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华商韬略李泓泽
作为美籍华人,赵锡成一直谋求个人事业与中国产生联系。当他的航运事业做大后,他开始关注中国造船业。
上世纪80年代,中国造船业普遍面临规模小、技术体制落后等层层限制,全行业不景气。这样的现实条件也决定了中国造船业很难在国际上获得订单。赵锡成在80年代初曾有意到中国订造船只,但因为不知道定船的手续流程只得作罢。
1987年,他与中国造船业产生联系的想法终于成行。当年,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副总经理潘曾锡率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CSSC)代表团访问美国。在访问的最后一站——纽约,潘曾锡与赵锡成相遇,他们俩是就读上海交大时的同班同学。
9月8日,赵锡成宴请CSSC代表团全体成员。次日,CSSC代表团在纽约曼哈顿区山王饭店举行招待酒会,邀请纽约航运界重量级人物100多人与会,期间赵锡成作了发言。酒会上,中国驻纽约总领事汤兴伯向潘曾锡透话说,赵锡成表示了向中国订购新船的意向。
为进一步沟通,酒会过后,汤兴伯驱车带赵锡成、潘曾锡至总领馆潘曾锡的下榻处。赵锡成当即表示打算建造15万吨和4.8万吨的散货船,CSSC是否有意建造,同时询问CSSC可提供怎样的付款条件,以及中国造船技术和质量。赵锡成和潘曾锡谈了一个多小时,他对中国造船业也有了初步认识觉得可以合作。
随后,赵锡成把这次商谈的经过和结果汇报给福茂集团董事会,但很多董事都觉得对中国了解不够,风险较大。这时,赵锡成的夫人朱木兰女士提出和赵锡成一起到中国考察实际情况。实际上,她这是给赵锡成投了赞成票。
1987年11月18日,赵锡成夫妇乘坐的CA302航班在广州白云机场降落,他们对中国造船业的考察由此正式开始。
11月19日,赵锡成夫妇在潘曾锡的陪同下,参加了文冲船厂为大连海运学院建造的实习船“育龙”号的下水典礼,并考察了该船的建造质量。
11月21日,赵锡成夫妇从广州飞赴北京,入住西苑饭店。当晚,中国船舶总公司总经理胡传治在北京展览馆设宴欢迎他们的到来。
11月23日,胡传治带领中国船舶工业贸易公司(CSTC)出口处副处长李必忠、王慧尔和江南造船厂总会计师王德宝及总经济师龚金根等,在CSTC接待室,就江南造船厂为赵锡成建造1+1艘6万吨级巴拿马型散货船进行意向性谈判。
11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叶飞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接见了赵锡成夫妇,鼓励赵锡成向中国订购新船。
11月30日,赵锡成夫妇飞抵上海,李必忠会同江南造船厂高层,就为赵锡成建造1+1艘6万吨级巴拿马型散货船进行正式谈判,并签订了初步意向书。
12月1日,双方整整谈了一天,于当晚就技术规格、船价、付款条件、银行担保以及交船期等方面签订了一份终结意向书。
图注:朱木兰,赵锡成的贤妻良母、事业伙伴与灵魂伴侣,他们夫妇演绎了一段“爱一人·爱一生”的婚姻佳话。
这次考察,日程紧凑、工作充分,为他们之后的进一步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1988年2月27日,江南造船厂派出代表团到达纽约,与赵锡成进行技术、商务谈判,并于3月15日签订了合同。
3月25日,江南造船厂写了一份“关于美国FOERMOST(福茂)航运公司65000吨散货船合同谈判代表团工作小结”报送CSTC出口处,小结称:“本船合同签订,是继去年12月Lasco 64000吨散货船签约以后,我厂出口船舶第二次进入美国市场。从大局看,从长远看,确有一定的深远意义和良好影响,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
在赵锡成之前,中国尚无一艘散装货轮出口到美国市场,与赵锡成的签约对中国造船业走进发达国家、走向国际具有深远影响。赵锡成回忆说,当时,中国造船业处于历史最困难时期,虽价格稍廉,但工业和技术基础,尤其工艺上难与先进国家匹敌。但身为华裔,理应助一臂之力。
赵锡成不仅自己订购中国船,还向航运界和客户介绍中国船,帮助扩大中国造船业的国际影响。
随着国内国际造船订单的增多,中国造船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到90年代中期,中国造船总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世界第17位上升到世界第3位。
2002年,世界包括中国新船订单急剧衰减,赵锡成再次向上海外高桥造船公司先订购了12艘17.5万吨好望角大型散装货轮,后又续订数艘20.6万吨同类货轮,造船周期延续至2012年,这让他成为全美洲在中国订购新船的最大客户。
2005年1月4日,是令赵锡成和中国造船业兴奋的日子。当天,上海浦东举办一场盛大仪式,赵锡成订购的世界最大吨位绿色环保型“安梅号”在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仪的命名下落成下水。
从在中国订购第一艘船开始,赵锡成就一直坚信,中国迟早会成为世界第一大造船国度。他说:“中国政府对船舶工业发展高度重视;中国造船业人才济济,具有自行发明创造的能力。
如上海外高桥造船公司,具有崭新的先进设备,达到了国际标准。如中国造船企业能在生产效率、技术水平、配套设备、管理等方面不断提高,继续发挥潜力,有朝一日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绝非难事。”事实上,中国如今已经是世界第一大造船国。
因为赵锡成为国内造船业所作的独特贡献,他一直被国内造船界亲切地称为“中国造船界、航运界的老朋友”,被誉为“对中国开拓国际造船市场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的航运企业家”。他还得到了习近平、江泽民、胡锦涛、李克强、朱镕基、温家宝等国家领导人的多次接见和嘉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