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这片一出,再无「禁片」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这片一出,再无「禁片」

这片子,料太猛,燃点太低,引线又太多。

文|电影头条

一路火花带闪电的《好莱坞往事》

了。

尽管是在远隔重洋的戛纳首映。

尽管亮相之前,条姐已经把期待值拉到最高。

还是没想到,它能炸成这样。

烂番茄新鲜度95%、MTC综评89分,大大的“必看”已经加盖、IMDB评分直接飙到9.8。

说实在的,这盛况是有日子没见到过了。

也没办法。

这片子,料太猛,燃点太低,引线又太多。

这是小李子在15年拿了奥斯卡影帝(《荒野猎人》)之后主演的第一部电影;

这是小李子和“小丑女”玛格特·罗比继13年《华尔街之狼》以后的第一次合作;

这也是小李子和皮特继15年《选角风云》后的第一次合作。

更别提,谁是它的导演。

单从存在感来看,条姐觉得导演可以分两种。

一种,什么时候走到电影院里,都能看到他们的电影。

另一种,昏天黑地找上半天,你也不见得能看全他们的几部电影。

可越难找,越诱人,越像猫挠掌心的痒痒。

老痞子昆汀绝对是“另一种”。

出道32年,正经就拍了8部电影,平均4年一部。

就这,当年《八恶人》剧本泄露,还气得他差点把自己的第8部电影给毙了。

暴力、破碎、天马行空。

不可预测,是昆汀电影唯一可以预测的东西。

而这一次,他回来了。

带着熟悉的荷尔蒙、感官刺激——

还有我们不熟悉的,几许温柔??

昆汀说,这是属于他自己的《罗马》。

像是在流血漂橹中浮起的一块刻着铭文的金牌。

从血污中捞起来,抓紧了,别眨眼。

它会带你回到那段残破的、疑惑的、恣意的:

《好莱坞往事》。

01

熟悉的昆汀,什么样?

先单点透视,再凿壁偷光。

这次也不例外。

只不过这回,“点”选得不小。

正是当年轰动全世界的一场血案。

1969年8月9日清晨,一位清洁工照例走入好莱坞比弗利山庄-茨埃罗大道10050号的豪宅内打扫卫生。

可眼前的一幕,成了她一辈子的噩梦:

屋子里面的四具尸体七零八落地倒在血泊当中,死状极其凄惨。

女星莎朗·塔特身中16刀,腹中8个月的胎儿被剖出体外。更可怕的。

凶手犯下滔天罪行之后,居然还优哉游哉地鲜血在墙上门上涂满大字:

“猪!”

“死得像猪猡一样。”

这场面,吓得第一个到达现场的警察都乱了阵脚。

以至于,在不经意间破坏了现场的一个关键指纹。

整个案件,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案发现场照)

在断案过程中,另一位名人也受到了质疑。

那就是我们的华人之光,李小龙。

后来红及世界的李小龙,那时在好莱坞混得并不如意,常担任一些武打戏的动作指导。

案发前不久,他正好是莎朗·塔特的私人武术教练。

在案发现场,又恰好发现了一副类似于他佩戴款式的墨镜。

而凭借他的战斗力,放倒一屋子的人似乎也不是什么难事。

好在。

案件侦破的还算迅速。

因为凶手本人,完全没有低调行事、躲避追捕的觉悟。

依旧张狂地横行街头,甚至又复制了一场屠杀。

这个令人发指的凶手,名叫查尔斯·曼森。

曼森的智商超过120。

扭曲的童年记忆,让他形成了唯恐天下不乱的反社会人格。

他从披头士的音乐里吸收了黑暗的灵感,开始蛊惑起迷茫的年轻人。

最有力的武器有三个:

慷慨激昂的布道、刺耳的死亡摇滚乐、以及大量的致幻剂。

慢慢地,他的身边聚拢起一批“教众”,大多是女孩。

曼森利用这些女孩,帮他贩毒,帮他卖淫,甚至帮他杀人。

他们这群人,被称作“曼森家族”。

而那天他给出的指令,正是杀光那间屋子里的所有人。

被捕入狱后,记者问他,你到底是谁。

在一系列夸张的面部表情变化后,他轻轻地说。

我谁也不是。

我是一个流浪者,一个炸弹人。我是一辆货车,也是一壶酒。如果你离我太近,我就是一把剃刀。

一瞬间,你也分不清他是在表演,还是一个真正的恶魔。

他曾被法官愤怒地判处死刑,但第二年,死刑被废除。

于是,他被改判终生监禁。

可在服刑的40年里,他的影响力还是超乎想象。

他把额头上的十字印记改成纳粹标志,立刻就有无数叛逆的青少年来模仿。

甚至在2013年底,一位26岁的女性还和80岁的曼森在狱中结为夫妻。

玛丽莲·曼森,枪炮玫瑰受过他的启发;

《南方公园》玩过他的梗。

他本人,就成为了流行文化的一个暗角。

他被《滚石》杂志评为全世界最危险的人。

他一手挑破了那个时代的脓疮和幻梦,又留下了巨大的空洞。

遗骸,还静静地躺在受害人挚爱的心里。

这又是一个名垂历史的名字——

罗曼·波兰斯基。

02

要把影史上各位大导们的身世拿出来看,条姐真的相信没几位会比波兰斯基还惨。

出生在法国,为躲避战乱回到老家波兰。

结果二战爆发,正赶上德国大规模的种族屠杀。

一家东躲西藏,要靠年幼的他出门替家人偷取食物。

他小心翼翼地在纳粹军人之间周旋,结果还是暴露了行踪。

全家人被抓进集中营,母亲更是被毒气残忍“处决”。

这样的创痛,一生都纠结在他的灵魂里,不得散去。

当年《辛德勒名单》的制片人斯皮尔伯格找到他,让他拍。

他说不,这些就是我的童年,我还没有做好准备把它拍成电影。

找了一大圈没人敢拍的老斯,终于自己拿起了导筒。

回到他自己的作品,更是如此。

扭曲、黑色、惊悚。

《水中刀》是他的成名之作。

对头律师直接评价他的风格——

“邪恶和天真两种截然不同的气质,在水上相遇。”

他一直是好莱坞时代浪潮底下的那块石头。

坚定,又坚硬。

直到他拍摄《天师捉妖》认识了那个女孩,莎朗·塔特。

他嘴上很倔。

一个劲儿地说,《天师捉妖》是他拍过最烂的电影。

因为,他太快乐了。

快乐到牵着这位“华盛顿小姐”的手,走进婚姻殿堂。

倔强下面,是对幸福的飘忽和恐惧。

恐惧,害怕失去。

终于,他还是失去了。

还是以他电影中都未曾设想过的恐怖方式失去的。

时至今日,人们都不理解“曼森家族”的动机到底是什么。

有人说,是因为波兰斯基的那部《魔鬼圣婴》嘲讽邪教的嘴脸,践踏了他们的尊严。

有人说,是因为曼森本人一直想掀起种族战争,于是就先对准精英阶层下手。

有人说,是因为曼森曾被音乐人特里·梅尔切屡次拒绝,恼羞成怒,伺机报复,结果误杀了新搬进来的波兰斯基一家。

有人说,是因为他在这里问路被拒,纯粹就是为了发泄。

归根究底,恶魔作恶,只是为了恶本身。

恶是阴霾,是污染。

一旦流毒,就很难消除。

甚至连这起案件里的被害人波兰斯基,也在今后的岁月里陷入性侵未成年少女的丑闻。

天空,好像很难晴朗了。

03

“往事”说过了,再说回《好莱坞往事》。

这部片子聚焦3个时间点:

1969年2月8日,2月9日。

以及凶案发生的8月8日。

这是个复杂的时间点。

60年代的混乱仍在延续。

《复联4》里斯坦·李彩蛋的那一句“make love,not war!”仍然响亮——

婴儿潮的人口激增,战争谎言的溃败。

年轻人不知道该去相信谁,只能把自己放逐到派对、性、摇滚、尖锐的民权运动中去。

这或许是昆汀擅长的。

但这一次,不是他属意的。

仔细看看剧照——

发现没?

这种伍迪·艾伦式的高饱和色调,对昆汀的电影来讲,基本是第一次。

精致的影棚,复古的敞篷。

一个过气演员和他的特技替身,在好莱坞闯荡。

他要还原的,是大片场崩解前最后的辉煌,是在被电视工业吞噬前的黄昏。

选在69年,是想给60年代的童话一个结尾。

片名《好莱坞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Hollywood),既是对意式西部片大师赛尔乔·莱昂内的致敬,又带着传说故事的美好和距离。

这才是昆汀关于60年代的私人回忆。

这才是他送给所有影迷的情书。

你可能会纳闷。

这样镶着金边的回忆,为什么要选耸人听闻的“曼森杀妻案”做背景?

他自己说:

与其这样问,我更想让观众看完片子以后感慨——这个人渣是怎么完美融入进所有的情节当中的?

这就好像我们找到了一个完美的身体,然后往里面注入了死亡的病毒。

近乎圣洁的记忆,近乎暴虐的罪行。

矛盾,在它们相遇的那一刻起已经形成风暴。

这或许,也只能是昆汀。

老痞子这辈子立下过不少flag。

其中最大的一个,就是“一生只拍10部片”。

10部之后,金盆洗手。

《好莱坞往事》过后,竖起计数的手指头只剩一根。

而那一根“手指头”,似乎也有了着落。

好像,还是和《星际迷航》有关。

所以,敢夹带那么多私货的,这可能是最后一部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

《好莱坞往事》才那么过瘾。

你看到《金刚不坏》里,美国甜心和帅大叔的暧昧对话又在车里弥漫。

你看到《无耻混蛋》里面,机枪轰碎希特勒脸孔的硝烟再度燃起。

你看到《被解救的姜戈》里黑人拔枪横扫农场主的画面,又在西部片场里闪现。

你看到《八恶人》里,行云流水又神经紧绷的那段小屋中的对话,愣是被玩成了笑点。

所以,你也不必太过感伤。

就连波兰斯基老爷子本人,都放下心理包袱,来客串了一把。

据说戏份不多,但足够有意思。

更别说昆汀本人,像信戳一样盖在信封上的那句自我评价——

这是我拍过最接近《低俗小说》的一部电影。

得,就冲这一句话。

又会有多少人,激动地半夜睡不着觉。

你看看。

同样是拍历史,同样是拍往事。

怎么有的人拍出来的东西,你看完跪在地上,什么也说不出来。

只剩下两个字——

牛B!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这片一出,再无「禁片」

这片子,料太猛,燃点太低,引线又太多。

文|电影头条

一路火花带闪电的《好莱坞往事》

了。

尽管是在远隔重洋的戛纳首映。

尽管亮相之前,条姐已经把期待值拉到最高。

还是没想到,它能炸成这样。

烂番茄新鲜度95%、MTC综评89分,大大的“必看”已经加盖、IMDB评分直接飙到9.8。

说实在的,这盛况是有日子没见到过了。

也没办法。

这片子,料太猛,燃点太低,引线又太多。

这是小李子在15年拿了奥斯卡影帝(《荒野猎人》)之后主演的第一部电影;

这是小李子和“小丑女”玛格特·罗比继13年《华尔街之狼》以后的第一次合作;

这也是小李子和皮特继15年《选角风云》后的第一次合作。

更别提,谁是它的导演。

单从存在感来看,条姐觉得导演可以分两种。

一种,什么时候走到电影院里,都能看到他们的电影。

另一种,昏天黑地找上半天,你也不见得能看全他们的几部电影。

可越难找,越诱人,越像猫挠掌心的痒痒。

老痞子昆汀绝对是“另一种”。

出道32年,正经就拍了8部电影,平均4年一部。

就这,当年《八恶人》剧本泄露,还气得他差点把自己的第8部电影给毙了。

暴力、破碎、天马行空。

不可预测,是昆汀电影唯一可以预测的东西。

而这一次,他回来了。

带着熟悉的荷尔蒙、感官刺激——

还有我们不熟悉的,几许温柔??

昆汀说,这是属于他自己的《罗马》。

像是在流血漂橹中浮起的一块刻着铭文的金牌。

从血污中捞起来,抓紧了,别眨眼。

它会带你回到那段残破的、疑惑的、恣意的:

《好莱坞往事》。

01

熟悉的昆汀,什么样?

先单点透视,再凿壁偷光。

这次也不例外。

只不过这回,“点”选得不小。

正是当年轰动全世界的一场血案。

1969年8月9日清晨,一位清洁工照例走入好莱坞比弗利山庄-茨埃罗大道10050号的豪宅内打扫卫生。

可眼前的一幕,成了她一辈子的噩梦:

屋子里面的四具尸体七零八落地倒在血泊当中,死状极其凄惨。

女星莎朗·塔特身中16刀,腹中8个月的胎儿被剖出体外。更可怕的。

凶手犯下滔天罪行之后,居然还优哉游哉地鲜血在墙上门上涂满大字:

“猪!”

“死得像猪猡一样。”

这场面,吓得第一个到达现场的警察都乱了阵脚。

以至于,在不经意间破坏了现场的一个关键指纹。

整个案件,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案发现场照)

在断案过程中,另一位名人也受到了质疑。

那就是我们的华人之光,李小龙。

后来红及世界的李小龙,那时在好莱坞混得并不如意,常担任一些武打戏的动作指导。

案发前不久,他正好是莎朗·塔特的私人武术教练。

在案发现场,又恰好发现了一副类似于他佩戴款式的墨镜。

而凭借他的战斗力,放倒一屋子的人似乎也不是什么难事。

好在。

案件侦破的还算迅速。

因为凶手本人,完全没有低调行事、躲避追捕的觉悟。

依旧张狂地横行街头,甚至又复制了一场屠杀。

这个令人发指的凶手,名叫查尔斯·曼森。

曼森的智商超过120。

扭曲的童年记忆,让他形成了唯恐天下不乱的反社会人格。

他从披头士的音乐里吸收了黑暗的灵感,开始蛊惑起迷茫的年轻人。

最有力的武器有三个:

慷慨激昂的布道、刺耳的死亡摇滚乐、以及大量的致幻剂。

慢慢地,他的身边聚拢起一批“教众”,大多是女孩。

曼森利用这些女孩,帮他贩毒,帮他卖淫,甚至帮他杀人。

他们这群人,被称作“曼森家族”。

而那天他给出的指令,正是杀光那间屋子里的所有人。

被捕入狱后,记者问他,你到底是谁。

在一系列夸张的面部表情变化后,他轻轻地说。

我谁也不是。

我是一个流浪者,一个炸弹人。我是一辆货车,也是一壶酒。如果你离我太近,我就是一把剃刀。

一瞬间,你也分不清他是在表演,还是一个真正的恶魔。

他曾被法官愤怒地判处死刑,但第二年,死刑被废除。

于是,他被改判终生监禁。

可在服刑的40年里,他的影响力还是超乎想象。

他把额头上的十字印记改成纳粹标志,立刻就有无数叛逆的青少年来模仿。

甚至在2013年底,一位26岁的女性还和80岁的曼森在狱中结为夫妻。

玛丽莲·曼森,枪炮玫瑰受过他的启发;

《南方公园》玩过他的梗。

他本人,就成为了流行文化的一个暗角。

他被《滚石》杂志评为全世界最危险的人。

他一手挑破了那个时代的脓疮和幻梦,又留下了巨大的空洞。

遗骸,还静静地躺在受害人挚爱的心里。

这又是一个名垂历史的名字——

罗曼·波兰斯基。

02

要把影史上各位大导们的身世拿出来看,条姐真的相信没几位会比波兰斯基还惨。

出生在法国,为躲避战乱回到老家波兰。

结果二战爆发,正赶上德国大规模的种族屠杀。

一家东躲西藏,要靠年幼的他出门替家人偷取食物。

他小心翼翼地在纳粹军人之间周旋,结果还是暴露了行踪。

全家人被抓进集中营,母亲更是被毒气残忍“处决”。

这样的创痛,一生都纠结在他的灵魂里,不得散去。

当年《辛德勒名单》的制片人斯皮尔伯格找到他,让他拍。

他说不,这些就是我的童年,我还没有做好准备把它拍成电影。

找了一大圈没人敢拍的老斯,终于自己拿起了导筒。

回到他自己的作品,更是如此。

扭曲、黑色、惊悚。

《水中刀》是他的成名之作。

对头律师直接评价他的风格——

“邪恶和天真两种截然不同的气质,在水上相遇。”

他一直是好莱坞时代浪潮底下的那块石头。

坚定,又坚硬。

直到他拍摄《天师捉妖》认识了那个女孩,莎朗·塔特。

他嘴上很倔。

一个劲儿地说,《天师捉妖》是他拍过最烂的电影。

因为,他太快乐了。

快乐到牵着这位“华盛顿小姐”的手,走进婚姻殿堂。

倔强下面,是对幸福的飘忽和恐惧。

恐惧,害怕失去。

终于,他还是失去了。

还是以他电影中都未曾设想过的恐怖方式失去的。

时至今日,人们都不理解“曼森家族”的动机到底是什么。

有人说,是因为波兰斯基的那部《魔鬼圣婴》嘲讽邪教的嘴脸,践踏了他们的尊严。

有人说,是因为曼森本人一直想掀起种族战争,于是就先对准精英阶层下手。

有人说,是因为曼森曾被音乐人特里·梅尔切屡次拒绝,恼羞成怒,伺机报复,结果误杀了新搬进来的波兰斯基一家。

有人说,是因为他在这里问路被拒,纯粹就是为了发泄。

归根究底,恶魔作恶,只是为了恶本身。

恶是阴霾,是污染。

一旦流毒,就很难消除。

甚至连这起案件里的被害人波兰斯基,也在今后的岁月里陷入性侵未成年少女的丑闻。

天空,好像很难晴朗了。

03

“往事”说过了,再说回《好莱坞往事》。

这部片子聚焦3个时间点:

1969年2月8日,2月9日。

以及凶案发生的8月8日。

这是个复杂的时间点。

60年代的混乱仍在延续。

《复联4》里斯坦·李彩蛋的那一句“make love,not war!”仍然响亮——

婴儿潮的人口激增,战争谎言的溃败。

年轻人不知道该去相信谁,只能把自己放逐到派对、性、摇滚、尖锐的民权运动中去。

这或许是昆汀擅长的。

但这一次,不是他属意的。

仔细看看剧照——

发现没?

这种伍迪·艾伦式的高饱和色调,对昆汀的电影来讲,基本是第一次。

精致的影棚,复古的敞篷。

一个过气演员和他的特技替身,在好莱坞闯荡。

他要还原的,是大片场崩解前最后的辉煌,是在被电视工业吞噬前的黄昏。

选在69年,是想给60年代的童话一个结尾。

片名《好莱坞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Hollywood),既是对意式西部片大师赛尔乔·莱昂内的致敬,又带着传说故事的美好和距离。

这才是昆汀关于60年代的私人回忆。

这才是他送给所有影迷的情书。

你可能会纳闷。

这样镶着金边的回忆,为什么要选耸人听闻的“曼森杀妻案”做背景?

他自己说:

与其这样问,我更想让观众看完片子以后感慨——这个人渣是怎么完美融入进所有的情节当中的?

这就好像我们找到了一个完美的身体,然后往里面注入了死亡的病毒。

近乎圣洁的记忆,近乎暴虐的罪行。

矛盾,在它们相遇的那一刻起已经形成风暴。

这或许,也只能是昆汀。

老痞子这辈子立下过不少flag。

其中最大的一个,就是“一生只拍10部片”。

10部之后,金盆洗手。

《好莱坞往事》过后,竖起计数的手指头只剩一根。

而那一根“手指头”,似乎也有了着落。

好像,还是和《星际迷航》有关。

所以,敢夹带那么多私货的,这可能是最后一部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

《好莱坞往事》才那么过瘾。

你看到《金刚不坏》里,美国甜心和帅大叔的暧昧对话又在车里弥漫。

你看到《无耻混蛋》里面,机枪轰碎希特勒脸孔的硝烟再度燃起。

你看到《被解救的姜戈》里黑人拔枪横扫农场主的画面,又在西部片场里闪现。

你看到《八恶人》里,行云流水又神经紧绷的那段小屋中的对话,愣是被玩成了笑点。

所以,你也不必太过感伤。

就连波兰斯基老爷子本人,都放下心理包袱,来客串了一把。

据说戏份不多,但足够有意思。

更别说昆汀本人,像信戳一样盖在信封上的那句自我评价——

这是我拍过最接近《低俗小说》的一部电影。

得,就冲这一句话。

又会有多少人,激动地半夜睡不着觉。

你看看。

同样是拍历史,同样是拍往事。

怎么有的人拍出来的东西,你看完跪在地上,什么也说不出来。

只剩下两个字——

牛B!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