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化产业新闻 康璐玮
花墙、横幅、应援车,还有此起彼伏的尖叫声......6月8日的黄岛分外热闹。继《以团之名》《青春有你》之后,今年最后一档男团选秀节目《创造营2019》也落下帷幕。
11位练习生周震南、何洛洛、焉栩嘉、夏之光、姚琛、翟潇闻、张颜齐、刘也、任豪、赵磊、赵让成团出道。
这一场景不禁让人回想起去年引爆偶像产业的现象级选秀综艺《偶像练习生》,但相比去年从草莽中破土而生的偶像选秀,今年的几档综艺都明显体现出了新变化。
练习生储备殆尽,“回锅肉”成香饽饽
早在今年三档选秀节目定档之初,就曾有人疑问:“2019年从哪里再找300个男团新练习生?”
而这一担忧如今也已成为现实,根据今年选秀结果显示,《以团之名》人气队出道的8位选手中,有7位是曾经“成团”或在其他节目中亮相的“回锅肉”;《青春有你》9人团中有5位曾出道;而《创造营》回锅比例最高,据不完全统计,在100位选手中曾有出道经历的高达35位,占总人数的33%以上。而最终出道的11位选手中,也有6位“回锅”,其中五位来自同一家公司——哇唧唧哇。
这一现象直观地反映出一个问题:练习生不够用了。
虽然“回锅肉”们重返舞台难免有炒冷饭之嫌,但从节目表现来看,那些没有舞台表演经历的练习生们在业务能力上与“老人”存在显著的差距。
在《青春有你》第一期,导师张艺兴的感叹点出问题本质,不少经纪公司送来的练习生培训期只有几个月甚至只有几天。而在练习生制度的创始国韩国,偶像在出道前,往往经历至少5年以上的练习生时光。
而在《创造营》的现场,胡彦斌则直接质问:你们参加节目是想做出个男团,还是来镀个金,然后回去拍戏/solo?
“回锅肉”的井喷式爆发暗示着练习生资源收割殆尽,同时也体现出偶像市场上投机者的持续涌入——
“这个团红不了,下个团再试一次;那档节目被淘汰,这档节目再试一次,说不定这次就轮到我红了呢?”
而二者相加,正是导致今年偶像选秀一潭死水的致命元素。没有足够优质的选手,怎么会有足够好看的选秀节目呢?
节目“求生欲”超强,政策高压下寻求破局
在今年,政策高压也成为了左右选秀节目形式效果的重要因素。随着影视行业的政策监管不断加强,选秀节目也难以回避政策高压。尤其是在去年偶像产业突然爆发,流量造假、集资诈骗等乱象频发的背景下,今年的选秀市场迎来了更加严苛的限令。
去年7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做好暑期网络视听节目播出工作的通知》就体现出明显的“限秀”指向。
为了通过在“主题立意、价值导向、思想内涵”等方面的严格评估,“优爱腾”可谓是费尽心机各出奇招。
优酷的“求生欲”从定位上就可见一斑,《以团之名》生生将“偶像养成选秀节目”变成了“艺术研修教育类节目”,但因剧本过于无聊被市场抛弃。
爱奇艺《青春有你》更是因此遭受到更为严重的市场反噬,不仅多位染了发色的练习生被剪辑掉近景镜头,甚至头发被p成黑色;练习室花絮和排名公布也被老艺术家讲课和读书分享会取代。
与之相比,腾讯今年的《创造营》可以说是教科书般的求生欲了。小马扎、土黄旅行包,绿绳捆绑的豆腐块被子,简陋的上下铺,床下一人一份的小脸盆+毛巾......如果不是看到一个个学员们精致的脸庞,误以为是军训也不为过。当观众沉浸在学生时代团训回忆中的时候,学员们已经各自打包好行李,加入了迪丽热巴口中的“大部队急行军”,“大型青年团训节目”名副其实。
其实,这些节目的“求生欲”也可以看作是政策寒冬下的应激反应,可以预见的是,《偶练》时野蛮生长的偶像市场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面临高压管束,直到将一切“热钱”、“投机”与“过度娱乐化”赶尽杀绝。
花美男变硬汉,“中国式男团”标准再衡量
如果说《偶练》之前,中国所有男团都是按照日韩标准打造的话,在今年,国内选秀节目对男团的标准进行了新的考量。
过去几年,鹿晗、蔡徐坤、tfboys等花样美男及软萌少年偶像席卷市场,吸引大量追星女孩为之疯狂。但当此类偶像高调占领流量金字塔顶端之后,同类型偶像批量生产,局限了受众群体,也让圈层内外的观众产生视觉疲劳。在今年,“中国式男团”的选拔更加突出阳刚之气。
这一点从选秀导师的选择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与当年的前辈王一博明显不同的是,今年的选秀导师全走的是“硬汉风”。
特别是《创造营》的班主任团,由国内最早的偶像团体小虎队成员苏有朋,四大天王之一的郭富城,屡获金曲奖的黄立行,第一季节目靠才华圈粉的胡彦斌组成,每一个都显露出抑制不住的铁汉气质。
在政策上,不仅是头发染色的男艺人出镜要经过技术处理,耳钉、首饰、甚至是原本就有的纹身也要通通“打码”。
但实际上,偶像“阳刚之气”的培养不应只体现在平头大通铺上,业务能力与表现力更为重要。换言之,外形和身材不是造成大众对国内偶像诟病的全部原因,而只有外貌没有实力却能揽钱无数才是其原罪所在。
结语
总体上看,从2005年的超女到2018年的《偶像练习生》,13年的时间实现了中国偶像行业的迭代和进化。但对比去年偶像产业持续高烧,今年的境况更像是一支降温药剂,不管是“回锅肉”现象、政策高压的监管还是审美取向的更迭,挺过了这一波寒潮,追求差异化的新兴偶像们也许会推动整个市场走入新的纪元。
推广|陈慧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