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筒辉
文 | 有故事的店
1996年,辉叔正式进入烧烤界
无招牌,无档口
靠一把红色吹风机行走街头巷尾
从「辉记」到「发廊烧烤」
再到人生一串中的「风筒辉」
他的烧烤版图
早已遍布老广们的胃
广州的深夜
就是风筒辉的烧烤主场
......
对于一年之中有六个月都处于盛夏的老广们来说,续命神器里烧烤应该占有一席之位。
在30℃的夏夜里,穿着背心,脚踩人字拖,叫上好友来到家楼下烧烤摊。大风扇在旁边哗哗作响,拿上一瓶冰镇啤酒。在嬉笑怒骂中,享受一份真实的快乐。
都说中国人的深夜食堂,讲究的是烟火气。而风筒辉的档口,每到深夜确实弥漫一股散不去的「烟火气,」仔细闻闻,似乎还有蒜蓉生蚝,烧排骨的味道。事实上,屋里的抽烟机坏了,店里客人没少抱怨这股烟火气。
「风筒辉」本名黄耀辉,因为手拿一把红色风筒,街坊们更喜欢叫这个接地气的别名。在烧烤江湖里,真正地高手都是拥有名号的。
从1996年开始在做走鬼式烧烤档,至今23年,当年客人口中的辉记早已成为广州烧烤界的传奇人物「风筒辉」。
2018年,因为这把风筒,他被「人生一串」导演相中,以广式烧烤的代表人物被写入全国吃货的清单里。慕名而来的粉丝越来越多,光是风筒辉手机里的微信好友就将近满员。但至于哪一个人,他就不太分的清楚了。
「人生一串」是风筒辉人生的一次转折点。早年他从家门口的街口处做起,到现在辗转拥有自己的两家小档口。风筒辉以一年平均搬一次的速度,把自己的烧烤版图扩大至整个广州城的胃。
在用风筒前,辉叔烧烤全凭一把蒲扇。后来与别人合作开档在一家发廊后的空地上,才偶然发现风筒可以助燃木炭,更好地把握烧烤的火候。于是,这只当年随手一拿的红色风筒,成了名副其实的网红物品。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
是一顿烧烤不能解决的
如果有就两顿」
——灵魂舞者尼古拉斯赵四
在烧烤这件事上,新鲜是广州的城市符号,对比北方烧烤的重口,四川烧烤的火辣。地道的广式烧烤推崇原汁原味。对比烧烤餐桌上的王者「肉」,生猛地活烤海鲜似乎更符合老广们的胃。
生蚝味道鲜美,贝类肉质细嫩。趁海鲜们在烧烤架上火星四溅,在开壳的瞬间撒上秘制蒜蓉。以最快的速度上给客人,在最饱满多汁的时候落下肚,这是对一个海鲜最基本的尊重。
在风筒辉的烧烤规则里,食物一定要从完全新鲜到慢慢烤熟。这个过程一般需要半个小时左右,没有耐心等待地客人他直言并不欢迎。别人有别人的做法,他有自己的做法,愿意等待美味的人都是幸运儿。
为了保证食材的新鲜,每天凌晨2点收档后或者夜晚开档前,风筒辉都会骑着一辆电单车来来回回跑去市场拿货。而应季的海鲜,一般不出现在菜单里,只有问服务员才能点到隐藏的食材。
因为年轻时曾在烧腊店学习过,风筒辉对经典烧烤肉类的处理是甜而焦香的,颇有广式烧腊的风味。烤鸡翅、烧大肠,都是风筒辉的绝活。而酱料,也是他秘密调制不外传的。
早年因为与人合作档口烧烤,风筒辉常常有寄人篱下的感觉。两个月前,他终于有了一个印着他漫画形象、写着他名字的烧烤档。
店里的烧烤师傅是跟了他几年的小弟,现在大多数时候他都坐在一旁拿着一杯啤酒,静默着不说话。每天昼伏夜出,在没人的时候他都躲在一个角落打盹。遇到熟客,也经不住的跑过去与他们喝几杯。
风筒辉爱喝酒,早年生性叛逆。做烧烤不过是抱着「搵一口食」的想法,父亲逝世时,他一事无成。后来母亲走时,报纸上刊登了他的故事,才算真正地给了老人一点安慰。
醒悟过来时,早已于事无补。父母亲成了他一世的遗憾,好在也因为做烧烤,他认识了妻子,还有了一个女儿。
不管做任何采访,只要说到亲人,风筒辉往往会止不住落泪。不管是对父母还是妻女,他都因为年轻时的意气用事心存愧疚。
早年不懂事时,他曾与1000万擦肩而过。到现在,那7个数字他都倒背如流。他经常说:这是好事,如果拥有了这笔钱,我可能因为好赌和喝酒,现在睡在了天桥底。
也许夜半醒来时,也有幻想过另外一种生活。但身边真实存在着无限理解自己的妻子和懂事的女儿,让他在将近40岁时才明白家庭的重要性。
正是因为对烧烤用了心,别人才会因为「风筒辉」三个字对他竖起大拇指。也许烧烤宵夜的本质,就是在酸甜苦辣鲜中体会人间百味。不管对吃烧烤的人来说,还是对烧烤的人来说。
备注:如果你非常不开心,请点上一份蒜蓉生蚝、秋刀鱼、烤海虾、烤青螺、北极贝、鲜鱿鱼、烧肠头、猪皮、金针菇、韭菜、锡纸娃娃菜、烤鸡爪、鸡翅、掌中宝、鸡肾、牛肉粒、牛板筋
··········END··········
本期故事制作团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