者3》在悄无声息中开播,也在悄无声息中迎来大结局。
相较于《暗黑者1》中紧凑的破案主线,《暗黑者3》在原著两条主线的基础上,加入了罗飞和文成宇较量的破案主线,但三条主线之间的交集太少,剧情的转折主要依靠生硬的画面切换,此外,剧中还插入了一些无厘头的喜剧元素,极大地割裂了剧情的流畅性和观众的体验感。
当然,主线过乱并不是《暗黑者3》口碑不稳的唯一原因,剧中在外作案的Darker文成宇化身中二杀手,不杀人,反而为警察提供办案线索的设定降低了观众对于破案线精彩程度的心理预期,这也是该剧口碑难佳的另一重大原因。
目前,约有4184名网友为《暗黑者3》打出了6.2的豆瓣评分,虽在及格线上,但显而易见的是,相较于《暗黑者1》8.1的豆瓣高分,《暗黑者3》更“正确”了。
1、从“形散神不散”到越飘越远,三条割裂主线下的全面崩盘
《暗黑者》系列作品的原著作者周浩辉在2015年发博称,“对于《暗黑者》第一季,我曾给过“形散神不散”之类的评价;现在的第二季呢?我觉得那是一只彻底脱线的风筝。”
遗憾的是,“彻底脱线的风筝”的评价同样适用于第三季。
《暗黑者1》改编自周浩辉的《死亡通知单》,虽然改变了原著沉稳厚重、悬疑黑暗的风格,融入了较多的喜剧元素,但剧情主要围绕专案组成员和Darker之间对于案件的高智商对决展开,并在此基础上恰到好处地探讨了社会热点问题,整体连贯紧凑,至今仍保持在8.1的豆瓣高分上。
《暗黑者2》在服化道方面虽有所改进,但该剧豆瓣评分仅为6.5。剧中不仅存在大量的逻辑bug、沙雕情节、伪CP线和广告植入,致使剧情混乱、主线不明,大结局还将原著中的小E拆分成薛天和杜明强(文成宇)两人,示意Darker是一个组织,为续集做铺垫,案件逐渐沦为人设的衬托,已经滑向了崩盘的边缘。
《暗黑者3》在遵循了原著中,薛天监狱线和阿华黑帮线设定的前提下,加入了罗飞和Darker之一的文成宇关于案件较量的破案线。然而,三条主线之间的联系仅是人物相互认识,前十几集中除了罗飞询问薛天孟芸的下落、阿华帮助薛天喜欢的郑佳治疗眼睛的交集之外,三条主线独立进行,并无太多交叉性。
三条主线关联度太低,无法穿插引入,致使镜头来回切换,如第一集,第一个画面是对案件线索的分析,下一个画面便切入到杭文治初进监狱被欺负,第三个场景又是探案组的插科打诨,破坏了剧情的流畅感。
这样长期不相交的多线叙事方式,导致剧中的破案线是靠几个镜头对于关键证据的“划重点”完成的,推理逻辑不够严谨,让观众认为篇幅太长致使推理部分被严重压缩。
而《暗黑者3》最后两集,薛天越狱的部分竟然被一笔带过,让不少原著粉直言,越狱线不过瘾,不仅无法突显多线叙事的优势,还显得剧情随意,两边不讨好。
再加上,剧中的沙雕套路过多,篇幅过重,不仅未达到恰如其分的喜剧效果,反而分散了严肃紧张的悬疑结构,如第一个惨案发生后,罗飞到案发现场参与破案,还要与二队长日常斗嘴一番等,削弱了案件的紧张感,致使剧情更加凌乱,豆瓣评分也仅有6.2。
2 、从法外制裁到草率团灭,Darker精神的自我“阉割”
既然《暗黑者3》出于剧情节奏的考量,在剧中加入了破案的主线,那就不得不涉及到破案线最关键的反派人物Darker人设的转变。
正义总会战胜罪恶,《暗黑者3》中的Darker文成宇从制裁者变成了专案组的辅助者,后受伤进了医院,苦心谋划了22集的薛天刚出狱便被喜欢的姑娘打成筛子,黑帮大佬阿华被抓,杭文治被薛天“处决”了,郑佳进了监狱,《暗黑者3》快速迎来了正义的胜利。
Darker虽然是惩恶扬善的法外制裁者,站住了道德的立场,但正如尼采所言,“与魔鬼搏斗者要小心自己在搏斗中也变成魔鬼,当阁下往深渊里看时,深渊也在注视着阁下”,久而久之,Darker大底会像袁志邦那般忘却了理想和初衷,游走在法律之外。
然而,与前两季中的Darker和警察抢时间,落地处决被害人不同的是,本季在外活动的Darker文成宇做案不戴手套还开始给警察提供证据,时而成为专案组查案的工具,乃至有网友形象地形容道:“这一季的Darker一看就是接受了优秀的政治教育…已经开始洗心革面了…”。
苦苦谋划了20多集越狱的薛天也帅不过两集,连下三张死亡通知单后,便被刚重见光明的郑佳乱枪打死,文成宇也重伤进了医院。
虽说Darker人设的弱化是剧情必然的发展走向,但是这样的结局对于谋略过人的反派来说,未免太过草率,正义一方的胜利总有一种胜之不武的感觉。
相反,原著中的小E是剧中最大的反派,苦心谋划,连杀几人逃出监狱后,给反水的警方卧底豹头下了死亡通知单,最后在和罗飞斗智斗勇之际,被郑佳用毒簪刺死,尸体被一男一女救走,保持了Darker一贯的冷静理智,并没有文成宇在外帮警察断案对Darker设定的弱化。
而《暗黑者》第一季的成功一定程度上正是因为Darker以“暗黑执法者”的身份伸张正义的设定,某种程度上迎合了“善恶终有报”的因果轮回心理,满足了观众对于超级英雄的想象。
正邪双方势均力敌的较量才是该剧最精彩之处,第一季的警方如同是杀手邀请来见证自己一手制造的死亡游戏的玩伴一般,被杀手牵制地团团转,在双方势均力敌的较量中,引发观众对于法律和道德复杂关系的审视。
第二季,随着袁志邦被炸死,Darker的角色虽然也有所弱化,但仍能在专案组之前调查出案件的真相,先下手为强,甚至于经常将专案组耍得团团转。而第三季中Darker组织的存在感严重弱化,像是在“过家家”,严重降低了剧情的精彩程度。
3、从“很好看”到“很正确”,悬疑网剧政策红线日趋收紧
《暗黑者3》的片尾再次重申,“Darker因价值观的曲从而自我矛盾,终将在专案组的追捕下走向灭亡。”
剧中最鲜明的一个变化便是Darker的神通广大在弱化,该剧的总制片人白一骢曾发博称“改得都快不认识了”。改编和删减都是《暗黑者3》难达观众预期的重要原因,而从《暗黑者》系列的转变也能看出第一代经典网剧类别慢慢被“和谐”的过程。
《暗黑者1》的播出正值网剧初创期,网络视听节目采取“自审自播”的模式,创作环境较为宽松,Darker“上帝之眼”的设定、五花八门的刑罚和抽丝剥茧的故事极大地满足了观众的猎奇心理,网络播放量接近4亿。
不过,《暗黑者1》引来的悬疑热潮未过,便和《心理罪》《盗墓笔记》《探灵档案》等剧因举报被下架整改,随后的《暗黑者2》《余罪》《灭罪师2》也未能幸免于广电审查。接着,又迎来了《河神》等网剧的大规模下架整改,这些网剧被下架的原因都是不符合广电总局对于“涉及血腥暴力、色情低俗、封建迷信”的内容规定。
“十播九下”的惨状让制作方对于下一季内容的改编慎之又慎,一定程度上已然降低了剧情的精彩程度。而现阶段,由于中国的影视剧领域一直缺乏适当的分级制度,难免造成在内容审查上的一刀切,随着网台审查的统一标准的实施,悬疑网剧基本上只有完成对剧情内容的审查,才能拿到节目的备案号,上架网播。
时隔两年首播的《暗黑者3》(2017年已拍摄完成)在删减了20多集后愈发像一部普通的犯罪悬疑剧,不仅将薛天关在了东南亚某国的监狱中,还模糊了Darker处决受刑人的过程、删减了比较血腥暴力的镜头、增加了片前片尾的大道理总结等等,更像是一部正能量宣传片。
今年热播的《古董局中局》的主题是保护文物、《鬼吹灯之怒晴湘西》的一行人探宝损失惨重却无功而返。《白夜追凶》和《无证之罪》主动和公安机关所属的金盾合作,但第二季至今仍无下文。
显而易见的是,随着国内网剧审核环境的日趋严格,制作方的“求生欲”更强了,可见程度却下降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