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蒋海松
责编|马蓉蓉
近日,发生在湖南省怀化市的“操场埋尸案”终于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相关多名嫌疑人已经被抓获,时隔多年,邓世平及家人等来真相。在《西游记》中,也有这样一件类似的悲剧。
唐僧师徒经过乌鸡国附近时,唐僧梦见,阴风之中,有人哭喊诉冤。来人“头戴一顶冲天冠,腰束一条碧玉带”,一看就是帝王打扮,却又一身湿淋淋的,眼中垂泪,狼狈不堪。原来此人是乌鸡国国王。
国王腮边挂泪细禀前冤,说当年乌鸡国遭逢大旱,草子不生,民皆饥死,钱粮尽绝。国王沐浴斋戒,昼夜焚香,忽然终南山来了一个全真道士,能呼风唤雨,点石成金。国王于是请他登坛祈雨,果然有应,顷刻间大雨滂沱。国王为表谢意,与他八拜之交,视为自家兄弟,同寝食二年,恩宠无尽。
未曾料到,这道士其实是妖魔一个,双方携手缓步御花园之际,妖怪将国王推下井中,又用石板盖住井口,拥上泥土,还移来一株芭蕉栽在上面。妖怪则变成国王的样貌,谋权篡位坐了江山。
“他把我两班文武,四百朝官,三宫皇后,六院嫔妃,尽属了他矣。”国王成了“落井伤生的冤屈之鬼”。
为了自证身份,国王还交给唐僧一枚玉珪,作为与太子相认的信物。唐僧从梦中惊醒,寻来徒弟们将怪事告知。大家徒笑荒诞,却不料竟真发现阶下现一玉珪。悟空定计决定先说服太子。
师徒几人趁太子出城打猎之时,悟空变为白兔相引,将太子招至寺中,唐僧拿出三宝以神通使其停顿,悟空则变作一个小和尚,从唐僧手中的红金漆盒中跳出,为太子言明其父王被害一事。唐僧又拿出玉珪,太子将信将疑,回去向母亲验证,以求明真相。
其实,王妃也早有预感,夫妻双方“三载之前温又暖,三年之后冷如冰”,加上儿子的讲述,认定国王是那妖怪变化而成。悟空带领八戒从井中捞出国王的尸体,又向太上老君索得一粒还魂丹,救活了国王。然后,几人带着国王一起去乌鸡国朝堂上拆穿妖怪的阴谋,一番大战,妖怪落败。
悟空正准备铲除妖邪时,文殊菩萨赶来,说这是他的坐骑青毛狮子,为了让国王所谓“拆凤三年”的前缘,前来变化作乱。悟空不得已放了这狮子精。
虽然这是一个虚构的神话故事,但也反映了人间冤案丛生的普遍原因。唐僧面对国王的哭诉,一开始就疑惑不解,问“你何不在阴司阎王处具告,把你的屈情伸诉伸诉”?反而要来找一个外来和尚哭诉。国王则答道:“他的神通广大,官吏情熟,都城隍常与他会酒,海龙王尽与他有亲,东岳天齐是他的好朋友,十代阎罗是他的异兄弟。因此这般,我也无门投告。”
这个妖怪是文殊菩萨的坐骑狮子精,确实手眼通天。更离奇的是,他犯了如此大罪后没有丝毫处罚,反而继续逍遥,后再次下凡为妖,成为狮驼国的青狮王。他是《西游记》中唯一一个两次下凡的妖怪。在狮驼国小妖的口中,“我大王神通广大,本事高强,一口曾吞了十万天兵”。因王母娘娘设蟠桃大会,未曾邀请狮子精,他便意欲争天,玉皇差十万天兵来降伏他,青狮精却变化法身,张开大口,似城门一般,用力吞将去,唬得十万天兵望风而逃。
面对如此权势,老国王自然也是无处告状。“神通广大,官吏情熟”,这番话也揭示了有冤难诉的普遍原因。在乌鸡国中,凶手干脆自己变成了国王,把持了所有权力。乌鸡国取名的由来,当然是遍地乌黑,毫无光明,作者以此讽刺正义沉沦、彻底黑化的现象。
再看那乌鸡国中,不是妖怪真的“不曾走了马脚,漏了风声”,更多的还是他人对这盘根错节的官场的恐惧。王妃心中早有疑惑,但是敢怒不敢言。文武百官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算能拆穿这妖怪的面目,怕自己也要落得一个狮口美食、死无全尸的下场,又何苦惹这茬?乌鸡国风平浪静的三年,其实包含了无数犬儒主义的隐忍。
乌鸡国的冤案,直到法力通天的孙悟空经过,才真相大白。但也说明了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在乌鸡国或者某些地方,黑恶势力已经自成一体,没有强大的外部力量的介入,几乎固若金汤。因此,除了露头就打,更要描准背后滋生黑社会的土壤,重建政治生态。
乌鸡国老国王还算幸运,有孙悟空的法力和太上老君的神丹,他得以还魂归来。但这是神话中,在现实,人死不能复生,很多冤案的苦主永远含恨离开了人世,对于他们来说,迟来的正义绝非正义。
在《西游记》中,将平冤纠错的希望寄托于齐天大圣这种神话人物。而在现实中,我们只有依靠严格的法律制度,才能避免乌鸡国这样暗黑的冤案悲剧,彰显正义的光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