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一位在大学开撒谎课的作家,写了一本教人们如何纵火的书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一位在大学开撒谎课的作家,写了一本教人们如何纵火的书

“文学写作和纵火一样,是创造和毁灭的行为。”

芝加哥小说家杰西·鲍尔

“如果你是一个拥有了许多东西的人,如果你是一个运用权力的缰绳来操控别人的人,那么你就丧失了被当作人来对待的权利(也就是说,你在本质上是和你犯下的非个人的谋杀有联系的——那对待你的方式就像国家对待杀人犯一样)。”

“我不是那种认为一切都毫无意义的虚无主义者。我想,我是觉得什么都没有意义;一切绝对是没有意义的,但不是以一种虚无主义的方式。”

说这些话的是露西娅,一名14岁的美国中学生,言语中有着《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那样的戏谑、冷漠和愤世,她最大的梦想是纵一次火。

在小说《为何,以及如何谋划一场火灾》中,露西娅的父亲死了,母亲进了精神病院,她和姑妈住在别人的车库里。她又一次被学校勒令退学。她在新学校里沉默寡言,朋友不多,麻烦不断。她认为任何事情都没有意义,虚无主义也是。但这里有一个神秘组织,一群可以给枯燥生活带来变化的人,她愿意做任何事,只要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38岁的芝加哥小说家杰西·鲍尔(Jesse Ball)在这部作品中精妙准确地模仿了中学生的腔调。他和露西娅一样特立独行,他说自己的父亲在填写政治信仰时会写下“彼得·克鲁泡特金那样的无政府主义者”,而他自己“骨子里也有这种逆反劲”。他在餐巾纸上作画,平时在芝加哥艺术学院教授“撒谎”(lying)和“白日做梦”(dreaming)。在接受《巴黎评论》采访时,他解释了自己的撒谎课程:“说谎是错的,讲真话是对的。这是很简单和愚蠢的看法,因为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撒谎。恶毒的谎言总是必须的,但经常,我们说出口的最残酷的东西是真相。我的课涉及撒谎的不同方式,到最后,学生并不会成为撒谎这方面的专家。他们从课上学到的,是抛弃掉有关真话与谎话的脆弱的道德观念后,如何更精确地写作,不要去拙劣地模仿那些非常流俗的观念。”

小说家杰西·鲍尔与《为何,以及如何谋划一场火灾》英文版封面

鲍尔在美国声名鹊起是在2007年和2008年,当时,《早逝的吕贝克、布伦南、哈普和卡尔》为他赢得《巴黎评论》的普林顿奖。2015年,他的新作《自杀式疗愈》入围美国国家图书奖,令人惊讶的是,鲍尔仅用六天便完成了这部小说。《为何,以及如何谋划一场火灾》是杰西·鲍尔的首部中文引进作品,他的另外两部代表作《沉默降临》和《自杀式疗愈》将由中信出版·大方于年内陆续出版。

《到杰西·鲍尔的怪诞异想世界里来》

撰文 | Joe Meno

杰西·鲍尔尝试着教我如何做白日梦。这个38岁的作家和我一道坐在林肯公园里的一间咖啡馆里,聊他的小说和诗歌。几乎是在一瞬之间,我们发现自己正在谈的是鲍尔在芝加哥艺术学院教授的有关做梦的课程。

“你可以从盯着一本书开始。当你正在发梦时,你可以拿起一本书,然后放下,然后再拿起来,书名总是在变化。通常梦不会一直持续。”讲到这里,他拿起一本杂志,杂志碰巧放在一张临近的桌子上。他拿起它,接着又把它放下。“你可以在白天重复这么做,做这种逃逸试验,来判断你是不是在做梦。梦是习惯的积累。而人不就是习惯构成的么?这些习惯在梦里延续。所以当你醒着时,你可以拿起一本书——或者你也可以在走路的时候,或是穿过一道门的时候这么做——你问你自己,这是梦么?你得养成这么一种习惯。最终,当你真的睡着时,你就会拿起一本书然后自问,这是一个梦么?回答是肯定的。接下来你就可以飞来飞去了。”

训练自己控制梦的想法,这事挺诡的。这可能直接来自鲍尔的某本怪诞小说,鲍尔因为这些小说,成为这些年最受赞誉的芝加哥实验作家之一。他也刚被提名成为古根海姆学者。鲍尔创造了一个介于已知和未知、真实和荒谬之间的世界。他的作品巧妙描绘了善意的主人公注定要历经悲剧性困境和不公社会系统的无止境纠缠,因此吸引了《巴黎评论》(The Paris Review)和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Arts)的关注。“书应该有一个目的,”鲍尔说,“某种意义上说,书应该是实用的。因为(在生活中)你会被悲伤的事折磨,被你甚至都无法预知的致命的、恐怖的事情所困扰。每件落到你头上的好事都会玩完,所以你要学会如何行事,如何去找到这些东西。”

鲍尔的作品既大胆又迷人。他2014年的小说《沉默降临》(Silence Once Begun)讲了一个日本男子被诱骗着承认了一项他没有犯过的罪行。这本小说以一系列证人访谈的形式呈现。2015年的《自杀疗愈》(A Cure for Suicide)聚焦于一个失去了记忆的无名男子,小说大部分是通过对话来展开的。鲍尔的新书《为何,以及如何谋划一场火灾》(How to Set a Fire and Why)采取了日记的形式,日记主人是一个叫露西娅的问题少女。

Jesse Ball, PHOTO@ MATTHEW AVIGNONE

“每本书都跟其他书有很大不同,”鲍尔的下颚和脸颊隐约冒出一溜连鬓胡,“我想捕捉某种情绪和感觉,书的形式会允许我这么做。”把这些作品联系到一起的是鲍尔对某种发现行为的关注,在某一刻,他的主人公会意识到世界远比他/她想象中的复杂。《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对一篇鲍尔最近一本小说的星级书评做了备注:“露西娅落实了一种哲学,巧妙地和这本小说自身相一致,那就是,文学写作和纵火一样,是创造和毁灭的行为。”

鲍尔对语言的边界本质的兴趣始于孩童时期。他的父亲,罗伯特,给了他一本约翰·加德纳(John Gardner)的《格伦戴尔》(Grendel),这本书是对英语古诗《贝奥武夫》(Beowulf)的现代重述,从怪物的视角出发写就。鲍尔并没有被书中的沉重话题吓退,比如善恶或是神话的必然性,相反,鲍尔被它深深吸引。鲍尔成长在无神论的环境中,他学会了质疑世界的运行方式。如果他的父亲被问及政治信念,可能会说自己是一个克鲁泡特金那样的无政府主义者,这位19世纪的俄国科学家致力于推翻全欧洲的政府。“在英格兰历史上,有个所谓的第五国王派,就发动过一些令人费解的宗教运动,”鲍尔说,“他们认为不列颠国王是个敌基督者。”鲍尔的父亲的看法和他们相同。

鲍尔在纽约长岛的杰弗逊港长大。他的母亲凯瑟琳是一位图书馆员。他的父亲是一名医疗体系的管理人员。在此之前,他父亲是一名神学院学生,而他母亲则接受的是修女的训练,直到发现宗教生活并不适合她。两人是在华盛顿特区的一个书店里结识的。

小时候,鲍尔要花大量的时间照顾他的哥哥亚伯兰。亚伯兰出生时患有唐氏综合征,并且一直为并发症所扰。书籍就成了庇护所。“有时我会读书。周围是机器的噪声,是他的呼吸机。他几乎不会跟你有什么交流,但他会微笑来表达情感。”

鲍尔12岁时,私底下开始写诗。他没想给任何人看他的诗作。“会有这样的阶段,作家或者任何形式的艺术家集中精力在创作上,只为了他们自己。”鲍尔18岁时,他父亲过世了。他哥哥则在三年后也离世了。对于这些早年的离散,鲍尔谈得不多。但它们显然影响了他的作品,带来一种他这个年龄的作家中少见的情感重量。

到了Vassar学院,他继续着为自己而写作,后来到哥伦比亚大学读艺术硕士时也是如此。在那里他遇到了诗人理查德·霍华德(Richard Howard),霍华德帮着他出版了首部诗集《三月书》(March Book),那时鲍尔24岁。2007年,鲍尔出版了第一本小说《失聪的周六》(Samedi the Deafness),评论反响不错。

(针对《为何,以及如何谋划一场火灾》的开篇,鲍尔解释道:“我写下第一页,第一次见到了主人公。直接进入她的想法,她的思考方式。她的沉思令人愉悦,因为年轻人的念头本来就是发光的。面对生活的深重不幸时,幽默感是她唯一的防御。她的声音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对她而言精确性是非常重要的。她是一个真正在对读者诉说的人。她把读者带进自己心里。”)

《为何,以及如何谋划一场火灾》
[美] 杰西·鲍尔著  钱进 译
中信出版·大方  2019.04

同样是在2007年,鲍尔在芝加哥艺术学院谋得一份教职。他发现芝加哥这座城市“非常美国”:“纽约有时感觉并不是美国的一部分。洛杉矶也是。芝加哥让人觉得是一个大城市,是美国的一部分。”起初,他说他“抵触上课”,“教课意味什么呢?”大多数创意写作的导师讲授的是技艺和内容,和他们不同,鲍尔决定代之以培养这些年轻作家成为有明确兴趣爱好的人。“我想如果学生能成为更有趣的人,那他们也能成为更有趣的作家。”

所以他展开了一系列创新性课程,包括有关白日做梦的课。就像波德莱尔相信横穿城市本身也是一种艺术形式一样,鲍尔开了一门走路的课。他还开了一门撒谎的课。“撒谎是社会生物的习惯,”鲍尔说,“这门课不是教你判断别人是不是在撒谎,而更像是不依靠判断,在谎言的泥潭中辨认道路。作为虚构作家,撒谎是所有书的核心。”

接下来的几年里,鲍尔专注打磨自己写作方式,从清晰易懂的、寓言故事般的诗歌转向梦幻般的散文体,又发展成深具后现代感的棱角分明的作品。尽管鲍尔不怎么谈到自己的私人生活——他住在林肯公园,养了一条叫“鹅”的狗,结过两次婚——他的作品最吸引人的一面正在于,他有能力刻画出在这充满复杂与神秘的人类世界中穿行的那种艰难。

詹姆斯·麦克玛纳斯是鲍尔在芝加哥艺术学院写作项目中的同事,他这么说:“在所有实验性作家中,鲍尔是最好读的——他仍会给你情节、悬念和情感冲击。他是项目组中最有吸引力的人,大家都跑来芝加哥跟他一起工作。”

《沉默降临》是幼狮文学奖(Young Lions Fiction Award)和洛杉矶时报图书奖(Los Angeles Times Book Prize)的决选作品,推动鲍尔站到了2014年美国文学的聚光灯下。下一年,《自杀疗愈》入围了美国国家图书奖长名单。但鲍尔并没有老是想着这些奖。“你不能把生活或者事业建筑在这些不常发生的事情上面。”

对于新小说《为何,以及如何谋划一场火灾》,鲍尔转而讲述一个少女挣扎成长的故事——父亲死了,母亲陷入精神病,高中形同监狱。最终,她和一群年轻的纵火者为伍。“我想写这个年轻女孩和她的学校,很多琐事都和当下世界相关,”鲍尔说,“在其他书里,主人公会尽量避开这些琐事,但当你身在高中时,你逃不开。你会一直被这些琐事折磨。”

詹妮弗·杰克逊(Jennifer Jackson)是鲍尔在Vintage和Pantheon两家出版社所有小说的编辑,她认为鲍尔的写作变得更多是“角色驱动引发情感共鸣的”。“他早前的书更多一点理性,”杰克逊说,“现在他的书变得完全能让你心碎。”

从鲍尔坐落在类似废弃工业建筑的工作室中出来,沿着科特兰街步行,鲍尔和我聊到了他是怎么“生火”的。他解释说,他需要找一个地方,能够让他隐姓埋名,能够让他从自己的世界中抽离出来进入主人公露西娅的世界。在城中巡游一番后,鲍尔在克拉克北街发现了现已歇业的Ch’ava咖啡店。在那里他花了一周时间完成了小说,一直试图让角色和故事有所推进,同时尽量少做改动重写。

我们边走边聊,鲍尔提到了俄罗斯藏书家,他们曾经将自己心仪的书以手抄或打字稿的形式传阅到爱人或挚友间。鲍尔反复想象着这么一个世界,在其中作家能够领薪水,专注艺术创作,而不用操心商业上的成功与否。他谈到了下一个项目,是一本写给孩子的做白日梦手册。但对鲍尔来说,写作过程本身是最重要的:“书只是转变中出现的东西,它们并不是重点。当我在做某件事的时候,发现了自己在想什么,这才是重点。”

我们继续聊着天。过桥的时候起了薄雾,桥下的河水墨绿深沉。对外人来说,作家写童书可能是件挺怪的事,但对鲍尔来说,感觉倒是挺合适的。

2016年6月27日

(《到杰西·鲍尔的怪诞异想世界里来》一文文原载于《芝加哥》,界面文化经《芝加哥》和大方编译授权发布。)

……………………

| ᐕ)⁾⁾ 更多精彩内容与互动分享,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和界面文化新浪微博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一位在大学开撒谎课的作家,写了一本教人们如何纵火的书

“文学写作和纵火一样,是创造和毁灭的行为。”

芝加哥小说家杰西·鲍尔

“如果你是一个拥有了许多东西的人,如果你是一个运用权力的缰绳来操控别人的人,那么你就丧失了被当作人来对待的权利(也就是说,你在本质上是和你犯下的非个人的谋杀有联系的——那对待你的方式就像国家对待杀人犯一样)。”

“我不是那种认为一切都毫无意义的虚无主义者。我想,我是觉得什么都没有意义;一切绝对是没有意义的,但不是以一种虚无主义的方式。”

说这些话的是露西娅,一名14岁的美国中学生,言语中有着《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那样的戏谑、冷漠和愤世,她最大的梦想是纵一次火。

在小说《为何,以及如何谋划一场火灾》中,露西娅的父亲死了,母亲进了精神病院,她和姑妈住在别人的车库里。她又一次被学校勒令退学。她在新学校里沉默寡言,朋友不多,麻烦不断。她认为任何事情都没有意义,虚无主义也是。但这里有一个神秘组织,一群可以给枯燥生活带来变化的人,她愿意做任何事,只要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38岁的芝加哥小说家杰西·鲍尔(Jesse Ball)在这部作品中精妙准确地模仿了中学生的腔调。他和露西娅一样特立独行,他说自己的父亲在填写政治信仰时会写下“彼得·克鲁泡特金那样的无政府主义者”,而他自己“骨子里也有这种逆反劲”。他在餐巾纸上作画,平时在芝加哥艺术学院教授“撒谎”(lying)和“白日做梦”(dreaming)。在接受《巴黎评论》采访时,他解释了自己的撒谎课程:“说谎是错的,讲真话是对的。这是很简单和愚蠢的看法,因为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撒谎。恶毒的谎言总是必须的,但经常,我们说出口的最残酷的东西是真相。我的课涉及撒谎的不同方式,到最后,学生并不会成为撒谎这方面的专家。他们从课上学到的,是抛弃掉有关真话与谎话的脆弱的道德观念后,如何更精确地写作,不要去拙劣地模仿那些非常流俗的观念。”

小说家杰西·鲍尔与《为何,以及如何谋划一场火灾》英文版封面

鲍尔在美国声名鹊起是在2007年和2008年,当时,《早逝的吕贝克、布伦南、哈普和卡尔》为他赢得《巴黎评论》的普林顿奖。2015年,他的新作《自杀式疗愈》入围美国国家图书奖,令人惊讶的是,鲍尔仅用六天便完成了这部小说。《为何,以及如何谋划一场火灾》是杰西·鲍尔的首部中文引进作品,他的另外两部代表作《沉默降临》和《自杀式疗愈》将由中信出版·大方于年内陆续出版。

《到杰西·鲍尔的怪诞异想世界里来》

撰文 | Joe Meno

杰西·鲍尔尝试着教我如何做白日梦。这个38岁的作家和我一道坐在林肯公园里的一间咖啡馆里,聊他的小说和诗歌。几乎是在一瞬之间,我们发现自己正在谈的是鲍尔在芝加哥艺术学院教授的有关做梦的课程。

“你可以从盯着一本书开始。当你正在发梦时,你可以拿起一本书,然后放下,然后再拿起来,书名总是在变化。通常梦不会一直持续。”讲到这里,他拿起一本杂志,杂志碰巧放在一张临近的桌子上。他拿起它,接着又把它放下。“你可以在白天重复这么做,做这种逃逸试验,来判断你是不是在做梦。梦是习惯的积累。而人不就是习惯构成的么?这些习惯在梦里延续。所以当你醒着时,你可以拿起一本书——或者你也可以在走路的时候,或是穿过一道门的时候这么做——你问你自己,这是梦么?你得养成这么一种习惯。最终,当你真的睡着时,你就会拿起一本书然后自问,这是一个梦么?回答是肯定的。接下来你就可以飞来飞去了。”

训练自己控制梦的想法,这事挺诡的。这可能直接来自鲍尔的某本怪诞小说,鲍尔因为这些小说,成为这些年最受赞誉的芝加哥实验作家之一。他也刚被提名成为古根海姆学者。鲍尔创造了一个介于已知和未知、真实和荒谬之间的世界。他的作品巧妙描绘了善意的主人公注定要历经悲剧性困境和不公社会系统的无止境纠缠,因此吸引了《巴黎评论》(The Paris Review)和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Arts)的关注。“书应该有一个目的,”鲍尔说,“某种意义上说,书应该是实用的。因为(在生活中)你会被悲伤的事折磨,被你甚至都无法预知的致命的、恐怖的事情所困扰。每件落到你头上的好事都会玩完,所以你要学会如何行事,如何去找到这些东西。”

鲍尔的作品既大胆又迷人。他2014年的小说《沉默降临》(Silence Once Begun)讲了一个日本男子被诱骗着承认了一项他没有犯过的罪行。这本小说以一系列证人访谈的形式呈现。2015年的《自杀疗愈》(A Cure for Suicide)聚焦于一个失去了记忆的无名男子,小说大部分是通过对话来展开的。鲍尔的新书《为何,以及如何谋划一场火灾》(How to Set a Fire and Why)采取了日记的形式,日记主人是一个叫露西娅的问题少女。

Jesse Ball, PHOTO@ MATTHEW AVIGNONE

“每本书都跟其他书有很大不同,”鲍尔的下颚和脸颊隐约冒出一溜连鬓胡,“我想捕捉某种情绪和感觉,书的形式会允许我这么做。”把这些作品联系到一起的是鲍尔对某种发现行为的关注,在某一刻,他的主人公会意识到世界远比他/她想象中的复杂。《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对一篇鲍尔最近一本小说的星级书评做了备注:“露西娅落实了一种哲学,巧妙地和这本小说自身相一致,那就是,文学写作和纵火一样,是创造和毁灭的行为。”

鲍尔对语言的边界本质的兴趣始于孩童时期。他的父亲,罗伯特,给了他一本约翰·加德纳(John Gardner)的《格伦戴尔》(Grendel),这本书是对英语古诗《贝奥武夫》(Beowulf)的现代重述,从怪物的视角出发写就。鲍尔并没有被书中的沉重话题吓退,比如善恶或是神话的必然性,相反,鲍尔被它深深吸引。鲍尔成长在无神论的环境中,他学会了质疑世界的运行方式。如果他的父亲被问及政治信念,可能会说自己是一个克鲁泡特金那样的无政府主义者,这位19世纪的俄国科学家致力于推翻全欧洲的政府。“在英格兰历史上,有个所谓的第五国王派,就发动过一些令人费解的宗教运动,”鲍尔说,“他们认为不列颠国王是个敌基督者。”鲍尔的父亲的看法和他们相同。

鲍尔在纽约长岛的杰弗逊港长大。他的母亲凯瑟琳是一位图书馆员。他的父亲是一名医疗体系的管理人员。在此之前,他父亲是一名神学院学生,而他母亲则接受的是修女的训练,直到发现宗教生活并不适合她。两人是在华盛顿特区的一个书店里结识的。

小时候,鲍尔要花大量的时间照顾他的哥哥亚伯兰。亚伯兰出生时患有唐氏综合征,并且一直为并发症所扰。书籍就成了庇护所。“有时我会读书。周围是机器的噪声,是他的呼吸机。他几乎不会跟你有什么交流,但他会微笑来表达情感。”

鲍尔12岁时,私底下开始写诗。他没想给任何人看他的诗作。“会有这样的阶段,作家或者任何形式的艺术家集中精力在创作上,只为了他们自己。”鲍尔18岁时,他父亲过世了。他哥哥则在三年后也离世了。对于这些早年的离散,鲍尔谈得不多。但它们显然影响了他的作品,带来一种他这个年龄的作家中少见的情感重量。

到了Vassar学院,他继续着为自己而写作,后来到哥伦比亚大学读艺术硕士时也是如此。在那里他遇到了诗人理查德·霍华德(Richard Howard),霍华德帮着他出版了首部诗集《三月书》(March Book),那时鲍尔24岁。2007年,鲍尔出版了第一本小说《失聪的周六》(Samedi the Deafness),评论反响不错。

(针对《为何,以及如何谋划一场火灾》的开篇,鲍尔解释道:“我写下第一页,第一次见到了主人公。直接进入她的想法,她的思考方式。她的沉思令人愉悦,因为年轻人的念头本来就是发光的。面对生活的深重不幸时,幽默感是她唯一的防御。她的声音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对她而言精确性是非常重要的。她是一个真正在对读者诉说的人。她把读者带进自己心里。”)

《为何,以及如何谋划一场火灾》
[美] 杰西·鲍尔著  钱进 译
中信出版·大方  2019.04

同样是在2007年,鲍尔在芝加哥艺术学院谋得一份教职。他发现芝加哥这座城市“非常美国”:“纽约有时感觉并不是美国的一部分。洛杉矶也是。芝加哥让人觉得是一个大城市,是美国的一部分。”起初,他说他“抵触上课”,“教课意味什么呢?”大多数创意写作的导师讲授的是技艺和内容,和他们不同,鲍尔决定代之以培养这些年轻作家成为有明确兴趣爱好的人。“我想如果学生能成为更有趣的人,那他们也能成为更有趣的作家。”

所以他展开了一系列创新性课程,包括有关白日做梦的课。就像波德莱尔相信横穿城市本身也是一种艺术形式一样,鲍尔开了一门走路的课。他还开了一门撒谎的课。“撒谎是社会生物的习惯,”鲍尔说,“这门课不是教你判断别人是不是在撒谎,而更像是不依靠判断,在谎言的泥潭中辨认道路。作为虚构作家,撒谎是所有书的核心。”

接下来的几年里,鲍尔专注打磨自己写作方式,从清晰易懂的、寓言故事般的诗歌转向梦幻般的散文体,又发展成深具后现代感的棱角分明的作品。尽管鲍尔不怎么谈到自己的私人生活——他住在林肯公园,养了一条叫“鹅”的狗,结过两次婚——他的作品最吸引人的一面正在于,他有能力刻画出在这充满复杂与神秘的人类世界中穿行的那种艰难。

詹姆斯·麦克玛纳斯是鲍尔在芝加哥艺术学院写作项目中的同事,他这么说:“在所有实验性作家中,鲍尔是最好读的——他仍会给你情节、悬念和情感冲击。他是项目组中最有吸引力的人,大家都跑来芝加哥跟他一起工作。”

《沉默降临》是幼狮文学奖(Young Lions Fiction Award)和洛杉矶时报图书奖(Los Angeles Times Book Prize)的决选作品,推动鲍尔站到了2014年美国文学的聚光灯下。下一年,《自杀疗愈》入围了美国国家图书奖长名单。但鲍尔并没有老是想着这些奖。“你不能把生活或者事业建筑在这些不常发生的事情上面。”

对于新小说《为何,以及如何谋划一场火灾》,鲍尔转而讲述一个少女挣扎成长的故事——父亲死了,母亲陷入精神病,高中形同监狱。最终,她和一群年轻的纵火者为伍。“我想写这个年轻女孩和她的学校,很多琐事都和当下世界相关,”鲍尔说,“在其他书里,主人公会尽量避开这些琐事,但当你身在高中时,你逃不开。你会一直被这些琐事折磨。”

詹妮弗·杰克逊(Jennifer Jackson)是鲍尔在Vintage和Pantheon两家出版社所有小说的编辑,她认为鲍尔的写作变得更多是“角色驱动引发情感共鸣的”。“他早前的书更多一点理性,”杰克逊说,“现在他的书变得完全能让你心碎。”

从鲍尔坐落在类似废弃工业建筑的工作室中出来,沿着科特兰街步行,鲍尔和我聊到了他是怎么“生火”的。他解释说,他需要找一个地方,能够让他隐姓埋名,能够让他从自己的世界中抽离出来进入主人公露西娅的世界。在城中巡游一番后,鲍尔在克拉克北街发现了现已歇业的Ch’ava咖啡店。在那里他花了一周时间完成了小说,一直试图让角色和故事有所推进,同时尽量少做改动重写。

我们边走边聊,鲍尔提到了俄罗斯藏书家,他们曾经将自己心仪的书以手抄或打字稿的形式传阅到爱人或挚友间。鲍尔反复想象着这么一个世界,在其中作家能够领薪水,专注艺术创作,而不用操心商业上的成功与否。他谈到了下一个项目,是一本写给孩子的做白日梦手册。但对鲍尔来说,写作过程本身是最重要的:“书只是转变中出现的东西,它们并不是重点。当我在做某件事的时候,发现了自己在想什么,这才是重点。”

我们继续聊着天。过桥的时候起了薄雾,桥下的河水墨绿深沉。对外人来说,作家写童书可能是件挺怪的事,但对鲍尔来说,感觉倒是挺合适的。

2016年6月27日

(《到杰西·鲍尔的怪诞异想世界里来》一文文原载于《芝加哥》,界面文化经《芝加哥》和大方编译授权发布。)

……………………

| ᐕ)⁾⁾ 更多精彩内容与互动分享,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和界面文化新浪微博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