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诗与星空
5月28日晚间,ST康美发布了上交所发布的监管工作函的部分回复。由于涉嫌伪造银行单据和财务造假,公司及正中珠江事务所被立案调查。
不难判断,公司这次发布的回复函,必然是接近“真实”的,我们也能从其中解读出公司的问题所在。
从目前的信息来看,其中货币资金的造假手段匪夷所思,竟然是伪造银行单据。
在A股市场上,上一次类似的造假手段是雅百特,公司通过伪造银行单据的形式虚增利润2.6亿。最终被顶格处罚60万,董事长被终身禁入。
剔除掉公司虚增的299亿的货币资金外,公司账面另一个金额巨大的项目就稍显突兀了,它就是存货。
据调整后的公司年报显示,2018年,账面342亿存货,占公司资产总额的45%以上。可以说,存货的质量,决定了公司的存量资产的质量,也决定了公司未来“咸鱼翻身”的可能性。
公司的存货都有什么呢?难道都是人参?
根据回复内容,存货调整183亿,公司称,经过自查,该中药材采购业务为真实采购行为,不存在虚构交易的情况。
同时,由于此类存货属于方便储存、不易变质、无明显保质期的中药材,可长期储存,存货可用于中药饮片生产或流通贸易,因此公司没有计提减值准备。
正中珠江的会计师,顶着被立案调查的压力,对存货情况进行了核查,声称核查了存货进销存账、进行了存货盘点、聘请专家鉴定、走访供应商、核查采购存货资金流水、核查仓库租赁合同及租金付款情况、核查交易对手是否存在关联关系和市场调研价格等。
通过事务所的“信用背书”,大致可以判断,会计师核查的资料、单据、鉴定手续、资金流水及相关合同都是真的并做了存档,也据此得出结论:正是由于大规模的采购占用了公司的大量资金,导致了公司资金周转困难。
这些存货,能否在未来给企业带来利润呢?
我们看一下其中的主要构成:11.87亿为开发项目,22.32亿为开发成本,消耗性生物资产37.9亿,库存商品266亿。
我们一一拆解:
1、开发项目和开发成本是公司的各种商业地产项目,包括中药材交易市场和康美医院等,这些地产项目建成后,增值潜力空间较大;
2、消耗性生物资产则为林下参为主,康美的人参饮片较有名气,因此这部分林下参销路可期;
3、库存商品则主要是由公司未及时入账的中药材构成,金额巨大,但减值风险不大,可长期出售。
据公司变更后的财务数据计算出公司的存货周转天数较上年同期增加了一倍以上,从276天增加到663天。但是和同行相比,存货周转效率尚可。从公司账面看,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极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是否少提了呢?
其实核心在于这266亿的库存商品,是否真的不会减值?
表哥认为有以下几个理由可以辅助证明:
第一,中药饮片的原材料通常保质期较长,可以长期存放不会发生毁损等情况;
第二,康美有自己的中药材交易市场,中成药滞销的时候原材料仍然可以进行交易;
第三,作为中药材产销一体化的大型公司,康美的存货几乎占据了A股同行的一半,因此公司具有行业定价权。
从这几个方面看,康美的库存商品减值风险极低,事务所应该也是出于相同的理由,对公司没有大规模计提减值准备表示认可。
当然,公司的存货过高,甚至超出营收,高位存货的必要性存疑。
从公司正在兴建的多个中药材交易中心来看,囤积药材是为了将来推向交易市场?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可在摩尔金融APP或摩尔金融官方网站moer.cn看到更多个股、盘面走势分析及投资技巧,也可在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上搜索摩尔金融并关注。
发布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