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能源危机导致油价上涨与燃料短缺,引发西方经济体崩溃,激发了乔治·米勒构思《疯狂的麦克斯》系列的灵感。在那个年代,经济前景黯淡,数百万人前途未卜,汽油的供不应求使得加油站暴力冲突不断。
第一部电影上映的三十六年后,汽油、燃气与能源问题依然影响着全世界,全球变暖致使像加州和新南威尔治这些人口密度巨大的地区经历着严重的干旱,这一切都在《疯狂的麦克斯:狂暴之路》中有所体现。
这部几无差评的电影,制作筹备的时间超过14年,在这14年间项目被中断无数次,原因包括恐怖主义事件、演员的悲剧甚至还有一两个大自然的奇迹。
尽管有许多方式能使电影独树一帜,但乔治·米勒还是坚持在视觉效果上下功夫。他集结了大批优秀的演员、摄像师、艺术家、特技人员,联合制造了2015年暑期档最大的轰动。
《疯狂的麦克斯:狂暴之路》中动作戏的难度与格局需要常人无法想象的合作与努力,才使得这部视觉史诗终于得以荣耀银幕。
15. 150辆后末日风机车舰队
造型设计师科林·吉布森接到一个郑重的任务,造出88辆与荒遗之地以及其浑身糊满防晒霜的野蛮统治者无违和感的机动车。吉布森说,导演还放话,“整酷点,不然弄死你。”在这样的激(wei)励(xie)下,科林造出了一支视觉上独一无二的舰队、一堆混沌不堪的特工机动车。
除了具备疯癫与超现实的特点,每一个造型,都是考虑了在纳米比亚荒漠高速行驶中更佳的爆炸效果而做出的设计。
造型完成后,项目组制造了超过150辆后末日风机动车,其中75辆被各种砸烂、撞飞、炸碎。
14. 翻滚“拦截机”(Inceptor)
[疯狂的麦克斯]系列中标志性机动车之一是麦克斯的座驾,福特猎鹰轿车XB GT 1973款,也就是拦截机。第一部中,麦克斯在V8改装车的帮助下追捕杀子仇人时拦截机首次露脸。
在[狂暴之路]里,有一个场景需要拦截机表现出壮观的碰撞效果,特技人员需要找到最安全的方式来翻转机车。
这个问题随着Flipper的发明而解决。Flipper是一块扁平钢板,拍打地面之后能够缩回,使得特技车手在车翻转时得以对车进行控制。
这个全新的方法使得翻转机车的拍摄变得相当安全,特技车手加利诺里斯声称他在测试时翻转了8圈半,“估计破了电影界的世界纪录了。”
13. 战机(War Rig)
弗瑞奥萨女王的座驾由Chevy Fleetmaster、Tatra、Volkswagon Beetle三辆车组成,附有燃料荚、工具、隐藏武器以及燃料箱。方向盘上还粘了个头盖骨,看上去手感不错。
这个重型机车拥有双V8引擎和六轮驱动。科林·吉布森透露,其实查理兹·塞隆并没有亲自驾驶这辆重型战机的必要,但她还是选择亲自上阵,以五十多迈的速度在荒漠上呼啸而过。
12. 乔治·米勒的视觉剧本
乔治·米勒的想法是拍出一部极度依赖视觉表达的电影,这样日本观众无需字幕也可看懂。但这不意味着会减少电影中角色的对白,而是超越母语与文化的隔阂,选择影迷所能理解的跨文化象征手法与观众沟通。
米勒没有使用传统的剧本,而是与一位艺术家合作,制作了1465张故事板,包含3454张分镜图,这些概略图就是最终剧本。演职员需要在整个拍摄过程中不断与导演沟通,因为整部电影都只存在他脑袋里。
这种电影拍摄方式导致某些人员的神经紧张,包括汤姆·哈迪。他承认,“抱歉,我有点苦恼。乔治从不跟我们解释他在荒漠里的构想……我知道他很鬼才,但接触之后才发现原来他这么鬼才。”
11. 艰巨的剪辑工作
新版[疯狂的麦克斯]花了三个月的时间不间断地进行拍摄,利用各种数码摄影机从各个角度将特技演员叹为观止的动作表演以及飙车戏完整收录。
最终得到的是480小时的原片,也就是他们要把不睡不眠三个星期才能看完的东西剪辑加工成最终成品。
幸运的是米勒有一个能从专业人士的视角对原片进行剪辑加工的妻子,玛格丽特·西克瑟尔。《名利场》的访谈中提到,乔治找到玛格丽特来锻造最终剪辑正是因为她从未剪辑过动作片:“一定得你来剪辑,”乔治是这么跟她说的,“这样才会有别于其他动作片。”
10. 庞大的演职团队
[疯狂的麦克斯:狂暴之路]是个大型项目,需要至少1700位工作人员同时就位才能开机,包括150位特技演员、特技车手、摄影师,甚至还需要弄蛇人来清理片场上足以致命的荒漠大蛇。
在拍摄过程中,特技团队所有人的工作时长加起来至少有15000天,相当于一个人超过40年的工作量。其中大部分场景都是足以让世人吓破胆的高危场景。
而这还不包括片场外的幕后制作,比如特效、设计和市场宣传。即便米勒的预期是90%的特技要由真人完成,但依旧需要若干额外的团队为电影制作大约1500个特效。
09. [狂暴之路]差一点成为一部动画片
电脑特效在近几年的电影制作中可谓风生水起,但[狂暴之路]却选择了旧学院派式的真人特技,为观众呈现独一无二、直击内心的观影体验。这部电影差一点变成[阿基拉]、[攻壳机动队]类型的3D动画片。
乔治在2009年MTV的采访中说过,“我一直很喜欢动画片,尤其是日式动画。那一直是我想尝试的类型。”接着他说他想拍出一部同时影响西方与日本的电影,就像电影传奇黑泽明一样。
值得庆幸的是,米勒改变了主意,否则我们看到的就是又一部CGI动画,而不是这样一部万里挑一的真人电影了。
08. 麦克斯选角的曲折史
有些粉丝,尤其是纯粹主义者,对于最新的疯狂的麦克斯电影主角不是梅尔·吉布森这件事耿耿于怀。一开始,的确准备让吉布森在[狂暴之路]中继续扮演麦克斯一角,但在拍摄一再推迟的其间,酗酒、家暴等一系列丑闻揭露了他反犹、厌女主义的一面,公众形象严重受损。
希斯·莱杰曾经是麦克斯的不二人选-,他所演绎的小丑邪魅至极。但可悲的是后来他因过量服用处方药而死。
于是,乔治·米勒选择了汤姆·哈迪,这个在小丑的下一部[黑暗骑士]中扮演贝恩的人。而这三个麦克斯人选都有一个共同点,都与内心的阴暗面斗争过,包括哈迪。在成为一个一线演员之前他曾有过严重的毒瘾问题。
07. 断趾(Toecutter)与永生之王乔(Immortan Joe):渊源颇深?
在汤姆·哈迪两岁的时候,休·基斯-拜恩就已经在第一部中里饰演了断趾。正是他奠定了这个将荒遗之地搅得鸡犬不宁的异端狂暴角色的基调。这次休·基斯-拜恩回归[狂暴之路],再一次扮演反派大Boss。
每当这个[疯狂的麦克斯]的传奇以永生之王的身份来到片场,整个演职员组都士气大增,高喊着 “永生之王!永生之王!”的口号。休·基斯-拜恩也要求所有人在他穿着戏服时叫他“老爸”,除了银幕敌人,比如查理兹·塞隆 、老婆们还有汤姆·哈迪,所有人都要遵从他,尤其是他的战队手下,包括信奉永生之王的演员和特技人员。
断趾在第一部中被一辆卡车撞死,排除了永生之王乔就是断趾的可能性。还有一种可能,断趾是永生之王乔的父亲,也就意味着休基耶斯拜恩扮演了父子两代人。
06. 丧心病狂的25英尺(约合7米6)撑杆特技(在车速50迈的车上)
与第一部[疯狂的麦克斯]结尾类似,[疯狂的麦克斯:狂暴之路]的标志性特技之一就是使用高竿将攻击者从一辆高速运行的车上弹到另一辆车上。
塞巴斯蒂安·迪金斯是一个拥有三十年的杂技与体操经验的特技演员,在他的描述中,这些撑杆特技体验就像“荡秋千,只不过不是脚朝下荡,而是倒挂着荡。”
撑杆使用特殊材质的钢做成,兼具强韧与富有弹性的特性。有一些杆固定在液压轴承上,通过其他人操纵对重装置来完成摆动,以达到更加自然的动作效果。
05. 汤姆·哈迪倒挂离地几英尺(在50迈的车上)
在Yahoo!的采访中,查理兹·塞隆详细描述了一个在片场让她焦虑感剧增的特技场景。弗瑞奥萨与麦克斯结盟之后,麦克斯差点从战机上跌落,当时弗瑞奥萨和其他几个逃亡者抓住了他。
哈迪在以50迈速度疾驰于荒漠的车上倒挂着,脑袋离地只有几英寸,小命完全攥在塞隆、莱利基奥夫和阿比·丽的手里,而安全措施只是一条细细的保险绳。
汤姆·哈迪的儿子见状表达了他对这个特技所抱的担忧,“如果保险绳断了怎么办?”,米勒回答道:“那么,路易,我想你爸爸会被卷进车轮。”
04. 9/11导致的延期
9/11纽约世贸大厦的悲剧打乱了经济市场,对金融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包括美元与澳元的兑换汇率。
由于项目启动资金是美元,但拍摄时使用的是澳元,而美元的贬值则意味着需要将电影的格局缩小至预算允许的范围内。
祸不单行,恐怖袭击之后,机动车、摄影器材以及其他设备的运送延误了三个月,保险金也随之增加。米勒只得暂时搁置[疯狂的麦克斯]项目,专心完成[快乐的大脚],同时静待[狂暴之路]重启良机。
9/11只是[疯狂的麦克斯:狂暴之路]历经14年才得以上映的第一个原因。
03. “荒遗之地”出现生机导致的延期
鸟不生蛋的后末日风荒漠起初打算取景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布罗肯希尔,那里的干旱持续了整整十年。就在准备开机的当口,突降暴雨,曾经干旱的土地上野花盛开,破坏了整个荒遗之地的氛围。
用心良苦地让布罗肯希尔成为取景之地的地方政府给气坏了。制作组只得将取景地移至另外一处干旱之地,纳米比亚。
而当他们抵达当地时,史无前例的暴雨迎接了他们的到来——那种在纳米比亚一世纪都见不到一次的暴雨。
02. 摇滚战士与喷火电吉他
[疯狂的麦克斯]系列的魅力很大程度要归功于反派阵容的天马行空,这一切设计都是为了让乔治·米勒对于这个后末日世界疯癫的构思显得更加丰满。米勒给予创作者们完全自由的想象空间,只要角色或者元素拥有与这个科幻世界相关的背景故事,他们可以想加什么就加什么。
其中一个疯狂的角色,摇滚战士,站在一辆由喇叭与音箱堆砌而成的卡车上,上面还附着几个传统日本太鼓。摇滚战士使用电吉他即兴弹奏能量乐节,能够生成可投掷的火焰。
据米勒所说,摇滚战士是住在山洞中的末日幸存者,他会在有限的自由时间里鼓捣吉他。永生之王找到他时,就“重新征召”摇滚战士入伍参战。
而且,乔治·米勒真的为电影制作了一把完全可以使用、可以投掷火焰的电吉他。尽管这把会喷火的斧子极可能成为全球热门周边,但还没听说要量产的消息。
01. [狂暴之路]激怒厌女主义者,对女性产生暴力威胁
[狂暴之路]的剧本设定了一个简单却有力的背景前提,将剧情与全世界的女权主义事业相联系,着重点在女性对身体的支配权,尤其是生育权。再加上查理兹塞隆所扮演的弗瑞奥萨支配着整部电影的剧情,驱使那些不安的厌女主义者发表了他们可悲的声明:
“拒绝观看这部电影,将这一信念传递给你身边的男人……因为如果他们窘迫地看了电影,而[狂暴之路]造成了轰动,那么你、我以及地球上其他男人(和真正的女人)将再也看不到一部真正的动作片,一部不包含该死的政治说教或女性主义、社会正义、共产主义的动作片。
厌女主义者似乎对米勒让伊芙·恩斯勒(《阴道独白》导演)组织女性演职人员交流会感到很不满。伊芙为女性演职人员展示了“全世界都存在针对女性的暴力行为这个视角,尤其在战争地区,”以便为更写实的表演做准备。
在《名利场》的访谈中,乔治·米勒说,“我从一个非常男权主义的人变成了一个女权主义者,因为身边尽是些出色的女性,不变都难。”
可悲的是,极度不安、仇恨满满的厌女主义者一如即往地利用互联网进行口水大战,与这部电影相关的网络大战已经导致针对女性的暴力威胁出现,这是疯狂花絮中最荒唐的一个。
感谢 EC 翻译,Via:TheRichest。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