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牧森
今年3月底,随着有“亚洲股神”之称的恒基地产主席李兆基宣布准备退休,香港赫赫有名的四大豪门(郑裕彤家族、郭得胜家族、李嘉诚家族、李兆基家族)已全面进入二代乃至三代接班的新纪元,香港富豪“四大天王”时代即将正式落幕。
作为历经香港几轮经济周期依然屹立不倒,资产不断增长的代表,四大家族可谓占据了香港商界的半壁江山。而作为四大家族的创始人,郑裕彤、郭得胜、李嘉诚和李兆基不仅是时代的缩影,叱咤风云的故事为人津津乐道,他们的财富传承与事业接班,也一直都是华人世界关注的焦点。那么在这方面,四大家族各自有着怎样的传承路径,又给众多高净值、超高净值人士带来哪些启示呢?
郑裕彤家族:率先传承至第三代,2000亿财富“软着陆”
郑裕彤家族的商业版图涉及地产、珠宝、零售、能源、通讯、金融等多个领域,其中以新世界系和周大福为两大旗舰,相关上市公司总市值超过2000亿港元。在香港四大家族中,郑家是目前唯一完成第三代接棒的家族,而这也离不开郑裕彤生前对家族接班计划的周密布局。
作为传统意义上的“嫡孙”,郑裕彤长孙郑志刚自出生起就被家族寄予厚望,从小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独立沉稳到14岁那年独自一人赴美求学。
从哈佛毕业后,郑志刚辗转于华尔街、日本和中国香港,全面接触资本运作、风险投资、企业管理等实操内容。郑裕彤对他的学习和成长给予了最大支持,即便在新世界因陷入低谷被剔出恒生指数那段长达两年的艰难时期,郑家也并未“召回”郑志刚,以便让他积累更多的实战经验。直到新世界百货筹备IPO,郑志刚主动回归家族并主导上市事宜,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此后,郑志刚以一系列干脆漂亮的商业运作得到了家族的认可,由此成为周大福和新世界系的核心高管,也成为郑裕彤眼中家族第三代掌门的不二人选。
除了对孙辈的悉心栽培,郑裕彤还提前规划好了资产分配事宜。多年前,周大福89.34%股权的即由周大福控股公司直接持有,而周大福控股的大股东则是周大福资本,持股74.1%。通过离岸公司Cheng Yu Tung Family Holding和Cheng Yu Tung Family Holding II,郑裕彤家族合计持有周大福资本95.65%股权。在离岸家族信托的背景下,外界对于郑家在这两家离岸公司的股权分布无从得知。但可以预计的是,早在这次布局中,郑裕彤已将家族成员的权益安排清楚。
2015年年底,郑裕彤又将私人持有的包括佐丹奴在内的6家上市公司股份全数转予郑裕彤家族基金及周大福资本,金额近38亿港元,同时主导了新世界中国以210亿港元完成私有化并撤销上市地位,为未来拆分上市铺路。此外,郑家大举清空内地房地产项目,将旗下新世界发展、新世界中国及周大福持有的9个项目抛售给恒大地产,套现人民币339亿元。
郑裕彤去世后,长子郑家纯接掌新世界集团,嫡孙郑志刚接掌新世界发展,孙儿郑志明接掌新世界创建,孙女郑志雯接掌新世界酒店业务。2017年3月,郑家纯由于身体原因“传位”于郑志刚,郑志刚在成为新世界新一代掌舵人的同时,也成为家族新掌门。至此,郑裕彤留下的资产超2000亿港元的商业王国被平稳交接到第三代手中。
李嘉诚家族:万亿“帝国”归长子,次子获巨量现金
去年5月10日,李嘉诚辞任亲手创立的长和及长实主席,由长子李泽巨接任,次子李泽楷将获资金支持发展个人事业。将天量级规模的商业帝国交给长子管理,同时又能“安抚”好次子,一系列审慎安排背后,体现出李嘉诚在家族传承上的“平衡”之道。
在李嘉诚眼中,李泽巨完全符合“好儿子”的标准。他沉稳低调,听从父亲安排,做事认真,熟悉公司业务,心思细密,财政保守,和同事关系良好,其接班对舆情、集团士气和资本市场都不会产生大的影响。次子李泽楷则是完全不同的风格。他继承了父亲的商业嗅觉,但在投资操作上不似父亲一般稳健,且颇桀骜不驯,很早离开长和系单飞,令李嘉诚非常头疼。
交班的良苦用心和规划都有了,如何顺利落地,避免出现兄弟反目争产?秘籍就是家族信托。据公开资料,李嘉诚至少设立了4支全权信托(DT1、DT2、DT3、DT4)持有旗下公司股份,并分别指定了受益人。这4支信托分别有受托人(TDT1、TDT2、TDT3、TDT4),4位受托人分为两组,分别持有房产信托UT1、UT3的若干物业,但不持股及享有权益。而UT1、UT3的受托人(TUT1及TUT3)则分别持有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的股份并履行权责。
同时,作为受托人——TUT1、TDT1与TDT2,其全部已发行股本由李嘉诚家族信托基金(Unity Holdco)拥有,而李家设立的另一只信托Castle Holdco则拥有TUT3、TDT3与TDT4的全部已发行股本。把庞大的资产注入不同信托就好比把所有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一旦家族控股企业间发生股权转让,或者某一类资产发生风险,由于家族信托对财富的保护和隔离作用,能够保证长和系总体上的“不差钱”。通过这些复杂的信托体系,李氏家族实现了对长和系的绝对控制权。
不止如此,李嘉诚还设计了权益类和财产类信托,把两个儿子指定为不同的受益人,既为长子的顺利接班提前布好局,也能以“坐等分红”的方式给予次子不菲的真金白银,防止因内斗导致家族财富缩水。更重要的是,李嘉诚设立的家族信托受益人仅限于家族子孙,且是不可撤销的,将发生信托终止的可能性降至最低,确保家族财富得以代代相传。
2015年,为了给家族资产再加一道“防火墙”,李家不惜降低30%的持股换取长实及和黄重组,注册地由香港转为法律灵活性更强的开曼群岛,使得长和系资产有了更多的保障和缓冲,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资本腾挪,令家族信托保护下的财富有如穿了“金钟罩”。
李兆基家族:一碗水端平,两子或“均分”5000亿资产
与90岁宣布退休的李嘉诚相比,刚刚宣布考虑交棒的91岁的李兆基更显“超长待机”。目前,李兆基家族业务横跨地产、能源、酒店、交通及零售等,旗下恒地系上市公司总市值超过5100亿港元。
关于家族接班问题,李兆基早在30多年前已开始部署,长子李家杰、次子李家诚相继于1985年和1993年加入恒地,协助打理集团事务。2011年,当被媒体问及将交棒给谁时,李兆基表示,李家杰主要负责恒地集团内地地产业务,李家诚则主要负责恒地香港方面的生意。他同时强调,恒地将逐渐提高大陆业务比例至与香港相仿,暗示在家族资产的分配上对两子一碗水端平。
随后,李兆基逐步开启了接班前的“热身”。2011年9月至10月,李兆基辞任旗下33家香港附属公司的董事职位,并将其中的大多数附属公司交由次子李家诚续任董事;2014年6月,李兆基宣布辞任美丽华酒店主席一职,由李家诚任主席兼行政总裁;2015年7月,李兆基退任旗下子公司恒基兆业发展主席,由李家诚接班。
而在今年3月20日,李兆基在宣布考虑退休的同时,表示将向董事局建议由李家杰及李家诚两位出任联席主席及总经理,有关其决定及日后安排将于本年5月28日股东周年大会当日通知各位股东。李兆基退任后,按最新公布,中华煤气及恒地将由李兆基长子李家杰及次子李家诚任联席主席。李家诚同时为恒发及美丽华酒店主席,李家杰则为恒发副主席。
不同于郑裕彤、李嘉诚通过“长幼有序”及“对比法”的方式,为家族挑选出唯一接班人,李兆基一直以来似乎都在为打造家族共同接班人而做着铺垫,这从他多次在公开场合称赞两个儿子“务实低调,表现都是100分”中同样有所体现。
这也给公众留下了悬念:执掌体量巨大的恒地系的新掌门,究竟会是兄弟中的一人,还是如“四叔”所说,由兄弟联席管理?谜底唯有等到5月28日揭晓。
郭得胜家族:兄弟阋墙引发“分家”大战
有别于前面的三大家族,郭得胜家族的传承之路最为曲折。
郭炳湘(中)与郭炳江(右)、郭炳联(左)
郭得胜家族的业务横跨地产、保险、电讯和公共运输等领域,其中仅仅是香港最大地产发展商之一的新鸿基地产,市值已近4000亿港元,是香港土地储备最多的公司之一。
1990年10月,郭得胜去世。长子郭炳湘出任集团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次子郭炳江和三子郭炳联则出任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两年后,新鸿基地产市值超越李嘉诚的长江实业地产,成为香港市值最大的地产公司,一度被外界解读为郭氏兄弟顺利接班。
然而,看似稳定牢固的家族关系在2008年突现裂痕。当年2月,郭炳湘被意外暂停履行集团主席及行政总裁职务,随后郭炳湘将两位弟弟告上法庭,但最终诉讼遭驳回,郭炳湘被免去一系列职务,集团事务由其母邝肖卿及两位弟弟主持,其后两位弟弟共同担任联席主席。
2014年,郭氏家族宣布,已就处理家族权益一事达成共识,郭炳湘及其家人,与两位弟弟及家人获得相同数量的新鸿基地产股权,郭炳湘同时辞任新地非执行董事一职。随着郭氏兄弟正式分家,曾经力压港岛财富圈的郭氏家族的辉煌时代成为“昨日事”。
尽管单飞的郭炳湘另起炉灶成立帝国集团,通过不断努力使个人财富达到532亿港元,但一个无法忽略的事实是,当年三兄弟自揭家丑行为的行为令家族蒙羞,在这场家族内斗中,并不存在真正的赢家。
接班启示录:想顺利传承?没那么简单
从香港四大家族的接班故事中可以发现一个相同点,那就是:成功的家族传承都基于提前布局,不把问题留到身后。对于希望打造百年老店的家族企业来说,尽早制定继任规划至关重要。而在这方面,内地家族企业表现得相对保守。
《普华永道2018全球家族企业调研》显示,2018年,仅有21%的内地家族企业表示有制定继任计划,这一比例远低于香港(43%)和全球平均值(49%)。与此同时,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是,这些不太倾向于制定接班人计划的内地家族企业主,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保护家族资产,并使其顺利传承。
传承的高需求和提前布局的低占比,形成了强烈反差。“未来十年,所有高净值人士或多或少都要开始思考家族传承的问题。”对于家族传承的趋势,宜信公司创始人、CEO唐宁给出这样的预判。宜信财富预计,2019年,统筹规划将成为中国高净值人士资产配置的主流趋势,这也将对提供家族传承服务的专业性机构提出更高的要求。
特别是随着新经济、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层出不穷的新模式和新科技的冲击下,家族传承更是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如何拥抱新趋势,在不确定的世界中找到传承的正确“姿势”?
来源:宜信财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