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界面四川 华苓
城市变迁,回忆折叠……如今的成都,相较于过往,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作为成都网红打卡地——“东郊记忆”这四个字,或许之于成都人而言,早已再熟悉不过,但如果说“成都国营红光电子管厂”,恐怕在现在的年轻人中,已经没多少人知道了……
或许“成都国营红光电子管厂”已经被年轻人所遗忘,但这里却一直蜷着老一辈成都人的记忆角落:
老旧的车床、锈蚀的邮筒、斑驳的标语、废弃的管道……虽说在这里再感受不到那段激情澎湃的岁月,但我们却能透过所遗留下来的历史印记中,看到那段辉煌的光辉岁月……
激情岁月,红厂崛起
“东郊记忆”,既然以“记忆”为名,那这里自然犹存着许多的回忆与往事。
大家或许都知道建设路有处“东郊音乐广场”,但在2012年,这里已更名为“东郊记忆”。它的前身是成都国营红光电子管厂(以下简称“红光厂”),而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更喜欢叫它“773厂”或“106信箱”。
关于它的记忆,是从父辈们的口中而知晓——上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彼时的成都被列为了全国八大重点建设城市之一。
在此背景下,一大批以红光厂为代表的大型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地拔地而起。一瞬间,轰鸣的大型机器声响彻东郊,引领着当时还年轻的父辈们踏入了现代工业的浪潮中。
红光厂作为苏联援建的重点项目之一,建成投产于1958年那个火红的年代,人们意气风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而斗志昂扬。
而当时的红光厂,主要以生产示波器和显像管闻名于世,它是新中国第一支黑白显像管和第一支投影显像管的诞生地,也是在当年得到“北有首钢、南有红光”广泛认可的大型工厂。
当然,这里也与彼时东郊众多国营企业一样,因为都是以生产军用产品为主的中央厂矿,所以大家都习惯性地把他们称之为“国防厂矿”,或“信箱厂矿”,它们共同使成都工业迎来鼎盛时代。那些年,满载荣光的红光厂令无数年轻人心驰向往……
东郊转身,重写记忆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体制的转轨,已到“中年”的红光厂同全国众多老工业基地一样步入了发展的瓶颈期。
为破局重生,成都市政府在本世纪初决定实施开展“东调”战略工程,曾经红遍大江南北的成都东郊老工业区面临着搬迁,但庆幸的是,红光厂作为见证成都工业发展遗址,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2009年,成都决定在红光厂旧址上保留部分工业特色鲜明的厂区,并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打造成音乐产业基地;
2009年5月,成都传媒集团与中国移动通信四川有限公司签约,中国移动无线音乐基地入驻东郊记忆;
2010年底,东郊记忆改造工程开始施工,为完整保留计划经济时代工业建筑的特色,同时把各种构造复杂的厂房改造为商业用建筑。项目聘请了国内知名设计师刘家琨做项目总设计师,并汇集了国内知名建筑师对园区内部分单体建筑进行专项设计;
2011年9月29日,东郊记忆正式开园运营;
2012年11月1日,成都东区音乐公园正式升级更名为东郊记忆,由初期定位的“音乐公园”转变成为一个充满老工业记忆的活体博物馆、一个集音乐、话剧、舞蹈、电影艺术与旧厂房于一体的观演基地以及一个创意与休闲共融共生的旅游景区。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好庆幸,当沉淀于时间深处、退出历史舞台的处境无法避免之时,红光厂能够华丽转身,以东郊记忆再次焕发光彩,书写新的“历史记忆”。
行走在当下的东郊记忆,满眼尽是铺满红砖的中央大道,书写着标语的“干部警示录墙”,矗立在酒吧工厂区的烟囱、水塔,老旧的蒸汽火车头和绿皮车厢……
红光厂的风采虽然经过岁月洗礼但依旧耀眼,苏式厂房建筑、红色厂区文化赋予园区的厚重历史感,至今也并未褪色。
对老成都人来说,这里是对曾经那段激情燃烧岁月的追忆之地,而对年轻人来说,这里却是跟北京798一般印刻着时尚工业范儿的打卡圣地。
在年轻人眼中,东郊记忆将旧与新、历史与现代、传统与时尚、过去与未来完美结合,极具视觉冲击力,漫步其中就犹如一趟生动的“时光之旅”。
在小剧场观看雅俗共赏的艺术展、聆听小众精彩的音乐演出;在“记忆长廊”里翻阅红光厂的辉煌历史;在“东郊食堂”中品味几十年前的地道川味;在“漫画涂鸦墙”边凹各种造型照相留影,绽放独特个性;在“酒吧工厂”里驻足停留,置身岁月光影......
文旅成华,岁月犹存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独特印记,更是一座城市的根与魂。东郊记忆虽惊艳,但却仅仅只是成华区发力文旅产业的一个注脚与缩影。
作为拥有全市最丰厚工业文明底蕴的城区,成华区拥有中车成都机车厂、禾创药业仓库、101仓库、103仓库、109仓库等14处工业遗迹。
如何将传统老工业基地融入新兴文旅产业中?
2017年7月,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召开,宣布在全市统筹布局建设66个主导产业明确、专业分工合理的产业功能区。其中,位于成华区的东郊文化创意集聚区就是其中之一。
东郊文化创意集聚区面积约4.1平方公里,是依托东郊记忆、理工大学,以音乐戏剧、影视传媒、数字娱乐、创意设计为重点的文化创意企业,建成后将成为成都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新地标和文产新高地、西部最具特色的文创产业集群,全国知名的文化旅游消费体验目的地。
“以文兴旅,以旅载文”,如今,文旅成华引擎已燃,作为城市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我们守护曾经逝去的美好记忆,也祝愿将来的它越来越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