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小飞
近年来的一个奇特的现象,让人意外又在情理之中:大陆人的真实生活状态,并没有一个大陆导演真正拍出来。近年来真正拍出中国大陆真正的生存状态的,是两位香港的导演:拍摄《亲爱的》的陈可辛,与拍摄《我是路人甲》的尔冬升。
如果说《亲爱的》直面的是中国社会被刻意忽视的两极分化,阶级矛盾;《我是路人甲》描写的则是理想与现实,欲望与生活的对立。“我的影子想要去飞翔,我的人却在地上。”
虽然《我是路人甲》让很多人看到了情感与梦想,但它本来不是一部绝对感性的电影。它是中国的缩影,今天的中国,充满了一夜暴富的神话,一夜成名的传说,豪车与地下室,镁光灯与单身狗,强烈的对比刺激让每个人的内心都充满了不安,这种不安,可以称之为理想,也可以叫做欲望。但,真正实现理想或欲望的人终究是极少数,大部分人在激情冲动之后回到了现实。而横店,正是这种状态极端的放大强化后的一个角落,这角落,代表了中国。
所以其实《我是路人甲》绝不是一部关于梦想的电影,它是一幅中国青年一代的芸芸众生相,这里面有诚实善良的年轻人,每一天都在努力,但未来遥不可及;有把一夜成名当成目标,但欲望远大过自己的才能,最后在欲望与失败的刺激下发疯的男人;有拿理想当挡箭牌,实际上得过且过麻醉自己的人;更多的人,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摇摆,不知是否应该继续坚持,有着青春的激情,也有着青春的无力,在困顿中欢乐,在现实中恐惧。
《我是路人甲》本身是一部现实主义的电影,你从中可以看到年轻人奋斗的无力,但又能看到这种奋斗的高贵。诚然他们的努力最终百分之九十九点九都要以失败告终,但是,谁的青春又不是在挥霍的呢?一步一个脚印向上走的青春真的值得羡慕吗?
但《我是路人甲》是一部善良的电影,因为尔冬升的善良,这部本来应该现实主义的电影,关注了情感与梦想,使这部影片充满了温暖与激情的力量。这里面的确有残酷,一个善良深情的姑娘,最后还是决定离开她感情很深的男友,因为男友的人生无法给她未来。这是巨大的残酷,那就是理想和善良在现实之前的失败的残酷。但这个故事的结尾,男孩还是没有放弃,最后在豪车里追回了自己的爱人,这当然是故事走向的一种,尔冬升在这段故事里选择了温情的一种,这似乎是对主人公善良而不计得失性格的人生奖励,虽然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现实中的结局,可能是另一种。
《我是路人甲》就是这样一部矛盾的电影,一方面,从理性上,创作者看到了这种人生的残酷性,这些人努力的无效,但又无法不被这些年轻人的情感与梦想打动,所以最终,善良战胜了理性,《我是路人甲》仍然是偏于温情的。以至于近来尔冬升一直在说,他非常担心,自己的电影使更多的年轻人涌向横店,于是他已经在拍一部横店的纪录片来拨乱反正,其主题是横漂们的残酷青春。
《我是路人甲》在观看时是被情感牵引的,同样的一段情节,可能让同龄人开怀大笑,也可能让过来人潸然泪下。而在看过之后,你又可以明确地感受到影片的巧妙,了解这种情感力量的由来。片中的一些段落,如一群横漂在饭店聊天的一段,很明显是直接纪录而非表演的,《我是路人甲》的拍摄方法是:选定演员后,让演员用自己的名字,自己的性格,在片中自己演自己。
《我是路人甲》拍摄了半年,重要的过程就是根据演员不断调整剧情,以达到最真实的状态。片中的故事是虚构的,但生活状态,细节是完全真实的,所以状态也是完全真实的,业余演员们一开始让人不容易进入,但进入之后,那些情感的力量是专业演员所无法给予的。《我是路人甲》结合了剧情片与纪录片的双重力量的影片,是一部极为特殊的电影。
近来有一件事情,可以让人思考:在一次宣传活动上,有记者问尔冬升,对《路人甲》的票房预估多少,尔冬升当场黑脸,说:我不回答这个问题,请把机会让给别人。然后又激动地说:我是一个导演,《路人甲》是独立制片,如果你要问票房,请去问于冬,问院线,不要问我。
当然我们要说,记者其实挺冤的,他只是按着当下电影氛围的习惯在说套话,但是我们是否理解尔冬升的愤怒呢?尔冬升在横店本来要拍的是武侠片《三少爷的剑》,但一段时间后群众演员们的生活感动了他,使他想拍这样一部电影。《我是路人甲》是一部投资不小,但没有一个明星(忽略几个客串的)的电影,没有一个电影公司会为这样一部电影投资,尔冬升自己投资了这部电影,但没有一个人会敢保证这样一部电影一定能够回本。这不是一部为赚钱而拍的电影,而是一部因为情感和表达而拍的电影。而当记者问他电影能卖多少的时候,实际上是把他当成一个商人来问,这是尔冬升愤怒的由来。
“电影首先是商品”,这是当下我们的共识,这句话当然没有错,一个导演也应该有商人的部分,因为要对投资负责。但是,一个导演是不是应该经常提醒自己一点:一个导演除了一半是商人之外,还有一半是电影创作者呢?就像电影媒体人是否也应该经常提醒自己一点:一个媒体人除了关心票房,是否也应该用另一半心思关心电影呢?
而且,《我是路人甲》是一个特例,它的确推翻了“电影首先是商品”的说法。因为它的确首先是一个作品,在导演创作拍摄的过程中一直都是作品,直到交给发行公司和院线之后,在商人手中才成为一个商品。对于这样一部电影,对于这样一个电影人,我们确实就不要问希望票房有多少了,这是对创作者的侮辱。当然我们作为观众都希望,一个真诚的创作,能够得到市场的认可,一部优秀真诚但没有什么噱头的电影,能够得到中国观众的喜爱。
我青年时代最喜欢的导演,是徐克和周星驰,他们电影当然很好看,但喜爱他们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的电影有极强的情感表达,深挚的情感力量。但随着人到中年,特别是看到《我是路人甲》之后,我忽然感觉对尔冬升的喜爱要超过这两位儿时的偶像,因为徐克的感情太超然,它的情怀过于高贵,不食人间烟火,不是对普通人的标准。周星驰的情感很朴实,但他的情感都是从自身的经历和感情出发,如《功夫》的儿时回忆,《喜剧之王》龙套时代经历过的残酷与浪漫。
而尔冬升,他的情感是给世间的普通人,给那些与自己无关,有优点也有缺点的普通人,是来自于对世界深深的爱与同情,这其实是要了不起得多的事情。
作者李小飞,作家、编导,著有《再弹一弦江湖曲》、网络节目《电影纵贯线》《中国功夫史》《鹦鹉说》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