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很多人开始担心银行理财产品的安全性,好在国家出手风波也算平稳渡过。
最近银行们又开始活跃起来了,尤其是最近半个月,一批大银行都在排队官宣理财子公司开始营业。像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等动作快的,已经开始发售主打净值型理财的新产品,这些产品多是1元起售,看起来相当亲民。
关注银行理财的朋友都知道,在过去银行理财的门槛是相对较高的,基本都是5万起购,最低也是1万,现在推出的这种几乎“零门槛”的理财产品,让很多理财小白都想跃跃欲试。
银行理财市场发生这种变化和去年资管新规的出台有很大的关系,资管新规出台之后,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一直呈现跌跌不休,保本的产品与日俱减,反倒净值型产品日渐增多,很多银行纷纷试水理财子公司。
1.净值型产品渐成银行理财的主流
净值型理财产品也叫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要注意这类理财产品是无法承诺保本的,也没有明确的预期收益率,产品的收益是以净值的形式公布。投资者需要根据产品的实际运作情况,享受收益的同时也要风险自担。
假如,净值型理财产品的初始净值是1,当投资有盈利或者亏损的时候净值也会随之发生变动,比如,产品盈利30%,净值就变成1.3,如果亏损10%,净值就变成了0.9。投资者根据自己持有产品期间,该产品净值的变化享受收益或者承担亏损。
在去年监管浪潮的推动下,净值型理财产品发展速度明显增快,逐渐有成为银行理财主流产品的趋势,净值型理财产品从长远来看是有助于降低“隐形担保”、“刚性兑付”的风险,推动整个理财市场向着规范化、健康化发展。
对银行而言好处不言而喻,既能响应国家资管新规监管的要求,更有助于缓解自身的风险,发展差异化的产品,不再仅是保本理财,丰富自身的产品线,从而有助于银行的长远良性发展。
对于投资者而言,既然净值型产品是未来的主流,提早接触有助于尽早的转变投资观念,提升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学会判断风险。
2.投资者应如何顺势而为?
1、转变银行刚性兑付的保本观念
银行现在已经打破刚性兑付,虽然银行的安全性还是非常可靠的,但是不代表没有风险,未来的理财产品没有百分百安全可靠的,银行子公司的成立也是为了更好的响应资管新规,理财子公司是独立经营,自负盈亏,没有银行为其“兜底”保障,这就要求投资者主动学习相关的金融知识,谨慎购买银行理财。
2、注重收益和风险进行综合考量
净值型理财产品是不保本浮动收益的,浮动收益和预期收益不同,它具有一定的风险,本金和收益都有可能出现亏损的,鉴于这种情况,大家在购买银行理财的时候千万不要只要收益率却不关注风险,一般来说收益和风险是相对的,收益高的一般风险相对较高。
在购买理财产品时要注意三点:
一是,投资者应挑选具有较好投资管理能力的银行发行和管理的产品,除国有行外,理财业务发展程度较高的城市商业银行由于产品收益管理能力较强且收益水平高,通常较受投资者欢迎。
二是,投资者应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和流动性管理需求,选择风险等级和产品周期符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需求的产品,切勿被一时的高收益蒙蔽。
三是,在购买净值型产品后,投资者应定期关注产品的资产配置和净值变化情况,实现收益最大化的同时也要警惕存在的潜在风险。
3、“零钱”又多了新去处
之前银行理财产品的起点比较高,部分人可能会因为达不到起购点,不得不选择宝宝类货币基金,现在银行理财的门槛降为1元,几乎人人都可以参与,这样大家以后闲散的零钱可以多了条投资渠道,可供选择的范围拓宽。
货币基金的投资标的是现金、银行协议存款等资产,其收益受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影响明显。其年化收益率也远不及银行理财的收益,自去年以来收益一路下行,年化平均收益率仅是2.5%,目前银行理财的年化平均收益率是4.18%,对比之下,银行理财的收益优势就凸显出来了。
对于1元起购的净值型理财产品,建议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谨慎购买,虽然净值型理财产品大大降低了投资门槛,但是风险相对之前的预期收益型产品也是有所提升,不要盲目追求高收益从而忽略收益背后潜在的风险。
来源:宜人财富
评论