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上海有不少与“五一”“劳动”相关的地名,你可知道它们是怎么来的?
“五一村”不在少数
上海的“五一村”不在少数。历史上,长征乡、南翔乡、古松乡、张泽乡等都曾有过五一村。
延续至今的有“梅陇镇五一村民委员会”,位于闵行区梅陇镇中部。早年间,原上海县勤丰人民公社第六大队五一大队落在此处,所以得名“五一村”。在1988年的“上海县地图”中,还能找到位于梅陇镇区域内的“五一村”。辖区范围占地约1平方公里,辖区内的产业以仓储为主。

“枫泾镇五一村村民委员会”位于金山区枫泾镇中北部的五一村。“五一村”的名字可以追溯到1956年的五一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村委会占地3.77平方公里,产业以西甜瓜、黄桃、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为主。

在中心城区,也有以“五一”命名的居委会——“五一居民委员会”。它位于杨浦区五角场街道西部,成立于1983年,因辖区内原有一家五一托儿所而得名。所辖片区0.3941平方公里,辖区内有不少著名单位,如远洋船泊供应公司、上海市肺科医院、上海财经大学等。2003年,与中心村居委会合并后,仍称“五一居委会”。
除了村庄,一些住宅也被冠名“五一”。位于普陀区的普通住宅五一大楼,建于1984年。大楼为16层,高42米,当年一度是潭子湾地区最高的建筑。


位于嘉定南翔的五一新村,距离古漪园不远,建成于2003年。五一新村的“五一”指的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五十一研究所。
历史悠久的“劳动”地名
上海关于“劳动”的地名,不少拥有较长的历史底蕴。
劳动公园,现为杨浦区通北路540号的杨浦区工人俱乐部。1908年初建时名为汇山公园,后来改名通北公园。上海市前任市长陈毅在一次工人代表会议上宣布,把通北公园送给沪东工人,1950年4月,通北公园正式改名为劳动公园,由上海市总工会接管。1952年,劳动公园改名为沪东工人俱乐部。1953年,中国福利会少年儿童文化馆划拨给沪东工人俱乐部,并于1960年定名为杨浦区工人俱乐部。


位于浦东新区张江镇东南部的“张江镇劳动村村民委员会”,因该片区有上海鼎新厂及劳动工人而得名,占地1.97平方公里。历史上,劳动村境内曾有一座远近闻名的陈推官桥(大石桥),传说为元代推官陈明所建,横跨横沔港。清乾隆年间,地方官又在该桥设兵防,把守水运交通,又名陈水关桥。此后,这片区域渐渐形成集镇。

位于嘉定南翔的“南翔劳动街”,长度不到410米,早在元代就形成了道路。“南翔劳动街”的名字最早可追溯到1951年,由于这片区域的居民大多是劳动人民,有两条道路被合并,更名为“劳动街”。2006年,在道路整治中又更名为“南翔劳动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