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绿毛水怪
由阿斯加德下岗再就业人员“雷神”和“女武神”主演的《黑衣人:全球追缉》,本周五在内地上映了。
距离该系列的上一部影片,如今已经过去7年。这一次,尽管主创阵容相当亮眼——《速激8》导演F·加里·格雷操刀,大牌演员有锤哥、连姆·尼森、艾玛·汤普森、丽贝卡·弗格森,甚至还有黄渤的客串,然而,观众似乎并不怎么买账。
一个周末已经过完,没有威尔·史密斯和汤米·李·琼斯挑大梁的《黑衣人:全球追缉》,上映3天票房只有1.7亿,评分更是跌到了7分以下。
这样惨淡的成绩,让人实在忍不住怀念起曾经的老三部曲。
对于大多数中国影迷来说,有一部他们曾用录像带、VCD或者DVD欣赏过的科幻电影。
片中,一对西装墨镜的黑白双星,手持夸张的枪械,管教那些在地球上不纳税不守法的外星人,如果地球平民们不幸目睹执法现场,他们还会掏出一支“钢笔”让我们来个瞬间失忆,这部影片一定就是1997年上映的经典科幻喜剧《黑衣人》。
它以戏谑幽默的方式为人们打开了一个新的科幻电影空间:原来那些从来都呼啸而来从天而降的牛逼哄哄的外星侵略者就藏匿在我们身边,充当着二等公民,入“海关”登记,领地球暂住证,遵纪守法按时纳税;
原来地球上还有一群比城管更牛比007更酷的执法特工,他们可以随时将外星人赶回老家,随时给围观群众无责任洗脑……
《黑衣人》的影响绝不仅仅是让人记住了威尔·史密斯与汤米·李·琼斯这对墨镜组合,那些疯狂好玩的阴谋论段子令人津津乐道,片中的科幻元素甚至影响了当时的流行风潮,其带给科幻电影的创作影响更是至今仍可以看到(比如《第九区》、《变形金刚》等等)。
跟如今很多的漫画走向大银幕一样,《黑衣人》同样改编自Lowell Cunningham创作的同名漫画。
1992年沃尔特·F·帕克斯跟劳里·麦克唐纳这对老哥俩买下了电影翻拍权,同时间一向活跃于怪趣邪典电影圈子的编剧爱德·索罗门立马开写了一部较为忠实漫画原作的电影剧本。
导演方面,两位制作人一致认为巴里·索南菲尔德就是影片的不二选择,因为巴里执导的黑色幽默哥特喜剧《阿达一族》正是他们想让《黑衣人》所拥有的气质。
好在这巧合的共识决定了影片从一开始就上了正道儿,要知道,如完全走漫画的路子,《黑衣人》可不会像后来那般受到大众欢迎,毕竟十几年前爆米花嬉闹的法则仍就是屡试不爽的。
影片于1993年3月开拍,前后历时5个月完成了基本摄制。《黑衣人》以都市传说中的“MEN IN BLACK”作为主要的设定,延伸出一整套组织体系以及行为准则,以及稀奇古怪的各种道具载具。
这种世界观的建立不但满足了人们空想的需求,同时也跟现实接了地气,看起来自然是爽快无比。
同时,很多人把《黑衣人》的巨大成功归功于双主角黑白警探搭档的设定,这种一张一弛,菜鸟与老将的搭配借鉴了如《致命武器》等好莱坞经典影片的元素。
当然,本片超出预期的火爆也带动了威尔·史密斯的个人价值。这之前的一年,虽然他领衔的《独立日》全球票房达到8亿美元,但片酬也不过500万而已。
这个情况延续到了《黑衣人》中,他同样得到的是500万片酬;相比而言,老戏骨汤米·李·琼斯则拿到了700万美元。
不过随着《黑衣人》的巨大成功,史密斯的身价自然是水涨船高,等到他出演下一部作品《国家公敌》之时,已经跻身于好莱坞千万俱乐部了(片酬1400万)。
至于说到片中的一些具有典型B级科幻片范儿的外星人角色,倒也是个性十足,但他们的出色演出最终还要归功于好莱坞传奇特效大师里克·贝克,这位精于制作传统模型与特效化妆的老爷子作为本片的造型设计(整个三部曲全部由其包办),打造出了形形色色的怪形。
为了配合影片最终高潮戏,大师专门打造了一个电动的巨虫模型以供剧组拍摄,但没成想剧本后来由于需要进行了修改,而反派的大虫造型也直接使用了CGI技术搞定,大师这下确实挺郁闷的。不过最终他还是凭借自己出神入化的手艺摘得了第70届奥斯卡最佳化妆奖,总算是没白忙活。
1997年暑期上映后,《黑衣人》的票房竟井喷至5.8亿美元,而9千万的制作成本显然让片方索尼哥伦比亚乐开了花,啥都不说了,续集必须有。
第一部的巨大成功让《黑衣人》的品牌横空出世,它不仅是哥伦比亚影业公司最炙手可热的电影之一,还将风格化元素引入了时尚领域,影响了之后一段时间的流行文化风潮。
导演巴里·索南菲尔德回忆说:“我一直认为我们是在用各种花招伎俩制作一部伙伴电影,你会从中发现很多科幻元素。
但影片出乎意料的赢得了开门红,上映一周之后,我曾在报纸上看到三部新片的广告,照片中的演员都戴着墨镜,而且威尔在片中的歌曲也响彻大街小巷。突然之间,与《黑衣人》有关的一切开始大肆流行,这真让人难以置信。”
然而续集却并没有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紧跟着上马,这一来归结于哥伦比亚公司对于续集系列电影缺少市场的敏感,以及对其娴熟的操作性;二来则因为导演巴里·索南菲尔德已经跟主演史密斯有了新的项目——混搭了蒸汽朋克与西部片元素的《飙风战警》。
影片为华纳带来了不俗的票房,史密斯甚至为其辞演了另一部也需要他戴墨镜扮酷的影片——《黑客帝国》,不过显然他最终后悔了,日后还不忘总是拿此事开开玩笑自嘲一下。
不论如何,索尼深知史密斯对于续集的重要性,任凭其狮子开口,用2000万美元加10%的净收入分成,令他欣然回归。
不过由于原来的编剧大卫·凯普加入到《蜘蛛侠》剧组,新来的编剧罗伯特·戈登同Barry Fanaro在剧本的撰写上产生了分歧,致使影片在包袱跟趣味性方面远远不及上一部。
剧情没有独到之处,人们所看到的几乎都是对上一部的蹩脚模仿,这也直接导致影片的风评普遍不佳。
《阿波罗导报》就一针见血的指出“《黑衣人2》的缺陷在于剧本,真是难以置信剧本出自罗伯特·戈登之手。”DVDTalk网站甚至更不留情面的讽刺道:“一部让人昏昏欲睡的电影。”
而在烂番茄上也仅仅收获了39%的新鲜度,片中的反派Serleena饰演者劳拉·弗林·鲍尔甚至因此拿到了金酸莓奖的最烂女配角。
不过好在影片还算挣了点儿气,最终全球票房4.4亿,不过对于这部投资就达到1.4亿的影片来说,哥伦比亚开始慎重考虑是否要继续为它拍摄续集,即便要拍也一定要有绝对靠谱的创意才行,毕竟对于一部系列影片来说,接二连三的走下坡路简直就是自掘坟墓。
当然第二部电影的特效制作还是得到了业界的肯定,有人惊呼“电影真正的NB之处属于里克·贝克!”,他不仅再度设计出了数量翻番的外星人造型,更是在特效化妆方面有所突破。
Digital Media FX(数码媒体特效)杂志则认为片中的宇宙飞船制作的非常逼真,不过另一些使用了蓝幕背景合成的画面则略显粗糙。但是同年8月的《娱乐周刊》还是将片中最为搞笑的外星人团伙WormGuys放入了“影史最佳CG角色”的单子中。
有了续集不太成功的案例,哥伦比亚在延续《黑衣人》品牌的态度上显得更为谨慎,甚至是保守。而在21世纪的头十年,太多的鸿篇巨制跟系列电影搅起的影像奇观狂潮让人们很快忘记了这部曾经的经典系列。
关于第三部的计划,其实早在2002年也就是第二集上映的时候,威尔·史密斯就曾对导演谈起过自己对于第三集的一些设想,而回到过去寻找K探员就是这其中最为有趣的点子。
导演巴里·索南菲尔德起先对这个想法并不感冒,随着续集的无限期搁置也就扔在了那里。不过等到项目重启的时候,大家才发现这确实挺好玩的,那种嬉闹谐趣的调调正是《黑衣人》电影系列一直追求的。
直到2009年4月1日,索尼影业总裁Rory Bruer终于在SHOWEST展会的索尼对外简报计划中公布了将启动《黑衣人3》的电影项目。
不过到了第二年的3月份,作为主演之一的威尔·史密斯仍然在犹豫是否接下第三集的片约。仅仅两个月后导演大人巴里·索南菲尔德就确定两位主演将全面回归参与第三部电影,另外像其他一些重要的班底都尽数入组,终于没有酿成“铁打的续集流水的团队”这一系列电影最为恐惧的致命伤。
导演巴里还拉上了现年42岁的个性男星乔什·布洛林饰演29岁的年轻版“K探员”,让威尔·史密斯与汤米·李·琼斯这对黄金搭档成功升级为铁三角。
《黑衣人3》的编剧阵容可谓是跨界强悍到过分,除了一直为系列服务的大卫·凯普(代表作《侏罗纪公园》《夺宝奇兵》)外,还有杰夫·内桑森(《尖峰时刻2,3》)以及伊坦·科恩(《热带惊雷》等)。
这样一来剧本就来回被几经修改,不断的扩充故事线,这也导致剧本在2010年11月开拍时都还没最后定稿,这对于一部投资达到2.15亿的A级制作来说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但好在,最后《黑衣人3》的成绩还算不错,也算是为这个经典系列暂时画上了句号。
关于《黑衣人》的一些趣事:
1.开场蜻蜓特写暗喻影片走向
很多朋友一定都记得《黑衣人》第一部片头处的那只蜻蜓,其特写跟拍的手法借鉴了当年《阿甘正传》的羽毛片头。然而很多迷友认为使用蜻蜓正暗合了本片中主人公们所要应付的“虫族小强”,而最后那撞在汽车玻璃上稀烂的情节则预示了敌人的惨败。
2.追查非法偷渡移民与黑衣人工作有异曲同工之妙
片头处K探员一行黑衣人组织围堵来自墨西哥的非法越境人员,他们自称是来自I.N.S第六局的执法人员,而这个I.N.S正是美国移民局(Immigration and Naturalization Service)的简称。
这就出现了一个拥有双重意味的设定,黑衣人与移民局的工作其实十分类似,只是面对的负责群体不同,而外星非法移民隐藏在墨西哥非法移民当中,这更增添了影片对于现实的一份戏谑之感。
3.昆汀与伊斯特伍德差点儿成为“黑衣人”
事实上,怪咖痞子昆汀差点儿成为《黑衣人》的导演,可惜最终却没有成为现实,不然这部电影得变成什么样子呢?!另一位老牌硬汉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也曾经是片中男主角K探员的饰演人选,可惜同样擦肩而过,最终还是由汤米·李·琼斯出演了。
不过这一切都不及威尔·史密斯来的刺激,当年他在看完剧本后对这部电影的兴趣并不大,甚至没打算答应出演,然而在老婆大人的劝说下决定参与电影,这才成就了J探员的传奇与影片的成功。另外要说的是,大卫·休默也曾被邀请出演J探员的角色,不过被他拒绝了。
4.致敬《银河系漫游指南》
当K探员向J探员介绍地球上已经有1500多名外星生物长居,且多数生活在曼哈顿的时候,J探员随口问了一句“出租车司机吗?”。这个典故来自于道格拉斯亚当的经典怪趣科幻小说《银河系漫游指南》。
5.J探员的社会身份
在消除J探员指纹,正式加盟MIB的片段中,我们可以得知其真实姓名为James D. Edwards III,而他的社会保障福利号码则为905-80-5406
6.纽约大都会棒球队的客串
当大反派edgar the bug驾驶飞船飞过纽约大都会棒球队位于皇后区的主场时,那个被棒球砸中的球员正是纽约大都会棒球队的外野手Bernard Gilkey。
7.MIB总部其实设计灵感来自于肯尼迪机场
影片设计总监Bo Welch曾要求MIB总部的风格设计应该尽量看起来像是20世纪60年代的机场,之所以这样要求,一来因为60年代正是MIB作为秘密组织开始工作的时代;二来则因为MIB总部其实就像是外来移民到达地球的第一落点,星际机场以及海关。而剧组确实从肯尼迪机场的旧貌中吸取了不少灵感进行创作。
8.导演恶搞生日彩蛋
片尾处K探员向反派edgar the bug喊话其违法了星际条约4153号条例理应要被拘捕,这个数字并非随意杜撰,其来自于导演Barry Sonnenfeld的生日日期-1953年4月1日,按照美式写法即为4-1-53。
9.威尔史密斯最爱的那座桥
如果你记性还足够好的话,一定记得K探员出场时追捕外星人的时候,从一座桥上跳到一辆行驶中的旅游大巴上(上图),那座桥后来在威尔史密斯的另一部经典影片中也曾出现,那就是《我是传奇》(下图)。
9.漫画系列基调更为黑暗
事实上,《黑衣人》的原作漫画远比电影那喜气洋洋政治正确的嬉闹风格来的更为黑暗化与严肃。漫画中的“黑衣人”除了要处理外星移民的事务之外,同时还要负责很多地球上的神秘事件,超自然事件等等。
10.带动“Ray-Ban”眼镜大热
由于片中使用了雷朋眼镜当年的"Predator 2"(铁血战士吗?哈哈)款的墨镜,在影片上映后,雷朋眼镜的销量大增,从160万飙升到500万。
11.MIB总部险些不在纽约
在最初的剧本设定中,MIB的总部被设计成一个巨大的地下秘密基地,他应该出现在像堪萨斯州,华盛顿州或者内华达州的某处荒蛮之地,因为这也符合大多数人对政府处理外星人事务的基地的想象。不过导演却不这么认为,因为在剧中本来很多外星人就隐藏在我们的生活之中,而且城市里的很多建筑物不也正是藏匿外星人载具的地方吗?结果你确实看到了某些地标建筑成为了跟外星人相关的道具。
12.美国队长躺着也中枪
J探员去MIB面试的时候,曾取笑前面的军人回答就像“美国队长”(惊奇漫画经典角色,想必大家也都不陌生了)的语气。而他的良师益友K探员的扮演者汤米·李·琼斯后来确实出演了《美国队长》的大电影。
13.导演爱客串
导演巴里·索南菲尔德除了要把自己的生日安插在影片中,到了第二集更是亲自上阵客串。当K探员与J探员一同闯入一个一家三口的民宅中启动隐藏武器仓库的时候,那坐在沙发中间的爸爸角色就是他!
14.斯皮尔伯格的超8黑手
当K探员与J探员一起来到外星人阴谋论死宅牛顿家中观看关于“萨塔之光”的录影带时,J探员评论道“看起来像是斯皮尔伯格的作品”。
这句话一语双关,第一录像带拍摄的质感极为类似当年斯皮尔伯格这些电影迷友惯用的超8摄影机出品,且也是很有老派科幻范儿的题材;二来斯皮尔伯格本人正是电影的制片人。
15.奥利弗·斯通的另类客串
当K探员与J探员一起来到牛顿的录像带商店的时候,从进门处一直到柜台,几次出现了奥利佛·斯通的标牌以及一个巨大人形模板。
16.斯皮尔伯格的“睾丸情结”?
影片中出现了一位反派外星人角色,就是所谓的“蛋疼星人”(下巴带着类似睾丸的器官);而在《变形金刚2》中的大力神同样出现了类“睾丸”的设定。要说这两部电影的共同之处,那么就是制作人都是斯皮尔伯格。
17.杰克逊为何客串
按照导演巴里在2002年的一次访谈中所透露,剧组原本打算让迈克尔·杰克逊在第一集中就露面。“有一个场景设置是,我们将展现所有的外星人,他们和乔治·卢卡斯(George Lucas)、西尔维斯特·史泰龙(Sylvester Stallone)、丹尼·德·维多(Danny De Vito)和史蒂文·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站在一起,我很的很想要迈克尔也在其中。
但是由于某些原因,他不想在《黑衣人1》中被认为是一个外星人。不过在15个月后,我们开始拍摄《黑衣人2》时,我接到消息说,迈克尔·杰克逊真的很想加入。”
巴里还补充说:“杰克逊说他很想在《黑衣人2》中身穿黑色制服出镜,对他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他要穿那身黑衣。非常有趣,全都是迈克尔的主意。”
来源:Mtime时光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