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千年嘉鱼清泉:葡萄井凉糕的灵魂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千年嘉鱼清泉:葡萄井凉糕的灵魂

6月17日,宜宾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受此影响,长宁县千年古镇双河镇的葡萄井一夜干涸。闻名遐迩的葡萄井凉糕或受到影响。

文 | 界面四川 邓江

6月17日,宜宾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受此影响,长宁县千年古镇双河镇的葡萄井一夜干涸。闻名遐迩的葡萄井凉糕或受到影响。

长宁八景与嘉鱼清泉

长宁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宜宾市腹心地带,历史上因“地处蜀南最远,蜀每有事而独晏然自保,民族和睦相处,长久安宁”而得县名,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长宁山水俱美,旅游兴盛。境内的蜀南竹海是“世界罕见、国内惟一”以竹类资源为主的中国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中国最美十大森林之一。全县共有景区景点110余处。长宁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有唐以来,县境内有过监、镇、军、州的建置,征夫戍旅、文人商贾、贩夫走卒不绝如缕,不绝于途。开放的胸襟,恢宏的气势,孕育了丰厚的人文,涵养着众多的名胜古迹。

据民国版《长宁县志》载:明朝正统年间的邑人周洪谟就曾诗赞“长宁八景”。这也就是说“长宁八景”始成“八景”的年代最迟应当是在明初。此“八景”为:嘉鱼清泉、淯井晴烟、笔架文峰、宝屏秀色、棫山霁雪、桃源仙洞、石笋削岩、泾滩瀑布。

此外,长宁县还有“安宁八景”。一个县城为什么会有两个八景呢?这与一个地方的建制沿革有关。历史上存在一区域由两个建制单位合并而成,或在一个建制单位(区域)中先后以两地为治所的情况。“安宁八景”是以安宁桥(今长宁县城)为中心形成的,而长宁县最早的治所是在双河镇。“安宁八景”有:溪口归帆、长州渔火、星山夕照、东林晚钟、飞来屏障、南岸晓烟、碧鲤春涨、江楼望月。就品味讲,“安宁八景”较之“长宁八景”也确实逊色一些。

嘉鱼清泉又名葡萄井,地处双河镇东郊,建于宋代,历代加以修葺。泉水出自石砌方井,石井面积二十余平方米,四周雕花青石围栏。泉水清洌,净澈见底,气泡群从井底纷纷涌出,扶摇而上,连珠累累,串串相连,晶莹剔透,乖巧玲珑,状若珍珠,又若葡萄。旧时,邑人多来此放生,因而井内鱼蟹颇多。葡萄上挂,鱼儿下游,相对成趣,蔚然奇观,故名嘉鱼清泉,实乃名实相符也。据《舆地纪胜》载:碑文为王通判所撰,称泉水酿酒甚美,有“兵厨之酒,冠于东州”的赞语。井上有霁雪斋、临流阁、信乐亭、风云楼。泉水一年四季不断,冬暖夏凉。以嫩绵凉香驰名的名小吃双河凉糕,便在井畔。

独特的井水、原料、工艺孕育出了独特的葡萄井凉糕

在宜宾,吃过一碗辣香扑鼻的宜宾燃面之后,再配上一碗清爽可口的双河葡萄井凉糕,一热一冷、一红一白、一辣一甜,可谓绝配。

早在清朝光绪年间,双河镇百姓用葡萄井水制作的凉糕就很出名了。进士杜德舆的《舆地纪胜》上这样记载着:“来此避暑纳凉者甚多,名小吃凉糕嫩凉驰名”。至于葡萄井的泉水什么时候开始用于做凉糕,想必年代更久。

相传汉丞相诸葛亮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南军败退,兵临双河古城,首领孟获令将士进城严守四道城门。蜀军逼至古城墙下。正逢天热似火,蜀军兵弱马乏。此时,魏延献计,东城有一口名曰葡萄井的奇井,冬暖夏凉,何不动员地方百姓……孔明听罢大喜,召见赵云、马岱众将如此一番。翌日,蜀营锣鼓齐鸣,原来是百姓送凉糕犒劳将士。顿时,蜀营欢声雷动,军威大振,而南军则萎靡不振,被诱人的凉糕馋得心烦意乱。之后蜀军顺利攻进城内,连打几个胜仗。从此,古镇凉糕名声大振。

传说不可考,葡萄井井水是双河凉糕必不可少这点倒是真的。千百年来,双河人就用葡萄井的泉水泡米、磨浆、做凉糕、泡凉糕。

要制作出正宗的葡萄井凉糕,先要选出饱满的贵朝米,除去杂质,再用葡萄井井水清洗、浸泡;而后,用石磨将泡好的米磨成米浆(若用机器打,凉糕的品质也会大打折扣);再掌握好火候下锅熬,熬的时候不停地搅动并倒入生石灰水。一个多小时后,待米浆成熟,马上舀在土碗中,冷却后,再放在流动的葡萄井水中浸泡4小时以上,一碗正宗的双河葡萄井凉糕便出炉了。

葡萄井凉糕与别的地方凉糕不同的关键就是双河古镇冬暖夏凉、清澈见底的葡萄井水,其次,还有工艺和原料。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质的影响肯定是有的,双河镇上的凉糕老板曾说过外地的水做不出双河凉糕嫩滑绵软、入口化渣、软玉凝脂般的口感。葡萄井水可以说是双河凉糕的灵魂所在。贵朝米是一种没有改良的稻米品种。这种米如果煮饭吃一点也不香,还很硬,色泽也不好,不受待见,但它却是做凉糕的最佳选择,做出的凉糕绵扎白净、晶莹透亮。

冷却后的凉糕要用竹刀分割,传统的凉糕调味都是用纯正香甜的红糖水。红糖要切细锤成粉后蒸化,再过滤,最好能起糖丝。总之,从选料到制作,一个环节都不能走样,才是正宗的双河凉糕。

红糖浆舀浆工具亦有讲究的——是用一根竹筷穿一个铜钱,再用铜钱提糖慢慢浇到凉糕上的。待凉糕吃罢,一些糖浆沾在嘴角,硬是伸出个舌头舔好几个来回才舔得干净,真真的回味悠长……时过境迁,现在是看不到这样的工具了。

2016年,双河凉糕传统制作技艺已被确定为宜宾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推陈出新,一碗小凉糕撬动年产值3亿元大产业

如今,在葡萄井周围,已经形成了“凉糕一条街”,十余家凉糕店家家户户皆以此口井井水制作、储存凉糕,每一家都有数十年的历史。

千年的葡萄井水加上传统的制作工艺,造就了葡萄井凉糕的特别。打破传统外形和口味搭配的凉糕,更使葡萄井凉糕家喻户晓。从前传统的的葡萄井凉糕只有红糖味,经过“凉糕一条街”商家的积极研发,现在双河凉糕推出了西瓜、苹果、草莓、柠檬、梨子、菠萝、竹荪、野生猕猴桃甚至还有麻辣系列等近三十种口味,造型也更丰富多样。

正是葡萄井凉糕拥有历史、地理、人文等多方面独特优势,这碗小小的凉糕现已走出双河、走出宜宾,走进大城市。过去几年,央视、腾讯均来此间做过节目。一时间,这里的凉糕成为全国“网红”。葡萄井凉糕不仅卖到了重庆、成都,还卖到了北京、福建等天南海北,每年从全国各地来此学艺开店的人络绎不绝。

凉糕产业成为双河镇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同时也为双河乡村旅游带来了发展机遇。2017年,双河镇的凉糕产业产值已达3亿元。

如今,一场地震,葡萄井凉糕可能从此“缺水”,实在令人惋惜,截止发稿时,欣闻干涸的葡萄井再次蓄水。欣慰之余,希望葡萄井能恢复从前的风采,希望葡萄井凉糕的技艺能一直传承下去,大家都能吃到正宗的葡萄井凉糕。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千年嘉鱼清泉:葡萄井凉糕的灵魂

6月17日,宜宾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受此影响,长宁县千年古镇双河镇的葡萄井一夜干涸。闻名遐迩的葡萄井凉糕或受到影响。

文 | 界面四川 邓江

6月17日,宜宾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受此影响,长宁县千年古镇双河镇的葡萄井一夜干涸。闻名遐迩的葡萄井凉糕或受到影响。

长宁八景与嘉鱼清泉

长宁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宜宾市腹心地带,历史上因“地处蜀南最远,蜀每有事而独晏然自保,民族和睦相处,长久安宁”而得县名,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长宁山水俱美,旅游兴盛。境内的蜀南竹海是“世界罕见、国内惟一”以竹类资源为主的中国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中国最美十大森林之一。全县共有景区景点110余处。长宁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有唐以来,县境内有过监、镇、军、州的建置,征夫戍旅、文人商贾、贩夫走卒不绝如缕,不绝于途。开放的胸襟,恢宏的气势,孕育了丰厚的人文,涵养着众多的名胜古迹。

据民国版《长宁县志》载:明朝正统年间的邑人周洪谟就曾诗赞“长宁八景”。这也就是说“长宁八景”始成“八景”的年代最迟应当是在明初。此“八景”为:嘉鱼清泉、淯井晴烟、笔架文峰、宝屏秀色、棫山霁雪、桃源仙洞、石笋削岩、泾滩瀑布。

此外,长宁县还有“安宁八景”。一个县城为什么会有两个八景呢?这与一个地方的建制沿革有关。历史上存在一区域由两个建制单位合并而成,或在一个建制单位(区域)中先后以两地为治所的情况。“安宁八景”是以安宁桥(今长宁县城)为中心形成的,而长宁县最早的治所是在双河镇。“安宁八景”有:溪口归帆、长州渔火、星山夕照、东林晚钟、飞来屏障、南岸晓烟、碧鲤春涨、江楼望月。就品味讲,“安宁八景”较之“长宁八景”也确实逊色一些。

嘉鱼清泉又名葡萄井,地处双河镇东郊,建于宋代,历代加以修葺。泉水出自石砌方井,石井面积二十余平方米,四周雕花青石围栏。泉水清洌,净澈见底,气泡群从井底纷纷涌出,扶摇而上,连珠累累,串串相连,晶莹剔透,乖巧玲珑,状若珍珠,又若葡萄。旧时,邑人多来此放生,因而井内鱼蟹颇多。葡萄上挂,鱼儿下游,相对成趣,蔚然奇观,故名嘉鱼清泉,实乃名实相符也。据《舆地纪胜》载:碑文为王通判所撰,称泉水酿酒甚美,有“兵厨之酒,冠于东州”的赞语。井上有霁雪斋、临流阁、信乐亭、风云楼。泉水一年四季不断,冬暖夏凉。以嫩绵凉香驰名的名小吃双河凉糕,便在井畔。

独特的井水、原料、工艺孕育出了独特的葡萄井凉糕

在宜宾,吃过一碗辣香扑鼻的宜宾燃面之后,再配上一碗清爽可口的双河葡萄井凉糕,一热一冷、一红一白、一辣一甜,可谓绝配。

早在清朝光绪年间,双河镇百姓用葡萄井水制作的凉糕就很出名了。进士杜德舆的《舆地纪胜》上这样记载着:“来此避暑纳凉者甚多,名小吃凉糕嫩凉驰名”。至于葡萄井的泉水什么时候开始用于做凉糕,想必年代更久。

相传汉丞相诸葛亮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南军败退,兵临双河古城,首领孟获令将士进城严守四道城门。蜀军逼至古城墙下。正逢天热似火,蜀军兵弱马乏。此时,魏延献计,东城有一口名曰葡萄井的奇井,冬暖夏凉,何不动员地方百姓……孔明听罢大喜,召见赵云、马岱众将如此一番。翌日,蜀营锣鼓齐鸣,原来是百姓送凉糕犒劳将士。顿时,蜀营欢声雷动,军威大振,而南军则萎靡不振,被诱人的凉糕馋得心烦意乱。之后蜀军顺利攻进城内,连打几个胜仗。从此,古镇凉糕名声大振。

传说不可考,葡萄井井水是双河凉糕必不可少这点倒是真的。千百年来,双河人就用葡萄井的泉水泡米、磨浆、做凉糕、泡凉糕。

要制作出正宗的葡萄井凉糕,先要选出饱满的贵朝米,除去杂质,再用葡萄井井水清洗、浸泡;而后,用石磨将泡好的米磨成米浆(若用机器打,凉糕的品质也会大打折扣);再掌握好火候下锅熬,熬的时候不停地搅动并倒入生石灰水。一个多小时后,待米浆成熟,马上舀在土碗中,冷却后,再放在流动的葡萄井水中浸泡4小时以上,一碗正宗的双河葡萄井凉糕便出炉了。

葡萄井凉糕与别的地方凉糕不同的关键就是双河古镇冬暖夏凉、清澈见底的葡萄井水,其次,还有工艺和原料。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质的影响肯定是有的,双河镇上的凉糕老板曾说过外地的水做不出双河凉糕嫩滑绵软、入口化渣、软玉凝脂般的口感。葡萄井水可以说是双河凉糕的灵魂所在。贵朝米是一种没有改良的稻米品种。这种米如果煮饭吃一点也不香,还很硬,色泽也不好,不受待见,但它却是做凉糕的最佳选择,做出的凉糕绵扎白净、晶莹透亮。

冷却后的凉糕要用竹刀分割,传统的凉糕调味都是用纯正香甜的红糖水。红糖要切细锤成粉后蒸化,再过滤,最好能起糖丝。总之,从选料到制作,一个环节都不能走样,才是正宗的双河凉糕。

红糖浆舀浆工具亦有讲究的——是用一根竹筷穿一个铜钱,再用铜钱提糖慢慢浇到凉糕上的。待凉糕吃罢,一些糖浆沾在嘴角,硬是伸出个舌头舔好几个来回才舔得干净,真真的回味悠长……时过境迁,现在是看不到这样的工具了。

2016年,双河凉糕传统制作技艺已被确定为宜宾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推陈出新,一碗小凉糕撬动年产值3亿元大产业

如今,在葡萄井周围,已经形成了“凉糕一条街”,十余家凉糕店家家户户皆以此口井井水制作、储存凉糕,每一家都有数十年的历史。

千年的葡萄井水加上传统的制作工艺,造就了葡萄井凉糕的特别。打破传统外形和口味搭配的凉糕,更使葡萄井凉糕家喻户晓。从前传统的的葡萄井凉糕只有红糖味,经过“凉糕一条街”商家的积极研发,现在双河凉糕推出了西瓜、苹果、草莓、柠檬、梨子、菠萝、竹荪、野生猕猴桃甚至还有麻辣系列等近三十种口味,造型也更丰富多样。

正是葡萄井凉糕拥有历史、地理、人文等多方面独特优势,这碗小小的凉糕现已走出双河、走出宜宾,走进大城市。过去几年,央视、腾讯均来此间做过节目。一时间,这里的凉糕成为全国“网红”。葡萄井凉糕不仅卖到了重庆、成都,还卖到了北京、福建等天南海北,每年从全国各地来此学艺开店的人络绎不绝。

凉糕产业成为双河镇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同时也为双河乡村旅游带来了发展机遇。2017年,双河镇的凉糕产业产值已达3亿元。

如今,一场地震,葡萄井凉糕可能从此“缺水”,实在令人惋惜,截止发稿时,欣闻干涸的葡萄井再次蓄水。欣慰之余,希望葡萄井能恢复从前的风采,希望葡萄井凉糕的技艺能一直传承下去,大家都能吃到正宗的葡萄井凉糕。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