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JMedia】比那些蹩脚台词还尴尬的《我是路人甲》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JMedia】比那些蹩脚台词还尴尬的《我是路人甲》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对尔冬升拍《我是路人甲》这事,我是敬佩的,但对《我是路人甲》这部电影,我是真心失望。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对尔冬升拍《我是路人甲》这事,我是敬佩的,但对《我是路人甲》这部电影,我是真心失望。这是两件不同的事,何必混为一谈?
 
尔冬升是个传统的香港导演,即便如《大魔术师》那样疯癫笑闹,其实遵循的还是香港电影的老传统,从导演思维来说,就是有些正,一副正义村村长的感觉。所以其实我总怀疑他在《色情男女》中参与度不高,那分明是彭浩翔才做的事。
 
 

《我是路人甲》亦是部传统的电影,是在许多条条框框里填内容的。据说尔冬升为此搜集了大量资料,我怕是这些资料害了他,在这现实社会里出不来,把事实正确放在了首位。
 
 
《路人甲》的主要线索有三条,一个是梁朝伟所言“染谷将太”的追求与爱情,横店爱情故事,一个是两姐妹的心结与选择,歌舞青春励志剧,一个是凯哥的积郁,也就是癫佬正传。
 
三个故事毫无亮点可言,仿佛是八点档的电视剧,尔冬升把这些故事糅合了起来,变成了一个货真价实的五仁月饼。
 
 
受争议的估计是那些台词,相比来说,演员的表演几乎不可能会有什么争议(怎么会有争议?都那么烂),无论是“染谷将太”们还是“宫女”们,很多时候根本就在背诵台词,“染谷将太”好一些,但也是在胡乱表演,动作夸张得有《四大名捕》里的吴秀波之风。
 
 
而台词,当演员们一个个在聊怎么成功会不会成功以及大量的苏格拉底鲁迅先生说过时,那种机场成功学的气息扑面而来。尽管,你可以辩解为,横店的状态恰恰是这样的。(我也不想拿为什么武侠片不拍大侠们上厕所作为理由反驳)
 
 
这其实涉及到选择和处理的问题,我想起王家卫筹备《一代宗师》,南上北下翻山越岭,结果呢,还是生编了一个虚拟的故事与人物出来,他没有说这是改编自真实的历史,但大家都觉得那就是真实的历史。而尔冬升呢,他搜集了大量资料,生怕逃离了资料的框架,于是即便在结尾打上“改编自真实故事”,观众仍然不信服,为什么?
 
我想,是尔冬升的喜获至宝让他战战兢兢起来,困守于一个小格局中挣脱不出,终于导致了大而全且尴尬无比的结果。
 
 
临演们的成功学固然存在,他们的打鸡血也是存在,存在便有存在的道理,但如此简单直接地搬上银幕,导致的结果可能就是观众的反感与嘲笑,尔冬升恐怕本意是真实地呈现状态,然而恐怕没几个观众会认为导演是没有自我的态度的,而成功学的大量展示,于是便被认为是导演的态度。
 
 
太过重视客观真实是尔冬升的失败之处,换句话说,他一直被表象所迷惑着,而不能真正地深入进去,然后脱身开来。尔冬升是一直受困的,他的目光抬得太高。
 
 
于是即便是拍摄他所擅长的爱情与社会问题,也往往困惑于结果而生造出过程,比如结尾的追车戏,本来就是一个俗套的桥段,还偏偏让那个男的说出那些赶女孩下车的话,不管这个故事是不是真的发生过,但呈现看来就是戏过了。
 
 
姐姐的自我解脱,那么长时间的独舞,恐怕是全片最动情的片段,只是那浓浓的鸡血感,我想尔冬升不会发现不了,他是选择性无视了。
 
 
这部影片最好的一场戏是尔冬升参与演出的那一场,凯哥背台词,由于妻子的离去使得其精神恍惚,再加上片场的压力导致发挥失常从而失去了梦寐以求的角色,于是,凯哥精神出了问题,人疯了。在这里,我们可以依稀看出当年《癫佬正传》的影子,但,那已经是几十年前的电影了。
 
 
并非是我不愿意夸赞这部电影,尔冬升好歹也是能排上我最喜欢的香港导演前五之列的,加上我喜欢的梁朝伟、林青霞等人的大力推荐,搞得我很不好意思来批评这部电影,然而事实情况却是,尔冬升的局限让这部电影以一个极其糟糕的面目存在着,仿佛是那群临演口中生疏的演讲式的普通话,让人尴尬无比。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JMedia】比那些蹩脚台词还尴尬的《我是路人甲》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对尔冬升拍《我是路人甲》这事,我是敬佩的,但对《我是路人甲》这部电影,我是真心失望。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对尔冬升拍《我是路人甲》这事,我是敬佩的,但对《我是路人甲》这部电影,我是真心失望。这是两件不同的事,何必混为一谈?
 
尔冬升是个传统的香港导演,即便如《大魔术师》那样疯癫笑闹,其实遵循的还是香港电影的老传统,从导演思维来说,就是有些正,一副正义村村长的感觉。所以其实我总怀疑他在《色情男女》中参与度不高,那分明是彭浩翔才做的事。
 
 

《我是路人甲》亦是部传统的电影,是在许多条条框框里填内容的。据说尔冬升为此搜集了大量资料,我怕是这些资料害了他,在这现实社会里出不来,把事实正确放在了首位。
 
 
《路人甲》的主要线索有三条,一个是梁朝伟所言“染谷将太”的追求与爱情,横店爱情故事,一个是两姐妹的心结与选择,歌舞青春励志剧,一个是凯哥的积郁,也就是癫佬正传。
 
三个故事毫无亮点可言,仿佛是八点档的电视剧,尔冬升把这些故事糅合了起来,变成了一个货真价实的五仁月饼。
 
 
受争议的估计是那些台词,相比来说,演员的表演几乎不可能会有什么争议(怎么会有争议?都那么烂),无论是“染谷将太”们还是“宫女”们,很多时候根本就在背诵台词,“染谷将太”好一些,但也是在胡乱表演,动作夸张得有《四大名捕》里的吴秀波之风。
 
 
而台词,当演员们一个个在聊怎么成功会不会成功以及大量的苏格拉底鲁迅先生说过时,那种机场成功学的气息扑面而来。尽管,你可以辩解为,横店的状态恰恰是这样的。(我也不想拿为什么武侠片不拍大侠们上厕所作为理由反驳)
 
 
这其实涉及到选择和处理的问题,我想起王家卫筹备《一代宗师》,南上北下翻山越岭,结果呢,还是生编了一个虚拟的故事与人物出来,他没有说这是改编自真实的历史,但大家都觉得那就是真实的历史。而尔冬升呢,他搜集了大量资料,生怕逃离了资料的框架,于是即便在结尾打上“改编自真实故事”,观众仍然不信服,为什么?
 
我想,是尔冬升的喜获至宝让他战战兢兢起来,困守于一个小格局中挣脱不出,终于导致了大而全且尴尬无比的结果。
 
 
临演们的成功学固然存在,他们的打鸡血也是存在,存在便有存在的道理,但如此简单直接地搬上银幕,导致的结果可能就是观众的反感与嘲笑,尔冬升恐怕本意是真实地呈现状态,然而恐怕没几个观众会认为导演是没有自我的态度的,而成功学的大量展示,于是便被认为是导演的态度。
 
 
太过重视客观真实是尔冬升的失败之处,换句话说,他一直被表象所迷惑着,而不能真正地深入进去,然后脱身开来。尔冬升是一直受困的,他的目光抬得太高。
 
 
于是即便是拍摄他所擅长的爱情与社会问题,也往往困惑于结果而生造出过程,比如结尾的追车戏,本来就是一个俗套的桥段,还偏偏让那个男的说出那些赶女孩下车的话,不管这个故事是不是真的发生过,但呈现看来就是戏过了。
 
 
姐姐的自我解脱,那么长时间的独舞,恐怕是全片最动情的片段,只是那浓浓的鸡血感,我想尔冬升不会发现不了,他是选择性无视了。
 
 
这部影片最好的一场戏是尔冬升参与演出的那一场,凯哥背台词,由于妻子的离去使得其精神恍惚,再加上片场的压力导致发挥失常从而失去了梦寐以求的角色,于是,凯哥精神出了问题,人疯了。在这里,我们可以依稀看出当年《癫佬正传》的影子,但,那已经是几十年前的电影了。
 
 
并非是我不愿意夸赞这部电影,尔冬升好歹也是能排上我最喜欢的香港导演前五之列的,加上我喜欢的梁朝伟、林青霞等人的大力推荐,搞得我很不好意思来批评这部电影,然而事实情况却是,尔冬升的局限让这部电影以一个极其糟糕的面目存在着,仿佛是那群临演口中生疏的演讲式的普通话,让人尴尬无比。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