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住行,自古皆关民生。《诗经·国风》中亦常提及“衣”,而开篇以“衣”起兴的,共有四篇,即是:《邶风·绿衣》《郑风·缁衣》《唐风·无衣》与《秦风·无衣》。除《秦风·无衣》,其余三篇稍作连缀,竟也文理相通。
《郑风·缁衣》
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蓆兮;敝,予又改作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这是妻子对丈夫所说的话。
清晨,妻子为丈夫穿好官服,相携临镜而视。丈夫问:“我如此穿戴,可好?”妻子浅浅一笑,柔声道:“夫君穿什么都好。你穿起官服,很合适,很好看。只是……这件有点旧了。你到官署办事吧,我在家中为你再赶一件新的。等你回来,便可以穿到新衣裳了。等你回来,我为你试新衣……”
“黑色的朝服啊,真合适。旧了,我再为你做一袭。你到官署办公去;归来,我便为你试新衣。黑色的朝服啊,真美好。旧了,我再为你做一套。你到官署办公去;归来,我便为你试新袍。黑色的朝服啊,大且宽。旧了,我再为你做一件。你到官署办公去;归来,我便为你试新衫……”
诗一咏三叹。层层渲染的,是夫君身着官服后的伟岸;反复叮咛的,是服之“蔽”与君之“还”。你的姿仪如此英威,只有最好的衣服,才能与你相配。我是如此爱你,你尚未离开,我的思念已经开始……
《唐风·无衣》
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岂曰无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这是丈夫对妻子的回答:“谁说我没有衣服穿?七件。却都不及你亲手做的,又舒适又美观。谁说我没有衣服穿?六件。却都不及你亲手做的,又舒适又温暖。”
怜伊太累,因此在你面前,一件一件地去数衣服,六件、七件……告诉你,衣服,我有很多,你不必赶。你缓缓缝制,我慢慢等待,等待你最终为我做好的新衣,我天天穿上,只爱你做的那一件。
诗回环往复。重复的,是己之多衣与子之一衣。又以“多衣”反衬“子之衣”,凸显“子之衣”,在外“吉”,在内“燠”,内外皆“安”。而虽赞衣,又实非赞衣……
读此诗,不由得想起《郑风·其出东门》中的“其出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纵有往来的脂粉香娃,却只与淡妆素衣的你朝夕相候,心魂相守,颇有“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之意味。
《邶风·绿衣》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绿色衣啊绿色衣,绿衣面啊黄里子。我心悲啊我心悲,何时方可尽已矣?绿衣裳啊绿衣裳,绿上衣啊黄下裳。我心伤啊我心伤,何时方可皆遗忘?”简单质朴的重章叠句,咏唱出最伤感的悼亡诗歌。
妻子为丈夫做了好几件衣服。有黑色的朝服,也有绿色的闲衣——绿色的衣面,黄色的里子,在外“吉”,在内“燠”,内外皆“安”……
还记得,那一日清晨,你为我脱去绿衣,换上缁衣,在镜边柔声道:“敝,予又改为兮”;还记得,那一日深夜,你缝衣在窗前,悄然无声,唯有檐前的雨滴了又滴,伴你面前的灯芯挑了又挑;还记得,那一日黄昏,你为我脱去新缁衣,换上新绿衣,在镜边柔声问:“绿衣黄裳,夫君觉得如何?”我笑道:“裳裳者华,芸其黄矣!”……绿衣,犹在怀中;而你,却在何地?
一阵深秋的风,透进夏日的葛衣——仿佛,你在的时候,我不曾,感觉过如此寒冷。正如你在的时候,我从不担心,自己的言行有偏。悠悠岁月,没有了你,今后还有谁会在灯前密密缝衣,愁我冷暖;还有谁会在屏风后细细倾听,告知我客友优劣?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万万千千缕缕,都有你的纤手香凝。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文丨李楚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