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蝉创意
昨天蝉主看了综艺《青春有你》(《偶像练习生》第二季),堪称大型撞脸灾难现场:从A班到F班,几十个皮肤白皙、妆容精致的少年傻傻分不清楚。
他们几乎都顶着统一的韩式刘海,穿着制服或马卡龙色卫衣,唱着并不能被称为“音乐”的曲子,跳着软绵绵的舞步...你能想象“100个蔡徐坤”同时尬舞吗?
甚至每次微笑,每个眨眼都要通过练习的方式呈现,制作人为他们的表现一一打分。
节目里有个设定是,进入“大厂”开始封闭训练,选手们会被没收手机,难得有一次机会跟家人通话倾诉训练的不易,打电话时很多选手哭了;比赛进行到高潮时刻,晋升啦,PK啦,淘汰啦,一言不合又哭了,而且哭倒一片...
看到这儿,跟蝉主一起看电视的朋友忍不住吐槽:他们到底谁是谁?为什么妆比我们女人还浓?中国男孩到底怎么了,为什么越来越娘?
鲜肉脸与时代审美
以上灵魂拷问,你应该也问过自己很多次。鲜肉脸审美由来已久,人们喜欢满满的胶原蛋白,喜欢浑然天成的少年感,喜欢干净的笑容和眼睛,喜欢踩着单车疾驰时飘扬的白衬衫,随风带来一阵洗衣服清香,这是很多人对“少年”和“初恋”的美好幻想。
其实我们曾经有很多选择,比如浪荡不羁、迷人得无可救药的张国荣:
《英雄本色》(1986)
“爱吃过期凤梨罐头的”金城武:
《重庆森林》(1994)
玉面小生古天乐:
古天乐,《神雕侠侣》(1995)
“美少年之恋”的冯德伦、吴彦祖:
《美少年之恋》(1998)
当然少不了歪着嘴邪魅一笑,就在你心里狂撒一把跳跳糖的陈冠希:
《无间道》(2002)
比起香港鲜肉的英气、骚气,在宝岛台湾,受日本流行文化影响,鲜肉们更像是从漫画里走出来的样子。这个外冷内热、骚断腿的言承旭,我想要承包:
《流星花园》(2001)
跟他同个剧组,长发飘飘、笑容治愈的仔仔:
《流星花园》(2001)
“我就是要追你啊”,“游泳队,吉他社”的陈柏霖:
《蓝色大门》(2002)
《艋舺》里荷尔蒙爆棚的阮经天、凤小岳:
《艋舺》(2010)
你们的老公彭于晏:
《邪不压正》(2018)
内地“老鲜肉”,胡歌第一名,不接受反驳:
《仙剑》(2005)
演技越来越好的井柏然:
《后来的我们》(2018)
文艺、温柔、霸道、乖张,有的英气逼人,有的痞气十足。在此之前,鲜肉脸审美下的他们,每个都有血有肉,兼备代表作与辨识度。
在此之后,大浪淘沙,鲜肉们换了又换,追星女孩的爱豆们终于变成了wuli凡凡、晗晗、坤坤:
批量生产的漂亮公仔,是讨好女性审美的时代产物
需求决定市场,中国男孩越来越娘是因为男性也在被物化:他们被教唆打扮得乖巧讨喜,行为举止彬彬有礼,从来没有叛逆一面,被引导怎么表现能捕获“妈妈粉”、“女友粉”的芳心。
一个个瓷娃娃般奶声奶气的少年,就像玩具工厂里被批量生产的漂亮公仔,是讨好女性审美的时代产物。流水作业,精致打包,谁都能卖个好价钱。
对中国娱乐产业“韩国化”,社会各界有不同声音。大多数人跟当年我们舔屏的美少年彦祖一样,感到困惑和不解。
2016年吴彦祖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说:“很多人会变成韩星的样子,就是头发要奇怪、化妆啊,男人不像男人啊那种感觉,这我不是特别明白。”
他认为年轻人为追赶潮流刻意模仿韩国明星的穿着打扮,为追求韩星脸去整容,其实得不偿失。
在社会学家李银河眼中,她觉得:“鲜肉”、“腊肉”,其实是女性在通过冠名彰显地位与话语权。
她说:“以前都是女人作为被观赏的对象,而'小鲜肉'体现了男人也可以作为观赏对象,这是很大的进步。”
在所有声音中,争议最大的,当属编剧汪海林。汪海林是谁?他是《铁齿铜牙纪晓岚》的编剧,这位大哥曾对“小鲜肉”疯狂开炮:说鲜肉当道的审美是全民娈童的倾向。
他说:“会对国家审美造成安全威胁,他们可以存在,多元化,但不能给他们奖,不能鼓励年轻人往这个方向走,他们是原来的审美的补充。”
作为创作者,汪海林提出“重塑中国荧屏男性形象”的刚需,这有赖于创作者去创作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作品。
他说:“太长时间,中国的荧屏形象被一些窝囊废、小气鬼、大傻X占据着,我们的观众也很失望。”
这番言论一时激起千层浪,有人抨击他把“小鲜肉”比作“富婆找鸭”、“全民娈童”,上升到“威胁国家审美安全”的级别,太偏激;也有人说他“话糙理不糙”。
蝉主觉得,这位老哥的话明显是来自直男的批判,跟骂蔡徐坤“娘炮误国”的人不谋而合。
他其实想讲“消费主义之下,男性也逐步沦为变成取悦女性审美的工具”;后半段也算中肯,危机确实存在,创作者身上的确该有使命感,去重塑中国荧屏的男性形象。
最后一种略显中立、冷静审视的声音,来自胡海泉,他说:“互联网时代的确会有很多神话和神曲,但需要时间沉淀再去分析。”
审美不是千篇一律,但也该找回该有的荷尔蒙
长久以来,传统男性伴随着男权色彩、男权主义,对女性造成一种压迫。高颜值,性格温顺、贴心的的“小鲜肉”完美符合女性的审美标准与情感诉求。
在追求男女平权的社会意识觉醒下,她们更青睐地位平等的、无攻击性的“小鲜肉”。
如果说“小鲜肉”是一种女性对男性的消费,那女性能够消费男性,不是因为女性意识觉醒,只是因为女性渐渐开始在商业屠宰场里崛起而已。
在担任《中国好声音》导师时,谢霆锋说:“其实说实话我都有点厌倦现在非常流行的韩风,我觉得男生也该找回,男生该有的荷尔蒙。”
审美从来就不是千篇一律,每个人都有权打扮成自己愿意的样子,每个人对社会无害的嗜好都该被支持。缺少的从来都不是千篇一律的皮相之美,而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作品。
没人瞧不起美妆男孩,但一味谋求利益、量产鲜肉的造星工厂实在可怕。
“鲜肉脸”审美的时代变迁趋于女性化、低龄化、同质化,甚至达到量产规模;单纯无知的少年们追求梦想,经纪公司追名逐利,颜值即正义,风口当前,谁也说不准,谁又会是下一个蔡徐坤。
【未经许可 | 禁止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