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表演艺术家朱琳因病医治无效于2015年7月7日凌晨3时20分在北京去世,享年92岁。
她是话剧作品《雷雨》中的侍萍,《蔡文姬》中的蔡文姬,《虎符》中的如姬。而这些都已经成为中国戏剧舞台的经典形象。朱琳代表了一代话剧人的艺术巅峰,有人称她为“中国话剧皇后”。
1950年,朱琳到北京进入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担任演员,参加演出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钦差大臣》等剧目。
1952年9月,朱琳调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她在人艺出演的第一部戏,就是曹禺的名作《雷雨》。由于成功塑造了鲁侍萍这一角,朱琳成为了北京人艺重要演员。
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焦菊隐导演的话剧民族化三部曲《虎符》、《蔡文姬》和 《武则天》中,朱琳的表演成功地运用了民族戏剧的美学精神,成为焦菊隐话剧民族化探索的实践者之一。
文革后,朱琳在几部外国作品中大放异彩,《推销员之死》中的琳达是其舞台代表作之一,导演阿瑟·米勒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朱琳61岁时在电视连续剧《末代皇帝》中成功地扮演慈禧,并获得第七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女配角奖。
2007年朱琳获文化部颁发的“国家有突出贡献话剧艺术家”荣誉称号。
80年代,她随中国戏剧家代表团访日,与日本表演艺术家杉村春子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85年,随《推销员之死》剧组赴港演出,1986年随《推销员之死》赴新加坡演出。
在幕后,她兼具了导演、剧本创作者、文学创作者等多重身份。曾参与导演过《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在街道上》等剧目。1988年与刁光覃一起赴内蒙古包头为漫瀚艺术剧院导演漫瀚剧《拔都汗》和《忠烈碑》;也曾为贵州省花灯剧团导演花灯剧《七妹与蛇郎》,使得这一地方剧种被重视而得以保留。
在晚年朱琳为地方剧种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根据朱琳同志本人及家人意愿,在她去世后不开追悼会,也不举行告别仪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